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山造山带属于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中亚造山带的西南部。天山造山带经历了复杂的演化过程:元古宙古老的天山结晶轴的形成;古生代大陆裂解和拼合;中生代天山夷平;新生代断块隆起。其中的古生代天山的演化最为复杂,古生代期间是多岛洋的环境,经历了复杂的俯冲碰撞造山过程,是研究天山造山带演化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研究天山复杂壳幔相互作用的天然试验场,也是重要的成矿阶段。古生代火山岩在东天山地区广泛分布,对研究天山古生代构造演化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2.
北山造山带构造形迹复杂,分布四条蛇绿岩带和多条深大断裂及区域性揉皱构造,该区大地构造背景的研究,即是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认识区域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的基础。有关北山地区构造单元的划分和构造演化历史,长期以来各家观点不尽一致。本文以沉积建造分析为基础,通过对众多文献的梳理,综述了占主流观点的北山地区构造演化历史,并探讨了与之相关的矿床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对新疆阿尔泰碧玺(电气石)矿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总结和综述,包括区域地质特征、矿区及矿体地质特征等。归纳了新疆阿尔泰碧玺矿体的形成和分布,受区内地层、岩浆、构造等多种因素和条件限制。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新疆其他产地碧玺(电气石)具有指导意义,为新疆阿尔泰碧玺包裹体及微形貌特征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干旱区地理》2012,(3):421
增生型造山带是近20年研究揭示的一种新型的造山带。不同于以巨量的地壳缩短和加厚为特征的经典的陆-陆碰撞型造山带,增生型造山带是在大洋地壳持续俯冲过程中不同性质的地体不断拼贴增生形成,以显著的地壳垂向生长和水平侧向增生为特征。中亚造山带是显生宙以来全球最大的增生型造山带之一,位于西伯利亚克拉通和华北-塔里木克拉通之间的广袤地区。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北部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南部,是中亚增生型造山带的代表  相似文献   

5.
刘超  匡薇 《西部资源》2019,(2):38-39
新疆天山—北山成矿带处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和塔里木—华北板块接触带,地层发育齐全,岩浆岩十分发育,构造活动强烈,是典型的叠覆造山带。区内金属矿产以铜镍金铁为主,次为铅、锌、银、钨、钼以及稀有金属,是我国重要成矿带之一。本文对天山—北山地区主要金属矿产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从大地构造演化、地层构造、岩浆岩等诸方面对控矿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总结了区内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月19日,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获悉,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周可法研究员和任崴副研究员申报的自治区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经网上初评、自治区科技计划管理委员会审定、专家可行性论证,最终确定获批立项。"中亚及新疆大型矿床信息识别共享平台联合研发"由周可法研究员承担。新疆生地所与吉尔吉斯斯坦斯坦科学院阿德舍耶夫M M地质研究所合作,主要开展遥感蚀变信息提取和构造解译方法、岩矿高光谱特征及光谱库构建和多元示矿信息提取方法研究,旨在建立中亚及新疆矿产信息共享平台,构建地质矿产数字图书馆,实现中亚大型矿床信息识别共享与在线应用,同时开展地  相似文献   

7.
地处中亚腹地的新疆,新构造活动极其强烈。地质历史时期,新疆经历了多次构造活动,运动状况相当复杂。对于历次构造运动,特别是新构造运动在地貌上的表现,前人虽有一些研究,但是,关于新疆构造地貌问题的系统阐述则比较欠缺。正因为如此,笔  相似文献   

8.
旬阳县砂硐沟汞锑矿大地构造位于南秦岭造山带。该区域构造演化复杂多变,导致砂硐沟地区含矿带形态也随之复杂。本文力图从区域构造演化入手,将矿区控矿构造演化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从而讨论矿化运移富集的规律,以便为开展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澳大利亚西缘的平贾拉造山带遭受了格林维尔期和泛非期两期高级构造热事件的影响,其构造演化过程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聚散和冈瓦纳超大陆的拼合密切相关。本文系统总结和评述了平贾拉造山带在中元古代–早古生代期间经历的三期主要地质事件及其构造意义,并与东南极雷纳造山带的地质事件进行了对比研究。平贾拉造山带中记录的三期主要地质事件包括:(1)中元古代晚期岩浆/变质事件(1090—1020Ma),与全球格林维尔期造山作用有关,但对其详细的构造含义争议较大;(2)新元古代中期岩浆事件(780—660 Ma),具有伸展/裂谷岩浆作用特征,可能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有关;(3)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即泛非期)岩浆/变质事件(540—520 Ma),与东冈瓦纳大陆的聚合有关。地质对比研究表明,平贾拉造山带与东南极雷纳造山带所记录的中–新元古代地质事件存在明显的差别,两者不能连成一个统一的格林维尔期造山带。平贾拉造山带与普里兹湾地区的雷纳造山带部分(即普里兹造山带)都遭受到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构造热事件的强烈改造,两者可能存在内在的联系。但是,普里兹湾地区新元古代中期岩浆事件的缺失表明两者可能还不能直接相连。因此,关于西澳平贾拉造山带向东南极的延伸问题尚存争议,这也是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赵栩 《西部资源》2014,(3):27-27
<正>由潘桂堂、肖庆辉作序,内蒙古地勘十院方曙等7位地质专家共同编著完成的《内蒙古东部大地构造》近日正式出版。这是一部最新的有关大兴安岭造山带及邻区的综合论著。内蒙古东部大地构造位于西伯利亚大陆和华北陆块区之间的兴-蒙造山带内,是古亚洲洋和古太平洋大地构造演化复合叠加  相似文献   

11.
北极地区众多沉积盆地的演化受控于漫长地质历史过程中的复杂区域构造作用。利用环北极编图计划重力、磁力资料对现今北极基底构造格局进行识别,并将其与沉积盆地空间分布进行叠合,在综述北极主要沉积盆地演化序列事件基础上,归纳出三类对北极沉积盆地演化起主控作用的区域构造因素,包括:(1)后造山伸展垮塌;(2)地体增生前陆收缩;(3)洋盆扩张作用。此三类区域构造作用之后的构造事件对盆地的重塑力有限,使盆地性质大致得以延续。新元古代至显生宙时期,劳伦、波罗的、西伯利亚古陆相继碰撞形成了蒂曼、加里东、埃尔斯米尔、乌拉尔造山带,经历后碰撞期伸展垮塌成为巴伦支、喀拉、加拿大北极群岛等区域的大型沉积盆地的基底。现今西伯利亚东北部和北美西北部的北太平洋边缘地体新生代演化导致其北侧发育前陆收缩盆地。美亚海盆和北大西洋-欧亚海盆洋盆扩张作用控制了马更些三角洲、巴芬湾及拉普捷夫海裂谷盆地的演化。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6月23日,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学技术局和河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专家在北京对"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干旱、半干旱区域旱情监测与水资源调配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新疆适应气候变化的水资源利用技术集成与应用"课题(2013BAC10B01)进行了验收。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13.
<正>为了保护发源于阿尔泰山东南部的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源头生态系统,2001年9月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新疆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横跨富蕴、青河两个县,总面积68.08万公顷。200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编办批准成立了"新疆阿尔泰山两河源头自然生态保护区管理中心",2009年更名为"新疆阿尔泰山两河源自然保护区管理局"。2011年被纳入国家天然林保护和公益林建设实施单位,天保二期管护面积278.26万亩。管理局内设5个职能科室,现有人员51人,其中,机关23人,管护人员28人。  相似文献   

14.
吉林色洛河地区的高镁安山岩类属于中钾、钙碱性系列,具有明显的结晶分异和同化混染特征。研究表明它可能与消减沉积物流体交代形成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有关,其后又经历了分异和混染作用。这揭示它们形成于活动陆缘的构造背景,表明晚古生代末期古亚洲洋板块仍在消减,华北地块和佳木斯—兴凯地块(中亚造山带)最终的拼合时间可能在二叠纪之后。  相似文献   

15.
滇西思茅盆地位于澜沧江断裂带和金沙江—红河断裂带之间,呈北西—南东向带状展布,在构造上处于冈瓦纳与欧亚两大构造域的过渡地带,其形成发展与古特提斯的演化、印度板块的向北漂移和俯冲消亡关系十分密切。通过对思茅盆地西缘早白垩世的沉积物分析表明,滇西思茅盆地西缘早白垩世的沉积环境主要为河湖相,沉积物源为盆地西侧的澜沧江造山带。结合构造背景,认为盆地的形成经历了碰撞后裂谷阶段、陆内坳陷阶段、复合型前陆盆地阶段和走滑拉分盆地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李淼  刘晓春  赵越 《极地研究》2010,22(4):348-374
东南极内部发育毛德和普里兹两条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泛非期)造山带,这两条造山带中均发育大量同-后构造花岗岩类。本文系统总结了以往东南极泛非期花岗岩类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不同地区岩体的岩石类型、岩浆源区及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除南龙达讷山为I型花岗岩外,大部分花岗岩类表现出与碰撞造山作用相关的A型(或S型)花岗岩的特征。泛非期岩浆作用与区域高级变质作用的时代吻合(600-500 Ma)。两条造山带中泛非期岩浆作用与碰撞后岩石圈减薄、岩浆底侵以及上地壳的伸展垮塌相联系,均具有碰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特点。所以,冈瓦纳超大陆的形成很可能是通过西冈瓦纳、印度-南极陆块和澳大利亚-南极陆块等三个陆块沿着两条造山带(毛德造山带和普里兹造山带)近于同期发生拼合碰撞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陈斐 《干旱区地理》1997,20(4):54-60
本文在分析新疆对中亚五国的外贸结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在与中亚五国的贸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推动新疆与中亚五国外贸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获得阿尔金造山带中部的苏吾什杰岩体(群)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471.5±2.7Ma,为奥陶纪岩浆产物。与前人研究成果做比对,得到的年龄刚好在该地区发育主要岩浆热事件时代的误差范围内,说明该岩体群亦形成于俯冲作用阶段。进一步表明南阿尔金洋在奥陶纪已经闭合,逐渐向陆内造山作用阶段演化。  相似文献   

19.
东南极内部发育毛德和普里兹两条新元古代晚期-早古生代(泛非期)造山带,这两条造山带中均发育大量同-后构造花岗岩类。本文系统总结了以往东南极泛非期花岗岩类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不同地区岩体的岩石类型、岩浆源区及形成的构造环境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除南龙达讷山为I型花岗岩外,大部分花岗岩类表现出与碰撞造山作用相关的A型(或S型)花岗岩的特征。泛非期岩浆作用与区域高级变质作用的时代吻合(600—500Ma)。两条造山带中泛非期岩浆作用与碰撞后岩石圈减薄、岩浆底侵以及上地壳的伸展垮塌相联系,均具有碰撞造山带的构造演化特点。所以,冈瓦纳超大陆的形成很可能是通过西冈瓦纳、印度-南极陆块和澳大利亚-南极陆块等3个陆块沿着两条造山带(毛德造山带和普里兹造山带)近于同期发生拼合碰撞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干旱区地理》2007,30(4):578-578
“新疆干旱区典型荒漠生态系统综合整治技术开发”课题启动会于2007年6月在新疆鸟鲁木齐召开,会议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吐尔逊主持,来自生态学、林学、地理学、水文水资源及管理等领域的11位专家出席了会议,项目负责人陈亚宁研究员分别就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实施方案等进行了详细的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