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双向应变结构”是孕育和发生地震可能的供能、储能与放能的一种机制。它既能缓慢地储存弹性势能与重力势能而孕育地震,又能突然快速地释放弹性势能与重力势能而发生地震。由于地震发生时孕震体是(原应变的)应变逆转的自破裂过程,因此当初始破裂发生后,在破裂的前沿区,地震剪切应力在原有应力集中的基础上,还会再次产生一个突然快速增强(使破裂加速)到快速减弱(使破裂减速到停止)的过程,即产生“应变逆转破裂效应”。这样,不仅会大大增加地震破裂前沿区的剪切应力,而且还会大大减小破裂中的阻力,可能使地震发生中的断层强度佯谬得到解释。“双向应变结构”破裂发生地震的具体物理机制,印证了震源体断层运动的复杂性:既产生了剪切错动的破裂运动,又产生了单向的拉张与单向的压缩运动,同时还产生了整体的膨胀与整体的压缩运动。  相似文献   

2.
钻孔应变观测是地壳岩石应变相对测量的主要方法,对其附加应力场的研究,可以有效分析岩石压应力向探头的传递过程,可对应变仪有关力学参数的设计和观测数据的物理解释提供帮助。考虑到外加应力在岩石、水泥和仪器钢筒等3层介质中传递的实际情况,根据弹性力学中的厚壁圆筒方程,推导轴对称应力作用下岩石压应力的传递系数公式,分析影响机制,并给出有关变化规律曲线和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1995年9月20日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距震中≤250km范围内,钻孔应力应变台网的异常显示特征。探讨了该次地震前的短临异常特性及其与发震构造体系的关系,并对台网内无异常显示的台站进行客观分析。  相似文献   

4.
地震造成远距离应力阶变的观测实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地震应力触发和应力影研究是当前地震科学中的一个前缘课题,但目前缺少同震远距离应力变化的实测资料。利用昌平台站钻孔四分量应变仪对1998年1月10日M_w6.3和1999年3月11日M_w5.8张北两次地震阶跃变化观测结果,计算得出地震阶跃应变达10~(-8),即应力阶跃达10~(-4)MPa。虽然该测值高于线弹性理论计算值,但四分量应变仪多组观测结果可以互相校验,证明观测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5.
地震的孕育发生与双向应变结构相伴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介绍了地震孕育发生与双向应变结构相伴的形成机制及地震发生时位错空间的来源机制,并初步得到了地震实践较为普遍的证实。  相似文献   

6.
动态应力作用与地震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三维非线性动态有限元计算仿真方法研究了动态应力的作用及其与地震机制的关系. 结果表明地震产生的冲击力在加载与卸载过程中形成的应力波,在遇断层时多次反射并发生半波损失,反射的应力波叠加或干涉而形成的动态应力使围压减小和波动. 地震动态应力使围压产生低值波动,一方面使围压减小、摩擦力减小;另一方面,使裂纹串通、介质松动、接触面变平,降低摩擦系数、减小剪切强度. 由此均导致抗剪强度降低,从而触发地震. 动态应力作用时间短,触发地震大小与动态应力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触发地震位置、过程与孕震体断层产状有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甘肃省测震台网观测到的主震波形记录的初动符号求解了2013年7月22 日岷县Ms6.6地震主震的震源机制,并与哈佛及usgs发布的震源机制进行了对比,对这一地区过去发生过的若干次Mb4.5以上的地震也利用初动符号求解了震源机制,发现与Ms6.6地震的震源机制形态较为相似.进而利用2010年至2011年甘东南宽频带流动台阵的大量近震资料,对在震中距50 km范围内,并且接近岷县Ms6.6地震发震断裂临潭-宕昌断裂的中小地震进行了检索,对检索到的地震进行初动识别后得到初动数目大于10个、并且对震源包络良好的中小地震31个,利用小震的震源机制解求解了该区域的区域应力场.结果表明这一区域的主压力方向为NEE方向.  相似文献   

8.
观测应变阶在地震应力触发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泽华  石耀霖 《地震学报》2004,26(5):481-488
对中国钻孔应变台网观测到的昆仑山口西MS8.1大地震的应变阶资料的研究结果表明:① 很多观测值与静力位错理论计算值不符合;② 北方地震较活跃地区的很多台站观测到异常大的应变阶,而南方构造运动较不活跃地区的台站虽然也观测到地震波动,但是应变阶不明显. 由此推断,地震的触发(可能是动态触发)作用对远场的实际地震应变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也就是说,远场的构造活动(可能是断层活动)是否曾被地震触发,可能决定当地的应变场变化的主要特征. 进一步对昌平台1999年3月11日张北地震与1999年11月1日大同地震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表明:断裂带的分布情况对实际地震应变变化有直接影响. 这证明观测到的异常大的地震应变阶可能是地震触发了当地的断层活动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地震应力触发研究   总被引:39,自引:8,他引:3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地震应力触发基本理论.从地震静态和动态应力触发、粘弹性模型在地震应力触发中的应用、火山喷发或爆炸与地震触发及地震触发的其它解释等几个方面,综述近年来地震应力触发的研究进展,并对地震应力触发研究近期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我国钻孔应力-应变地震前兆监测台网的现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当今的地震成因理论表明:地震是地应力(应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使断层滑动而发生的。由此可见地应力-应变观测的重要性。我国的钻孔应力-应变地震前兆监测网,是全国地震前兆监测台网的一个组成部分。观测对象包括:体应变,分量应变,分量应力和钻孔应力-应变差应变。文章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我国的钻孔应力-应变地震前兆监测台网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1942年,Hartley在傅立叶变换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出Hartley变换,Hartley变换(HT)是一种实数域内的变换,比傅立叶变换(FT)至少减少一半的空间和时间.本文介绍了Hartley变换在地震波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强震数据转换、地震动模拟中的变换问题,举例说明了Hartley变换在节约计算空间和提高计算效率上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运用小波变换方法,以不同的小波时间尺度分析了华北地区1480-2009年M≥5.0和1970~2009年M≥4.0地震的贝尼奥夫应变数据,得到了不同时间尺度的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分析表明:目前华北地区从1480年以来的M≥5.0地震活动刚过活跃期,处于应力积累阶段,而1970年以来M≥4.0地震存在7年左右的活动周期,目前正在进入4级以上地震的活跃期.  相似文献   

13.
智能化地震事件识别和定位系统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为提高台网信息处理能力、地震应急能力和台网服务功能提供了先决条件。智能化地震事件识别和快速地震定位是发挥台网社会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文章对国内外基于现代信号处理技术的智能化地震事件识别和定位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针对该项研究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初步提出了未来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气枪震源信号是短时非平稳信号,采用频谱细化算法能提高频谱分析的准确性。首先进行了改进线性调频Z变换(MCZT)和FFT两种频谱分析算法的误差仿真计算,然后进行气枪震源的水下子波信号和地震波信号的对比计算。结果表明MCZT计算误差较小、计算时间较少,能有效提高气枪震源信号频率和幅度特征提取的准确性,是气枪震源信号频谱特征分析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应用小波变换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相结合的方法(小波-LSSVM)预测华南地震区年度最大地震。先用小波变换将地震序列分解成不同尺度水平(频率段)的子序列,再用LSSVM方法分别对各子序列建模预测,最后重构各子序列的预测结果并得到最终预测结果。经与周期图方法和LSSVM预测方法比较研究表明:模型输入量中包含地球自转速率变化的小波-LSSVM方法预测效果很好,可以用于华南地区年度最大地震预测研究,且地球自转变化与华南地震时间序列的低频部分(趋势)和高频部分(短期变化)之间存在很强的、互不相同的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6.
地震视应力用于震后趋势快速判定的可能性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对多次强震的地震视应力进行了计算,将各次强震的地震视应力的高低与强震发生后的后续地震的强度进行联系,探索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而提出将地震视应力用于强震震后趋势预测的可能性。对多次强震的地震视应力与其后续地震强度的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低视应力的强震的后续地震的强度一般较低,即低视应力的强震发生后,震区发生较强的后续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17.
希尔伯特-黄变换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希尔伯特-黄变换是最新发展起来的处理非线性非平稳信号的时频分析方法.本文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几个关键技术,以及其优势所在,并将它应用于含随机噪音的地震信号和实际地震资料的分解.分解后的信号能够重构原始信号,重构后在信噪比和分辨率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对地震资料的去噪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Seismic signal denoising is a key step in seismic data processing. Airgun signals are easy to be interfered with by noise when it travels a long distance due to the weak energy of active source signal of the airgun. Aiming to solve this problem, and considering that the conventional Curvelet transform threshold processing method does not use the seismic spectrum information, we independently process the Curvelet scale layer corresponding to valid data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velet transform of multi-scale, multi-direction and capable of expressing the sparse seismic signals in order to fully excavate the information features. Combined with the Curvelet adaptive threshold denoising the algorithm, we apply the Curvelet transform to denoising seismic signals while retaining the weak information in the signal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simulat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threshold denoising method based on Curvelet transform is superior to the frequency domain filtering, wavelet denoising and traditional Curvelet denoising method in detailed information extraction and signal denoising of low SNR signals. The calculation accuracy of the relative wave velocity variation of underground medium is improved.  相似文献   

19.
基于HHT变换得到瞬时能量谱,并以简谐地震反应为理论基础进行多自由度体系在地震动作用下的瞬态反应计算。通过对一个长周期(十五层)结构工程实例的地震瞬态反应计算分析,揭示长周期结构有别于短周期结构动力响应的独特特性:长周期结构位移响应的瞬时能量峰值的时间滞后于地震动能量峰值的时间,且主要受到瞬态振动的控制,并以低阶振型的控制为主,第一阶振型峰值位移滞后的时间最长,滞后的时间主要取决于结构的第一阶自振周期。研究结果表明,长周期结构在强烈地震动作用下,地震动强度出现的最大时刻并不总是对应于结构破环与倒塌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