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大陆下地壳地球物理异常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地壳反射层 (或反射下地壳 )、下地壳低速层和低阻层等一系列惊人发现唤醒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大陆岩石圈 ,研究大陆下地壳。大陆下地壳中的地震反射层、低速层和下地壳低阻层相互伴生 ,在中、新生代伸展构造区和年轻造山带等活动构造区带的发育程度远远高于前寒武纪地盾和克拉通等稳定构造单元 ,其成因可能与层流构造及其相关的热活动、韧性剪切、岩浆作用、部分熔融、变质反应等有关 ,并随着大陆地壳构造 -热演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两淮煤田控煤构造样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总结安徽省煤田构造特征的基础上,运用构造控煤分析方法,提出煤田控煤构造样式,将其划分为六大类18种亚类,并重点讨论了两淮煤田控煤构造样式的成因及其与煤炭资源赋存之间的关系,从而查明了安徽省煤炭资源赋存的基本规律。结果表明:淮北煤田变形强烈,控煤构造样式以伸展控煤构造样式为主;淮南煤田受南北向挤压影响较大,控煤构造样式多以挤压控煤构造样式为特征,南北缘煤系改造变动频繁;在皖南煤田局部发育同沉积控煤构造。  相似文献   

3.
徐州九里山矿区属华北赋煤区的徐淮赋煤带,区内构造复杂,总体上为NE-SW展布复式褶皱,并被一系列NE向的断层切割。通过对区内构造特征研究,总结出3大类5小类构造控煤样式,并对其成因及与煤层赋存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矿区煤系赋存与控煤样式关系密切。弧形构造的前锋带,构造变形强烈,以断裂构造为主要特征,煤系变浅有利于开采,但破坏较为严重,煤矿开采规模较小;复式褶皱内煤系变形不甚强烈,多以单斜产出或发生宽缓褶皱变形,局部煤层有剥蚀或埋深加大,煤层厚度有一定变化,煤系赋存基本稳定,可以形成大面积的勘探开发区块,浅部应成为今后勘查的重点;夹持于大型逆冲断裂间复式褶皱的靠近背向斜的转换位置煤系以复合构造样式产出,煤系有大面积产出之可能,但煤层埋深较大且部分煤系可能遭受破坏,可以作为找煤远景规划之一。  相似文献   

4.
青海东北部木里煤田控煤构造样式与找煤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曹代勇  孙红波  孙军飞 《地质通报》2010,29(11):1696-1703
在系统分析木里煤田构造格局和构造控煤特征的基础上,将本区控煤构造样式划分为压缩、剪切、滑动3大类和8种类型。揭示了控煤构造样式与煤系赋存之间的关系,木里煤田控煤构造样式以压缩为主,分布广泛,部分矿区构造样式表现为剪切和层滑,各矿区煤系赋存状态受煤田构造格局的控制,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特征。煤田边缘构造复杂,控煤构造样式以逆冲前锋型、逆冲断夹块型、逆冲-褶皱型和对冲型为主,含煤向斜形态多不完整;煤田中部地质构造相对简单,控煤构造样式以褶皱-断裂型为特征,含煤岩系赋存稳定,是有利的勘查开发区段。  相似文献   

5.
曹代勇  孙红波  孙军飞 《地质通报》2010,29(10):1696-1703
在系统分析木里煤田构造格局和构造控煤特征的基础上,将本区控煤构造样式划分为压缩、剪切、滑动3大类和8种类型。揭示了控煤构造样式与煤系赋存之间的关系,木里煤田控煤构造样式以压缩为主,分布广泛,部分矿区构造样式表现为剪切和层滑,各矿区煤系赋存状态受煤田构造格局的控制,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段的特征。煤田边缘构造复杂,控煤构造样式以逆冲前锋型、逆冲断夹块型、逆冲-褶皱型和对冲型为主,含煤向斜形态多不完整;煤田中部地质构造相对简单,控煤构造样式以褶皱-断裂型为特征,含煤岩系赋存稳定,是有利的勘查开发区段。  相似文献   

6.
滇东地区控煤构造样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构造控煤分析方法,根据后期控煤构造几何形态特征及形成机制,将滇东控煤构造划分为4大类(褶皱断裂组合、逆冲断裂组合、伸展构造组合和反转构造组合)11种控煤构造样式,其形成机制主要以挤压作用为主,辅以局部的拉张或走滑作用.在一些地区还存在因局部应力场改变而产生的变形。煤系赋存特征与控煤构造样式关系密切。以逆冲断裂组合为主的控煤构造样式,其煤系受构造破坏显著,煤系赋存范围较小;以褶皱断裂组合为主的控煤构造样式,其煤系赋存稳定,可形成大面积开发区块。  相似文献   

7.
"蓝色风暴"与"红色革命"——论创建新的"大陆构造学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张旗 《岩石学报》2008,24(1):77-86
60年代兴起的板块构造学说如一场"兰色风暴"席卷全球,开创了地球科学的新纪元。但是,板块构造学说也存在许多难以解释的问题,板块构造学说解决不了大陆地质问题。大陆有不同于海洋的特点,大陆需要有新的理论。为此,美国构造学家在2002年率先提出了超越板块构造(beyond plate tectonics)的思想,开辟了地球科学研究的新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者的研究发现,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不了花岗岩问题,应当另辟蹊径,开展一场"红色革命",创建有别于板块构造学说的新的大陆构造学说。作者指出,板块构造不是全球构造,板块构造 地幔柱构造也不是全球构造,板块构造 大陆构造才是全球构造。文中回顾了中国大陆构造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建议将大陆的形成与演化、大陆构造与板块构造的关系、陆壳与地幔的关系和大陆变化与环境、生态、人居的关系作为大陆构造学研究的4个目标,提出4项研究任务,并建议以中国东部活化和青藏高原抬升两个课题作为研究的切入点。文中还探讨了大陆构造学研究的前景,分析了中国在创建新的大陆构造学中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指出开创新的大陆构造学说,需要国家的大投入,思想的大解放和人才的大引进。  相似文献   

8.
兴梅煤田在区域构造位置上位于华南褶皱系永梅-惠阳拗陷东北段的永梅凹褶断束,区内煤系赋存特征与控煤构造样式关系密切。运用构造控煤分析方法,根据后期控煤构造几何形态、特征及形成机制,将兴梅煤田构造样式分为伸展构造样式、压缩构造样式、滑动构造样式、滑推叠加构造样式和剪切与旋转构造样式5大类13种类型。本区以轴向北西(含北北西、北西西)的褶皱控煤构造较为多见,其煤系赋存较稳定,可形成较大面积的赋煤单元;伸展构造样式常使煤系失去连续性;压缩构造样式、滑推叠加构造样式、滑动构造样式常造成煤系地层重复,增加资源量,但煤系受破坏显著,含煤块段连续性较差、面积一般较小,煤矿规模多为小型。  相似文献   

9.
论构造地质学和大地构造学的几个重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天丰 《地学前缘》2014,21(1):132-149
在构造地质学与大地构造学研究中,自从创立板块构造学说以来,尽管已经取得巨大的成绩,但是还存在很多重大的难题有待解决,也有一些极具争议的课题值得探讨,尤其是大陆岩石圈内的构造地质问题。笔者认为,在中国区域地质调查中断层的多期活动及其年代学的研究最为薄弱,对此必须大力加强;在构造地质研究中,必须将变形与变位紧密地结合起来,也即应该把中、小型构造研究与大地构造研究结合起来。为促进深部能源的开发,盆地深部构造研究应大力加强。应认真关注碰撞带的定义、范围、内部结构及其与周边板块关系的研究。应扎实地推进岩石流变学与流体在各种地质条件下作用的研究。临震预报的探索与现代地球动力学研究十分重要,可能是中国为人类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所能做的一项巨大的贡献。大陆岩石圈内各个构造滑脱面及其相关断层的研究,对于构造-岩浆活动和板内地震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定量化的大陆动力学研究与深部成矿预测是当前很重要的课题。笔者建议大力加强对于上述课题的研究,科研决策部门也可考虑给予大力的资助。板块构造动力学机制的探讨是完善板块构造学说所必需的,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此课题很难有重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漳平可坑矿区地处福建省中部含煤条带,赋存有丰富的高变质无烟煤,有较好的煤系石墨资源前景,是福建重要的石墨成矿区。为了查明可坑矿区煤系石墨的赋存规律,利用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等技术,结合矿区岩浆活动和构造运动,对煤成石墨结构演化特征、煤成石墨化作用机制和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系石墨是岩浆热和构造应力共同作用的产物,在煤成石墨化过程中,岩浆热产生的高温促进芳香层相互连接和横向增长,构造应力有利于芳香层的择优定向和有序堆叠,煤成石墨结构在温度、应力等因素作用下,碳层间结构缺陷逐渐消亡,石墨晶格逐渐形成,微观相逐渐转变,最终形成比较完善的石墨结构。研究明确了矿区构造和岩浆岩侵入对煤成石墨化作用的影响,划分了构造动力—岩浆热变质带、岩浆热—构造变质带、构造动力变质带三个变质带和三级控矿断裂带。可坑矿区煤系石墨产于构造动力—岩浆热变质带中,矿层靠近岩体呈近东西走向的单斜层状、似层状展布,但矿床的展布不完全受制于岩体,在空间上也受三级控矿断裂带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刘公明 《湖南地质》1991,10(3):241-248
湖南省煤田主要有地台型和地洼型两类。地台型煤田主要为斗岭煤系,次为测水煤系,煤系地层以海陆交互相细碎屑岩为主,含菱铁矿或黄铁矿结核,煤系厚2—44m,含煤l—3层,煤系地层与下伏岩层为整合或假整合关系。地洼型煤田主要为石门口煤系,煤系地层以陆相杂色粗碎屑岩为主,含泥岩、菱铁矿,煤系厚19—948m,含煤1—11层,煤系地层与下伏岩层呈不整合接触。全省煤炭尚可供建井的储量仅为保有储量的2l%,要加强煤炭资源的寻找,其方向一是在已知煤矿深部找煤,二是在地洼阶段形成的逆掩断层和飞来峰下找隐伏煤,三是在白垩系或下第三系下找煤。  相似文献   

12.
刘明良 《湖南地质》1991,10(2):146-152
本区地槽型煤田,主要是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由一套浅海相碳质板岩为主组成的含钒石煤岩系,与下伏地层呈整合关系。地台型煤田有下石炭统测水煤系和上二叠统斗岭煤系,它们是以一套海陆交互相的细碎屑岩为主,夹菱铁矿或黄铁矿结核及煤组成,与下伏地层呈整合关系。其中斗岭煤系的煤层分布广,煤层及煤质较好,是本区找煤的对象。地洼型煤田,为上三叠—下侏罗统煤系,呈零星小块分布,是一套以陆相,杂色粗碎屑岩为主,夹泥岩及煤组成,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关系。主要发育在资兴市和宜章县一带,找煤条件次于斗岭煤系。  相似文献   

13.
大陆构造样式及大陆动力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根据大陆构造的最新研究成果,总结了大陆构造的基本型式,提出了大陆五层两域的构造模型,并从物质流变和构造变形的有机联系出发,探讨了大陆动力学的层流隆陷机制。  相似文献   

14.
赣西北二叠纪煤系地质特征与聚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承煌 《江西地质》1998,12(4):267-272
赣西北地区下二叠统王家铺煤组和上二叠统乐平煤组,形成于陆缘海的湖泊沼泽环境。王家铺煤组属构造中等、煤层极不稳定型,煤质为高硫、低灰份之烟煤;乐平煤组是构造中等、煤层较稳定型,煤质为高硫、高灰份之无烟煤。聚煤作用与原始成煤盆地地形、下伏成因相及成煤后构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石炭纪拴马桩煤系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色尔腾山及大青山一带,自下而上划分为下佘太组、上佘太组及拴马桩组。该煤系主要由陆源碎屑物质组成,总厚度大于1000m,长期以来认为它是陆相的山间盆地型沉积。近年来,作者在上、下佘太组中首次发现双壳类化石:Pterinopectinela,Schizodus,Sedgwickia等共5属8种,为该煤系存在海相沉积提供了佐证。还从沉积学、地球化学、古生态学及古流向测量等方面,对其沉积相类型、石炭纪时期的古地理格局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凌联海  何伟相 《江西地质》1999,13(3):176-179
江西省峡江县仁和地区的煤系地层过去未获化石,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属上三叠统安源煤系,本文根据最近采获的菊石,腕足类及植物化石资料,论证该区煤系地层应属晚二叠世乐平煤系,同时在区内首次发现早三叠世地层。  相似文献   

17.
东秦岭北缘煤的变质作用与板块构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何建坤 《地质论评》1996,42(1):7-13
以河南省东秦岭造山带北缘山西组二1煤层的煤岩、煤质、煤有机地球化学和“晶核”结构的综合研究为前提,结合板块构造和地球物理场的研究分析,认为该区二1煤的变质热源主要与长期复杂的板块俯冲、A型碰撞所引起的地壳结构调整而使前陆盆地区岩石圈结构变化,大地热流急增的结果有关。二1煤的变质主要经历了早期(印支期前)的区域深成变质(达肥-气煤)和后期(印支-燕山期)的典型异常热变质作用(达无烟煤-高阶无烟煤)。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聚煤盆地的形成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鄂尔多斯盆地是印支运动使中国大陆处于板内构造体制之后,座落于华北克拉通西部的侏罗-白垩纪盆地,并存在4个阶段的世代演替,其中第一世代是聚煤盆地。这是在中国东部左旋剪切与西部右旋剪切派生的挤压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的,但在西侧构造活动带的前渊位置缺乏大型砾质扇,这种情况显著是由于鄂尔多斯西缘掩冲带前缘存在的隐伏冲断脊,阻碍了粗粒碎屑流向盆地注入,因而在广阔的泛滥平原上形成了优质厚煤层。  相似文献   

19.
末次冰期苏北平原和东延海区的风尘黄土沉积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长江三角洲北翼苏北平原和东延海区,晚更新世晚期顶部地层普遍为一层暗绿色至黄褐色的硬质粘土层。本文通过对苏北平原硬质粘土层与西部丘陵区下蜀黄土的地层对比以及粒度、地球化学、矿物组合、微体古生物和抱粉、石英颗粒表面电子显微镜扫描、14C测年等实验分析的综合研究,讨论了其成因和年代问题,指出该硬质粘土层为末次盛冰期风尘黄土堆积物经次生变化而演变形成,同期的风尘黄土在黄海、东海海底和陆架区也有堆积,为下蜀黄土在东部平原区和海区的延续。  相似文献   

20.
红层泥岩水岩作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层是红色陆相沉积为主的碎屑沉积岩层,岩性以砂岩、泥岩、粉砂岩和页岩为主。该类岩层多为软岩与硬岩相间,呈互层状产出,层间结合力弱。受区域构造影响,岩层扭曲褶皱强烈,多中高倾角,结构面发育,有泥化现象。红层中的泥岩具有透水性弱、亲水性强,遇水易软化、塑变,抗风化能力弱,易崩解等特性。特别是遇水后岩体及结构面抗剪强度大幅度降低,并且具有遇水膨胀、失水收缩的工程特性。水岩作用对边坡的影响主要有,结构面遇水泥化导致楔形体失稳,泥岩塑性变形引起边坡蠕变,同时红层还具有很强的崩解性,边坡开挖后发生崩解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