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氟硼酸根离子选择电极快速测定海水中的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锦帆 《海洋与湖沼》1985,16(4):298-303
建立了用氟硼酸根离子选择电极快速测定海水中硼的方法。预先用浓氢氟酸将硼转化成氟硼酸根,然后在pH4用氟硼酸根离子选择电极进行测量。样品中的Ca~(2 ),Cl~-,Br~-和I~-不干扰硼的测定。用本法对某些样品进行分析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海水主要成份的存在状态,对于海洋地球化学及海洋生物过程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当要求定量地了解海水中各成份存在状态时,因不易直接测定,通常多采用形成常数计算法。在计算中,如果采用的形成常数不同时,结果也不相同。因此,在计算海水主要成份的存在状态时,首先需要正确的形成常数。关于氟镁离子对形成常数(K_(MgF~ ))的测定,已有一些报导。本文使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了氟镁离子对形成常数。离子选择性电极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析测量工具,可以通过简单的电势测量直接测定溶液中某一离子的活度,这种测量所用的设备简  相似文献   

3.
刘开祥 《海洋科学》1986,10(2):43-45
本文以Ag_2S银离子电极为指示电极,第二种离子选择电极为参比电极组成无液接测量系统,对海水中高含量氯的测定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朋,以氟电极或玻璃电极作参比电极,在酸性溶液中,电位突跃约为140mV,终点明显,尤其是氟电极作参比电极,电位较稳定。证明了在酸性溶液中,可以不加有机试剂直接测定海水中高含量氯。  相似文献   

4.
海水pH值直接指征海洋酸化程度,是对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重要意义的海水碳酸盐体系进行定量描述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概述pH值的定义及其发展,解析不同pH标度的换算和选取;详述采用电极电位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pH值的原理和特点;根据目前国际海洋酸化监测和研究的新要求以及我国近海海域海洋酸化形势,提出我国现行标准存在的问题,基于此提出全程恒温测样和从NIST标度向总氢离子浓度标度转化的优化建议,以提高我国海水pH值测定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5.
离子选择电极,是近代迅速发展起来的电化学传感器,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应用氟硼酸根电极测定钢铁和水中的硼已有报导,但海洋沉积物中电极法测定微量硼的报导甚少。本文研究了同一份试样分取试液,分别应用氟硼酸根电极和氟电极直接电位法  相似文献   

6.
世界大洋海水中氟的平均含量为1.3mg/kg,平均氯度比值为6.7×10~(-5)。关于海水中氟的研究工作,Culkin及Wilson曾先后进行过总结。1961年Greenhalgh和Riley将氟试剂(茜素络合剂)使用于测定海水中的氟含量,为研究海水中的氟提供了方便的测  相似文献   

7.
胶州湾海水中悬浮颗粒对溶解态微量元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离子色谱离线螯合结合ICP-MS的方法,对胶州湾海水中的微量元素(V,Co,Ni,Cu,Mo,Cd,Pb,U,REEs)进行了精确的定量分析。在测试前对在同一站位不同层位采集的平行海水样品进行了两种不同的酸化处理:一份采取先过滤后酸化的方式,以获得海水中溶解态微量元素的含量;另一份采取直接酸化后分析的方式,以评估悬浮颗粒中的可交换态微量元素对溶解态微量元素测定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不同处理方法得到的V、Ni、Cu、Co、Pb以及稀土元素(REEs)的质量浓度存在很大差异,说明悬浮颗粒物质可能对海水中相应元素的测定产生较大的影响。各种微量元素之间的差异和相应离子或离子团的电荷性质、在海水中的配位作用以及悬浮颗粒物质的表面电荷性质有关。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类似于胶州湾这样的近海海域,悬浮颗粒物质是控制微量元素分布特征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当前,离子选择性电极已广泛用于海洋化学领域,对于海水中微量硫化物的测定,与碘量法和比色法相比较,电极法不仅灵敏、简便,而且能够实现对环境或体系中硫化物的连续自动监测。特别对于海洋底质间隙水中硫化物的现场测定,电极法更有独到之处。已往报导使用硫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天然水中硫化物的方法中,  相似文献   

9.
pH是海洋碳循环体系的重要参数之一,测量海水pH的标准方法有电极法和分光光度法,其中电极法已应用到海水pH的现场原位测量中,但准确度相对较低,限制了其在碳循环体系中的应用。文中采用人工海水pH标准缓冲溶液代替传统的NBS标准缓冲溶液对pH电极进行定标,探索了提高海水pH测量准确度的方法,并以分光光度法为标准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和分析比对。结果表明:采用人工海水缓冲溶液定标后,电极法测量结果与分光光度法的测量结果偏差明显减小,测量准确度显著提高。该人工海水标准缓冲溶液可应用到pH传感器的现场标定中,从而提高海水pH现场测量的准确度,为海洋碳循环、海洋酸化等研究提供更为准确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当前,离子选择性电极已广泛用于海洋化学领域,对于海水中微量硫化物的测定,与碘量法和比色法相比较,电极法不仅灵敏、简便,而且能够实现对环境或体系中硫化物的连续自动监测。特别对于海洋底质间隙水中硫化物的现场测定,电极法更有独到之处。已往报导使用硫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天然水中硫化物的方法中,通常采用硫化银压片成膜电极。这种电极具有比较稳定的响应性能,但是对于低浓度硫化物则响应较慢,电极结构不适于底质样品和微区测量。Berner所用化学成膜硫电  相似文献   

11.
海洋酸化背景下重金属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是一个重要的生态毒理学研究问题。海洋酸化不仅直接影响海洋贝类的生理过程,也通过改变重金属的存在形式和生物可利用性进而影响其生物毒性。为研究海洋酸化背景下甲基汞(MeHg)对海洋贝类免疫和生物矿化的毒理效应,本研究将采集于野外的文蛤(Meretrix petechialis)置于不同pH水平(二氧化碳分压;pH 8.10/背景水平、7.70/中度酸化和7.30/高度酸化)和甲基汞质量浓度(对照、溶剂对照、0.1,1和5 μg/L)的海水中共同暴露21 d,研究文蛤内脏团和鳃组织内免疫应答和生物矿化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对海水酸化和MeHg共同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海水酸化和MeHg均显著影响其免疫应答策略,不同胁迫水平对各类生物标志物具有组织差异性。具体而言,MeHg暴露诱导内脏团中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ZM)活性,表明MeHg对免疫解毒机制有刺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免疫应答。海水酸化抑制了鳃和内脏团中AKP活性,抑制其免疫应答。在生物矿化相关酶中,在海水酸化和MeHg共同胁迫下钙-ATP酶(Ca2+-ATP)活性显著下降,干扰其离子平衡和生物矿化。海水酸化加剧了MeHg胁迫对文蛤免疫应答和生物矿化的毒理作用。相关系数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协同防御环境胁迫对免疫应答和生物矿化策略的毒理作用。这些生物酶对海水酸化和MeHg胁迫响应比较敏感,可以作为评价海洋酸化背景下MeHg对文蛤两种生物组织免疫功能毒性效应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研究结果为理解海洋酸化和重金属胁迫对贝类生理功能的影响提供新见解,为评估海洋酸化背景下贝类种群变动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痕量元素在海洋环境中不仅能够密切参与物质循环,显著调控生命代谢,有些情况下还会对浮游及底栖生物产生抑制和毒害,是海洋系统中具有重要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双刃剑”。工业革命以来,海洋不断吸收大气CO2使得海水pH和碳酸根浓度持续下降,在全球范围内都出现了海洋酸化的现象。海洋酸化作为新的环境胁迫打破了痕量元素在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中既有的平衡态势,导致痕量元素在海洋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特性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本文从痕量元素在沉积物-海水体系中的赋存形态与交换过程入手,探讨了海洋酸化条件下痕量元素在沉积物-海水体系中的扩散迁移与再平衡行为,分析了由此产生的生物毒性效应和生物可用性影响。最后,对海洋酸化与多种环境条件、多种污染物联合作用所导致的与痕量元素相关的生态效应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未来海洋酸化与痕量元素协同研究提供有意义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用气相色谱测定海水及天然水中微量碘离子含量的快速分析方法,确定了最佳条件。水样经酸化后,用K2Cr2O7将碘离子氧化成碘,再与丁酮反应的10min,生成磺代丁酮,用环己烷萃取后,用气相色谱仪的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其含量。于1991年6月,用此法测定青岛胶州湾沿岸海水及某些河口水样,证明该方法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14.
大气中过量的CO_2溶解到海水中造成海洋酸化,破坏了海水原有的酸碱平衡和碳酸盐溶解平衡。甲壳类动物甲壳的形成过程依赖于海水正常的酸碱平衡和碳酸钙溶解平衡。本研究以三疣梭子蟹幼蟹为研究对象,采用CO_2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对自然海水进行曝气,模拟在现有CO_2排放速度下,本世纪末和下世纪末海洋酸化的程度(表层海水p CO_2分别为750μatm,1500μatm),研究不同海洋酸化程度对三疣梭子蟹幼蟹甲壳结构和组成成分的影响。结果发现,海洋酸化导致:(1)三疣梭子蟹幼蟹甲壳上表皮的外表面微刺排列趋于简单化,由2—3个微刺为主要排列形式逐渐变为单个微刺排列的形式;(2)甲壳厚度变薄,甲壳厚度从正常海水对照组(pH 8.13±0.02)90.20±4.85μm,变薄到OA1组(pH 7.98±0.02)84.53±13.71μm,再到OA2组(pH 7.75±0.03)61.94±13.43μm,并且有随海洋酸化程度加重厚度变得更薄的趋势;(3)随着酸化程度的加深,甲壳中甲壳素含量显著上升,从对照组(13.10±0.07)%上升到OA1组(14.22±0.04)%,再到OA2组(14.30±0.06)%(P=0.000**);(4)甲壳中钙、镁元素含量及钙镁比没有明显变化。结果表明海洋酸化对三疣梭子蟹幼蟹甲壳的结构和甲壳素含量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海水腐植质和海洋沉积物腐植质中的碳水化合物组成及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并与陆源腐植质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海水腐植质和海洋沉积物腐植质的富里酸(FA)和乙醇可溶有机物(ES)的酸水解液中单糖种类和含量多于、高于腐植酸(HA)。总糖含量测定结果与单糖相似。陆源腐植质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明显低于海洋来源的腐植质。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海海水中的锌等微量元素,尚未进行过较为广泛而可靠的分布研究。极为零星的资料,还是近几年来在沿岸进行污染调查时,用陈旧的方法测定的。 世界海洋海水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不同文献报道的数据,常有一定的差别。这是自然变化,抑方法误差(包括所测形态),是值得研究的。 本文采用单池示差反向极谱法,比较广泛而可靠地研究了中国近海海水中,锌等微量,元素的离子(和不稳定络合物)的地球化学分布。测定锌、铅、铜、镉时,样品不加任何试剂,因而避免了元素存在形态的转移及被测离子的带入或损失。  相似文献   

17.
海水中负二价硫的含量是表征海洋环境质量的重要参数。文章主要对负二价硫化学传感器研制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包括透气膜、电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内参比电极和盐桥的设计、温度补偿和数据处理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确立用于监测海洋中负二价硫参数的现场监测传感器研究和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造成海洋酸化并改变海洋化学环境,可能对海洋生物造成不利影响。桡足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次级生产者,研究桡足类如何应对海洋酸化的影响对海洋生态风险评估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别在自然海水(pH 8.1,对照)和二氧化碳酸化海水(pH 7.3)条件下培养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 Mori,1938),研究海水酸化对其发育、繁殖以及ATP酶活性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海水酸化能使日本虎斑猛水蚤无节幼体发育时间显著延长并使雌体产生的无节幼体数量显著减少,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在酸化条件下均显著增强。研究结果表明,海水酸化胁迫下日本虎斑猛水蚤能量消耗增加,应用于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可能减少,从而引起早期幼体发育延滞和雌体繁殖力下降的负面反应。  相似文献   

19.
周锦帆 《海洋与湖沼》1984,15(6):521-526
海水中硫酸根的测定至今仍用费时的重量法。铅离子选择性电极虽能准确地测定SO_4~_,但样品中大量的Cl~-干扰SO_4~(2-)的测定。Mascin为使海水中的SO_4~(2-)与Cl~-分离,将海水样品通过Ag~ 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海水中的Cl~-,接着又通过H~ 型阳离子树脂(树脂层均为15×0.5cm)分离Ag~ ,最后将流出液调到pH 5—6后,用铅离子选择性电极为指示电极进行电位滴定。该方法较烦,且树脂易被Ag~ 氧化而使交换容量变得很低。Scheide采用将样品稀释100倍,不经分离而直接在80%异丙醇溶液中进行Gran  相似文献   

20.
海洋酸化对贝类的生理生态学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2)大量排放,约四分之一被海洋吸收,导致海水pH值和碳酸钙饱和度降低,出现了海洋酸化的现象.海洋酸化及引起的碳酸盐化学体系的变化已对各种海洋生物产生影响.贝类作为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代表性生物类群,自身具有一定的酸碱平衡调节能力,但其属于钙化生物,极易受到海水酸化的影响.在对贝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