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低渗储层成因及控制因素多样,相对高渗储层(甜点)分布规律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预测难度大.常规的地球物理方法可以有效区分岩性,但对低渗储层中的甜点区并不能很好地进行甄别.这里以海上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低渗油田为例,通过总结低渗油藏储层高低渗分布模式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机理模型,研究低渗储层中相对高渗条带的地震正演响...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实践已经证明二氧化碳驱油是一种成功的提高油藏采收率的技术。由于气体的易流动性,注气过程中往往存在气窜的问题。单砂体精细解剖技术是研究储层非均质性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密井网资料基础上,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为指导,采用层次界面分析技术,分析隔夹层分布模式及砂体叠置模式,刻画单砂体在三维空间的展布规模及形态。 依据能量单元研究方法,建立高渗条带划分标准,刻画高渗条带分布范围,预测注气井组气窜方向和规模,为注气调剖提供依据。另外,基于单砂体精细解剖和气窜优势通道评价方法,建立了适用于注 气储层单砂体精细解剖的技术流程,该技术能够科学地解决注气过程中气窜问题,同时为精细表征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赵万优  马乔  何书梅  杨波 《新疆地质》2006,24(2):218-220
以解决非均质油藏高含水期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目的,以非均质油藏——板北注水开发区为例,在总结该类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其潜力类型基础上,针对油藏各类潜力的分布特点及其受控因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调整挖潜方法,数值模拟及实际实施结果表明,这些方法的实施可明显改善油藏开发效果,提高非均质油藏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4.
西峰油田董志区长81储层层内非均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长81储层渗透率非均质参数的定量计算、以测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已有资料,对长81层内夹层的类型和分布特征以及层内裂缝分布特征做了研究,认为长81各小层非均质性都比较严重,夹层类型以泥质夹层和钙质夹层为主,而由钙质胶结形成的致密油层和致密干层分布较广,是影响油藏开发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长81各小层变异系数差别比较大,说明长81储层存在着明显的高渗带和致密带,也可以导致某些油井含水快速上升.  相似文献   

5.
针对塔河油田深层砂岩油藏埋深大、油层薄、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对塔河油田2区三叠系油藏进行了油藏描述研究,对油藏特征、储层展布、隔夹层分布、储层非均质特征有进一步认识,为改善油藏开发效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流动单元研究进展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提高油藏描述的精度、确定剩余油的分布、改善开发效果的关键是认识油藏的非均质性。介绍了一种研究油藏非均质性的新方法——流动单元研究方法的国内、国外研究进展及流动单元的概念、各种研究方法和流动单元研究的应用,并提出了针对大型陆相油田、非均质性较强的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设想。  相似文献   

7.
韩宏恩 《四川地质学报》2010,30(1):35-36,40
针对河南稠油油藏地质构造复杂、油藏埋藏浅、岩性复杂及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在研究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关系的基础上,依据大量的试油、测试资料,建立了适应稠油油藏识别参数模型和油、水层解释标准,新方法在稠油区块勘探、开发中实际应用,为专家决策和试油、开发工艺选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石南J2t2低渗透砂岩油藏含水变化特征及水淹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均质注水开发砂岩油藏的见水方向,是油藏开发过程中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见水方向的准确判断是确定剩余油分布和制定油藏中~后期注采结构调整方案的重要依据,会影响注水开发效果.这里针对石南J2t2油藏开发初期出现的部份井含水上升快,见水方向复杂的问题,综合研究了储层物性非均质特点,储层改造,裂缝产状和生产动态资料,总结出二种基本水淹模式.油藏水淹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分析过程中应综合各种资料进行分析.目前预测的见水方向与油藏实际生产情况吻合,对油藏后期调整具有较好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强非均质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随着水洗程度的加深.高渗层水淹严重,低渗层无法动用或动用程度较低,油层平面及纵向动用差异日益增大,严重影响注水开发效果.以强非均质油藏板9断块为例,针对油藏本身的流体特性及注水开发特点,从油、气、水三相渗流达西运动方程和物质守恒角度出发,建立了该断块油藏三维三相渗流数学模型.优化设计合理的网格系统以及算法组合对该断块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准确描述剩余潜力分布.有针对性的提出综合治理措施.使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为同类断块油藏的开发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层序地层学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实践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总结了依据地层基准面原理进行开发调整阶段储层精细对比和油藏精细描述的方法。以湖泛面为层序界面,在濮城油田沙三中6-10油藏内识别出超短期、短期、中期和长期四级界面和基准面旋回,短期旋回是油藏细分开发调整的最小单元。短期基准面上升期,形成向上物性变差、高渗段位于砂层下部的层内非均质模式,而短期基准面下降期,形成向上物性变好、高渗段位于中上部的层内非均质模式。中长期基准面较低部位沟道较为发育,砂体厚度大、分布广、物性较好,而在中长期基准面较高部位沟道不发育,砂体厚度薄、面积小、储层物性较差。中长期基准面上升旋回内形成向上物性变差的层间非均质格局,而在中长期下降期则形成向上物性变好的非均质性格局。在水下扇前缘区,近湖心剖面砂体中的沟道成份较小,砂体连通性、连续性及物性较差,而向岸方向储层相对较连续,物性较好。基准面低位处的砂体油气储量和储量丰度均较高,而基准面高位处砂体油气储量和丰度较低。基准面低位处砂体物性较好,较易动用,采出油气数量和采出程度较高,但由于其本身的储量较大,剩余油仍占据着主要的地位。基准面高位处砂体物性较差,储量较难动用,采出油量和采出程度均较小,但受其本身储量的限制,剩余油量在剩余可采储量中的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