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祁连山东段皋兰岩群地质时代的微古植物新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厘定中祁连地块褶皱基底的时代,对探讨中祁连地块构造属性以及研究祁连造山带构造演化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化石依据,加上同位素年龄测定受该区岩浆事件扰动的影响,中祁连东段褶皱基底皋兰岩群地质时代厘定始终悬而未决,本次1:25万兰州市幅区域地质调查,采获大量蓟县纪微古植物化石,并获得Sm—Nd等时线年龄1180Ma。作者根据皋兰岩群岩石组合、同位素年龄、微古植物化石等方面的特征,结合区域地层对比,将皋兰岩群地层时代厘定为中元古代。 相似文献
2.
3.
4.
5.
孙淑芬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1999,22(4):50-57
前寒武纪微古植物已经成为前寒武纪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并且在解决区域地层划分对比问题时能够很好地佐证其它方面的信息,如地质年代学,地层学等,因而引起国内外地质学者的广泛重视和关注。由于微古植物赋存状态的特殊性,必须采取一些特殊的方法,才能获取可靠的微古植物信息。 相似文献
6.
7.
8.
9.
粤东北的梅县、兴宁、蕉岭一带前泥盆纪地层出露较广,自下而上划分为楼子坝组、南岩组、黄连组和林田组.除南岩组外,其余各地层单位均含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划分为Leiopsophosphaera(光球藻)-Trachysphaeridium(粗面球形藻)-Laminarites(片藻)和Leiopsophosphaera(光球藻)-Micrhystridium(微刺藻)-Reticulum(粗网球藻)两个组合,并认为该地区可能存在元古代地层.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都昌县大港地区双桥山群微古植物化石组合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江西北部都昌县大港一带,元古界浅变质岩系十分发育。其下部的双桥山群中含丰富的微古植物化石。以Asperatopsophosphaera umishanensis,Paleamorpha punctutta,Trematosphaeridium minutum,Leiofusa digitata等属种为代表,该组合面貌可与华北蓟县系对比。上部的马涧桥组,不整合覆于双桥山群之上,以含Germinos 相似文献
11.
南山坪古油藏的形成及其破坏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山坪古油藏以南山坪背斜(圈闭)为依托,油藏的形成、破坏与背斜(圈闭)的形成及演化息息相关。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的构造运动形成了南山坪背斜的雏形,与之对应的是最初的油藏形成;南山坪背斜在印支运动得到加强,形成构造圈闭,与之对应的是原油藏裂解生气及烃源岩进入生气阶段,形成气藏及部分沥青。之后的燕山运动Ⅱ幕使得南山坪背斜(圈闭)被褶皱和断层复杂化,形成由东南向北西的逆冲断裂,其上覆盖层抬升、剥蚀,原油藏彻底破坏,成为古油藏。分析认为,南山坪古油藏的破坏因素主要是印支期的热裂解和燕山运动Ⅱ幕的构造抬升、剥蚀,且后者更为主导因素。比较南山坪古油藏、余杭泰山古油藏及威远气藏,力图寻找其共性及差异性,从而为中国南方的油气勘探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异珊瑚化石始发现于早泥盆世 ,早石炭世为鼎盛时期 ,至早二叠世末全部绝灭。本研究将异珊瑚划分为 4个化石组合 ,并对异珊瑚的起源、分布及迁移规律及生态环境等进行了讨论。化石组合由老至新分别为 :早泥盆世 Tetraphyllia组合 ;晚泥盆世 Oligophylloides-H eterophyllia组合 ;早石炭世 Pentaphyllia-H exaphyllia-Radiciphyllia 组合 ;早二叠世 Dichophyllia-H eterophyllia-H exaphylloides组合。并指出异珊瑚属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的生物类群 ,起源中心可能为中国华南板块 相似文献
13.
14.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昆虫化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环河-华池组昆虫化石,共有6个属种,其中有1个新属,3个新种,分别属于异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这些属种都是首次发表,有一定的生物、地层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汝阳恐龙化石群地质公园是一座以恐龙化石群为主,以花岗岩地貌景观、典型层型剖面为辅,水体景观与生态人文景观相互辉映的综合型地质公园。它们以大量的信息和物证,准确地记录了该地区地壳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地理的演化变迁过程和人类的生存和生产活动等。特别是恐龙化石群的发现为研究我国乃至亚洲白垩纪蜥脚类恐龙的分布、分类、迁徙演化和绝灭及古地理环境等方面均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剖面碳酸盐和 瓣鳃化石碳氧稳定同位素* 总被引:1,自引:10,他引:1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察尔汗古湖贝壳堤剖面沉积物、生物壳体碳酸盐同位素及沉积物碳酸盐含量等多项指标的分析,探讨了贝壳堤剖面记录39.6~17.1kaB.P.(未校正14 C测年,下同)期间碳酸盐和贝壳化石碳氧稳定同位素的特征和相关关系,指出壳体化石及沉积物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是湖泊水体温度和盐度的反映,其中δ18 O对温度的指示意义更敏感,是湖泊和古气候演化很好的代用指标。根据这些指标重建的古气候与环境变化显示,在39.6~35.5kaB.P.期间,柴达木盆地处于温暖湿润期,周围山地降水增加,盆地内湖泊发育;自35.5kaB.P.开始,气候较前期更加湿润,是湖泊发育的最佳期;22.1kaB.P.以后,气候逐步转入较温暖的干燥期,湖泊开始萎缩、退化;末期17.1kaB.P.气候环境急剧恶化,形成石盐结晶,湖泊高湖面演化史结束。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下庄铀矿田成矿地质背景的基础上,对该矿田矿物和包体水的氢,氧同位素组成,岩石蚀变体系的氧同位素组成,沥青铀矿的铅同位素组成和方解石的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
研究了发现于辽南金州地区本溪组下部的植物化石 6属 9种及孢粉化石 15属 2 2种 ,确认其时代为纳缪尔A期 ,较辽东太子河流域本溪组下部发现的植物 (孢粉 )化石的发育时代 (维宪期至纳缪尔 A期 )略晚。这一发现不仅在古植物学和地层学上 ,而且在古地理学及古构造研究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