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兆椿 《海洋预报》1994,11(3):38-41
《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的缘由汪兆椿(国家海洋局,北京)《全球海洋观测系统》是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世界气象组织等发起的一项为全面长期探索海洋的运动规律,及其内在变化机制,以期长期监测海洋的计划,英文缩写GOOS。这个系统是在已经分别开展或即将实施的...  相似文献   

2.
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考虑到(1 )由联合国资助的项目 ,包括全球海洋观测系统 (GOOS)、全球气候观测系统 (GCOS)及全球气候变异与预测实验 (CLIVAR) ,正在设计一个试验性的计划 ,即全球海洋数据同化试验 (GODAE) ,其目的是帮助海洋预报 ,为近海预报提供边界条件 ,以及帮助季节性、年际间的天气预报。(2 ) GODAE将很好的满足以下的需求 :(a)大大改善不同地区的合作及数据的流动 ;(b)改善海洋模式及数据同化技术来开发这种信息 ,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比如公共组织对一些基础的可观测数据的需要 ,其目的是监测并评定气候的变化及其影…  相似文献   

3.
美国综合海洋观测系统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莉 《海洋信息》2006,(2):30-30
2004年美国海洋政策委员会和国家海洋研究领导理事会将综合海洋观测系统(IOOS)定为优先事项,强调部门问的合作在观测系统成功实施中的重要性。IOOS是美国地球综合观测系统的一部分,是美国对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的贡献,也是对地球观测系统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海洋经济对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贡献率日益凸显,而完善的海洋观测系统和环境信息是支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欧洲地区5个典型海洋观测系统的实例,分析了欧洲海洋观测系统建设、运行、管理的理念和模式,并指出了其对我国海洋观测系统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1990年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和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提出全球海洋观测系统计划,希望通过10~15年各成员国的努力,建立一个永久性的海洋观测系统,对包括海岸带和沿海地区的全球海洋进行实时监测,为认识海洋、合理开发利用海洋,保护海洋提供科学依据。为了推动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的建设,1993  相似文献   

6.
西太平洋暖池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太平洋暖池(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是全球海温最高的海域,汇聚了巨大的热能,在地球气候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30年来有关西太平洋暖池的研究进展,包括西太平洋暖池的维持机制、在不同时间尺度西太平洋暖池的变异特征和物理机制,以及西太平洋暖池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西太平洋暖池的维持是现有地形下大气过程和海洋过程相互作用导致的,在季节内到世纪尺度均存在很强的变化。其中:季节内变化的驱动机制主要包括与大气季节内振荡(Madden Julian Oscillation)相关的对流和海表面热通量变化,以及海洋波动等海洋动力过程;季节变化主要是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导致;在年际尺度上,西太平洋暖池作为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的一部分而振荡具有显著年际变化;太平洋代际振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和大西洋代际振荡(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驱动着西太平洋暖池的年代际变化;世纪尺度的变化显示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太平洋暖池存在扩张趋势。人类对西太平洋暖池的系统观测始于海洋观测卫星的使用,随后历经WCRP/TOGA、TAO/TRITON、TOGA-COARE、WOCE、Argo、SPICE、NPOCE等多个观测计划,极大促进了西太平洋暖池的研究。但截止到第五次耦合模式比对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5),多数气候模式仍未能克服热带模拟偏差,对西太平洋暖池的模拟效果较差,表明在西太平洋暖池动力学的理解和模拟方面仍有较大进步空间。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以下简称《海域法》)实施的第一年,我愿就依法加强海洋管理特别是海域使用管理的问题,从主管部门的角度谈点意见,同大家一起探讨。一、加强海洋管理已成为当今时代潮流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联合国对国际海洋事务越来越重视。1993年第48届联大决议,敦促沿海国把海洋综合管理列入国家发展议程;从1997年以来,联合国秘书长每年都向联大作海洋事务报约》协调各国与海洋有关的利益关系,联合国成立了国际海底管理局、国际海洋法法庭、大陆架界线委员会等一系列专门海洋机构…  相似文献   

8.
方竹 《海洋世界》2005,(12):41-42
自由漂浮式“阿尔戈”海洋研究机器人研究者成功的观测计划始于2000年,这将是全世界关注的陆地海洋监控系统一部分,并已获得两项里程碑:完成“阿尔戈”全球海洋观测网计划的2/3;用联合国投放的浮标采集了大约5.5万份剖面观测数据。  相似文献   

9.
许富祥 《海洋预报》2001,18(4):74-77
1 海浪观测 海浪预报和气象预报一样是建立在广泛而实时的资料来源基础上。许多海洋国家在建设和完善本国的海洋观测网的同时,积极参加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和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筹建的“全球海洋环境监测网” 的活动。 目前实时收集、传输、处理和交换海浪资料主要依靠国家和国际海洋监测网。海浪观测主要由志愿测报船、海洋遥测浮标、海上作业平台和岸边海洋站进行。 海洋站海浪观测项目有海况、波型、波向、波高、周期、波长和波速。海况和波型通常采用目测方法,波型分为风浪、涌浪、以风浪为主的混合浪、以涌…  相似文献   

10.
第四讲海浪监测与预报系统 1 海浪观测 海浪预报和气象预报一样是建立在广泛而实时的资料来源基础上.许多海洋国家在建设和完善本国的海洋观测网的同时,积极参加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和世界气象组织(WMO)联合筹建的"全球海洋环境监测网"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为全面长期探索海洋的运动规律及其内在变化的机制,1993年在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委员会第17届大会上,通过了一项长期监测海洋的计划,称为“全球海洋观测系统”(英文简称 GOOS)。这个系统是在已经分别开展或即将实施的一些国际性或区域性监测的基础上扩大的,将通过卫星遥感以及设在海洋表(次表)层的仪器设备,以获取从大洋到沿海的海洋数据,掌握全球海洋状况,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和成果向所有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2.
海洋观测技术是有效管理海洋事务、行使国家主权的重要手段。海洋观测技术的自主与可控对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新与应用是实现海洋观测技术自主与可控的核心,海洋观测网是实现海洋观测技术创新与应用的载体。文章梳理美国三大观测网(全球海洋观测系统、综合海洋观测系统和海洋观测倡议)的发展历史,提出政府在以观测网为代表的海洋观测技术发展的组织、实施和管理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根据我国海洋观测的现状,借鉴美国海洋观测网的发展经验,对我国基于创新与应用的海洋观测网的组织、实施、管理和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西太平洋暖池(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是全球海温最高的海域,汇聚了巨大的热能,在地球气候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30年来有关西太平洋暖池的研究进展,包括西太平洋暖池的维持机制、不同时间尺度下西太平洋暖池的变异特征和物理机制,以及西太平洋暖池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等领域的研究进展。西太平洋暖池的维持是现有地形下大气过程和海洋过程相互作用导致的,在季节内到世纪尺度均存在很强的变化。其中,季节内变化的驱动机制主要包括与大气季节内振荡(Madden-Julian oscillation)相关的对流和海表面热通量变化,以及海洋波动等海洋动力过程;季节变化主要是由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所导致的;在年际尺度上,西太平洋暖池作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的一部分,其振荡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太平洋代际振荡(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PDO)和大西洋代际振荡(Atlantic multi-decadal oscillation,AMO)驱动着西太平洋暖池的年代际变化;世纪尺度的变化显示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太平洋暖池存在扩张趋势。人类对西太平洋暖池的系统观测始于海洋观测卫星的使用,随后历经TOGA、TAO/TRITON、TOGA-COARE、WOCE、Argo、SPICE、NPOCE等多个观测计划,极大地促进了西太平洋暖池的研究。但截止到第五次耦合模式比对计划(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5),多数气候模式仍未能克服热带模拟偏差,对西太平洋暖池的模拟效果较差,表明在西太平洋暖池动力学的理解和模拟方面仍有较大的进步空间。  相似文献   

14.
我国海洋观测技术三十年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回顾了我国海洋观测技术发展三十年的基本情况、主要成就,结合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计划的实施,展望我国海洋观测技术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1995年春,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将发射一颗携带宽视场海洋观测传感器(SeaWiFS)的海洋卫星(Seastar).宽视场海洋观测传感器是继工作了七年多,于1985年停止发送资料的Nimbus-7海岸带水色扫描仪(CZZ)之后的第一个星载海洋水色传感器,不像作为概念验证性实验的海岸带水色扫描仪那样,宽视场海洋观测传感器被设计用来提供充分精确的光合色素浓度资料以进行海洋初级生产力和生物地球化学定量研究[4]。宽视场海洋观测传感器将常规地每二日一次提供全球复盖资料。美国国家宇航局空间科学应用署(ASSA)和哥达德空间飞行中心(GSFC)为了发展、管理海洋水色研究资料系统而制定了宽视场海洋观测传感器计划,这个系统能有效地收集、处理、校正、检验、存档以及发布由宽视场海洋观测传感器接收到的资料。本文主要介绍了宽视场海洋观测传感器计划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以及其他概况[2,3]。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尝试对全球海洋治理进行定义,并对全球海洋治理的主体、客体和方法进行初步探讨,认为全球海洋治理的定义元素来自于全球化、全球治理、海洋治理、海洋综合管理等概念群。全球海洋治理的主体方面重点介绍了联合国“海洋与沿海区域网络”,认为将来国际非政府组织“NGO”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客体方面列举了非传统海洋安全、海洋健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技术(海洋科学与技术、海洋管理经验与技术)国际转让、气候变化与海洋等问题;认为全球海洋治理的方法大约可以分为基本方法、专业方法和技术性方法3个层次。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数字海洋”原型系统构建和运行的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新  刘健  石绥祥  董文  池天河 《海洋学报》2010,32(1):153-160
1 引言 "数字海洋"伴随"数字地球"战略的提出应运而生,是"数字地球"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数字地球"理论和技术在海洋工作领域的体现和再创新[1-5].国外与"数字海洋"相关的研究主要包括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基于遥感技术的全球海平面上升研究、区域性海洋观测如信息服务系统等,比较典型的有GOOS,美国的改善海洋观测系统(IOOS)、澳大利亚的BLUELINK等系统[6-9].  相似文献   

18.
东营市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是东营市人民政府设立的全面履行海洋观测预报和海洋灾害预警的公益事业单位,承担着东营海洋环境观测预报和海洋灾害预警,为东营市海洋防灾减灾、海洋执法管理、科研调查、应急管理以及海上搜救等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的重要职责。文章在分析东营市海洋观测预报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相关要求,结合东营海洋事业发展需求及现有海洋灾害预警报服务水平和能力,提出了建设东营市海洋观测预报体系及海洋灾害预警报服务模式的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并给出了实现总体目标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需要建设和完善的关键业务技术平台、系统。  相似文献   

19.
海洋环境观测数据是加强海洋行政管理、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的基础和重要技术保证,海洋环境观测数据的质量和时效在海洋灾害预警、防灾减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保证观测数据的连续准确,不仅需要观测人员高度负责,而且还应配备稳定可靠、质量可行的观测设备和传送畅通的通信线路。随着海洋环境观测任务的增加和海洋观测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在观测设备运行中及时、准确地发现故障和查找问题亟须建立一套质量可靠、实时报警的监控系统。文章结合多年海洋站工作经验以及小麦岛海洋环境监测站实际情况,基于构建故障报警和监控系统在海洋站自动化观测系统中的作用,提出海洋站观测设备智能监控报警系统的设计构想,并对系统组成和系统应具备的功能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0.
国际气候研究计划(WCRP)最近计划在南极和北极地区组织实施国际冰厚监测项目,该项目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和国际科联(ICSU)组织实施。 海冰在气候变化中对控制高纬度地区大气和海洋中的热交换,驱动海洋中的温盐环流起着重要作用。海冰作为巨大的冷源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已引起全球海洋学界和气候学界的极大关注。对海冰范围,密集度和厚度的长期观测是发展和试验全球大气-海洋-海冰耦合模式的重要基础。 海冰范围和密集度的观测,自1972年美国NOAA系列卫星和Nimbus系列卫星装载了甚高分辨率辐射仪(AVHRR)和微波辐射仪以来,比较成功地解决了海冰密集度和海冰外缘线的监测问题。但冰厚观测必须现场进行。冰厚也是确定热量收支和流变学重要的参数。所以是当今关于研究海冰自身变化及全球气候变化中的重要难题之一。目前仅有一些分散的零星海冰厚度观测资料,不能满足在全球冰-气-海耦合模式中的所需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