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健敏  吴泊人 《安徽地质》2010,20(4):306-310
通过统计数据详细介绍了2004年至2009年安徽省地质灾害发生概况、地质灾害类型构成、分布特征等,分析了安徽省地质灾害的成因以及气象条件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影响,并对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华金玉 《城市地质》2022,17(1):8-12
2021年,北京市最新公布已查明突发地质灾害隐患5052处,全年共发生突发地质灾害104起.为应对地质灾害威胁,政府部门认真履行地质灾害防治职责,专业单位有效发挥技术支撑作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不断完善,调查评价基本实现全覆盖,群专结合监测预警体系初步建立,应急响应能力不断提高.但防治工作依然存在调查评价工作程度不足、监...  相似文献   

3.
杜伟  王娜 《吉林地质》2013,(4):151-153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基础。本文所述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规定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形地貌、岩体类型、密度、降水强度等地质环境条件及人为工程活动等密切相关,本文对吉林省地质灾害易发地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镇安县地处秦岭南麓,地质环境条件差,地质灾害多发。调查面积共计3487km2,发现地质灾害点共计319处,其中滑坡286处,泥石流12处,崩塌17处,地面塌陷4处,且主要分布于乾佑河流域、冷水河流域与达仁河流域。研究认为,多雨年份和每年6~10月份是地质灾害多发季节,其中强降雨、河水位升降和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地质灾害多发的主要因素。根据地质灾害点的现状与潜在发展趋势,结合不同因素单元,划分地质灾害危险区,分别为2个高危险区、5个中危险区和4个低危险区。调查区内以小型地质灾害居多,威胁口人多,治理费用高,因此灾害防治以"监测预防"为主,工程治理为辅,加强民众地质灾害安全教育与培训。  相似文献   

5.
GIS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质灾害频繁,造成损失极大,引人注目。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是为实施非工程减灾措施提供科学有效的前提和基础。文章在概述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着重阐述GIS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应用的历史、现状及展望。  相似文献   

6.
川藏公路然乌—鲁朗段工程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导致大型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为了定量地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对大型地质灾害的贡献,本文根据信息熵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地质灾害熵”的概念。通过详细分析川藏公路然乌—鲁朗段大型地质灾害资料,选择平均坡度、断层和节理、岩体结构、松散堆积物、水文地质条件、冰川作用和降雨等7个影响因素,分析它们对研究区某些大型地质灾害的影响程度,计算出了各影响因素的“地质灾害熵”。根据“地质灾害熵”计算得到了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质灾害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同时也是受地质灾害威胁较为严重的省份。为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浙江省自然资源厅越来越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信息时代,利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式,提升地质灾害管理工作效率势在必行。本文在借鉴国家和兄弟省份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以本省实际工作需求为依据,按照"统分结合、统一管理,集中服务"的模式,设计了包括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应用支撑和业务应用四层的总体框架,开发建设了由地质灾害管理信息系统、地质灾害应急会商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APP系统、地质灾害管理APP系统和地质灾害应急快速制图系统等五大系统组成的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的开发建设,提升了我省自然资源部门地质灾害防治的履职效能,推动了浙江地质灾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对其他兄弟省份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地质灾害经济在地质灾害研究中的地位地质灾害,是由与地质条件有关的作用引起的一类自然灾害.从建立完整的学科体系考虑,地质灾害的研究,可归纳为三个部分;1.地质灾害基础理论研究.2.地质灾害防治技术研究.3.地质灾害经济研究.本文仅探讨地质灾害经济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红眼川乡移民小区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危害的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技术依据,以减少因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同时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用地审批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GIS技术在地质灾害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IS技术的产生是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发展的共同产物。是管理和研究空间数据的技术系统。可以迅速地获取满足应用需要的信息,能以地图、图形或数据的形式表示处理的结果。论文介绍了GIS技术的应用现状,建立基于GIS技术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必要性,讨论了基于GIS技术应用在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及系统结构,并就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和建立地质灾害模型做了初步探讨。对于全面掌握一定范围内可能产生的自然灾害的分布,预测和预报可能产生的工程地质灾害,对地质灾害的防御和处理,最终保障社会的安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客观世界到信息化世界的认识和抽象过程以及由信息世界返回客观世界的利用改造过程的发展和转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11.
中国分省地质灾害图集与主要地质灾害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中国分省地质灾害图编图的意义,编图原则和方法,通过分省地质灾害图集的编制和大量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出了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的分类方案,论述了我国地质灾害发育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栾川县位于豫西山地,主要为中山地貌、中低山地貌、低山丘陵地貌、河谷平原阶地漫滩地貌等,地质灾害较发育,主要灾种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分析栾川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以来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研究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南地区发育有我国近30%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是我国地质灾害成因最复杂、数量最多、灾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为更好地了解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研究历史和防灾减灾工作,本文在系统梳理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危害特征现状基础上,简要回顾了二十世纪以来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研究的主要历程,并分三个主要阶段对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效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未来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研究应重点关注高山极高山区高位远程地质灾害识别技术、特大地质灾害链形成机理与风险防控、基于地质灾害孕灾背景大数据智能挖掘的风险动态评价等,可供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降水(特别是暴雨)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自然诱因这一基本事实出发,通过对地质灾害和对应气象资料的分析,探讨地质灾害的发生与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套基于降雨量指标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方法。作者综合考虑前期累积雨量、降雨类型和实时雨量等关键指标,建立了一定地质环境条件下灾害的气象预警模型。在此基础上,应用先进的软件技术开发研制了贵州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并于2003午汛期投入业务试运行,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眼务。该系统实时运行在气象业务网络环境中,高效稳定、功能全面.自动进行全省地质灾害气象条件的动态监测和模型计算,利用精细化乡镇雨量观测网和地质灾害隐患点资料,可实现对全省各地到乡镇一级的地质灾害气象条件预警,每日制作发布全省地质灾害气象条件预警报告,提供生动直观的预警图、表及相应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信息:该系统经过在实践应用中不断改进完善,形成了以应用全省精细化乡镇雨量观测资料和针对地质灾害隐患分布的特色。该系统投入业务运行以来建立了汛期业务值班制度,向省委首政府、国土民政等有关部门进行有效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服务,对系统运行情况进行地质灾害实例检验取得了较好的预警效果,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由于该系统的开发主要是从气象条件的角度出发,虽考虑了地质灾害隐患的分布情况,但对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地喷环境条件的分析应用还显不够。最后,作者也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重庆地质灾害的人文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庆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城市之一,人文因素在地质灾害发育和形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人文因素是在地质灾害形成中的作用方式和途径、地质灾害的社会特性,并提出了非工程性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6.
物探方法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介绍了物探方法在地质灾害调查不同阶段工作中的任务与适用原则;阐明了目前在地质灾害领域使用较多的物探方法及其应用前提和效能;通过列举部分物探方法在地质灾害调查中的应用实例与效果,说明了物探是当前地质工作中的一项现代化勘查技术,也是地质灾害防治系统工程的一部分,在地质灾害调查领域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它的特点是快速、全面、准确、省时、经济,尤其是在较敏感的地区,可以做到无损检测,为地质灾害防治施工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只要遵循物探工作的应用原则与规律,就能取得较好的探测效果,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是全国地质灾害极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因此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制约着重庆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重庆市地质灾害类型众多,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文章在大量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制图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重庆市地质灾害的特征;同时从地形地貌、降水、地下水、岩土体性质、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探讨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最后针对区域内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是基于GIS技术的实现地质灾害数据管理信息化的专题型应用信息系统,重点在于解决地质灾害数据信息处理技术和灾害区划空间分析模型两方面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地质灾害数据特点的基础上,给出描述地质灾害的数据范畴,从地质灾害数据库系统建设、地质灾害数据信息标准化、地质灾害区划分析评价模型几方面阐述了地质灾害信息系统的设计思想.利用MAPGIS二次开发平台,在VC++5.0MFC方式下进行了该系统的软件开发,对软件系统的信息流程结构、数据结构及基本功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为详细了解山阴县境内各类地质灾害及隐患发生的岩土体结构条件,阐明其发育、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山西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开展山阴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通过遥感解译、地面调查等手段发现,山阴县境内发育的地质灾害类型为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中山地貌,以第四系、二叠系和石炭系为主,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为减灾防灾和制定防灾规划,提供基础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0.
四川汶川地震地质灾害活动强度分析评价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16  
为了探索区域群发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以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评价为例,在简单分析汶川地震地质灾害宏观特征的基础上,利用高精度遥感解译资料和GIS技术,计算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分布最大面密度,结合对近年来陕西宝鸡市地质灾害调查统计的历史资料分析,提出以地质灾害分布最大面密度为衡量区域地质灾害活动强度指标的基本思路和分级标准,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活动强度指数8级划分标准,并计算出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活动强度指数最高为7级,属于极端强烈活动。其中,地质灾害活动最强地段(7级活动区)位于强震震中区映秀镇附近的岷江两岸和绵竹汉旺镇银厂沟上游发震断裂两侧;次强地段(6级活动区)位于北川县城湔河两岸和平武县南坝镇北东小流域两岸。初步揭示:地质灾害活动强度从发震断裂带向两侧具有明显衰减的趋势。最后,简要讨论了汶川地震引发地质灾害活动如此强烈的主要原因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