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邀请,我们于1992年5月14—21日访问了日本,参加了“地震与火山喷发预测研究的电磁方法”学术讨论会,实地考察了伊豆半岛地震预报实验场,参观访问了柿罔地磁台与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现将这次访日的简况介绍如下。一、“地震与火山喷发预测研究的电磁方法”学术讨论会概况为拟定1994—1999年第七个五年计划,日本电磁工作组于1992年5月15—16日在东京  相似文献   

2.
地质调查所为了获得对地震预报有用的资料,自1976年以来在伊豆半岛东部,对地下水的水位、水温、水质、氡含量和溶解在水中的气体一直进行了观测与研究。在伊豆半岛东部进行的地下水位观测,由于要想尽量接近曾发生异常隆起的地带,所以测点相当固定。所用的一个观测点是上白岩观测井。为测定地下水位所用的仪器中包括数字水位计、水位记录仪、穿孔编码器,电子气压计发送器、气压记录器、换能器、模数转换器、换流器、雨量计和直流稳压电源。另一个观测点是姬汤观测井。这口井离1930年北伊豆地震时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1997年3月3-9日、日本伊豆半岛东岸发五群发地震,共计8328次,最大震级为5.7。综合介绍了这次震群的破坏情况,发震和构造背景,以及1989年6-9月伊豆半岛群发地震的实例研究概况和历史地震记录,简述了日本现代地震观测技术与地震预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1989年不市以东近海海底火山喷发之后,1990 ̄1992年间,日本中部豆半岛东部地区没有观测到显著的震群活动。但1993年1月观测到了1次小的震群活动,并于1993年5 ̄6月又再次观测到了1次引人注目的震群活动。在此次震群活动平静之后几个月,1993年9月 ̄1994年2月,在伊豆半岛内陆地区观测到剧烈的地壳运动变化。当伊豆半岛发生这次地壳运动异常变化时,在一些连续的地磁观测点,几乎同时观测到了具  相似文献   

5.
4次破坏性地震所伴随的震磁变化用压磁效应作了解释。这睦变化是在日本中部伊豆半岛东部观察到的。大部分数据由重复测量获得,虽然这些数据受到电力火车噪音的影响,但在靠近地震的测点土观测到了有意义的地磁变化。1978年伊豆半岛附近地震与1080年伊豆半岛东部近海地震的同震绪阿由压磁模型得到很好的解释。在靠近1976年河津地震震中的一个测点上观测到高达5nT的总强度变化。该变化不能由单断裂模型解释,由此提出  相似文献   

6.
日本地震预报联络会强化地区委员会于1993年5月31日下午,在位于东京都大手町的国土地理院就静冈县伊豆半岛以东近海震群活动频繁问题召开紧急会议,并发表了对观测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会议认为,是否会发生大地震,尚需密切注意今后的活动及活动地区的迁移。今后仍要继续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7.
日本的伊豆和茨城县附近是有名的地震频发地区。1983年4月26日在筑波科学城召开的地震学会上发表了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茂木清夫和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地震活动研究室室长大竹政和对这两个地区的有意义的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即发生在伊豆的地震与潮汐的涨落有密切关系;发生在茨城的海上地震和内陆地震是成对的。这在地震预报方面也被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成果引起了有关方面的注目。伊豆半岛的东侧是地壳活动频繁的地区,1983年1月中旬至月底就出现过震群活动,1978年11月至1979年5月以及1980年也出现过震群活动。1980年6月24日起地震持续约1个  相似文献   

8.
作者应邀于1983年5月至6月访问了美国,参观访问了美国有关地震预报研究和地磁研究单位,参加了某些实地考察和合作观测,初步了解了美国关于探索地震预报、研究构造磁效应以及地磁的观测与研究等方面的情况。文章重点介绍了美国的地震预报探索研究与构造磁效应研究的概况。  相似文献   

9.
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和国际地磁学与高层大气物理协会(IUGG/IAGA)第十七届全会于1979年12月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举行。会上宣读的震磁关系研究方面的论文共十五篇。其中七篇直接涉及到地震的地磁前兆问题;三篇讨论了地磁长期变化异常与地震活动性问题;二篇是讨论岩矿的压磁效应的,关于分析方法和观测干扰方面的各一篇。日本东京大学应用物理系力武常次从1976年以来一直在伊豆半岛进行地磁场的加强观测。这期间在距台网三十公里范围内,共发生  相似文献   

10.
1.日本地质调查所为在东海地区进行地震预报增设地下水观测井据日刊《测量》1979年3月号报道:作为东海地区骏河湾地震的地震预报体制的一环,1976年度,地质调查所在清水市立庵原中学院内设置了水位观测井和水质、水氡观测井。1977年,为在东海地区广泛布设地下水观测井,在静冈市立贱机南小学校和相良町设置了水位观测井,并在大东町公所停车场设置了水位、水氡观测井。另外,静冈县设置在新居町、袋井市、静冈市、蒲原町、富士宫市的5  相似文献   

11.
4次破坏性地震所伴随的震磁变化用压磁效应作了解释,这些变化是在日本中部伊豆半岛东部观察到的。大部分数据由重复测量获得。虽然这些数据受到电力火车噪音的影响,但在靠近地震断裂的测点上观测到了有意义的地磁变化。1978年伊豆半岛附近地震(M7.0)与1980年伊豆半岛东部近海地震(M6.7)的同震变化都可由压磁模型得到很好的解释。在靠近1976年河津地震(M5.4)震中的一个测点上观测到高达5nT的总强度变化。该变化不能由单断裂模型解释,由此提出了一个双断裂模型。对于1978年东伊豆地震(M4.9),在KWZ台观察到显著前兆性的与同震的总强度变化。KWZ台很靠近伊豆大岛附近地震(M7.0)的隐伏分支断裂,M7.0地震发生时此断裂存在无震移动。M4.9地震的前兆磁变化被描述为是这条隐伏断层的无震断裂。而M4.9地震的同震回弹扩大了断层滑动面。这意味着我们通过磁场观察到了地震成核带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2.
据日本《每日新闻》等报刊1980年6月30日至7月4日的报道,日本伊豆半岛震群从6月25日开始,直到7月7日仍在不断发震,平均每天发生有感地震26次以上。6月29日下午4时20分发生了这次震群中的最大地震(M=6.7),震源区在伊豆半岛东方的川奈崎近海,震源深度大约10公里。日本东部相当广泛的地区受到了此次地震的袭击。它仅次于1978年伊豆大岛近海地震(M=7.0)和宫城县近海地震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伊豆市一个温泉的水位,中伊豆的温泉水氡浓度以及伊豆-大岛火山喷发气体的温度变化进行了监测。在伊豆半岛东面近海1989年6月30日地震和火山活动之前和活动时期,这些观测数据都发生了变化。本文将这些观测结果和其他报道的水文变化一加以概述,这些变化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震群当中最大地震发生时震时变化,这种变化是在离Teisi喷发中心20-30KM的几个温泉中观测到的。另一种是在靠近喷发中心地区和  相似文献   

14.
据日本《科学新闻》1980年8月15日报道,日本科技厅1980年度地震方面特定研究实施计划是菲律宾板块北端有关大地构造的综合研究,目的是搞清楚其周围地区的地震机制。第一期以三年时间根据伊豆半岛、相模湾及骏河湾地区地壳构造、构造运动及地壳活动等的调查,结合已有知识,综合地阐明该地区地震机制,同时研究开发用于该地区海域的观测系统等地震预报方面的必要技术。关于地壳构造,为了搞清楚板块潜入状  相似文献   

15.
1990年6月8日,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改组为“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开始工作。与此同时,各研究部的名称和工作内容也都有所改变,过去的地震预报和火山喷发预报的工作由新成立的“地图地球科学技术研究部”继续进行。1974年成立的“首都圈地震预报研究室”是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最早从事地震预报工作的研究室。恰好,这年秋天川崎隆起引起社会轰动,隆起是不是地震前兆成为重大问题,首都圈地震预报研究室是在克服种种困难后开始工作的。川崎事件还未平息,又出现了伊豆  相似文献   

16.
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将在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协作下制定出运用最尖端的AI(人工智能)技术预报伊豆大岛、三原山等火山喷发、地震和海啸的计划,并于1986年11月底召开了其基础部门——AI地震预报研究会的首次会议。具体方案将在今后进一步筹划制定,目标是在1988年春完成地震预报专家系统的雏型开发工作。日本气象厅气象研究所也有可能参  相似文献   

17.
一、东京—横滨1985年将发生6.5级地震据东京合众国际社1982年5月13日报道:日本政府的一个研究小组预报:一个里氏6.5级的破坏性地震1985年将要袭击人口稠密的东京—横滨工业区。日本建设省地球研究部主任藤田尚监在一份报告中说明了导致这次悲观预报的具体依据;1974年伊豆半岛近海地震图象及后来该半岛北部出现的地壳异常隆起与1923年的东京地震极为相似。伊豆半岛北部的地壳异常隆起自1974年以来消耗了相当于里氏7.5  相似文献   

18.
中德合作重力大地测量是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整体大地测量与地震预报研究课题的内容之一。该课题由国家地震局与德国马普学会联合资助,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和德国汉诺威大学共同实施。双方曾于1990年4月至6月进行了第一次联合重力测量。1992年4月22日至6月5日双方再次组成联合专家组完成了第二次重力测量。德方派出罗德尔(R.Roder)博士等4位专家携带一台 JILA-3型绝对重力仪和3台相对重力仪来华进行观测,中方有7名专家携2台重力仪参加了此次联合观测。  相似文献   

19.
日本《朝日新闻》1978年1月25日刊登一篇题为《科学技术厅新年度研制计划》的文章,其中谈到由于伊豆大岛近海发生地震,海底地震预报的必要性受到重视。最近国立防灾科技中心决定研制两种新型地震仪器,用于观测海底倾斜变化和记录海底的微小地震。现结合《东京新闻》1978年1月18日的有关报道,综合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执行中美地震科技合作研究项目,美国地质调查局约翰斯顿博士(Dr.M.Johnston)和米勒先生(Mr.R.Mueller)携带五套记录式磁力仪和一套 HP-3808型激光测距仪来华工作,于1985年9月2日—28日与中国同行们先后在京津地区和滇西地区进行了地磁和形变的合作观测。现仅将京津地区的合作观测工作作一简述。中美地磁与形变的合作观测研究的目的在于,在地震活动区与活动断层附近布设观测网,同时进行地磁观测与大地测距,研究震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