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36颗不同质量、不同演化阶段的年轻星体进行了J,H,K波段测光,并结合其它光学、近红外、IRAS、亚毫米、毫米波段的观测结果,计算了它们的红外色指数、能谱分布指数、红外光度等参量,得到近红外和远红外双色图,比较了不同类别源的参量分布.最后,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改进了低质量主序前星的辐射模型,对一些源进行了计算并分析其星周状况.  相似文献   

2.
本对一批中心星光度大于10^3L⊙质量大于7~8M⊙的大质量年轻星体(YSOs)进行了研究,利用近几年对这批源进行的JHK波段的观测以及其它台站的红外测光和IRAS点源资料,得到了这批源的红外能谱,根据它们在7-23μm间的低分辨率光谱(LRS)确定了其尘埃粒子的类型,并将其分三类;(1)具有9.7μm的硅酸盐特征;(2)具有11.3μm的PAH特征;(3)特征不明显或谱噪音较大,本采用球对称  相似文献   

3.
在年轻星体星周致密HII区非局部热动平衡模型基础上,本文主要计算了年轻星体红外氢谱线流量及流量比.计算发现在Pfγ/Brα与Brγ/Brα之间,Pa7/Brα与Brγ/Brα之间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这一关系与星周物理参数基本无关.利用这一理论关系可以估计YSOs的前景消光.另外,我们认为只要合理地选择中央星及星风的物理参数,例如质量损失率及星风速度等,年轻恒星的谱线过量问题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文中给出了部分红外源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4.
在年轻星体星周致密HII区非局部热动平衡模型基础上,本主要计算了年轻星体红外氢谱线流量及流量比。计算发现在Pfγ/Brα与Brγ/Brα之间,Pa7/Brα与Brγ/Brα之间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这一关系与星周物理参数基本无关。利用这一理论关系可以估计YSOs的前景消光。另外,我们认为只要合理地选择中央星及星风的物理参数,例如质量损失率及星风速度等,年轻恒星的谱线过量问题就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江治波  杨戟 《天文学进展》2000,18(4):320-335
分子氢的红外振动发射线是显现年轻星质量外流的重要谱线之一。自Gautier等人1976年在猎户座发现年轻星质量外流的分子氢发射开始,人们在银河系内几乎所有的恒星形成区都发现了这种线发射。研究表明,分子氢发射与年轻星周围的其它活动现象(如分子外流和光学喷流)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红外和光学喷流代表了年轻星剧烈活动的两个侧面,是喷流与周围介质相互作用强弱不同的表现,这种作用还拖带周围介质,产生分子外流,光学、红外喷流和分子外流组成了恒星形成区壮观的景象,它们是恒星形成活动的重要标志。随着红外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年轻星外流活动现象的观测越来越丰富的详细,使人们对这种现象的本质越来越了解。在20世纪90年代NICMOS等大阵列红外探测器投入使用后,红外成像观测有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已在70个左右的区域里发现了H2发射,这一数字还在迅速增加,今后的研究主要可能向两个方向发展。其一是高分辨观测,进一步了解H2发射的结构以及与光学喷流和分子外流之间的关系;其二是天观测,了解银河系内的恒星形成H2区发射的大尺度结构和恒星形成的统计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低质量年轻星体附近的外向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月芳 《天文学进展》1990,8(4):291-302
  相似文献   

7.
8.
本文给出了39个不同类型的恒星脉泽源的近红外测光结果。以所获得的J、H、K波段流量密度,结合IRAS分光测量数据及低分辨光谱指数等资料,得出了各类源在不同波段的双色图上的分布特点。计算了光谱斜率和红外光度,同时从红外及射电幅射得出了中心星质量损失率及质量损失历经时间。并对不同源的各类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在AGB上的演化,中心星质量损失率不断增加,脉泽源的红外特性和包层结构呈系统变化,进一步说明了从SiO和H2O脉泽,经Ⅰ型OH/IR脉泽,到Ⅱ型OH/IR脉泽,是相互关联的有序演化系列。  相似文献   

9.
对IRAS23385+6053进行了^12COJ=1-0的成图观测,获得的谱线具有较宽的线翼,显示出其中高速气体的存在,证认其为外向流。对外向流参数及其驱动源的分析表明,它是一个与大质量年轻星体相关的高质量、高能量的外向流。利用CO谱线测量作为TK的探测手段,对环境气体的热特性也进行了研究。TK和TD的比较表明,靠近这个红外源处不满足标准的Goldreich-Kwan能量图像,对其可能存在的加热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一批中心星光度大于103L⊙,质量大于7~8M⊙的大质量年轻星体(YSOs)进行了研究.利用近几年对这批源进行的JHK波段的观测以及其它台站的红外测光和IRAS点源资料,得到了这批源的红外能谱.根据它们在7-23μm间的低分辨率光谱(LRS),确定了其尘埃粒子的类型,并将其分成三类:(1)具有9.7μm的硅酸盐特征;(2)具有11.3μm的PAH特征;(3)特征不明显或谱噪音较大.本文采用球对称、各向同性、吸收和散射同时考虑的辐射转移模型,对12个大质量年轻星体进行了红外能谱拟合,得到了这些源的一系列重要的物理参量,如:中心星的光度和表面有效温度、特征波长上的光深以及包层的尘埃温度和密度随半径变化的幂律等.模型拟合的结果显示:(1)在大部分尘埃包层中,尘埃温度随尘埃包层半径的分布为Td(r)∝r-0.4±0.03,它与假设尘埃的吸收/发射效率Q(ν)=Q0(νν)β,β=1时的理论预期一致.(2)尘埃密度随尘埃包层半径的分布为nd(r)∝r-2.0~-1.5,该关系式间接反映了恒星形成早期,分子包层从等温塌缩到自由下落的过渡.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天文用近红外焦平面阵列(IRFPA)的发展历程,阐述了IRFPA的结构,重点介绍了InSb,HgCdTe和PtSi三种近红外探测器阵列,结合目前在筹建的红外太阳塔计划,对其各项性能指标作了详细比较。]  相似文献   

12.
吴月芳  张华伟 《天文学报》1994,35(3):288-304
本文给出了39个不同类型的恒星脉泽源的近红外测光结果,以所获的的J、H、K波段流量密度,结合IRAS分光测量数据及低分辨光谱指数等资料,得出了各类源在不同波段的双色图上的分布特点,计算了光谱斜率和红外光度,同时从红外及射电辐射得出了中心星质量损失率及质量损失历经时间,并对不同源的各类参数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在AGB上的演化,中心星质量损失率不断增加,脉泽源的红外特性和包层结构呈系统变化,进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房敏  姚永强 《天文学报》2004,45(1):1-15
给出恒星形成区GGD12-15的宽波段JHK和窄波段H2v=1-0S(1)近红外成像观测.观测图像揭示了致密的年轻红外星团和与红外源成协的红外星云,并发现了以H2发射结表征的星团外流活动.大多数红外点源在光学波段不可见;对76颗红外点源的JHK′测光结果显示,有32颗具有红外超,其中5颗表现原恒星特征,表明分子云中的恒星形成活动很活跃.以B8光谱型作为大质量星分界,由色星等图估计出大质量星所占星团比例为-10%~26%.GGD12—15星团的K′星等分布的峰值位于15.0mag,并在13.0mag-16.0mag平坦分布;[H—K′]色分布的峰值出现在-0.7mag,在此以上更红的星团成分占70%.在GGD12-15区新发现的氢分子发射结集中在星团中心领域,其空间分布明显与剧烈的恒星形成活动相关;有5个发射结位于分子外流的中心区域,暗示其激发可能与分子外流同源.  相似文献   

18.
19.
彭秋和 《天文学进展》1994,12(4):278-286
介绍了有关星际^26Al发射的1.809 MeVγ射线的空间探测结果,简要介绍并评述了有关星际^26Al天体来源问题中的平稳核燃烧星体模型,即大质量主序星模型、WR星模型和处于渐近巨分支阶段红巨星模型。根据近几年核物理实验新进展所获得的有关核反应率的新数据,指出这些模型都面临着严重困难,似乎不大可能成为星际^26Al的重要天体源泉。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给出一批M型巨星JHK测光结果,在此基础上讨论了M巨星在(J—H)~(H—K)双色图上的分布特点及其有效温度及总辐射能的近似求法,并依据IRAS资料讨论了它们在中远红外双色图上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