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自全省气象部门“双学”先代会结束以来,广大气象台站以只争朝夕的精神,联系实际认真地进行了会议精神的传达贯彻,使每一个职工进一步认清了气象工作与新时期总任务的关系,明确了我们气象部门开展“双学”的中心内容是:坚持党的十一大路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坚持三  相似文献   

2.
和无边尢际的自然气候相比,居室气候只能算是一种“微气候”,居室温度也只足“微环境温度”。人的许多活动还必须在自然气候下进行,而出入届室,其实就会面临不同天气气候环境的变化.人的身体常常不能完全适应这样的天气气候环境变化,就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症,比如,冬季的感甘及其他呼吸道疾病。  相似文献   

3.
周处强 《贵州气象》2001,25(3):48-48
气象变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可分为直接及间接两类 ,直接影响可用中医理论“六淫”致病学说来解释 ,即人类生物机体在长期的生命活动过程中 ,通过自身调节机制产生了一定的适应能力即抵御力 ,正常情况下自然界中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变化对人体没有危害 ,不产生疾病。当气候异常即“六气”发生太过或不及或非其时而有其气 (如春天当温而反寒 ,冬季当凉而反热 ) ,变化超过了人类机体的承受能力 ,打破了机体的生理平衡 ,产生一些症状或体征后 ,就导致了疾病 ,这种能导致生物机体发生疾病的“六气”称之为“六淫”邪气 ,是导致外感疾…  相似文献   

4.
与气象变化有关的疾病通常称为气象病或季节病.这类疾病的发作或症状加重受天气突变的影响.天气突变主要表现在气温、气压、风力等气象要素的剧烈变化上.像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冠心病以及部分皮肤疾病等患者,对季节变化或异常气候特别敏感,症状往往出现在天气变化之前,所以,人们戏这些病患者为"气象预报员".  相似文献   

5.
进入冬季,特别在严寒天气的溶冰观测中,有时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当你在干湿球读数后用铅笔轻轻触动湿球纱布,湿球示度会突然迅速上升,出现湿球示度不稳定。是什么“能量”引起湿球示度如此迅速上升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有必要对冬季湿球溶冰过程作些分析。我们知道,溶冰的目的是为了湿球纱布  相似文献   

6.
对水泥预制大棚,冬季采取覆盖无滴使其增温夏季采取种植攀缘丝瓜使其藤蔓掩棚遮阳的方法进行“反季”蔬菜载培,均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生态效益;同时这种种植模式也为成功地进行大棚冬季增温、夏季遮阳“反季”蔬菜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南京市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及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叶香  姜爱军  张军  李崇志 《气象科学》2011,31(3):325-331
利用南京国家气候基准站1980—2008年能见度、相对湿度和天气现象等气象要素资料,剔除气象因素对能见度影响,采用百分位分析法、等级分析法和Ridit分析法,分析了由于空气污染造成南京地区大气能见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30 a来,南京市年平均和四季大气能见度整体显著下降,但其中“较差”和“一般”能见度出现频率显著上升,“较好”能见度则明显下降;四季能见度及其分布均呈现春、夏季节变化不同,秋、冬季节变化显著的特点;能见度呈逐年代降低但降幅减缓;能见度季节差异也呈逐年代减小趋势;此外,冬季能见度早在1987年起变差;并且本世纪以来,冬季能见度以“较差”和“一般”为主,其余三季均是以“一般”为主。  相似文献   

8.
对人体来说,冬季应是“藏”的时候,也就是说,人体生理活动因冬季气候特点的影响而有所收敛,并将一定能量贮存于体内,为来年的“春生夏长”作好准备。与此同时,又要有足够的能量来维持冬季热能的更多支出。因此,应注意科学地调配饮食。 营养学家研究发现,机体处于寒冷的环境中要维持体温平衡,必须增加体内的代谢,从而增加食物的需要量,也说明人体总热能需要量较其它季节同等劳动强度为高。同时,在冬季环境中,机体对硫胺素、尼克酸、抗坏血酸的需要量也增加,因此,冬季膳食的营养特点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气象》2022,(1):31-34
冰雪赛事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气象条件是影响冬季运动会成功举办的核心因素之一。文章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气象保障安排部署和高山滑雪气象服务为实例,总结分析冰雪赛事气象保障经验和不足,探讨冰雪赛事气象保障机制、凝练服务模式,提出强化“机构、方案、产品”三个设计,重视“需求、问题、任务”三个清单,加强“技术、手段、供给”三个能力,以期为今后做好冰雪赛事气象保障服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1 引言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的急性热病,属于中医“冬温”“春温”“咳喘”范畴,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占儿科疾病之首。为探讨小儿肺炎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给小儿肺炎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我们对近年冬季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小儿科住院病例进行了普查统计,与同期沈阳气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2—2007年北京朝阳医院逐月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入院患者例次和北京朝阳气象站同期逐月地面气象资料,利用统计方法,进行相关分析,旨在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与气候因素、气候变化的关系,保护人类免受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和气候资源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结果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病与气温、相对湿度、气压和风速等气象因子有密切的相关性,当平均温度大于等于19.5℃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例数较低;当平均温度小于19.5℃时,发病例数较高。当平均相对湿度大于等于53%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例数较低;当平均相对湿度小于53%时发病例数较高。当平均气压大于等于1009 hPa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例数有升高的趋势;当平均气压小于1009 hPa时有下降的趋势,当平均风速大于等于3.0 m/s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病例数较高;当平均平均风速小于3.0 m/s时,发病例数较低。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的高发期相对于风速极大值滞后15 d。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存在着明显的月际变化和年际变化,从月际变化曲线来看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最高例数出现在4月,最低例数出现在7月;从年际变化曲线来看,慢性阻塞性肺病发病例数有逐年升高的趋势。根据气候变化、季节变化对慢性阻塞性肺病进行预测预防,以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发生,可为该病的气象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智 《气象》1976,2(2):24-24
入冬以后,我国北方广大地区常会出现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谚语说:“瑞雪兆丰年”,冬季降雪对于北方的冬小麦是有好处的。但下雪也有不利的一面,如过早的下雪,会使晚秋作物、蔬菜等遭受冻害;牧区的暴风雪,还会吹散或埋住畜群;特别严寒的年份,在华南地区的大雪还会使热带作物遇到严重冻害。因此,在冬季作好降雪预报,对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以致人民的生活,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家乡的房子很高,叫“瓦房”,窗户很大,高一米七八,刚光透过玻璃窗,洋洋洒洒落在地上,敞亮极了。房顶是三角形的,中间高高的尖顶.顺着房顶两边是版色的砖瓦,一片压一片,假有规律地一溜排开,煞是好看。夏季一下雨,雨水顺着瓦檐流下来,滴滴答答,常常打破乡村夜晚的宁静,像“雨打芭蕉”的美妙音乐一样,回荡在夜空;而冬季下雪过后,阳光一晒,雪水沿着房檐下滑,在冬日寒冷的清晨,有时会形成一根根“冰挂”,远看还以为是小瀑布呢。  相似文献   

14.
李洪根 《气象》1997,23(11):57-57
洪泽湖地区冬季Ci或Cs可有少量降雪@李洪根¥江苏省洪泽县气象局洪泽湖地区冬季Ci或Cs可有少量降雪李洪根(江苏省洪泽县气象局,223100)《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指出:“在我国北方或西部高原地区,冬季卷云有时会下微量零星的雪。”“冬季卷层云可以有少量降雪”...  相似文献   

15.
农谚选释     
霜降早小雪迟,立冬前把地犁。(陕南)冬耕的土地,如龙似虎。(陕南)冬天划破皮,赛过春天犁三犁。隔冬划道印,强如上道粪。立冬地不消。(陕北)“立冬”,表示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降雪,但还不多、不大。在秋季,掌握有利时机,进行耕地,就能充分发挥增产作用。秋耕的主要目的,使土地得到比较长时间的间歇,改善土壤结构,加强蓄水保墒能力和有机质的分解,以便积累充分的水分和养分,同时秋耕还可以把  相似文献   

16.
小儿肺炎是儿科常见的急性热病,属于中医“冬温”“春温”“咳喘”范畴,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占儿科疾病之首。为探讨小儿肺炎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给小儿肺炎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我们对近年冬季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小儿科住院病例进行了普查统计,与同期沈阳气象资料比较分析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冬季低温冷害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敏  陈晖 《气象》1999,25(3):39-43
分析表明,海南岛冬半年日际气温的变化幅度很大,平均气温很难表征海南岛冬季“冷”的气候特征,从冬季农作物生长角度出发,统计了海南岛(以海口为例)发生低温冷害的气候概率,提出海南岛存在的“相对的冬季”进一步,引进“冷指数”替代平均气温来表征海南岛冬季的“冷”,对冷指数的主要成分分析表明:(1)以五指山脉为界,海南岛南,北两区在冬季存在明显的冷暖差异,山北地区发生低温冷害的气候概率明显大于山南地区,在科  相似文献   

18.
吕达仁 《气象》1978,4(7):38-40
所谓大气遥感,基本可归结为采用某一类型的感应器接收来自大气某一方向上的某种波动“信号”,然后根据大气物理的原理研究对“信号”所包含的路径大气的某种要素分布进行分析,把这种所需的信息提取出来,从而达到大气遥感探测的目的。由此可见,为了自觉地发展和运用大气遥感,我们必须首先了解  相似文献   

19.
2009/2010年冬季中国气温异常及其对海表温度的遥响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1958/1959~2009/2010年冬季全球海表温度(HadISST)和中国160站地面月平均温度等资料,利用广义平衡反馈分析方法(GEFA),分析了中国地区2009/2010年冬季气温异常型态与SST异常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中东太平洋El Niño型和热带大西洋“三极型”对2009/2010年冬季中国地区西南暖东北冷的异常型态(简称LN型)影响显著。 为了验证统计结果的可靠性,利用MPI(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Meteorology)全球大气环流模式ECHAM5进行气温异常型态对关键海盆SST变化响应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气温异常对热带太平洋El Niño模态强迫的增暖响应在0.5℃左右;对热带大西洋“三极型”强迫的增暖响应在0.6℃左右,增暖中心的云贵高原一带最大增温幅度达到1℃。对El Niño模态、热带大西洋“三极型”的强迫,东北绝大部分地区表现出冷的响应,气温异常下降分别在0.6℃和0.45℃左右,中国东部地区气温异常型态是热带大西洋“三极型”海温异常和热带太平洋El Niño模共同强迫的结果。这两种海温异常型态使中高纬度地区西风加强,阻挡了来至高纬度地区的冷空气向南方输送,导致西南地区较常年偏暖,而东北偏冷。同时,西太平洋地区出现的海平面气压反气旋式环流异常可能削弱了东亚冬季风。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14  
利用区域气候模式 (NCC_RegCM1.0) 对青藏高原前冬积雪对次年夏季中国降水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 所得结果与实际观测的积雪和降水的关系较为吻合, 即长江流域、 新疆地区夏季多雨, 华北和华南少雨, 这与我国最近二十年来维持的 “南涝北旱” 雨型较为一致。因此, 可以认为青藏高原冬季多雪, 是引起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出现 “南涝北旱” 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揭示了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可能物理机制。青藏高原冬季多雪, 会导致青藏高原地面感热热源减弱, 这种热源的减弱在冬季导致冬季风偏强, 可以影响到我国华南、 西南及孟加拉湾地区。同时, 由于高原热源的减弱可持续到夏季, 成为东亚夏季风和南亚夏季风减弱的一个原因。在积雪初期, 地面反射通量的增加起了主要作用; 在积雪融化后, “湿土壤” 在延长高原积雪对天气气候的影响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初期的反射通量增加减少了太阳辐射的吸收、 融雪时的融化吸热, 以及后期的湿土壤与大气的长期相互作用, 作为异常冷源, 减弱了春夏季高原热源, 是高原冬季积雪影响夏季风并进而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主要机理。本文的模拟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冬季积雪的显著影响时效可以一直持续到6月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