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微化石及沉积学方法,对采自罗卡尔海槽北部不同沉积环境下的六个浅层重力管样品进行了层序分析,从采自巴拉扇沉积的钻孔样品可识别出半远洋、浊流、准浊流沉积层序。从罗卡尔海槽东北部的陆坡裙、海底陆坡到冰碛沉积区内获得的岩芯,是一些半远洋与冰海沉积物、泥质粉砂岩和等深积砂岩与之互层或覆于其上,甲藻类孢子,浮游有孔虫类以及超微生物地层标志,反映了四次冰消作用,巴拉扇的一个长岩芯样记录了这四次冰消作用,即晚冰期、阿勒罗德—波令期、新仙女木期及全新世,沉积记录显示了北大西洋的冰消作用不是一个简单的线型演变过程,而具有非线型的突变事件特征。由于海面温度的突变,而影响了海底洋流的活动。  相似文献   

2.
南海第四纪古海洋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6,自引:3,他引:4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海第四纪古海洋学研究,在近5年来取得迅速发展。从1994年的中德合作太阳号SO-95航次到1999年的ODP184航次,南海已经成为国际古海洋学研究的新热点。在地层学方面,南沙海区首次建起中国海第一个更新世深海地层序列,使用了包括4类微体化石的生物地层学、磁性地层学、同位素地层学和碳酸盐地层学的依据;至于最近4万年来的记录,东沙附近站位的时间分辨率精度已超过20a.文章还综述了海水表层温度等古海洋学参数测定,深海沉积中古气候,特别是古季风演变记录,以及深海沉积作用和突变事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南海北部陆坡近四万年的高分辨率古海洋学记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海北部陆坡在东沙群岛东南水深1727m处所采的17940柱状样,提供了迄今所知南海最高沉积速率的次深海沉积,全新统厚达6.5m。全柱13.30m的沉积物记录了近4万年来南海古海洋变迁的历史。通过间距1~2cm的高密度采样进行氧同位素分析及其它分析,结果揭示了全新世夏季风百年等级的变化周期和冰期时千年等级的准周期性气候波动。  相似文献   

4.
冲绳海槽的晚第四纪浊流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冲绳海槽晚第四纪的浊流沉积发育在海底斜坡带和坡折处静水环境,属阵发性纵向浊流。物质来源于海槽中心斜坡区的滑塌沉积物、岛坡、陆坡和台湾宜兰浇滩的碎屑沉积物。受控于海底地形、滞流环境和构造岩浆活动以及伴生的浅源地震。 冲绳海槽海底表层浊流沉积物,形成在晚更新世末次冰期最盛期、末次冰期末和冰后期三个阶段,以末次冰期最盛期阵发频繁,浊积物最发育,与气候寒冷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6.
李杰  徐钰林 《现代地质》1998,12(3):336-343,T002
研究了菲律宾海盆东北部“大洋钻探工程”125航次782A孔晚始新世以来的放射虫化石。根据Sanfilippo等1985年的分带,将研究区自下而上划分为10个带。讨论了始新世与渐新世、渐新世与中新世、中中新世与晚中新世、中新世与上新世以及上新世与第四纪的界线。研究区存在两个沉积间断,分别位于晚渐新世与早中新世晚期之间和中中新世与晚中新世之间。研究区第四纪放射虫化石仍以暖水分子为主,冷水分子分布较浅。依据放射虫化石分异度曲线得出,晚第三纪以来本区存在5个相对暖水期和5个相对较凉期,渐新世时处于冷水期,这与钙质超微化石复合分异度和碳酸钙含量曲线的变化是一致的。晚渐新世与早中新世晚期之间的沉积间断是由于中新世南极冰盖扩展造成大洋底层洋流活动加剧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古土壤与古环境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庆强  李从先 《沉积学报》1995,13(A01):79-87
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硬粘土层中有植物根、植屑、裂隙、粘粒胶膜、土壤结构体、结核等古土壤特征,系古土壤。料度,化学分析及磁组构分析揭示它为多期成土作用形成的揽合古土壤层。根据硬粘土层与南京下蜀土,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系列及上海亚近代潮坪沉积的磁性参数对比,推断该古土壤的母系系河流冲积物。  相似文献   

8.
杭州湾晚第四纪沉积与古环境演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对杭州湾第四系钻孔的年代地层学、沉积学、古环境学等多学科综合分析,认为XZK169孔全新世沉积始于孔深17.35m处(年代约为10~9kaBP),其下至孔深86.40m沉积属晚更新世。整个沉积层中可分出3个海进—海退旋回晚更新世早期以陆相沉积为主,出现河湖相—滨海湖泊相—河湖相沉积,气候为温凉干燥—温暖湿润—温凉干燥;晚更新世中晚期出现河湖相—潮滩湖相—浅海相—河口湾相沉积,气候为温凉干燥—寒冷干燥—温凉—暖热湿润—温热湿润;经历了末次冰期侵蚀后,全新世出现浅海相—河口湾相沉积,气候以暖热湿润—温暖湿润为主。约在5kaBP,杭州湾与长江口分离。  相似文献   

9.
钱塘江北岸晚第四纪沉积与古环境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顾明光 《中国地质》2009,36(2):378-386
通过钱塘江北岸第四系钻孔岩心的岩石学、年代学以及孢粉带、有孔虫化石组合的综合分析,认为HQB7孔全新世沉积始于孔深35.7 m处(年代约为10.4 ka B.P.),其下至孔深71.1 m属晚更新世沉积,并将该孔31.2 ka B.P.以来的古环境演变划分为5个发展阶段.系统阐述了各阶段的古植被、古气候与古地理特征,指出第2阶段(20.1~10.4ka B.P.)处于低海面时期,气候凉冷干燥,其早期可能对应于末次盛冰期(LGM);第4阶段(7.5~2.5 ka B.P.)为高海面时期,气候温热潮湿,相当于与全球变化相一致的全新世气候适宜期.本区晚第四纪3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特点与中国南方的深圳湾地区有很好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10.
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以来的古地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以来的古地理研究蓝先洪(地质矿产部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071)关键词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古地理有关珠江三角洲.成因已有人提出多种形成演化模式[1]。本文依据该地区徽作古生物、岩性、孢粉、地球化学及14C年代资料,讨论珠江三角...  相似文献   

11.
孟加拉湾晚第四纪的季风气候及其古海洋学记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旋  方念乔  万晓樵 《现代地质》2000,14(3):295-300
分析了研究区季风的形成、演变及其控制因素 ,指出强烈的盐度对比是在北印度洋占主导地位的季风气候系统的直接反映。通过位于孟加拉湾地区的 3支岩心 MD771 81、MD771 83和MD771 69的 δ1 8O值所反映的表层海水盐度变化的分析 ,认为研究区全新世及末次冰期—间冰期氧同位素第 3期西南季风强烈 ,末次冰期最盛期氧同位素第 2期西南季风微弱。通过与阿拉伯海等地区进行对比 ,进一步证明南亚季风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周期为 2 3 ka的低纬度太阳辐射。  相似文献   

12.
淮北白浆土发育与晚第四纪古地理环境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淮北白浆土的剖面二段性出发,根据土壤性质的剖面变化,剖析了这种土壤中存在着的土壤发生间断性,并通过化学成分、粘土矿物组成、铁锰结核的地球化学、土壤薄片及石英颗粒形态、抱粉以及年龄等分析、鉴定和测定,结合土壤与地貌的关系,揭示了这种土壤上、下部土体间不同的发育状态。研究表明,淮北白浆土的形成并非全新世以来某种单一成土过程的结果,而是本区晚第四纪以来不同阶段地貌演变和气候变化造成的土壤演变的外在表现,它还记录了本区多次抬升-剥蚀-堆积-土壤发育的交替演变。  相似文献   

13.
控制东亚气候的东亚季风夏季风北界的内蒙古盐湖沉积物记录了晚第四纪末次冰川冰期以来的气候冷暖干湿变化特征及各类重要的气候事件。通过对内蒙古伊克昭盟杭锦旗盐海子Ya01孔岩心沉积物的有机碳、碳氮比、碎屑矿物成熟度、磁化率、氧碳稳定同位素和沉积物成分的研究表明,全新世大暖期起止时间为8 ̄4kaB.P.,其气候特征为暖干型。这一气候特点可与中国北方黄土、冰川、冲绳海槽沉积物及南海有孔虫Pulleniati  相似文献   

14.
福建宁化天鹅洞石笋晚第四纪同位素古温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洪阿实  彭子成 《地球化学》1995,24(2):138-145
应用同位素测年测温技术,得出福建宁化天鹅洞内碳酸盐堆积物的同位素古温度,在与全球深海O同位素曲线对比后得出,该地区大约在210-18kaB.P.之间,经历过五次大的气温变化过程,分别相当于O同位素第6、5、4、3和2阶段。里斯冰期的结束时间估计在155kaB.P.,武木亚间冰期的起始时间估计在65kaB.P.。结果表明,宁化地区晚第四纪古气候环境没有形成冰川的条件,但明显受到全球气温变化的控制。  相似文献   

15.
上海西南部地区晚第四纪孢粉组合与古植被演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上海西南部地区几个钻孔的孢粉分析,建立了晚第四纪以来的10个孢粉带,反映了古植被演替和古气候波动的10个阶段,且进行了地层划分。根据孢粉分析和~(14)C测年资料,进一步证实上海地区全新世沉积之下的暗绿色硬粘土层是晚玉木冰期的沉积。  相似文献   

16.
珠江三角洲南部平原PRD05孔稀土元素(REE)的分布特征与晚第四纪沉积环境变化密切相关。随着不同时期沉积环境的波动,稀土元素分布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约31000 cal a BP 以前,研究区发育河流环境,受矿物组成和沉积物粒度的影响,REE含量偏低,且重稀土元素(HREE)相对富集。31000-16600 cal a BP 期间,REE含量明显高于前一阶段,并显示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表现为河口半咸水环境特征;其上部沉积物经历了末次冰盛期的风化作用,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与下部近平行,但LREE的富集程度略高。16 600-10 300 cal a BP 为冰后期海平面上升初期,研究区发育沼泽环境,由于有机质含量高而导致稀土元素含量普遍较高。10 300-5600 cal a BP 为全新世海侵期,研究区持续发育河口湾-浅海环境,其REE含量总体较高,并显示LREE富集;随着水体深度和盐度条件发生多次波动,稀土元素分布特征也表现出小幅度变化。5600 cal a BP 以来,河流作用逐渐增强,并受到潮汐作用间歇性影响,其含量显著下降,但波动频繁。  相似文献   

17.
钱塘江河口区晚第四纪古环境演化及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钱塘江南岸SE2钻孔沉积物的岩性、粒度、沉积构造、有孔虫和稀土元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钱塘江河口区晚第四纪以来依次发育河床相、河漫滩相、潮坪相、近岸浅海相和河口湾砂坝相,各沉积相稀土元素分布差异明显.河床相由砂砾、砾质砂和细砂组成,滚动和跳跃组分含量高,缺失有孔虫;稀土元素总量最低,轻稀土富集,轻重稀土分异程度、重稀...  相似文献   

18.
杜建国 《江苏地质》2003,27(1):19-24
通过对沭阳北部地区第四纪岩石地层、生物特征、重矿物组合及年代地层等分析成果的研究,恢复了该区第四纪岩相古地理环境,并对第四纪古地理环境的演变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块体内部活动断裂具备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的能力,其空间展布特征、活动性及地震危险性不容忽视。理塘断裂带位于川滇块体内部,是川西高原理塘地区重要的发震构造。关于理塘盆地地表破裂的形成时代、理塘断裂的古地震复发特征及运动性质仍存在争议。本文基于遥感解译、野外调查、无人机摄影测量、古地震探槽、14C测年等手段,厘定了理塘断裂的空间几何展布、活动性及古地震历史。研究结果表明,理塘盆地地表破裂可能为1948年理塘M71/4 地震和1729年理塘地震叠加形成。理塘断裂古地震复发行为符合丛集地震特征,与毛垭坝断裂强震复发特征较为相似,指示两者可能同时发生破裂。理塘断裂运动性质为左旋走滑兼有正断分量,除受控于青藏高原东南缘侧向挤出运动,可能还受雅江和香格里拉次级块体差异运动的影响。本研究为理解川滇块体内部活动断裂的地震危险性、构造变形机制,以及区域重大工程规划建设与安全运营提供了详实资料。  相似文献   

20.
于俊杰  劳金秀  蒋仁  曾剑威  彭博  马雪  赵玲  杨祝良 《地质通报》2016,35(10):1692-1704
对江苏省盐城市溱东镇CSJA3钻孔揭露的74m沉积物岩心进行了沉积学、年代学、生物学等多重地层研究,晚第四纪以来初步划分了3个有孔虫化石组合,分别对应长江三角洲的镇江海侵、滆湖海侵和太湖海侵,证实钻孔所在位置对3次海侵事件均有记录。同一时期的7个孢粉组合反映了不同的气候条件和沉积环境,分别为(P8)莎草-禾本科组合(0~7.8m),气候暖湿,沉积环境自下而上为盐沼-潮上带;(P7)松-藜科-蒿属组合(7.8~11.0m),冷干,河漫滩;(P6)松-栎-禾本科-藜科-菊科组合(11.0~30.0m),温和略干,自下而上为河漫滩-潮间带;(P5)环纹藻-蒿组合(30.0~37.2m),冷干,河漫滩;(P4)松-菊科组合(37.2~43.55m),温凉偏冷干,潮间带-潮下带;(P3)栎-松-禾本科组合(43.55~50.0m),温暖湿润,潮间带;(P2)松-栎-菊科-环纹藻组合,50.0~65.0m,温凉偏干,河流边滩-河漫滩相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