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20 0 2年 10月 2 1~ 2 2日 ,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成因矿物找矿矿物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技与国际合作处、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联合主办的环境与生命成因矿物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包括来自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前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主席W .S .Fyfe教授、日本Kanazawa大学K .Tazaki教授在内的国内外 3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分别作了学术交流或为会议提交了论文 ,有 6 0 0余人次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 ,以成因矿物学为指导 ,以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资源、环境和生命问题…  相似文献   

2.
国际大地电磁学术讨论会概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国际大地电磁学术讨论会暨第三次全国大地电磁会议于1994年IO月31日~11月2日在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召开。会议得到香港王宽诚教育基金会等7个单位的赞助。大会共收到国外学术论文7篇,国内27篇。共有22个单位近...  相似文献   

3.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地面沉降研究中心和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承办的“第七届国际地面沉降学术研讨会”,2005年10月23~28日在上海银河宾馆隆重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这是首次在中国召开的该系列国际性专业会议。  相似文献   

4.
由国际火山学和地球内部化学协会(IAVCEI)发起,由中国科学院、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IAVCEI中国国家委员会承办的“国际大陆火山作用学术研讨会”于5月14~18日在广州召开。这是首次在中国举办IAVCEI系列会议,是火山学和地球内部化学研究界的一次高水平、综合性科学盛会。  相似文献   

5.
第 13届地质流体及流体包裹体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10月 14~ 17日在南京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物包裹体专业委员会、南京大学内生矿床成矿机制国家开放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开放实验室主办 ,国际矿物学会包裹体专业委会、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天然气成藏重点实验室协办。12 0余名与会者代表了全国各地质院所、高等院校地质院校、中国三大石油公司。三位国际著名地质学家专程来华参加会议并作重要报告 ,参加会议的众多的年轻代表给会议带来了活力 ,反映地质流体研究新人辈出 ,后…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在成矿理论、找矿方法、资源综合利用和矿山环境等领域取得了众多新成果,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国际交流和人才培养也有了新的进展。为了促进交流,推动发展,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矿床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矿床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海南师范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中国科学院资环局等单位发起,于2007年12月10~13日在海口召开了第三届全国成矿理论和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来自各系统的75个单位近400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由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与中国水利学会共同召开的国际水资源管理水文基础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10月23至26日在京举行。这是继桂林会议之后,又一次在我国召开的规模较大的国际水文科学盛会。到会各国代表共约  相似文献   

8.
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于2008年10月10~12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顺利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发起和主办,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承办,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  相似文献   

9.
《地球科学进展》2012,27(5):592-593
“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是地球科学领域以中文作为主要交流语言,大幅度跨学科交叉的学术会议,由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专家委员会(IODP-Chin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和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第一届研讨会于2010年6月28-7月1日在同济大学成功召开,来自海内外86个单位近500位华人学者参加了会议,其中海外(含港台)单位18个。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核学会辐射护学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地质学会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中国环境学会核安全与辐射环境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承办的“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7月22~23日在北京召开。来自30个单位的108位代表参加会议。IAEA高级技术专家P.Mctcalf博士、美国核管局Jgrceyes博士应邀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第9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9届国际遗迹组构专题研讨会于2007年8月13—18日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召开。从会议报告、展板、论文摘要集和野外地质考察可以看出:自1983年遗迹组构概念提出以来,一些新思维、新方法的应用极大地拓宽了遗迹学的研究领域,其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地层学和沉积学的诸多领域,并随着油气的勘探与开发得到了迅速发展。海相、陆相遗迹组构分析及其在储集层沉积环境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精细研究中的应用仍然是当前遗迹学的主题,遗迹组构的CT成像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模拟在地下水勘查和油气勘探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Workshop on Abundance Estim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幕》》2005,28(1):53-54
The 19^th Himalaya-Karakoram-Tibet Workshop (HKT19), as an annual international workshop devoted to presentations of new research findings in the Earth sciences and related disciplines from the Himalaya-Karakoram-Tibet (HKT) region and discussion on the burning issues, was held in Niseko, a famous ski resort in Hokkaido,Japan. The HKT19 Organizing Committee hosted the workshop together with two 21^st Century Center of Excellence Programs,namely, COE for the “Neo-Science of Natural History” (Hokkaido University, Project Leader: H. Okada), COE for “Dynamics of the Sun-Earth-Life Interactive System”,(Nagoya University, Project Leader: T.Yasunari), and the Division of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s, Hokkaido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