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桥 《地下水》2019,(1):259-260
浑河清原县城段主要以现有堤防整修加固提高标准为主,干流堤线基本以现有堤线为主,针对浑河清原县城段干支流断面堤防型式进行加固,对洪水冲刷严重的位置修建护岸工程以提高沿岸的防洪标准,结合已有工程型式及运行效果,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突出生态治理理念,兼顾占地及施工的方便性,在堤防断面设计时突出河道的自然特点,在满足《堤防工程设计规范》规定的前提下,优化断面设计,以解决县城防洪工程老旧、损毁严重问题。  相似文献   

2.
河道是排泄洪水的通道,堤防是防御洪水的屏障。以白水县河道护岸工程施工为例,通过对河道护岸工程具体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进行讨论,提出工程材料选择及基础处理措施;堤身施工具体要求,探讨提升河道护岸施工技术,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3.
长江重要堤防防渗与垂直防渗墙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来长江中下游堤防洪水险情不断,堤基渗漏、堤身隐患、河岩崩塌是三大主要险情,而堤基渗漏尤其突出。本文阐述了堤基渗漏的地下渗流场,依渗流规律制定渗流控制措施,同时结合实际叙述了垂直防渗的主要措施-垂直防渗墙技术的多种工法。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7,(6)
维护堤防的渗透稳定性是确保堤防建设与运行安全的关键。归纳总结了河道管理范围内不同建设项目对堤防渗流稳定影响的形式、原因。并以某取水工程管道穿越堤防渗流稳定计算为例,对管道穿堤前后堤防的渗流场进行对比分析,评价施工前后堤防土体的渗透稳定性影响,并提出相应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5.
沈细中  张惠  赵寿刚 《岩土力学》2006,27(Z2):525-530
采用淤背方式加固黄河大堤时,河南、山东一期工程堤身多处出现裂缝。目前尚无淤背对堤身影响的定量研究成果,因而放淤固堤的合理施工速率难以确定。淤背体及堤防土体的水分消散过程实际上是非饱和流固耦合问题;淤背分级施工的变水头边界问题,可等效成多级常水头边界问题。采用非饱和渗流分析方法,计算出每级施工后堤防及淤背体的浸润线;将其作为已知边界条件,考虑堤防土体力学特性、排水条件等影响,进行非饱和流固耦合分析,据此提出相应的淤背施工合理速率。研究表明,该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因而可为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并可供其它河流治理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昊宗 《地下水》2022,(2):256-259
彰武柳河老堤防断面上的堤防大多采用临水硬护和回水草皮灌木保护,但仍有明显的回水雨沟和滨水护岸,临水护岸存在大量垮塌现象,大量浆砌石处于悬浮状态,路堤的稳定性和运行安全性问题非常突出。本文对工程区地质条件进行了勘察,通过原位测试、室内实验测定了堤身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渗透特性等,并对该段的地层岩性、堤身现状及堤基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以供该堤防加固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辛广宇 《地下水》2020,(1):260-262
以大清河北支为例,按照海防堤施工的特点,考虑的季节对施工的影响,对海防堤施工期的洪水进行了计算,同时对堤线方案进行了比选,并对堤防断面进行了布设,工程建成后,可使上游主城区段洪水顺利下泄,提高入海口段防洪标准,同时改变河口周边环境,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
珠江三角洲防洪长期依靠单一的堤防措施.由于历史原因,工程建设之初缺乏地质勘察资料,设计标准亦较低,遗留大量因堤基、堤身和穿堤建筑物工程地质问题,如强透水层地基管涌、软土地基沉陷、堤岸冲刷塌岸、堤身漏水等,影响堤防的防洪安全.本文根据珠江流域(片)重点堤防工程普(复)查成果,对珠江三角洲重点堤防若干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一些可供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郭强 《地下水》2011,33(3):118-119
劈裂灌浆技术能有效改善堤防工程质量,此技术在堤防防渗工程中被广泛推广,它能形成垂直连续的防渗帷幕,并且灌入堤身的泥浆析水固结后易与堤体融为一体,不破坏堤身的整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张辉  陆祥炜 《地下水》2018,(5):50-52
安庆石化8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配套成品油管道工程在穿越芡河的过程中,在河道和左右堤防下的地层中将产生一条非常隐蔽的非直线型扰动带,会对渗流场产生十分复杂的附加影响。本论文在极端不利的气象、水文条件下,建立了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通过临界水力梯度法,关于水平定向钻穿堤管线工程中引起芡河河堤发生渗透破坏的风险性,进行了定量分析与研究。通过计算可知,洪水条件下河床被冲刷而发生渗流破坏的风险性很小,在河底不会产生渗透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