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果清 《地图》2006,(2):51-51
《金陵新志》十五卷,系元代张铉编纂,原书现存台湾,北京国家图书馆存有胶卷。该书雕版墨印,初刻印于元至正四年(1344年),共有地图二十一幅,其中有六幅地图为宋《景定建康志》中的地图,十五幅为元人所绘。今选三幅有代表性的地图推荐给大家。  相似文献   

2.
殷春敏 《地图》2002,(6):38-40
潘季驯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治黄专家,他以20多年的治黄经历,编绘成中国现藏最大的一幅古代治黄工程图——《河防一览图》。  相似文献   

3.
王克陵 《地图》1990,(1):49-52
一、“宜侯矢簋”铭文所记西周初期地图(一)西周初期青铜器“宜侯矢簋”简介“宜侯矢簋”,1954年6月出土于江苏省丹徒县烟墩山,簋腹底内刻铸约120多字。据对铭文的研究,此为西周初期周康王时的铜器,铸造距今将近三千年。  相似文献   

4.
《五虎图》     
《今日国土》2009,(11):F0002-F0002
在中国,虎不仅是一种动物,也是一种文化。虎是吉祥物,又是星宿神,被尊为“圣兽”,被人作为镇宅驱邪、逢凶化吉的灵物。  相似文献   

5.
6.
初步分析了竖版《中国地势图》与竖版《世界地势图》的适配关系,介绍了竖版图与横版图各自的特点,并从国民教育性、中国版图的相似性、表示内容的异同性、地图比例尺的规整性、表现风格的统一协调性等方面,说明了两图对称使用能构成最佳适配效果,达到了地图作品的视觉美,对加强我国南海地区的主权宣示、进一步丰富地图科普教育的形式与内容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自强 《地图》2003,(2):77-77
中国古地图是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单就唐宋时代而言,当时定制,全国各府州每3年或5年都要绘制一次本州地图上报尚书省,唐宋两代600年、300州,平均每4年造送一次计,即有州图共45000幅,再加上其他官绘或私人制作的各种地图,数量更多。  相似文献   

8.
杜长明 《地图》2004,(6):98-98
我收藏的一幅《大观园图》,图廊纵34厘米,横46厘米。单红色石印,图纸已很陈旧古黄,估计印制年代下限清末。  相似文献   

9.
甄国宪 《地图》1992,(4):37-38
我国清末著名学者杨守敬集舆地学之大成,曾编绘刊行《历代舆地图》共三十四册。这是一部巨大的历史地图集,时代始于春秋,止于明代。我国各代史书中《地理志》中的地名基本上都标注在图中。成为我国地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杨守敬还有一部同样重要的地图作品——《水经注图》,直至今日仍无同类地图作品能替代,是专家、学者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地图集之一。杨氏《水经注图》目前已十分罕见,根据  相似文献   

10.
11.
孙果清 《地图》2007,(5):106-107
黄河在历史上经常泛滥成灾,而明朝是治黄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而中国经济重心在南方,首都北京的粮食供应必须依靠"南粮北调"。最初,南粮北调采用海、陆并运的办法。但"海运多险,陆挽  相似文献   

12.
13.
宋向阳 《地图》2000,(4):49-52
中国古代的地图有一部分是刻在石头上的,其中大多数是碑刻,如<华夷图>、<禹迹图>、<平江图>等,个别的是摩崖石刻,如桂林鹦鹉山的<静江府城池图>,这些都为广大地图爱好者所熟知.清代有一幅刻在端砚上的<端溪研坑图>,恐怕知道的人就不那么多了.这方端砚现藏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我在河北省图书馆阅览室翻阅<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砚>一书时,偶然发现了它的照片和拓片,并将拓片复印下来,作为收藏品.现将这方端砚介绍一下,以飨地图爱好者.  相似文献   

14.
三国历史文献是中国历史文化中最闪光的亮点之一,它对中国后世乃至以东方文化为传统的国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小说《三国演义》以及由其衍生的插图本、连环画、漫画、电视剧等,因品种多,数量大,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不过,它们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文艺作品,其中的许多人物和事件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形,有的甚至纯属虚构,因此,绝不能简单地把它们等同于三国历史。另一方面,完整而系统地介绍三国历史的读物却非常少,以图文对照方式介绍者更是少见。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进程中,传统文化也随之再次复兴,“三国热”更一度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热点。在此背景下,成都地图出版社编制出版了《图说三国》一书。  相似文献   

15.
孙果清 《地图》2004,(6):90-91
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地图集应该是西晋裴秀的《禹贡工域图》十八篇,这十八篇地图可以说是世界上见于文字记载的最早的一部以历代政区沿革为主的历史地图集。可惜图已失传。而今现存最早的莫过于宋代的《历代地理指掌图》。  相似文献   

16.
孙靖国 《地图》2014,(1):128-129
我们常常混淆“古地图”与“历史地图”这两个概念,不能准确把握它们的含义。简而言之,“古地图”是古代人绘制的地图;“历史地图”则是现代人绘制的表现历史时期地理状况的地图,谭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就属于此类。这两类地图并非截然不同,也有交集。古人绘制的前代地图,相对于今天来说,属于古地图,但对于绘制者的时代而言,也可以划到历史地图的范畴。  相似文献   

17.
介绍隋代名政治家裴矩(山西闻喜人)任职期间为了真实详细地了解西域各国的情况,加强内地和西域的联系。广泛采访、搜集资料,编写《西域图记》,并依此绘制地图的情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专题地图的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8.
毕琼  李孝聪 《地图》2004,(4):45-50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一轴清人所绘地图,不具图名、绘者、内容是描绘自宝鸡县城出发,经大散关走连云栈到达留坝,再经褒城、沔县、宁羌州直达陕蜀边界七盘关这一翻越秦岭的道路走向及沿途景致。其中褒城至沔县之间的部分图幅缺佚。由于地图所反映的主要是自陕入蜀的一段道路沿途,故定名为《陕境蜀道图》。  相似文献   

19.
李俊生 《地图》1995,(1):57-59
有关《皇舆全览图》的三个问题李俊生《皇舆全览图》是中国首次实测并绘有经纬网的地图,在中国地图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成图后深藏内府,未能刊行,所以历史上有关的文献记载都比较零散,给后人研究该图带来一定困难。除地图本身之外,还有一些有关的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