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晓峰 《地下水》2019,(1):255-256
城市河道关系着防洪及生态环境安全。以城市河道整治为入手点,依据城市上、下游河流段开发情况,对某地城市河道治理、已有河道整治项目及河势变化进行调查分析,基于城市河道整治现状及景观建设优势,设定城市河道整治规划,并依据城市河道景观设计需求,对城市河道整治与景观生态融合设计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全面提升城市河道水网生态面貌及防洪排涝能力,为区域水系建设及现代化城市建设提供充足的保障。  相似文献   

2.
孙英 《地下水》2020,(4):174-175
通过对景观设计现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分析,引出不同区域和文化特色景观治理模式。然后以辽河流域盘锦市河段景观治理为例,遵循以人为本、人文与生态相结合的原则,依托其深厚的地域特色文化底蕴详细阐述了景观治理模式的实施内容。研究表明:将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生活相融合的河道景观治理,实现了自然风情和生态性、城市型的协调平衡,将河流打造成充满文化和活力的自然景观;研究成果可为其他河段的综合治理和景观模式设计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城区河道防洪景观生态治理工程行洪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维 《地下水》2011,33(3):116-117
作为城市河道蓄水景观工程,如何解决蓄水与行洪的矛盾,是蓄水景观工程的难点,一方面要保证汛期洪水、泥沙的安全下泄,另一方面又要蓄水形成景观水面,但一般蓄水景观最佳时段与汛期基本重合,二者矛盾更为突出.武威市杨家坝河城区段生态治理工程设计过程中,根据河道现状和已建堤防高度,结合上游水库的调度运行方式,综合考虑河道行洪、排沙...  相似文献   

4.
刘慧艳 《地下水》2021,(2):264-265
混凝土结构形式多用于传统的河道护坡工程,在发挥加固稳定及保持河流顺畅功能的同时,也加剧了水系统与生态环境的破坏.因具有美化景观环境、防治土壤侵蚀、加固堤岸、调节微气候、增加物种多样性等优点,生态护坡在河道治理的应用日趋广泛.文章详细分析了城市环境受传统护岸的不利影响,对草皮种植结合土工材料、植物固土、土壤固化剂添加、生...  相似文献   

5.
探讨传统文化在河道景观治理工程中的应用。首先,分析了国内有关河道景观设计的研究现状,引出了基于传统文化的河道景观治理理念;其次,以泗河---曲阜段的河道景观治理为例,依托其深厚的地域特色文化底蕴,以孔子提倡的儒家文化为纽带,以儒家“中庸”思想作为设计理念和依据,以“儒风”、“书院”、“英杰”、“六经”等史迹、史料为线索,借由抽象的方式表达出儒家“中庸”的思想本质,展现孔子时期传承教化的历史画卷以及先贤的古朴遗风,同时塑造出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标志性景观图式;结果表明:将传统文化的延续性与都市生活的现代性有机地融合,重现了河流原有的、多姿多彩的自然风情,实现了河流“生态性”和”城市性”的平衡统一,打造了“充满活力和文化的河流”,赋予了河流“生命和灵魂”。  相似文献   

6.
在县域城市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以汶上县为研究对象,利用景观生态学的分析方法,选取斑块数、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斑块指数、景观形状指数、平均斑块分维数、平均形状指数、平均邻近指数等指标,对城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现状景观格局进行评价,分析整体及局部布局特征并指出存在的布局问题,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提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质环境恶化对九寨沟景观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绪伦 《中国岩溶》1998,17(3):301-310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叠加影响,产生地下水位下降、湖水污染等环境恶化问题,使湖泊瀑布景观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根据景观可恢复性,对景观受损害程度作者划出轻微、中等、严重三个等级,并初步地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主要阐述了我国北方城市美化与河道治理的理念,分析了有关河道治理工程中存在的环境及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建国50年来,我国的矿业发展很快.但是矿产资源的开发,特别是不合理地开发、利用,已对矿山及其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并诱发多种地质灾害[1],破坏了生态环境.越来越突出的环境问题不仅威胁到人民生命安全,而且严重地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其中由于矿山风险事故引发的灾害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加强矿山开发项目环境风险的评价和分析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钟立君 《地下水》2020,(1):287-289
城市发展对宜居环境和河道景观设计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保证财产和城市安全中河道防洪工程占据着重要地位。根据合理的设计理念,如何一体化设计城市河道景观和防洪体系,可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安全发展和合理规划提供重要依据。以葫芦岛市绥中县六股河防洪工程为例,结合河道治理实际情况,研究城市河道一体化景观与防洪设计方法,能够显著增强河道防洪能力和改善流域生态环境。总体而言,在河道景观设计中融入城市河道防洪,有助于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协调统一,可为河道景观建设、生态改造及防洪安全提供基础依据,保证绥中县居民财产安全和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11.
天坑景观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天坑的景观特征,参考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和标准建立了天坑景观评价的概念模型,并依据模型与天坑的特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立了评价因子与评价指标,运用AHP法得出了评价因子与指标的权重。这是首次从景观的角度研究天坑,对天坑的旅游开发和地质遗迹保护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也为进一步建立更加完善的天坑景观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下游山东段河道带稳定性的地质环境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河下游山东段河道带稳定性受控于新构造运动、活动断裂、地震烈度、河流动力地质作用、河道带地貌结构、土体性质及人为地质工程体性质等因素。该段河道带可分为四个地质环境质量区,据其对河道稳定性的影响程度,确定了地壳稳定性、堤基堤身稳定性、地面稳定性为评价主因子,同时确定了分级评价因子及分值,并采用“因素叠置法”分区进行计算与评价。河道带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游荡型河道地质环境质量区和属闾型河道地质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3.
疏勒河中、下游盆地景观环境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少玉 《地球学报》2001,22(4):355-359
通过70~90年代中期遥感卫片解译,对疏勒河中、下游盆地生态景观进行分类,阐述了分布特征,应用GIS技术计算各类景观面积,分析了时空分布变化和成因,指出了两重点盆地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0前言净水厂排泥水主要来自于沉淀池的排泥水和滤池的反冲洗废水,其主要成分是原水中的悬浮物质、溶解物质及投加的净水药剂。我国现有的老旧净水厂基本上没有对排泥  相似文献   

15.
环境安全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对环境安全问题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在对以往环境安全概念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对环境安全系统的机制、结构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环境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环境安全、社会安全、经济安全三个子系统,共由25个指标对其进行表征,为环境安全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姚治华  王红旗 《地质通报》2011,30(11):1774-1778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水土环境变化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借鉴国际地质指标研究的思路,有针对性地构建了城市水土环境变化的地质指标体系。首先明确了城市水土环境的概念内涵,确定了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融合“CSR模型”和“PSR模型”的指标体系框架,在此框架指导下构建了城市水土环境变化调查指标体系和监测指标体系,二者共同构成了城市水土环境变化地质指标体系,为城市水土环境调查、监测与管理提供了前期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王璐  毛海英  罗利民  仲跃 《地下水》2007,29(1):129-133
基于物元模型,建立河道疏浚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和决策技术路线.以江苏省东台市头富河为例,对其疏浚前后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头富河的总体评价级别由疏浚前的3级提升为疏浚后的2级,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表明了物元评价方法可为河道疏浚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依据模糊综合评价法,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灌溉工程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指标权重,对农业开发项目总体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并用典型示范区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验证,确定出项目综合效益的优劣,这对正确实施农业开发项目,发展节水农业工程的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态河道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设计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金杰  吴旭  刘庆华 《地下水》2010,32(4):138-139
城市的河道水系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是一个生态系统,它需要一个自然的生态环境方能维持健康。生态河道的建设可以促进和改善整个城市生态河道系统。采取强有力的生态工程措施,从设计思路、护坡建设、水体净化、应用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最后针对河道的生态管理与生态效益提出:减少水入河量,实行管网式雨污彻底分流;科学利用雨洪;加强法制建设等三项意见。  相似文献   

20.
鄂东南矿山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在对鄂东南大型矿业基地的矿产资源开发现状、社会经济效益、矿业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进行初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鄂东南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以系统论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建立了适合该区的矿山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及具体的指标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