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几种海洋浮游动物染色体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文清  林加涵 《台湾海峡》1994,13(3):275-279
采用秋水仙素溶液浸泡,空气干燥,Giemsa染色等方法对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 poplesia,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etea pacifica(桡足类),百陶箭虫Sagittabedoti(毛颚类)和厦门隔膜水母Leuckartiara hoepplii(水母类)等海洋游动物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火腿许火蚤染色体数目为2n=24,太平洋纺锤水蚤2n=20,百陶箭虫  相似文献   

2.
国际海洋浮游动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综述了国际上有关海洋浮游动物种群、群落结构、多样性及浮游动物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等方面研究进展。海洋浮游动物种类繁多, 数量丰富, 分布广泛, 是海洋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物类群。在海洋食物网中, 浮游动物通过摄食浮游植物控制初级生产力, 同时, 又被更高营养阶层的动物(鱼、虾、鲸、海鸟等)捕食, 充当次级生产者的角色, 其群落结构、种群动态和物种多样性影响鱼类和其他海洋动物资源量, 浮游动物是海洋食物网中关键环节。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过程的关键环节是浮游生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过程, 多项国际研究计划以生物多样性和年际变化趋势为研究重点并联系全球变化及响应, 因此, 浮游动物的研究已成为海洋生态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国际上对浮游动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6个方向:(1)浮游动物生境、种群的分布和扩散动力学研究;(2)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3)浮游动物的实验生态和现场受控生态研究;(4)浮游动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5)深海、南北极、低氧区等极端生境的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6)浮游动物研究新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海洋浮游动物的同化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武昌  王克  肖天 《海洋科学》2002,26(7):21-23
我国的海洋生态学要紧跟国际热点和前沿课题 ,不能重复发达国家已有的研究。但是跨过这个研究阶段并不表示这些已有的研究成果不重要 ,要对已有成果进行很好地分析、整理和继承。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它的能流和物流 ,各营养级之间的能流效率是生态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也是生态系统建模的重要参数。本文综述浮游动物同化率(AE:AssimilationEfficiency)的研究方法和一些结果。同化率是通过肠道被吸收到动物体内的营养物质(NSabsord,NS:NutrientSubstance)占动物摄入的营养物…  相似文献   

4.
海洋中赤潮藻类与浮游动物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蒲新明  孙松 《海洋科学》2002,26(11):14-17
浮游动物作为浮游植物的摄食者和调控者 ,它们之间形成复杂的、多样性的相互作用关系。这种相互作用的形式不仅影响着海洋中生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演替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海洋环境的变化。由于藻类与浮游动物之间相互关系的多样性和可变性 ,在不同的种类之间不同的条件下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相互作用形式 ,使两者之间的关系难以琢磨。随着近海赤潮事件的频繁发生 ,认识赤潮生物对海洋生物群落的影响的需求愈来愈强烈。本文试图以相互作用的多样性为出发点 ,对赤潮藻类与浮游动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较为清晰的阐述。1赤潮藻类对浮游动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1984年8和11月,1985年2月和5月对渤海、黄海进行的浮游生物调查及1980年8月和11月,1981年2月和5月对江苏海岸带水域进行的浮游生物调查,所获取的大网浮游生物样品,分析、总结浮游动物的生态特性,并针对当前即将开展的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研究,提出浮游动物拟重点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我国海洋鱼类和贝类染色体组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综述迄今为止已报道的我国 38种海洋鱼类和 2 2种海洋贝类的染色体组型 ,以及其中 6种鱼和 1种贝的 C-带、Ag- NOR带等细胞遗传学研究的结果 ,并对这项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海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水华的摄食与调控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韩希福  王荣 《海洋科学》2001,25(10):31-33
水华是海洋浮游植物种群一次快速、显著的增加。多数的水华是有益的 ,水华期是1a中海洋生物生产性能最高的时期 ,也是一个新生产周期的开端。水华的发生受制于温度、海流、营养盐和生物海洋学诸因素调控作用。水华的发生时间,在不同的年份是不同的。如果水华发生过早 ,此时浮游动物的高峰尚没有到来 ,就会使浮游植物过剩 ,造成大量的浮游藻类沉降 ,这样在浮游动物种群增殖高峰到来时 ,它们就会因为缺乏食物使生产力低下 ,浮游食性鱼类如鱼的仔、稚鱼就会饿死 ,造成渔业产量下降 ,即Cush ing所谓的“不匹配现象”。如果水华的发…  相似文献   

8.
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浮游动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价南方某港疏浚淤泥对倾倒海区海洋生物的影响,对疏浚淤泥的溶出液进行了海洋浮游动物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温低下20℃时,淤泥溶出清液对浮游桡足类和卤虫Artemiasalina无节幼体的影响不明显,但当水温高于22℃时,淤泥溶出清液对海洋浮游植物有致毒作用,其LC50随温度的长高而减小,毒性增强,水温为22.0-24.0℃时,对卤虫无节细体72h和96h的LC50分别665ml.L^-1  相似文献   

10.
张武昌  王克  肖天 《海洋科学》2002,26(1):33-36
浮游动物的生物量是海洋浮游动物研究的重要内容。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包括以下内容:沉降体积(SV)、无水体积(DV)、湿重(WM)、干重(DM)、无灰干重(AFDM)、含碳(或氮)量和主要有机物(蛋白质、脂类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在一些研究中,含能量比生物量更受重视。  相似文献   

11.
Marine plankton research, as well as other branches of science,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after the liberation which is rendered possible through the great attention and support given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Government to scientific research.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plankton samples and data have been accumulated during the past ten years by surveys of fishing grounds, bays and coastal waters, the results of which have been partly published in a number of papers and reports. Since autumn of last year, a very extensive oceanographic survey is being carried out along the entire coast of China. The outcome of this large-scale  相似文献   

12.
海洋地质灾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地质灾害是制约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国际上海洋地质灾害研究动态及进展,并侧重介绍了国外研究组织机构和相应的研究计划(主要为欧洲、加拿大COSTA计划和ICG海洋地质灾害项目),以期为我国海洋地质灾害的研究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海洋微藻之间的化感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感作用(Allelopathy)又称他感作用或相生相克,这一术语是由Moish(1937)最早提出的,用来指植物间的有益和有害的相互作用。Rice(1984)曾把它定义为:“一种植物,包括微生物通过产生化学物质并排至环境中而对另一种植物或微生物产生直接和间接的有害效应。”但是事实上,大量的自然现象和实验表明,植物释放的化学物质由于浓度、作用对象等因素的不同,既可以产生抑制效应,又可以产生促进效应。因此,Rice(1986)后来又认可了Molish(1937)最初提出的定义,并且还对促进效应方面作了综合评述,认为: Allelopathy是指一种植物通过向环境释放某些化学物质,在其周围形成一个微环境区域,从而促进或抑制该区域内其他植物生长的现象。国际化感作用学会(International Allelopathy Society)在1996年修订了Molish(1937)的定义,将化感作用定义为包括植物、藻类、细菌和真菌在内的生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对生物和农业系统产生的影响。这个定义包括了促进和抑制两方面的作用。 实验室研究和自然环境中的证据表明, 化感作用在陆地生态系统、淡水和海水生态系统中都广泛存在, 包括微藻、大型藻和被子植物在内的所有初级生产者都能产生和释放化感物质。 海洋微藻之间的化感作用正被越来越多的海洋科研工作者关注, 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发生赤潮时, 化感作用可能是赤潮藻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许多赤潮藻分泌的次级代谢产物对其他藻类产生致死或抑制作用(Wolfe, 2000;王悠,2006)。赤潮藻分泌的毒素有些是分解的产物, 有的是自身储存的能量物质, 很多毒素有化感作用(Turneretal.,1997)。海洋藻类化感作用的研究将会为赤潮发生、演替机理的阐明和赤潮的生态调控提供新的思路。 本文作者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 分别从化感作用的研究方法、化感物质的化学性质、影响化感物质产生和作用的因素、化感物质的作用机理和化感作用在群落演替中的作用等方面系统介绍海洋微藻之间化感作用研究的现状, 并提出今后海洋微藻化感作用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4.
沙田  孙佩锦 《海洋与湖沼》1997,28(3):334-336
南海位于太平洋西端,介于中南半岛、加里曼丹岛、菲律宾群岛与中国大陆之间,在这~海域有广阔的大陆架和大陆坡,栖息着以亚热带种和热带种为主的暖水性生物,多样性很高,有些类群的丰度也甚大,成为印度一西太平洋暖水区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生物与渔业资源的开发潜力很大。南海是调查研究较少的海域。进入SO年代,围绕对南海海洋资源的了解与开发,海洋学研究有较快进展,其中海洋生物学进展尤为迅速。如年代以来,南海海洋生物学成果累累,为认识、开发和保护南海海洋生物和海洋渔业资源奠定了基础。为促进南海海洋生物学研究成…  相似文献   

15.
A DECADE OF MARINE PHYTOPLANKTON RESEARCH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brief account is given of the progress of marine phyto-plankton research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for the last ten years. Most of these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particularly before 1957, in close connection with investigations on fishing grounds and sea-farming inshore waters. During the last two years the progress of marine phyto-plankton research has been especially rapid and the area investigated has been greatly enlarged in pace with the comprehensive oceanographic investigation of the four seas, Peihai, Yellow Sea, East China Sea and South China Sea.  相似文献   

16.
海水工厂化养殖废水处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随着海水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扩大 ,近10年来我国海水工厂化养殖得到了迅速发展 ,由此导致海洋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养殖海水体系中的初级生产者种类和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高密度养殖生物的生长需要 ,养殖过程中需投放饵料和化学品 ,作为养殖生物生长的营养和消毒剂等。这样 ,若不对养殖废水加以处理直接排海 ,养殖废水中所含的剩余饵料、化学品残留物、以及富含氮、磷、有机质和毒性物质的养殖生物排泄物会加剧养殖邻近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程度和水质污染[1 ,2],并引发有害赤潮等海洋生态环境问题[18]…  相似文献   

17.
海藻化学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纪明侯 《海洋与湖沼》1965,7(3):306-328
三百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了从红藻制取琼胶的方法,并且还从褐藻中制取玻璃制造业所需的钠碱,但是只到1881年,Stanford首次从褐藻中发现褐藻酸,并提出其工业用途后,海藻的化学研究才受到人们的重视。其后,随着海藻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化学工作者对海藻发生了兴趣,对各种海藻中的各种有机和无机成分,特别对褐藻  相似文献   

18.
我国海洋动力灾害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动力灾害(包括灾害性海浪、风暴潮、海冰、海啸等)是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破坏和损失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开展海洋动力灾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的国家需求。本文回顾我国建国以来在海洋动力灾害研究方向的主要进展,重点针对近年来我国在海洋动力灾害数值模拟预报以及灾害风险评估等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的发展展望,希望给海洋防灾减灾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正斌 《海洋与湖沼》1987,18(5):509-514
本文对近十年来海洋化学的若干新进展作了总结,主要包括下述7方面:(1)海洋调查,包括中国近海、太平洋和南极等;(2)海水中微量元素-固体粒子的相互作用和界面分级离子/配位子交换理论;(3)有机物对液-固界面交换的影响和S-型曲线左右移动规律;(4)海水化学模型发展的三个新趋势;(5)海水中金属的络合容量和金属-天然有机配位体络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6)海洋有机化学和海洋生物化学;(7)结论,对海洋化学发展的四个特点作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海洋潮汐40年来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40年来我国海洋潮汐的研究获得显著进展。本文分别对潮汐的分析、推算,潮汐谱估计,平均海面,潮波理论和数值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潮汐分析、推算已有100多个分潮的模型可供应用,交点订正系统除利用f、u的11个公式外,还根据W.Horn的j.v模型,利用D.E.Cartwright新的引潮势展开推出59个j、v公式,后者理论上更为精确,它反映了近代天文学研究进展的成就。平均海面提出一种随机动态分析、预测模型,能比较可靠地求出平均海面长期变化趋势,并能对未来几年内作出月平均海面的预报。潮波理论结合中国海实际,研究潮汐摩擦规律及其效应,已能说明中国海主要分潮波系统的形成及其分布变化,潮波数值计算和模拟取得很大的发展,有些在建港和海洋开发利用中已经得到应用,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研究方法。潮汐表的编算水平高、范围遍及各国主要海港,受到用户的欢迎。总起来说,我国海洋潮汐的研究工作,经40年来的努力,从总体上说达到了国际水平,某些方面居领先地位。但整个潮汐的观测站网、仪器装备、监测水平和精度,仍有待改进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