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1994年7月SL-9彗星撞击木星期间3.6cm和12cm射电连续谱观测的结果.在3.6cm波长上,撞击事件无明显的视效应,在12cm波长上,木星的射电平均视流量增加约20%.  相似文献   

2.
据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与电子工业部22所的联合观测,证认出1994年7月21日的木星十米波爆发中,有一个爆发可能是由于彗星木星碰撞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1994年7月17日至22日“彗木相撞”期间,在紫金山天文台进行了木星胶卷照相观测。木星胶卷像是用赤道仪20公分的折光望远镜加上拍摄太阳黑子放大像的照相装置获得的,木星胶卷像的直径约4.5毫米。“彗木相撞”后的木星胶卷像上留有明显的“大黑斑”创面。  相似文献   

4.
据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与电子工业部22所的联合观测,证认出1994年7月21日的木星十米波爆发中,有一个爆发可能是由于彗星木星碰撞引起的。  相似文献   

5.
Shoemaker-Levy9号彗星与木星碰撞,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预报的天体大碰撞。有关观测的初步结果,秀快通过新闻报道和电子网络传遍了全世界。本文通过对其14号、11号核撞击木星的大量报道的综合分析,对彗木碰掸的物理过程、彗木碰撞时刻的确定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钱伯辰  周洪楠 《天体物理学报》1995,15(1):99-100,T002
用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的1.56m望远镜和CCD照相机,观测到彗-木碰撞的六次事件。本文给出由撞击引起的木卫闪光K=12的光变曲线和一些碰撞后木星的照片。  相似文献   

7.
Shoemaker-Levy0号彗星于1994年7月与木星碰撞已成为事实。本文依据众多碰撞时刻的观测报道,并结合碰撞预报,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用不同观测技术和观测手段所给出的碰撞时刻的报道,强调了碰撞物理过程的重要性。最后,按照统一的物理模式初步确定了各个碎核的碰撞时刻。并归算出木星南纬碰撞带区的自转速度约为9h55min一周,说明它没有受到彗核连续撞击的影响。本文还将各彗核撞击点在木面上的  相似文献   

8.
Shoemaker-Levy9号彗星与木星碰撞,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预报的天体大碰撞。有关观测的初步结果,很快通过新闻报道和电子网络传遍了全世界。本文通过对其14号、11号核撞击木星的大量报道的综合分析,对彗木碰撞的物理过程、彗木碰撞时刻的确定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这对于分析和改进对这类碰撞的预报,确定撞击时刻和撞击点位置,以及今后研究撞击黑斑的变化,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Shoemaker-Levy9号童星于1994年7月与木星碰撞己成为事实.本文依据众多碰撞时刻的观测报道,并结合碰撞预报,对其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用不同观测技术和观测手段所给出的碰撞时刻的报道,强调了碰撞物理过程的重要性.最后,按照统一的物理模式初步确定了各个碎核的碰撞时刻.并归算出木星南纬碰撞带区的自转速度约为9h55min-周,说明它没有受到营核连续撞击的影响.本文还将各管核撞击点在水面上的位置与预报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
用上海天文台佘山观测站的1.56m望远镜和CCD照相机,观测到彗-木碰撞的六次事件。本文给出由撞击引起的木卫闪光K=12的光变曲线和一些碰撞后木星的照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星系磁场的观测方法,认为射电连续谱的多波段偏振观测可以很好地描绘出星系磁场的总体特和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12.
陈道汉  包纲 《天文学报》2003,44(4):337-341
1994年7月18日至24日期间,彗星苏梅克-列维9(SL-9)的超过20块碎片与木星发生了相撞.哈勃空间望远镜(HST)拍摄到的图像揭示了木星大气对撞击的动力学响应.具有重要意义的是观测到5个撞击点周围的圆环,它们以450米/秒的常速度向外运动.环的圆形性表明它们是波.因为对于不同大小的撞击,波速是常量,可以推断出传播速度与爆炸能量无关.这意味着这些波动是线性波.评述现行理论所使用的3类候选波,亦即惯性引力波、声波和地震波,介绍的重点是前面两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给出了1994年7月17日至22日,彗星碰撞期间,福州和乌鲁木齐两个观测点所取得的部分光学观测材料。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给出了射电选QLLac天体的完备样品及它们的观测数据并讨论了它们的各种性质。  相似文献   

15.
1994年7月16日-22日,苏梅克-列维9号周期彗星的21颗碎片连续撞击木星事件是一次极为罕见的天文现象。文中概括介绍了我国天文学家对彗木相撞事件的光学和射电观测网点、课题设置以及所取得的主要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16.
日食为射电天文提供了一维高空间分辨率太阳射电观测机会,日食射电观测在太阳射电物理的发展上起过重要的作用,文中对日食射电观测的若干重要因素作了介绍和分析,日食射电观测在我国太阳射电天文台发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文中简要介绍了在我国组织观测的1958年,1968年,1980年及1987年太阳射电日食观测及其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1997年3月9日,紫金山天文台在3.2cm波段上日偏食观测概况及所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介绍了日食射电观测及其资料预处理的基本方法。其中包括日食观测点的选址、观测前的准备、日食观测和食后资料的预处理等。通过资料预处理 ,可得到归一化天线温度和斜率食变曲线 ,为研究日面亮度温度分布和射电源参数等基本物理量提供基本数据和资料  相似文献   

20.
K.ZHANG  陈道汉  C.Jones 《天文学报》2004,45(2):176-185
提出了一个彗木相撞的线性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将木星大气看作是一个分层的、不可压缩和无粘滞的流体层,而与撞击相联的引力波则由一个初始冲力所造成.采用初始冲压P(r,z,0)代替初始表面形变作为初始条件.发现这种做法使得问题的数学处理更加方便,特别是在计算流体粒子的垂直位移和摄动势能方面,后者可以表为P(r,z,0)的有限傅立叶正弦和余弦变换.导出了一个联系彗星碰撞参数、木星大气参数和所设初始冲力之间的关系式.还对两种P(r,z,0)的假设形式分析地导出表面波波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