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山西洪洞县ML5.0地震波及区的应急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3年11月25日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甘亭镇发生ML5.0地震,此次地震波及面广,对这次地震波及区——运城市地震局的地震应急工作进行了回顾,认为在平时工作中扎实地做好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了地震谣传与地震误传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研究了地震谣传的传播机理、放大畸变作用和对社会的严重危害;对地震谣传产生的背景,诱发地震谣传的主要因素及四川地震谣传的地区性特点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识别、平息和预防地震谣传、减轻人为灾害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漳州“10.9”地震谣传概况,介绍了这次地震谣传的过程及波及范围、发生原因,总结了这次地震谣传的特点、发生原因及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归纳总结安徽省自1976年唐山大地震至1998年20余年弱震、少震的时期里地震谣传发生、发展的特征和紧急平息地震谣传的经验,结合实际提出了对地震谣传的长期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5.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活动断层探测成果数据库建设是山西省地震灾害风险普查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文章介绍数据库建设使用的数据库模板、入库软件等,简述资料收集整理、数据转换入库、检测汇交的过程,并以运城市地震小区划项目为例进行成果展示,讨论数据库建设中数据格式转换、坐标转换等关键点的技术处理。该数据库的建设方法可为其他数据库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010年1月24日10时36分,在山西省河津发生4.8级地震。地震后,由山西省地震局、运城市地震局和河津市、万荣县地震局联合组成地震现场工作队进行了震情监测、科学考察、地震灾害评估等工作,经调查,宏观震中位于万荣县张家院村一带,与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的微观震中相距约12km,与运城地震台网测定的微观震中相距约2km。  相似文献   

7.
叶泰来 《山西地震》1998,(3):113-116
综述了安徽省无为县1997年4月初地震谣传的始末,分析了谣传的起因,特点和对策,提出了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2003年民乐-山丹6.1、5.8级地震的现场调查,从地震宏观异常、人的感觉和行为反应、人员伤亡、政府决策能力、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地震的社会救助、应急预案执行情况、地震谣传等各方面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总结了防震减灾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社会因素在灾区抗震救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给今后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以启迪。  相似文献   

9.
地震谣传在我国不少地区反复出现 ,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对谣传产生的根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并提出了防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支地震谣传产生的原因、特点及危害进行了分析,列举大量实例说明其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危害和损失,最后提出了几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评述了1995年3月发生在江苏省靖江市的一起地震谣言的误传事件,内容包括:谣言的起因、实况和对策、失真与后果以及体会和启示。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介绍了一起特大范围的地震谣传造成的严重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对社会安定的影响。该事件起因特别,有新特点,对我们今后如何妥善处理此类问题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本世纪10年发生的3次地震谣传事件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地震谣传在现代新媒介下的传播新特点及规律,并根据其新特点提出应对地震谣传的策略建议,为政府部门和地震部门应对此类事件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陈睿  闫俊刚 《高原地震》2011,23(2):63-66
汶川地震发生后,人们对地震这种自然现象更加关注,也产生了一定的恐惧心理.因此,近期国内发生的几次地震谣言事件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危害程度也日益严重.从公众心理的角度,对地震谣言的产生原因和传播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以社区为基础进行形式多样的地震知识宣传、加强地震谣言的处理机制和应急预案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简述地震谣言的社会危害、特征、传播途径及引起民众恐慌的原因,着重论述正确识别地震谣言的有效方法和应对措施,探讨地震突发时如何正确应对地震。  相似文献   

16.
南宁9·13地震传言的公共危机分析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2008年南宁9.13地震传言的处置过程,并运用公共危机理论剖析了此次地震传言的潜在危害性,探讨了政府主管部门应对此次地震传言的方法,得出了一些值得借鉴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地震新闻发言人制度在突发地震危机时,在政府、地震工作部门为了顺利推进某一重要工作的开展和解决公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在平息地震谣言和误传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认为,作为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建立地震新闻发言人制度是非常必要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韩林 《高原地震》2003,15(4):58-62
分析探讨了地震谣言的成因、预防、识别及平息对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凤  袁志祥 《高原地震》2011,23(2):60-62
根据2010年初发生在山西省的地震谣言事件,分析了在此次事件中存在的公关危机处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危机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对福建省沿海地区“9.26”地震谣言的来因分析,传播过程及平息效果,引发的几点思考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