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坤华  缪应达 《地震研究》1993,16(2):119-122
用MCD—3X型测深地震仪改装后加入一个延时触发记录装置的仪器,在耿马Ms=7.2级地震极震区进行观测,记录到一些小余震。定位在IBM—PC计算机上进行。根据定位结果,计算了地震射线的离源角,用观测到的P波初动方向资料在SCHMIDT网上绘制了方向分布图,作出了一组节面。这是一组由北盘向上逆冲滑动为主引起的地震,破裂具有微小的走滑分量,性质为左旋。这个破裂与耿马主震的以右旋走滑为主的破裂完全不同。利用震源机制结果,结合其它资料对发震应力场和发震断裂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1、前言1990年4月26日在青海省共和县发生了M_s7级地震。甘肃省地震局对这次地震的余震趋势做了正确的估计,并对5月7日和16日两次5.5级地震做了较为准确的预报。在预报过程中,使用的还是一些传统的测震学方法,但在资料选取和如何划分余震活动时间段方面,做了一些技术性改进。本文对预报过程做一简要的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用不同余震的衰减函数模拟了1968年到1976年在内华达试验场爆炸的7次大核爆炸的余震。也研究了该区的4次天然余震序列。核爆炸余震不同于大多数天然余震,因为它们衰减比较快,并用常常用指数类函数拟合它们的衰减。核爆炸余震的震源深度一般比天然余震的浅,与核爆炸深度相对浅一致。在内华达试验场附近也观测到天然地震浅源余震的快速衰减,这说明余震震源处的条件影响余震随时间的衰减。Dieterich(1994)提出余震衰减理论预示深度浅的余震衰减更快,提供了对观测结果的一种可能解释,由于核爆炸余震的衰减快,目前在内华达试验场观测到的活动很可能已经过充分衰减了,所以目前的活动水平将持续到将来。  相似文献   

4.
5.
6.
7.
8.
斯波塔克地震余震的电磁辐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刘文龙  吴培稚 《地震》1997,17(1):43-53
运用方向性函数研究了唐山地震的几个强余震前后发生在强余震震中附近的地震破裂特征。结果表明,强余震前发生的地震较强余震后发生的地震更倾向于单侧破裂,主破裂方向一般不指向未来强余震震中,而部分临近强余震前的小震破裂方向指向未来强余震震中,并对此作了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10.
海城地震余震活动的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止1995年4月,海城-营口地震区已发生ML≥3.6级余震425次。西方对余震b值随时间的变化、余震时空发展的特点、大余震发生前后的余震特征等做了进一步研究,所得主要结果如下:(1)随着时间的推移,余震b值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2)今后仍有可能发生2-3次ML5.0级左右的余震。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后的较强余震与华北中强地震的对比分析,发现唐山较强余唐的发生与华北中强地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并给出了对应概率。为预测未来唐山显著地震提供了定量依据。  相似文献   

12.
阿木.   《地震》1989,(6):7-12
本文分析了乌什6.4级地震的序列特征,该序列是主—余震型,余震空间分布呈北西向,序列衰减正常。现场开展了多种测震学预报方法的研究,在一定条件下某些方法对中强地震有一定的预报信息。利用强余震的准周期性等方法较好地预测了5.2级余震。  相似文献   

13.
曲延军 《内陆地震》1990,4(1):87-96
余震序列特征的研究是地震预报探索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强余震的预报又是地震预报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对1971年以来20次M_S≥5.5级地震余震序列的空间分布,时间序列及强度特征进行初步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强余震的活动是有一定规律的。通过余震序列特征的研究,可以对强余震作出相应的预测。  相似文献   

14.
定量地分析了日本若干M≥7的浅源强震后的余震活动的时间特征。这些强震后都伴有强余震的发生,而且这些强余震又都触发了自身的余震活动。本研究的目的在考察这种强余震发生前的余震活动的任何异常变化,在强余震发生之疹,余震活动明显代于由修订的大森公式所得的期望值。  相似文献   

15.
1998年张北地震及其较大余震的应力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地震波初动半周期估算应力降的方法,计算了张北震区25次较大地震的应力降并对余震的应力降进行了分析,2月23日震区内发生的ML3.5级地震,其应力降高达26.2×105Pa,为3月11日5.6级地震的震前异常.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计算了1980年1月——1987年4月唐山老震区余震序列的地震活动标度值。通过数据处理,分折讨论了在此期间所发生的4次强余震前,地震活动标度的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8.
基于区域地震活动频次对比的余震删除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尽可能科学地删除余震, 又保留有价值的地震预测信息的目的出发, 提出了一种既考虑地震序列特征, 又基于主震后孕震区内的余震活动频次与区域地震活动正常时段频次相比的删除余震方法(简称SMRZ方法), 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 以西北地区发生的几次较大地震为例, 对该文提出的SMRZ方法、 广泛使用的K-K方法以及G-C方法的删除余震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与其他方法相比, 笔者提出的方法识别余震时、 空分布范围比较合理, 同时保留了对未来地震有重要预测意义的前震, 有较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陈定国 《华南地震》1990,10(2):51-55
本文总结了近100年来华南地区的4次M≥6级地震的余震资料,从工程抗震实用性的角度研究了余震衰减序列中各阶段最大震级的变化特点,从而得到:1)华南地区6级以上地震的余震平均每14—15年衰减一级;2)一次6级左右地震的余震活动经45年后即可恢复到当地正常小震活动背景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