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我国坡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现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广实  陈健飞 《热带地理》2007,27(4):306-310
坡地资源是重要的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坡地资源是人类极为重要的物资来源。坡地资源利用存在正负两方面的生态环境效应,合理利用有利于养分和水分的循环,不适宜的开发利用将导致养分和水分循环的失调,坡地资源退化。因此,开展坡地资源利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探讨各地开发、利用坡地资源模式及坡地资源退化防治措施,对农业生产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文中从3个方面介绍我国坡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现状:一是坡地资源利用研究的理论方法,包括实地观测试验与防治措施研究;二是从不同尺度包括区域尺度、小流域尺度和坡面尺度研究坡地资源利用的生态环境问题;三是研究坡地资源利用的生态环境效应。最后,综合分析我国坡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存在的问题,指出今后展开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重点介绍浙江省坡地资源的分类系统,并评价各类等级坡地质量及其分布规律,阐述坡地农业生产特点和坡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华南赤红壤坡地退化具有以下特扯:1)土壤发生层次遭到剥蚀,2)土壤质地砂化,3)土壤化学性质衰退。本文介绍广东省五华县坡地立体开发,防治其继续退化以及整治严重退化坡地的试验情况,为华南的坡地利用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谢明  何江华 《地理研究》1992,11(4):75-85
华南赤红壤坡地退化具有以下特扯:1)土壤发生层次遭到剥蚀,2)土壤质地砂化,3)土壤化学性质衰退。本文介绍广东省五华县坡地立体开发,防治其继续退化以及整治严重退化坡地的试验情况,为华南的坡地利用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华南红壤丘陵坡地的环境特征与可持续利用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肖辉林 《山地学报》2002,20(5):594-599
系统地论述了华南红壤丘陵坡地的自然条件、发育演化、土壤性质和植被结构特征,分析了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探讨了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指出坡地改良利用的目标是使坡地自然生产力提高;在坡地改良利用中,生态持续性的前提,经济持续性是目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各项开发利用的对策、措施都要以提高坡地自然生产力为中心,使坡地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协调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坡地地貌过程的速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重庆奉节至湖北巴东一带三峡库区,存在两类坡地,分别是深层风化坡地与崩积—残坡积坡地。这两类坡地上,堆积物的稳定性差,表现为剥蚀、堆积的速率大。堆积物的累积速率可粗略地依据热释光年龄来估计。据此我们推测深层风化坡地的浅层滑坡周期大约是1.5ka,对应的堆积速率大约是33cm/ka。崩积—残坡积坡地上主要的陡崖崩塌发生周期是40ka60ka,坡地中部的累积速率大约是4cm/ka。在崩积—残坡积坡地上常见生长的树木因堆积物蠕滑而变形,树木变形程度反映了蠕滑速率,据此估算的蠕滑速率是非常可观的,这既是坡地中部的剥蚀速率,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坡地下部堆积物的物质供应速率。这些认识可能对滑坡与水土流失的治理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湘北红壤坡地雨水过程的水土流失及其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谢小立  王凯荣 《山地学报》2003,21(4):466-472
模拟主要利用方式构建的垫面为主导因子,采用径流场实测方法,通过4a(1998~2001年)实地观测试验,剖析不同下垫面对雨水地表径流及其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降雨(时间分布及其强度)是影响地表径流特征的主导因素;年降雨量与地表径流量和系统水土流失量呈正相关。不同垫面地表径流产量有显著性差异;雨水径流过程的土壤和养分流失有相似的表现。在假定雨水年份的基础上,应用不同雨水年份出现概率指标,推算出:湘北红壤坡地现今利用状况下,雨水产地表径流过程的年均水土流失量及其养分(有机质、N、P、K)损失量;和可最大开发利用时,可能带来的水土流失与养分损失。提出"利用坡地集雨利用优势,构建与单元生态系统水循环平衡相适应的坡地农林复合生态系统,通过水平衡生态建设来维系生态系统的水分平衡"观点。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国内外雨水利用历史、现状的基础上,对太行山片麻岩坡地的水文地质结构及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坡地的表层被一层双重、非均匀的复杂介质所覆盖,具体表现为“上覆土壤、下伏岩石”的“岩土二元结构体”;岩土二元结构坡地的空间变异性,特别是岩一土之间存在凹凸不平交界面的水文地质特性,为坡地侧向渗流的集蓄创造了条件,该技术创新了雨水集蓄的形式,在中国北方石质山地具有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再论华南坡地利用与改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对作者《华南坡地利用与改良:重要性与可行性》一文在三个方面作一些补充:1.进一步阐述坡地的重要性,并特别从可能出现的全球性变暖的因果加以说明。2.对前文所提坡地改良与利用方针概括为:"主要采取植物(生物)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以一个坡面或小流域为单位的坡地持续生产力",并对此作此较系统的论述。3.在前文基础上补充有关科研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丹霞地貌的坡地形态演化——以浙江新昌丹霞地貌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对新昌丹霞地貌进行调查、研究并对国内外的坡地研究回顾的基础上,对丹霞地貌的坡地形态、组成和演化方式及成因进行分析.丹霞地貌坡地在形态和演化方式上的特点比较符合King的坡地理论,在形态组成上可以分为凸形面、自由面、搬运坡和凹形面4部分,在演化上以平行后退和坡地替代两种方式为主.丹霞坡地的类型根据发育阶段可分为幼年期陡壁形态、中年期King型完整King模式形态及老年期丘陵坡地形态.丹霞坡地地貌演化的过程是自由面逐渐后退、缩小的过程,丹霞坡地在坡地退行速度上远小于其他现代坡地.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态脆弱带人地关系行为机制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石敏俊  王涛 《地理学报》2005,60(1):165-174
以农牧交错带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人地关系行为机制模型,探讨外部社会经济因素影响土地退化的机制,并重点就当前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所带来的生态经济效果进行分析。模型拟合结果显示,利用玉米及农作物秸秆作为饲料,扩大舍饲动物饲养,或者扩大种植葵花或油料作物等商品作物以替代自给性作物糜子,将可以在不加剧水土流失的前提下增加农户收入。模型结果还显示,非农就业机会增加时,农户会减少坡地垦殖。这表明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增加农民非农就业机会,鼓励农民进城的政策对于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也是有促进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1960-2010 年贵州省喀斯特山区陡坡土地利用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GIS 与RS技术, 以贵州省喀斯特山区坡度大于25°的区域为研究对象, 利用1960 年1:50000 地形图、1990 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以及2010 年的环境减灾卫星(HJ-1A/1B)影像, 解译获取1960、1990、2010 年3 个时间点的土地利用数据, 并结合贵州省水文地质图、坡度图进行陡坡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结果表明:①1960-1990 年的30 年间, 有林地、灌木林、水体呈减少趋势, 其中灌木林减少的最多, 其次是有林地;而草地、建设用地、裸岩和耕地呈持续增长趋势, 其中草地增加的最多, 其次是耕地。②1990-2010 年的20 年间, 灌木林、裸岩、耕地呈减少趋势, 其中耕地减少的最多;而有林地、疏林地、草地、水体呈增长趋势, 其中疏林地增加的最多。③随坡度增加覆盖比例呈降低趋势的土地利用类型为有林地、疏林地、水体、建设用地和耕地;随坡度增加覆盖比例呈增加趋势的土地利用为灌木林、草地和裸岩。  相似文献   

13.
Soil erosion has become a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 worldwide, and slope land is the main source of soil erosion. As a primary cover of slope land, crops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runoff and soil erosion on slope land.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runoff and soil erosion on slope cropland. Crops mainly impact splash detachment, slope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In this review paper, the effects of crop growth and rainfall on the splash detachment rate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plash detachment are summarized. Crop growth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runoff and sediment yield. Rainfall intensity and slope gradient can influence the level of erosive energy that causes soil erosion. Furthermore, other factors such as antecedent soil water content, soil properties, soil surface physical crust, and soil surface roughness can affect soil anti-erodibility. The varying effects of different crops and with different influence mechanisms on runoff and soil erosion, as well as changes in their ability to influence erosion under different external conditions should all remain focal points of future research. The effect of crop vegetation on runoff and soil erosion on slope land is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in understanding large-scale soil erosion systems, and in-depth study of this topic is highly significant for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坡地资源优化利用模式与途径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三峡库区土地资源以山丘地为主,耕地又以坡旱地为主。其中>2 5°的陡坡耕地为2 6 7×10 4hm2 ,占库区耕地总量的18.2 %。研究表明,三峡库区粮食产量的5 6 %来自坡耕地,同时库区泥沙量的6 6 %也来自坡耕地。三峡大坝蓄水,移民后靠安置,对坡耕地利用的压力更大。坡地资源的优化利用,在库区农业生产、移民安置,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基于土地资源优化利用原理和生态设计的理念,提出库区土地资源优化利用应突出生态效益、经济主导、产业协调、区域特色等4种模式,并针对当前库区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利用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元谋干热河谷坡耕地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地退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元谋干热河谷土壤侵蚀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坡耕地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地退化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侵蚀造成表层耕作土壤的物理性能下降、养分流失和水分入渗能力降低。表层耕作土壤的容重比下层土壤低12.7%,总孔隙度高10.9%,有机质高37.3%,120min累计入渗总量是下层土壤的1.6-2.2倍。模拟土壤侵蚀与土地生产力关系的小区试验结果显示,坡耕地每流失1cm表土,土地生产力水平平均下降4.54%。  相似文献   

16.
坡耕地水土流失与可持续利用图是综合表示滇东北山区各个坡耕地单元的水土流失状况及其可持续利用的专题地图。该图表示的基本内容是坡耕地类型、土壤类型、坡度级别、侵蚀强度、可持续利用程度、合理利用方向与措施。以土壤流失方程为基础,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编制了该图。该图的编制为治理本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坡耕地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四川紫色丘陵区坡坎生态系统分布面积大 ,生物组合类型多样 ;合理建造坡坎生态系统是改善和保护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生态功能显著 ;优化利用坡坎生态系统是提高土地持续生产力、增加农业收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任平  洪步庭  马伟龙  苑全治  周介铭 《地理研究》2016,35(12):2395-2406
基于成都崇州市耕地实地采样数据和修正的IBIS模型测算数据,对耕地生产有机质、调节大气、涵养水源、土壤保持和净化环境等五种自然生态服务价值进行测算,并与已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耕地不同类型的生态服务价值量存在较大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土壤保持、调节大气、涵养水源、生产有机质、净化环境;② 研究区单位面积耕地生态价值量为29959.5元/hm2,其中土壤保持价值的贡献率最大,占36.35%;③ 与已有研究结果对比分析,由于耕地生态价值内涵界定和测算方法的差异,单位面积耕地生态价值测算结果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对于科学合理地确定耕地保护的补偿标准和补偿机制构建具有一定的参考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