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容 《地理学报》2006,61(7):782-784
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United Nations Centre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简称UNCRD)成立于1971年,总部设在日本名古屋市。UNCRD隶属于联合国经济社会局.是按照联合国与日本政府签署协议组建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土地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载体,对推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基于人地关系理论,从生产、生活和生态关系角度对人地关系进行阐述,并构建了新的土地可持续理论分析框架。基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从土地可持续层面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框架下的具体指标进行详细梳理和分类归纳,并根据中国具体国情和已有相关研究对指标体系进行了本土化改造,建立了包含生产集约、生活和谐、生态平衡3个维度的中国土地可持续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最新趋势,从产权安全、性别平等以及城乡协调等角度对未来指标设计及数据监测更新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2008,(2):47-48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17日在西班牙公布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最后一部分的内容梗概。与先前类似文件相比,报告更详尽、更明确地叙述了全球变暖造成的潜在恶果,并向各国政府提出应对建议。科学界认为,这是联合国近年就全球变暖的危害发出的“最有力”警告声。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09,(12):45-46
9月21日,法国巴黎圣心教堂前,环保者手持闹钟举行集会,希望通过此举“唤醒”各国领导人意识到气候变化形势的严峻。 北京大学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气候变化问题专家张海滨则从联合国的角度进行解读:首先,在当前最具挑战性的气候问题上能否有所作为已经成为衡量联合国作用的重要指针。“联合国想借助这次峰会向世界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即展示其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坚持不懈的努力,以及对人类未来负责的态度。”其次,各国在联合国组织的这一平台上进行沟通、交流,即便是分歧,也能更加清晰化,可以起到互相激励、良性竞争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专题适应训练201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多个物种、一颗星球、一个未来”,与今年联合国确定的“联合国世界生物多样性年”高度契合,充分体现了世界对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视。读图回答1~2题。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9月6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UNCCD COP13)在鄂尔多斯市开幕。大会的主题是"携手防治荒漠,共谋人类福祉",主要任务是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公约》新战略框架,确认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并筹集资金支持。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李生宇副研究员和高鑫副研究员,参加了9月7日晚上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与区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联合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区域一切领域里的战略和在日本设立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的背景及其展开的活动,最后介绍该中心对中国实施的区域开发项目。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2010,(3):61-61
11月2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联合国2009年第五次气候变化谈判会议现场外,演员进行戏剧表演,警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当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巴塞罗那举行了环保主题的戏剧表演,演员们用艺术手段呼吁:拯救地球,刻不容缓。当天,联合国2009年第五次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会议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开幕。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与“荒漠化”有关的定义“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全称为《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沙漠化的公约》,经过多轮政府间谈判,已就原则问题达成共识,准备年底由各国缔约国政府签约。作为缔约国,我国防治土地荒漠和...  相似文献   

10.
地名新闻     
联合国专家呼吁更准确使用地名联合国地理名称专家说,鉴于世界的快速发展变化以及通讯手段的日新月异,各国应该更加准确、更加一致地使用地名。为期六天的联合国地理名称专家组会议于4月7日在维也纳结束。在这次会议上,小组主席海伦·科尔福特说,地名是地理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各种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准确使用,而且应该保持一致性。一些与会代表强调了地名的文化价值。还有一些代表提出,应该对非洲搜集、整理、编制和完善地名的努力提供协助和国际合作,这样也有助于国际社会对非洲的人道主义需求做出反应。地名标志罗马字母拼写…  相似文献   

11.
彼得·雷珀博士(Dr.Peter E.Raper)是世界著名的地理学家和地名学家,曾任联合国第六届地名专家组主席(1992—1998)、第七届地名专家组主席(1998—2004)、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南部非洲分部主席、南非地名委员会主席、南非国家专名研究中心主任,其著作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各大高校、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均有收藏。他的地名学著作的特点是迅速、准确、广泛,其权威性、学术性和信息量  相似文献   

12.
主席先生,各国首脑阁下,秘书长先生,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是举世瞩目的一件大事。如此众多的国家领导人聚集一堂,就世界环境与发展问题共商对策,这在联合国成立以来还是第一次。我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巴西政府和大会筹委会为这次会议的顺利  相似文献   

13.
统计模型为了估计燃烧过程中气体污染物的排放量,我们假定排放量是化石燃料耗量的某个函数。各国的燃料耗量都可以从联合国现成的资料(联合国,1981)中查得,而大多数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成员国从1966年至今都有非常有用的污染物排放资料。  相似文献   

14.
丁尧清 《地理教学》2010,(12):32-34
2009年12月19日,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后闭幕。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大会进展感到满意,并表示将尽力推动2010年的墨西哥会议产生实质性成果。美国代表在会上声称,中国未来的碳排放量将远超美国,而且中国没有资格获得美国的气候援助资金。  相似文献   

15.
一、地名的译写 国际社会很重视地名翻译的标准化工作。早在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就考虑采用一种简便、通行的方法,以保证在国际交往中地名不会因语言文字的复杂造成混乱。1967年,第二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做出决议,要求世界各国、各地区在国际交往中都使用罗马(拉丁)字母拼写,敛到每个地名只有一种罗马字母的拼写形式,  相似文献   

16.
<正> 荒漠化防治以其对人类社会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特有的贡献,愈来愈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联合国环发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把防治荒漠化列为国际社会优先采取行动的领域之一。1994年签署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标志着世界各国已充分认识到防治荒漠化和缓解干旱影响在实方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7.
《地理教学》2007,(10):47-47
联合国最近推出了一个综合介绍联合国系统内各个机构和部门为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所做工作的网站,以使公众更加便利地获得相关信息。这个网站的网址是http://www.un.org/climatechange。登陆这个网站便可获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等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新闻。  相似文献   

18.
地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第5届地名标准化会议6号决议提出:"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汉语地名,都是用汉字记录的。在汉字大家庭中,地名汉字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有不少汉字仅仅作为地名用字出现。地名汉字的使用范围大  相似文献   

19.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于1972年6月5日至16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讨论当代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会议。6月16日第21次全体会议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呼吁各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和改善人类环境,造福全体人民,造福后代而共同努力。为引导和鼓励全世界人民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宣言》郑重宣布会议提出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1990—1991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世界沙漠化现状进行了新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今年6月1日—12日在巴西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供有关世界干旱区现状和近期变化的准确数据和资料。其中对1977年“联合国沙漠化大会”提出的“沙漠化”概念进行了修改,提出了新的定义,并就其产生背景和含义进行了详尽的阐述。1977年“沙漠化”概念为:沙漠化是土地的生物潜蚀降低或破坏,并最终导致类似沙漠的环境。业已表明,原有“沙漠化”概念是不完全适用的,至少对定量评价来说是不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