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沉积有机质的喇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凯  刘英俊 《沉积学报》1993,11(3):64-71
本文用激光喇曼光谱显微探针研究了选自广西、湖南和New Caldeonin(澳大利亚)的11个有代表性沉积变质岩样品中的沉积有机质。有机质有两个主要喇曼频率振动区域:1600cm-1峰和1350cm-1峰。文中对这两个特征喇曼谱峰的归属进行了说明,讨论了不同类型沉积有机质特征喇曼谱峰的差异和不同变质演化阶段有机质产生的喇曼光谱系统性变化规律,指出激光喇曼光谱显微探针技术是一种研究沉积有机质特征十分便利、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 实验表明,有机碳质物的喇曼光谱随其成熟度的增加而具有系统性的变化:(1)16001350cm~(-1)谱峰和1350cm~(-1)谱峰的强度(高度、半高宽、峰面积)均随成熟度的增加而减弱;(2)两谱峰的相对喇曼频率位置差(分离度)随成熟度的增加而减少,即两特征谱峰的位置相对靠拢;  相似文献   

3.
大别山锆石喇曼光谱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昊  陈道公  汪相  吴元保 《地球化学》2002,31(4):383-388
对北大别地区的鹿吐石,道士冲和南大别地区的三祖,双河片麻岩锆石进行了激光喇曼探针,背散射电子显微镜(BSE)观察了U,Th等微量元素的组成分析,发现锆石喇曼光谱波数和半高宽都能指示其蜕晶化程度,而大多数情况下B1g(v3)峰更特征些。单颗粒锆石内部BSE图像与喇曼光谱能完全对应。通过锆石微区微量元素和喇曼探针分析发现,半高宽和Th/U比正相关,这是由于岩浆锆石在变质过程中不同程度的重结晶作用造成的。锆石重结晶人用是变质岩中锆石年龄和化学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三祖寺片麻岩可能曾经遭受过燕山期的热事件扰动。  相似文献   

4.
谢先德  查福标 《矿物学报》1993,13(2):130-136
本文利用激光喇曼光谱研究了不同类型的硼酸盐矿物,讨论了它们的谱带特征及其归属。研究结果表明,具简单基团的喇曼光谱可以作出比较明确的归属,且与红外光谱结果一致,而同时具三、四配位硼的矿物,其配阴离子虽很复杂,各种谱带相互叠加,但仍可以对主要谱带作出初步的归属。  相似文献   

5.
流体包裹体的喇曼光谱分析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激光显微喇曼光谱已经成为流体包裹体非破坏性分析的重要手段。它可以快速方便地对单个包裹体进行定性、半定量乃至定量分析,且样品制备简单。通过对入射光进行聚焦,可以分析样品中微米级的包裹体。激光显微喇曼光谱对纯气相包裹体、盐水溶液包裹体、含挥发分的水溶液包裹体,以及有机包裹体的分析已经显示出了很大的潜力。此外,对流体包裹体中同位素比值的分析和作为高温高压下流体的分子之间作用的研究也具有很大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金红石和锡石的喇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我国不同地区和不同成因类型矿床的金红石和锡石及人工合成的金红石样品进行了室温下的喇曼光谱测定。每一粉末样品的喇曼图谱中都见有群论所预言的四条本征喇曼谱带。对于每一谱带的归属进行了说明。对单晶体的喇曼光谱测定说明,不同的入射和接受方向只对谱带的相对强度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分布在新西兰马特里海湾的管柱状埃洛石矿物的喇曼光谱可通过Renishaw1000喇曼光谱显微镜系统获得。在完整波长范围内,利用喇曼微探针可获得直径仅8μm晶体的喇曼光谱,并可以研究光谱沿不同晶轴方向产生的特定振动。观测到的羟基衍生物的3个频带分别是3616.5cm^-1、3.623.4cm^-1和3629.7cm^-1,3个频带与埃洛石八面体底部同界面内部烃基之间有密切联系。3698.2cm^-1  相似文献   

8.
台湾软玉的喇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台湾软玉的喇曼光谱研究彭明生李迪恩殷小玲(中山大学宝石矿物材料所,广州510275)关键词软玉喇曼光谱台湾新疆的和田玉与台湾花莲地区软玉(又称台湾玉)是中国玉的代表,闻名于世界。谭立平教授对丰田地区软玉进行过系统研究,并将此玉分为3类:普通软玉、猫眼...  相似文献   

9.
锆石微区喇曼光谱研究及成因标型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鲍学昭  李惠民 《地质科学》1998,33(4):455-462
通过对岩浆和变质成因锆石的微区喇曼光谱研究,揭示出岩浆和变质成因锆石从晶体核部至边缘在喇曼光谱峰强度上存在不同的变化趋势,即岩浆成因锆石由晶体核部至边缘喇曼峰强度逐渐减弱,而变质成因锆石则相反或不变化。这是由于它们形成时晶体中的U、Th分带趋势不同造成,具有重要的成因标型意。  相似文献   

10.
煤基石墨的喇曼光谱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宣华  郑辙 《矿物学报》1993,13(4):313-318
煤体经热变质作用形成的石墨叫煤基石墨。本文研究了煤基石墨的一级和二级喇光谱。作者认为,石墨及有关的碳质物质的一级喇曼光谱是由层内振动激发的,反映了它们作为二维晶格的完整性程度。煤基石墨中存在的层内结构缺陷分为两种,一是煤中特有的,在石墨化过程中逐渐消失,另一是由研磨(剪切应力)作用带入的,可能与构造应力作用有关,石墨化过程和剪切应力作用过程是效果近于相反的两过程,而石墨的二级喇曼光谱则可揭示其作为  相似文献   

11.
通过14件高温高压实验样品及其原样的电子顺磁共振研究,论述了温度、压力、应力、应变速率和应变强度等是影响变形煤化学结构演化的重要因素,但在不同的煤级中和不同的实验条件下,各因素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变形煤EPR参数的演化与镜质组反射率的变化密切相关,并且具有较好的规律性。说明镜质组反射率是煤化学结构演化的外在反映,是煤田构造研究中极为重要的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2.
运用镜质组反射率、袍子体荧光参数、生物标志物参数详细研究了三塘湖盆地中生界烃源岩的有机质热演化特征及演化阶段。研究表明镜质组反射率是该区有机质热汪化最可靠听成熟度参数,孢子体荧光参数是重要的热演化指标,生物标志物参数是有效的热演化指标。三塘湖盆地有机质总体热演化水平较低,且在横向和纵向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该区的有机质热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运用成熟度参数将其划分为未成熟和成熟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使用Renishaw System-1000型激光拉曼光谱仪, 研究了大兴安岭北部上古生界泥质岩石碳质物的拉曼光谱特征及其对形成温度的表征, 探讨了拉曼光谱参数与镜质体反射率(Ro)的关系。研究表明:研究区上古生界泥质岩石碳质物不具有石墨的拉曼光谱谱带吸收峰, 揭示了地层的变质程度未达到低绿片岩相。利用此次经过完善建立的拉曼光谱地质温度计, 对大兴安岭北部上古生界泥质岩石变质温度的估算结果主要为270~320℃, 表明研究区上古生界遭受了极低级变质作用, 变质程度属近变质带。依据碳质物拉曼光谱参数与镜质体反射率的相互关系, 估算研究区有机质成熟度的Ro值主要分布为3.03%~4.23%, 与实测Ro值吻合, 表明有机质演化处于过成熟阶段, 泥质岩石具有生烃的能力, 部分层位可能具有形成油气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论砂岩储集岩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储集岩相是以基本标志反映储集岩的沉积相、成岩变化以及油气显示面貌的。采用的标志包括:岩石学标志(沉积相、镜质体反射率),物性标志(三维孔喉比、配位数)以及有机地球化学标志(单有机包裹体光化学参数)。区分出的储集岩相类型不仅根据上述定量标志能进行自身评价,还可以编入相柱状图和古地理图进行预测和追索油气藏。依据由岩心或者岩屑制成双面抛光不加盖片的薄光片(岩心部分副样要浸注玫瑰红荧光剂并制成平行与垂直层理的三维薄光片),用显微镜光度法、显微付里叶红外谱和激光拉曼谱确定以上标志。  相似文献   

15.
16.
一种页岩含气性热演化规律研究的模拟实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针对页岩气赋存规律研究的热模拟实验主要是沿袭常规油气热模拟方法,以粉末态样品开展模拟,研究对象为岩石生成并排出的烃类气体,这种模拟方式未明确页岩气的实质为"滞留气",并且模拟后样品无法开展扫描电镜分析,不能确定岩石孔隙结构变化规律。本文通过石英玻璃管封装块状样开展页岩生烃热模拟实验,并结合一套数据处理方法,尝试建立了一种适合页岩气研究的热模拟实验方法,研究泥页岩在不同演化阶段(Ro范围为0.596%~2.143%)不同赋存状态气体的含量以及岩石微观孔隙特征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泥岩及油页岩样品的排出气及解析气含量在高成熟度阶段(400℃以后)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结合扫描电镜微观结构分析显示这是由于有机质生气量以及无机孔隙均有增加。本方法可以研究页岩热演化过程中不同赋存状态气体含量及微观孔隙结构的变化,为页岩气勘探开发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实验变形煤结构的13C NMR特征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波  秦勇 《地球科学》1998,23(6):579-582
通过4件煤的高温高压实验样品及2件原始样品的^13C固体核磁共振研究,揭示了变形煤结构演化的微观机理及其与镜质组反射率光性变异的内在联系,阐明了不同应变环境中应力作用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碳结构的演化,而镜质组反射率的差别正是煤结构差异的外在反映,因此,煤镜质组反射率光性组构真实地记录了煤变形历史中应力作用及应变环境特征,是煤田构造研究中极为重要的应变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8.
变形煤镜质组反射率演化的地化机理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X射线衍射(XRD)、电子顺磁共振(EPR)和核磁共振(NMR)等方法深入探讨了高温高压实验和构造煤样的化学结构演化特征,阐明了变形煤镜质组反射率的变化是其微观化学结构演化的外在反映。变形煤镜质组反射率的演化又受到应力和变形环境等因素的深刻影响,其真实地记录了构造变形历史中应力作用和应变环境等特征,是进行煤田构造研究的重要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9.
表征海相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若干重要指标的对比与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对目前表征海相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几个重要指标(镜质体反射率,沥青反射率,镜状体反射率、动物有机碎屑反射率及牙形刺色变指数等)进行了探讨与对比,并在总结它们各自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选择海相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评价指标的原则,进而提出牙形刺相对荧光强度(I546)是表征海相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良好指标,其具有较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Ten samples from the Upper Jurassic Naokelekan and Barsarin Formations in an outcrop section near Sargelu Village were studied to evaluate their thermal maturity using vitrinite reflectance method. The studied beds appeared to be mature and within the oil generation window (0.79–1.25 % vitrinite reflectance in immersion oil (Ro)). Some of the reflectance histograms showed bimodal distribution indicating existence of nonindigenous populations which were all ignored during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mean value of Ro.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vitrinite reflectance method and some other methods like pyrolysis and gas chromatography showed variations which finally more reality believed to be for the vitrinite reflectance metho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