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单项污染物和综合指数两个方面,选取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氯化物、硫酸盐等参数,结合沧州市2008-2018年浅层地下水水质实测资料,用单站年平均实测数据进行水质现状与变化趋势分析,得出:水质级别主要以极差级别为主,主要污染物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硫酸盐等变化趋势分析浅层地下水水质质量类别主要为Ⅴ类。并分析了浅层地下水污染成因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浅层地下水化学成分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淮南市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采集样品130个样品,利用多种方法测试了21种水样指标。统计其化学组分,划分了水化学类型,分析了硬度与Ca^2+/Na^+,Mg^2+/Na^+,TDS和ES之间关系,并对地下水中重金属元素与常规组分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最后得出,淮南市区浅层地下水属于弱酸-弱碱性淡水,水体硬度大,水化学类型以Na^+ - Ca^2+ - HCO3^- - Cl^-为主;Cl^-、F^-、SO4^2-和氨氮超标不高,重金属超标高于其它组分,是影响地下水水质主要因素之一。另外随着TDS增加,Cl^-、SO4^2- 含量增大等。 相似文献
3.
淮南市区浅层地下水污染机制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淮南市区环境水文地质工作的基础上,对市区浅层地下水的污染源、污染物及污染途径等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为有计划地保护地下水资源、预防水环境质量下降提供了资料。 相似文献
4.
5.
浅层地下水是淮河流域重要的农业灌溉和农村分散供水水源,开展水化学特征演变分析能为区域用水安全、粮食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该次研究应用数值统计、舒卡列夫分类、Piper三线图、水质评价等方法,对比分析10年间隔(2009年和2019年)的水化学分析数据,总结浅层地下水化学特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年之后,淮河流域浅层地下水更趋于弱碱性,溶解性总固体和总硬度平均值有所增长,但中位值略有下降,最大值抬升较多;优势离子排序没有变化,Na+和HCO-3仍为淮河流域浅层地下水中主要优势离子,水化学组分空间变异性进一步增强;水化学类型仍以Na-Ca-Mg·HCO3型和Ca-Mg·HCO3型为主,但Na-Ca-Mg·HCO3型占比大幅减少,Ca-Mg·HCO3型略有增加,水化学类型趋于分散化和复杂化。比较而言,淮北平原西部浅层地下水化学变化主要表现为HCO3型占比增加,水质趋于改善;淮北平原中部主要表现为Ca型、HCO 相似文献
6.
根据奎屯市地表水、地下水的水质状况,选取矿化度、PH、硫酸盐、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从单项和综合污染两个方面,结合近年的水质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初步了解奎屯市地表水、地下水水质变化,为合理开发保护谁资源工作,提出了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8.
为查清济南市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浅层地下水NO3-污染问题,对研究区7种污染源类型64件浅层地下水样品水质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后认为:受人类活动影响,地下水中NO3-含量的高低往往与几种特定的水化学类型存在对应关系。4类主要污染源类型浅层地下水NO3-含量一般顺序为:垃圾渗滤液>禽畜养殖>生活污水>农业种植。垃圾渗滤液下渗导致的NO3-污染对应的主要地下水化学类型为HCO3·Cl-Na·Mg型,粪便渗滤液及尿液下渗主要对应产生HCO3·SO4-Na·Mg型、生活污水入渗对应产生HCO3·Cl-Na·Ca型,农业种植区主要对应HCO3-Na·Ca型。离子相关性分析表明,NO3-含量与Ca2+、Cl-存在相关关系。研究区以农业种植为主,大量氮素化肥和石灰等土壤改良剂的使用是导致浅层地下水NO3-与Ca2+相关的主要因素。NO3-与Cl-在地下水中同属较稳定离子,由长期的人类活动排放、入渗积累或蒸发浓缩富集,是一个地区人类活动密集程度和历史长度的综合反映,提出了NO3-与Cl-质量浓度联合评价地下水污染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9.
新乡市浅层地下水水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良河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1,22(3):105-109
为有效防治地下水污染,分析新乡浅表地层岩性、含水组空间分布及其水化学的类型分带和特征.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浅层地下水质量,发现新乡市浅层地下水质量污染普遍超标,建成区及周围地下水质量为Ⅴ类以上,其他地区达到Ⅳ类以上. 相似文献
10.
北京西南城近郊浅层地下水盐污染特征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北京市西南城近郊是本市高硬度水主要分布区,也是北京平原区地下水主要补给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恶化已成为影响本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区内14个长期观测孔11a来水质资料的统计分析,从统计学和水化学角度分析了本区浅层地下水盐污染特征和机理。结果说明,盐污染主要是硬度升高和硝酸盐污染,而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显示出污染源、污染途径及污染机理的复杂性。最主要的污染原因有:独特的水文地质条件,污灌,砂石坑垃圾回填,及区域地下水位下降。 相似文献
11.
安徽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硝酸盐分布特征及污染来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下水中硝酸盐污染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普遍关注的问题,研究其分布特征意义重大。文章在水文地质调查基础上,通过取样分析,研究了安徽省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硝酸盐分布状况和污染来源,结果表明:硝酸盐含量在东北地区较高,在一定范围超过饮用水限制标准(88mg/L),最高达432.56mg/L,研究区南部较低;NO3-与Cl-的同步增长关系表明其主要来源为生活污物和人畜排泄物,且该地区的农田肥料和污水灌溉很可能是另一主要来源;根据R型因子分析发现研究区内浅层地下水水质主要受到三方面的影响,即自然作用、自然与人为的混合作用和人为作用,且贡献率分别为39%、28%、15%。而人为作用中硝酸盐的相关度最高,因此建议加强研究区内人类活动中硝酸盐氮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12.
13.
宿州矿区由于长期煤炭开采,不仅形成了浅层地下水降落漏斗,而且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地下水污染,其污染现状及主要形成原因尚不清楚。为此,本文利用研究区水土污染调查获取的21个地下水样品的 等13项污染指标开展地下水污染源解析工作。在采用改进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和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进行污染源及空间分布特征解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受到了重度污染,以Ⅳ类水为主,污染较严重的指标为 、Mn、Fe和F-。(2)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主要包括4个污染源:原生地质环境(F1),其高值区分布在桃园煤矿及其周边;矿坑排水和矸石山淋溶作用下形成的矿业废水(F2),其在桃园和钱营孜煤矿及其周边地区污染较为严重,其余矿区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矿业废水污染;由生活垃圾、人畜排泄物造成的农村污水(F3),其污染地区主要为朱仙庄和芦岭煤矿一带; 由化肥施用引起的农业污染(F4), 其高值区集中在朱仙庄煤矿及其周边区域。地下水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浅层地下水原生地质环境和矿业废水,其中约有51.040%的污染来源于原生地质环境及煤矿矿业污染的混合污染,约有11.841%的污染来自煤矿矿业废水,其余污染主要来源于农村生活和生产污水以及农业面源污染。(3)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主要污染区域为桃园和钱营孜煤矿一带,祁南和祁东煤矿污染相对较轻,朱仙庄和芦岭煤矿水质较好。(4)建议对矿区地下水主要污染源及污染途径进行综合防治:加强矿坑排水口的污水达标排放监管力度;煤矿企业采用生产建筑材料等方法提高矸石的综合利用率;进一步加强与矿区污水、垃圾填埋处理等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4.
新疆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质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利用2003年4~8月间386个浅层地下水水样测试结果,以流域与地(州、市)交并划定基本评价单元,选用pH、矿化度、总硬度、NH3-N、C6H5OH、CODMn和总大肠菌群7个项目作为评价因子,以为评价标准,采用一票否决法对各基本评价单元的地下水质量进行分类,并对水质成因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查明哈尔滨地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现状及污染情况,利用松嫩平原(黑龙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项目的数据,对浅层地下水主要化学特征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地下水质量评价,采用污染指数法进行了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受原生环境下水化学条件控制的Fe、Mn指标含量对水质影响较大;地下水污染属于区域性污染,污染范围广、污染程度重,主要污染物为NH4+及NO3-、NO2-,来源于生活污水及农业生产所施用的化肥.根据分析数据,研究区地下水污染以无机污染为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在宝鸡县幅1?5万水文地质调查基础上,系统采集区内地下水水样,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了区内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并对地下水质量做出评价。通过对水质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区潜水水化学类型可分为HCO3-Ca、HCO3-Ca·Mg、HCO3-Ca·Mg·Na、HCO3-Ca·Na和HCO3-Na·Mg型水;研究区承压水水化学类型可分为HCO3-Ca、HCO3-Ca·Mg、HCO3-Ca·Mg·Na、HCO3-Ca·Na和HCO3-Na·Ca·Mg型水。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对研究区地下水进行分类评价,区内地下水以Ⅲ类水为主,少部分为Ⅱ类水和Ⅳ类水。 相似文献
17.
齐齐哈尔市地下水资源量比较丰富,但由于工业企业集中,人口增长和开采利用上的诸多不合理因素,造成了潜层地下水大面积污染,城区地下水位下降,水质恶化,并逐渐向深层发展。本文通过对水质污染现状、原因及其机理分析,提出了防治水质污染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淮北平原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黄淮海平原南侧,地表水资源匮乏,地下水资源为主要供水水源。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地下水环境问题尤为突出。本文以淮北平原2017年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为依据,对该区域浅层地下水水质情况进行评价并分析水质变化原因。结果表明:该区域浅层地下水主要以Ⅳ、Ⅴ类水为主,Ⅲ类及以上水分布较少,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较差,应继续加强淮北地区地下水资源监测工作,重视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保证区域水资源安全,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松嫩平原东部浅层地下水环境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利用该区地下水水质检测数据进行了水化学特征分析,利用1983年、1993年、2003年及2012年四个时段的地下水水质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水质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在此基础上采用支持向量机法进行了水质现状评价。结果表明:第四系潜水及承压水中Fe、Mn含量较高,总硬度最大值1321.12mg/L,溶解性总固体最大值2214.45mg/L,水化学类型均为矿化度不大于1.5g/L的HCO3-Ca型水。NO3-、NH4+、Cl-、SO42-的含量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同时也出现了原来没有的酚、Cr6+等有毒物质。潜水Ⅰ、Ⅱ、Ⅲ类水样点占总样本的12.03%,Ⅳ、Ⅴ类水占总样本的87.97%。承压水Ⅰ、Ⅱ、Ⅲ类水占总样本的10.83%,Ⅳ、Ⅴ类水占总样本的89.17%。该方法评价结果与综合指数法结果一致率达95%,因此,评价结果可为该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