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为回顾和评述过去70年来世界干旱气候的研究动态及进展,本综述系列文章(Ⅰ)首先从横向评述了世界若干主要干旱区国家的研究动态和联合国专业机构的贡献。其要点如下:(1)20世纪世界出现了两大干旱事件,即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沙尘暴干旱"和1968-1999年的北非持续干旱。它们灾情重,警示作用强,推进了世界干旱气候研究。(2)作为当今世界科技强国,美国的干旱气候研究起步早,在干旱气候的每一分支领域都起了引领作用,特别是在干旱指数和判据的提出和应用、干旱气候成因及气候模式的模拟方面。(3)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中蒙干旱区是世界独特的中纬度干旱区,我国的干旱气候研究起步虽晚,但中国西北地区水流输送、西北干旱气候成因及中蒙地区春季沙尘暴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4)其他国家如澳、英、日本及联合国等也对世界干旱气候研究、遏制全球增暖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检验和修改本文部分作者先前初步提出的影响夏季西北干旱气候形成的因子及如何相互作用形成西北干旱气候的物理图像,本文继续用一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设计了5组试验,利用ECMWF 的格点分析值资料,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隆升和环流差异是形成西北干旱气候的重要因子,已提出的西北干旱气候形成的物理图像大体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西北干旱监测预测业务服务综合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西北干旱监测预测业务服务综合系统v2.0”是以2002年甘肃省科技厅“西北干旱成因及其应用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在“西北干旱监测预测服务综合业务系统v1.0”的基础上进行的优化和升级。该系统包括干旱资料库、干旱监测诊断、干旱气候预测、干旱影响评价、干旱预测评估、产品分发和辅助工具7个部分,是一个具有较好物理基础、较强监测服务能力、较高自动化程度并具有西北区域干旱气候特色的综合业务系统。系统界面友好、结构清晰、独立性强、可扩展性高、灵活性强、运行速度快。  相似文献   

4.
西北干旱环境对全球气候变化可能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西北干旱区是中亚干旱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地理科学、生命科学及环境科学的热点地区.本文利用CCM3模式,做了DE(假定西北干旱环境进一步发展)、FE(假定西北干旱环境改善)和CTL共3个数值试验,通过分析大气层顶辐射平衡、地表能量平衡、气温变化、降水变化以及植被生理过程的CO2收支变化等,初步探讨了西北干旱气候环境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西北干旱气候环境的进一步发展或改善,将对全球的能量平衡过程及其空间分布状态产生影响,从而可能会影响全球和区域的气候变化及其分布状态.这在全球气温和降水的区域变化上表现比较明显.西北干旱区陆面特征的变化也可以通过生物-地球化学反馈过程影响全球的气候变化,而且这种影响可能是长期的,其意义深远.通过分析认为,西北干旱气候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西北干旱区的研究必须纳入全球气候环境研究之中,才能更全面的认识干旱区的形成、演变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贡献和响应.  相似文献   

5.
西北地区干旱气候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北地区干旱气候的研究董安祥郝惠玲向军(甘肃省气象档案馆730020)西北是我国主要的干旱地区,干旱半干旱区约占总面积的82.8%。干旱是西北主要的气候特点,旱灾是最主要的自然灾害。1最早的干旱记载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十五”期间中国西北地区干旱气侯学的进展。就遥感监测、西北干旱形成机制、西北地区年代际的气候变化、西北干旱新的强讯号、高原干旱气候生态作物适应性和西北干旱监测预测业务服务综合系统等方面所取得重要研究进展和学术成就,作了系统的回顾;并对21世纪初干旱气侯学的主要科学问题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局地经圈环流和沙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 Xie和 Arkin降水资料和 NEC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撒哈拉和中国西北沙漠地区的干旱气候。结果表明,尽管该两区域都有在年降水量少于50mm的十分干旱的区域,但其年度特征却非常不同。在撒哈拉沙漠中心的南部地区和中国西北沙漠地区,超过70%的降水出现在6-8月;而在撒哈拉沙漠中心以北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12-2月。这种十分干旱的气候不能用Channey提出的生物圈-辐射效应加以解释。由于6-7月的强下沉中心远在撒哈拉强干中心的北部,其形成也不能用Rodwell和Hoskins提出的季风-沙漠机制予以解释。利用局地经圈环流的概念对两地干旱气候的分析和比较发现,局地经圈环流的下沉在12-2月支配着局地的垂直环流,导致干旱气候形成。这时撒哈拉北部的弱的、相对的多雨的气候是因受中海气候型影响所改。而在6-7月局地该为上升运动,其中尤以中国西北地区为显著。因此撒哈拉南部及中国西北的沙漠地区降水多集中在6-8月。不过与此上升运动相伴的是低空来之中、高纬的强而干的北风,它携带的水汽甚少,不利深对流发展。正是这种局地经圈环流导致了该两处干旱气候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夏季西北干旱区干,湿年环流及高原动力影响差异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3,他引:11  
吴统文  钱正安 《高原气象》1996,15(4):387-396
为了更深入地分析西北干旱气候形成的原因,并研究各影响因子之间的联系,利用1979-1986年夏季(6-8月)的ECMWF的格点资料和我们先前划分的夏季高原北侧地区干,湿等级资料,进一步作了夏了高原北侧地区干,湿间平均环流和高原动力等因子差异的对比分析,讨论了这些差异对该地区干。湿年形成的贡献,结果指出,由于青藏高原及深居内陆环境造成了西北干旱背景。而高原的热力,动力作用,环流特征等各因子逐年之间的  相似文献   

9.
西北干旱气候成因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地理位置、地形影响、大气环流特征、天文因素影响、全球气候增暖、厄尔尼诺以及人类活动几个方面对西北干旱气候成因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干旱气象》2003,21(4):93-94
天气气候分析甘肃黄土高原春季第一场透雨的时空分布特征1- 8甘肃省 1994~ 2 0 0 1年极端干旱气候特征研究1- 11天水市 2 0 0 2年 4~ 6月降水、干旱气候趋势短期气候预测结果及成因分析 1- 16甘肃中部春夏干旱气候分析与预测系统 2 - 1兰州新一代天气雷达降水估计的误差来源 2 - 4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异常对中国春夏季降水的影响3- 1秦岭邻近地区旬降水气侯及其大气环流特征 3- 8短中期降水温度天气过程区域分布的研究 3- 14河西内陆河流域的水循环特征 3- 2 1黑河地区绿洲和沙漠地面辐射收支的若干特征3- 2 9西北干旱区及高原上卫星遥感非…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对西部大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利用历史文献及有器测以来的甘肃省气象,水文.卫星遥感资料,对全省历史气候背景作了分析,特别是对近70年气候变化和2000年干旱气候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干旱气候变化对西部大开发的影响,重点讨论了对甘肃农业、水资源的影响,进而指出需要思考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对西北干旱气候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16,自引:14,他引:16  
本文利用1960—1969年10年平均高空风资料,对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1、4、7、10月的平均流场、涡度场、散度场及垂直速度场进行了计算。文中还讨论了高原边界层内摩擦作用对这些物理量分布的影响;发现垂直速度与降水量分布配合得很好。作者初步认为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对西北干旱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范广洲  程国栋 《高原气象》2003,22(Z1):58-66
青藏高原隆升对西北干旱区形成的研究,对于理解西北干旱气候环境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初步探讨了高原隆升前和隆升至临界高度时,我国干旱区大气水分循环及青藏高原动力、热力作用与现在的差异.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隆升前和隆升至临界高度时,干旱区边界内获得的净水汽通量均明显比现在偏多;我国干旱区700 hPa涡度比现在大;夏季高原地区的上升运动比现在弱,干旱区下沉运动偏弱,这些都更有利于降水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范广洲  程国栋 《高原气象》2003,22(10):58-66
青藏高原隆升对西北干旱区形成的研究,对于理解西北干旱气候环境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本通过数值模拟,初步探讨了高原隆升前和隆升至临界高度时,我国干旱区大气水分循环及青藏高原动力、热力作用与现在的差异。结果表明,青藏高原隆升前和隆升至临界高度时,干旱区边界内获得的净水汽通量均明显比现在偏多;我国干旱区700hPa涡度比现在大;夏季高原地区的上升运动比现在弱,干旱区下沉运动偏弱,这些都更有利于降水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干旱气象》2009,27(3):270-270
近年来,气候变化及预防减轻气象灾害正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减灾研究是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热点,干旱气候变化引起的干旱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对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为推动我国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领域的研究工作,加强合作交流,展示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第七届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学术研讨会拟定于2009年10月中下旬在甘肃省敦煌市召开(具体时间另行通知),敬请相关人员踊跃参会。  相似文献   

16.
川东盛夏干旱的气候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自然正交函数(EOF),分析了1970—1983年14年中川东盛夏干旱气候的演变情况及其天气学背景。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隆升对西北地区降水量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范广洲  程国栋 《高原气象》2003,22(Z1):67-74
青藏高原的隆升是地质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地质事件,中国对西北干旱气候与环境的形成和演变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利用CCM3模式模拟了高原隆升前和隆升至临界高度时,西北地区的降水与现在的差别,从而初步探讨了高原隆升对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原隆升对西北地区降水有明显影响.隆升前,西北地区年降水比现在偏多约150 mm;随着高原隆升西北地区年降水逐步减少,到高原隆升至临界高度时,西北地区降水比高原隆升前约减少了77 mm,但仍比现在多约73mm.在不同季节,降水的变化是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8.
“中国西北地区干旱气候的成因、预测和对策研究”课题第三次工作、交流会议于1995年9月25日至28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召开。课题领导小组及技术组成员近20人参加了会议。新疆自治区气象局徐羹慧副局长应邀参加了会议,对课题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宝贵建议。这次会议的议题是①汇报一年来的研究和管理工作。②交流已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③对一年来的研究管理工作进行评估④讨论安排下一年的工作重点。在这次会议中,交流了14篇研究成果,其主要内容是①国内外气候研究的一些课题和进展;②西北干旱特征分析;③青海湖水位年际变化规律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汤懋苍 《高原气象》1989,8(2):107-113
30年前,当我得知将随同高由禧先生从北京调往兰州分所工作时,记得有一天我对高由禧先生谈起本所未来气候工作的设想:第一步揭露我国西部高原和干旱的气候现象,要求几年以后对西部气候的了解与我国东部一样清楚;第二步研究西部的高原气候和干旱气候的成因;第三步提出改造西部干旱气候的措施。我怀着一颗年青天真的心和对事业的“顽固”追求,真的在大西北这块土地上一步一步地走着。回首这30年,当初设想的第一步尚未走完,第二步只是开了头,第三步怕是遥遥无期。下面分三个年代叙述。  相似文献   

20.
干旱气候观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一体化观测系统是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确定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站在西北区域气象事业发展的高度上,在充分分析西北地区天气气候和环境特征以及气候观测系统现状的前提下,对干旱气候观测系统(ACOS)进行了初步设计。系统由地基观测、空基探测、天基监测和信息传输与共享系统4部分构成,其中地基观测站网分为气象站(代表站)、生态气候试验站(重点站)和陆面过程综合试验基地(关键站)3个层次。干旱气候观测系统(ACOS)的建成将实现对西北地区内大气圈、水圈、冰冻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等5大圈层以及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三维综合的观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