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矿产资源大量开采导致的土地资源破坏、景观破碎化和生态系统退化等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重建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的重视。运用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探讨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关系,总结国内外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发展,分析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土壤重构、地貌重塑、植被重建、景观再造、生物多样性重现和生态功能维持等关键技术;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经验,提出强化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关键技术研发、加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学科发展、打造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技术创新平台、加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配套政策制定等相关措施,以期促进矿区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于土地退化的甘肃省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生态脆弱性评价是区域生态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和生态规划的重要依据。采用甘肃省最主要和普遍的土地退化指标:土地沙漠化、土壤侵蚀(水蚀)、土壤盐渍化3项指标,以县为单元,对全省进行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省内土地沙漠化和土壤盐渍化主要发生在河西地区,土壤侵蚀(水蚀)主要发生在中东部和南部地区。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结果为:全省发生土地退化的81个县(市、区),强度脆弱2个,高度脆弱4个,中度脆弱26个,轻度脆弱30个,微度脆弱19个。生态脆弱性呈现由南到北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西南地区山地不同土地退化类型特征及调控途径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张建平 《地理科学》2001,21(3):236-241
土地退化不仅是目前全还需性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而且也是重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之一,西南地区的土地退化是以水力侵蚀为主要动力形成的,文中简述了西南地区的土地退化状况,选择了4个(楚雄市、遂宁市,毕节地区及元谋县)山地不同土地退化类型进行分析,讨论了土 退化过程,提出了土地退化调控途径。  相似文献   

4.
我国西部生态退化的社会经济分析--以川西为例   总被引:9,自引:11,他引:9  
陈国阶 《地理科学》2002,22(4):390-396
导致川西生态退化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超过环境容量,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落后,以柴、粪为薪、天然放牧,陡坡垦殖,砍伐森林等导致植被破坏,草场退化,水土流失,据此,对川西的区域资源优势,川西较低密度人口,川西资源开发和支柱产业选择应重新评价和定位。进行川西生态建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营造开放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耗散结构,构造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协调的有序结构和机制。同时,较彻底地改造农林牧生态系统,开创与生态协调的农业结构,生产模式,种植模式和管理模式,进行农牧区社区建设,根除刀耕火种,陡坡垦殖,游牧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5.
土地退化不仅是目前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而且也是重大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分析了土地退化过程的不可逆性及攀权花市的土地退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1.1 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问世为土地生态经济学的产生铺平了道路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起源于欧洲,于1927年德国地植物学家卡尔·特罗尔(Garl Ttoll)在“航空像片制图和生态学的土地研究”一文中首次提出景观生态学的概念,并用以阐述基于景观学的区域差异性对比研究与生态学中的结构功能研究的科学综合。景观生态学形成的初期并未被世人所注意。直  相似文献   

7.
3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机制3.1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运行目标土地生态系统与土地经济系统复合而成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其运行目标也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目标的复合,这一运行目标集合体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1)合理配置土地资源;(2)持续增殖土地价值;(3)创建且发展有序的人地关系格局;(4)构筑并保持土地生  相似文献   

8.
济南市南部山区生态恢复与重建途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济南市南部山区是济南市的城市生态屏障,城区泉群的地下水补给区。但近年来,南部山区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土地质量下降,植被毁坏严重,水土流失强烈。为了恢复与重建一个高效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该文建议以生物措施为主,辅以工程措施,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相结合,调整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提高生态建设科技含量,加强社会管护,建立健全生态治理实施系统。  相似文献   

9.
元谋干热河谷坡耕地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地退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元谋干热河谷土壤侵蚀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坡耕地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地退化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侵蚀造成表层耕作土壤的物理性能下降、养分流失和水分入渗能力降低。表层耕作土壤的容重比下层土壤低12.7%,总孔隙度高10.9%,有机质高37.3%,120min累计入渗总量是下层土壤的1.6-2.2倍。模拟土壤侵蚀与土地生产力关系的小区试验结果显示,坡耕地每流失1cm表土,土地生产力水平平均下降4.54%。  相似文献   

10.
土地退化评介与监测技术路线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孙武  李森 《地理科学》2000,20(1):92-96
在对90年代后期国内外土地退化评价与监测主要进展分析基础上,归纳出了绝对、相对和差异三种退化的评介思想;直接运用图象处理软件,通过监督非监督分类选择几个基于RS、GIS的指标,给定不同的权重综合地确定土地退化类型和程度的两种技术监测路线。最后,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以沙质荒漠化为例提出了在绝对退化思想指导下,通过确定土地退化生态基准的时空尺度,建立监测区内典型土地退化类型与程度的标准信息资源库,GI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东北地区某些荒芜土地的景观生态建设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景贵和 《地理学报》1991,46(1):8-15
我国东北地区荒芜土地的主要问题是:①土地自然生产力得不到充分发挥;②土地退化。本文根据景观生态学关于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思想及生物控制共生与自然界等级组织理论,主张在东北区域的沙地上建立林、草、田复合生态系统,在沙垅间长洼地上节节修筑沙坝,控制7—8月暴雨径流,再按不同生境种植水稻、芦苇及红麻,既适应环境,又提高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
采矿迹地景观生态重建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本文以淮北市和铜山县煤矿塌陷地为例,研究了采矿迹地的景观变迁;并探讨了如何应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来进行采矿迹地的景观生态重建。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土地资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赵其国 《地理学报》1990,45(2):154-162
本文通过与世界土地资源的对比,详细论述了我国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利用问题及利用途径。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我国土地资源与粮食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目前我国地力减退,土地承载力下降,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盐碱化及沼泽潜育化,耕地侵占等问题较为严重。为合理开发利用我国的土地资源,本文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并将全国分成8个土地利用区,进行扼要说明。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因子生态分析   总被引:87,自引:10,他引:87  
本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广州市社会空间结构进行因子生态分析。结果表明:人口密集程度、科技文化水平、工人干部比重,房屋住宅质量、家庭人口结构是形成广州社会区类型的五个主要因子;广州社会区的空间模式呈向东曳长的同心椭圆态势,城市发展的历史过程、城市用地布局和住房分配制度是影响这个空间模式形成的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15.
生态位理论在沙地农业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国雄 《中国沙漠》1995,15(3):278-282
在回顾生态位理论的产生、发展及其在我国生态农业建设中的应用基础上,总结了生态位理论在沙地农业开发中的应用。主要途径有:引进新的生态元、组装高效生态元、开拓潜在生态位、定向改变基础生态位。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安宁市土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安宁市2003~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用Costanza等专家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方法和谢高地等提出的中国不同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计算安宁市2003~2009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3~2009年安宁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减少了0.24亿元,主要原因是建设用地占用了大量的林地和耕地等生态用地,因此在安宁市的新一轮规划中应注重对生态用地的保护,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尾矿库闭库复垦及生态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业开发产生大量尾矿导致了严重的环境生态问题,尾矿是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来源,尾矿库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在"人口、土地、资源"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恢复并再利用这宝贵的二次资源将是必要的战略选择。尾矿库闭库复垦及生态重建在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尾矿库闭库复垦难度比较大,简单介绍了国内外尾矿库闭库复垦及生态重建的现状,并对尾矿库闭库复垦及生态重建的涵义、尾矿库闭库复垦前提条件、影响因素、闭库复垦利用方式及其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华南水土流失区植被建设研究--以广东珠海试验研究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林建平 《热带地理》1998,18(4):316-321
分析了华南水土流失区的植被状况和环境特征,提出了水土流失区植被建设应具有生态持续性的目标,应着眼于地带性植被群落的建立。据此把植被建设过程划分为3个阶段;①裸露地的植被恢复;②残留植被的改造;③先锋群落的更新。以广东珠海市试验研究为例,总结出各阶段植被建设的具体方法,着重评价了这些植被建设的优点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规划中用地平衡表自动化生成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得志  王杰臣 《热带地理》2002,22(3):257-260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进行统筹安排的战略性规划,是国家,各省(市)全面,统一,合理利用区域土地资源的宏观措施,而用地平衡方案的确定是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快速而合理地进行用地平衡是规划顺利进行的一个基本前提,文中提出一套用地平衡方案编制的方法,并利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这一过程的自动化,取代传统的手工编制方法,大大提高了效率,也为进一步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信息系统提供了一个核心工具。  相似文献   

20.
土地类型结构格局与山地生态设计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刘彦随 《山地学报》1999,17(2):104-109
以陕西秦岭北坡为例,进行了土地类型空间结构,数量结构和质量结构的系统分析,提出了土地类型格局的空间层次性,结构多级性和功能多元性的观点。并就区域宏观尺度进行了山地系统生态模式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