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山山脉地貌特征、地壳组成与地质演化   总被引:69,自引:9,他引:69  
天山位于亚洲中部,东西向延伸,由中亚诸国向南西凸出的弧形山系与其间的大型盆地,中国境内北西、北东走向的山系与其间长轴近东西走向的盆地和蒙古西南部的低山戈壁等组成,东西延长近4000km,南北宽逾150km。天山山脉与两侧的盆地多以逆冲断层为界,盆地的基底下插于天山山脉之下。天山山脉及毗邻地区的地壳主要由前震旦纪古陆碎块、古生代陆缘岩系和洋岩石圈残片等组成。从构造方面看,该山脉及毗邻地区的地壳可以划分为15个单元。大致以东经90°线为界,以西地区南侧的南天山碰撞带为向南凸出的弧形构造带,北侧的古陆碎块和其间的碰撞带呈北西走向斜列展布,构成巨型帚状构造;以东地区为相间排列的近东西走向的古活动陆缘或岛弧及其间的碰撞带。天山山脉形成于古生代晚期古洋盆关闭以后,现今山脉的地貌特征则是新生代晚期地壳变动的产物。天山山脉形成以后的地质演化可以划分为石炭纪末至二叠纪初同碰撞—后碰撞构造岩浆活动阶段、二叠纪早—中期幔源岩浆活动与壳幔相互作用阶段和二叠纪晚期以来的陆内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2.
攀西地区稀土成矿带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攀西地区以喜马拉雅期稀土碱性杂岩的的控岩矿构造裂隙,霓石英碱正长岩和霓辉正长(斑)岩高位小侵入体,碱性伟晶岩、霓辉萤石锶重晶石岩、方解石碳酸岩(矿)脉构成了攀西地区三位一体的稀土成矿独特模式。区内矿床类型新,稀土品位高,主要稀土工业矿物氟碳铈矿占矿石中REO品位的76%~95%,且粒度粗大、易选;氟碳铈矿REO含量高62.30%~77.66%。黑色矿泥富含Eu、Y等次稀土。  相似文献   

3.
山东崂山花岗岩地质地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良相石宝  徐兴永 《地质论评》2007,53(B08):138-142,242
崂山位于山东省青岛市东部,是中国海岸上海拔最高的山。崂山花岗岩是苏鲁地区燕山期花岗岩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东部晚中生代较典型的由钙碱性岩套和碱性岩套构成的I—A型复合花岗岩体。在长期的地球内外应力作用下,崂山形成了丰富、独特的花岗岩地貌类型,发育峰林、峰墙、崮、洞、像形石、岩臼等花岗岩地貌和砾石堤、巨砾扇、砾石海岸、砾石滩等独特的花岗岩堆积地貌。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和花岗岩类型、丰富的地质资源、典型而独特的花岗岩地貌景观使得崂山花岗岩地质地貌具有极高的科研、科普和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
钱塘江上游地质地貌背景与洪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人骏 《浙江地质》2002,18(1):48-52
作首先叙述了钱塘江水系地理概况和洪水简史,认为;季风气候条件和七里泷峡谷对洪水的阻挡是洪水形成的两种主要原因,本提出下列见解;(1)根据河床砂砾滩的分布探讨洪水时期河流的沉积,堆积作用;(2)支流河口砂砾滩对主河道的阻塞,以及(3)河床砂砾滩对于内河航运业超前衰亡的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广布于中国西南的地区峨眉山玄武岩是我国唯一被国际学术界认可的大火山岩省,主要分布于扬子板块西缘。大火成岩省的西界为哀牢山-红河断裂,相当部分峨眉山玄武岩已随着哀牢山古特提斯洋的俯冲消减而消失,西北则以龙门山-小菁河断裂为界,东界达师宗-弥勒缝合带(Dong等,2000),南界大致为云南宝山-昆明一带;空间上,也通常将峨眉山玄武岩分西、中、东三个岩区:西岩区即盐源-丽江陆缘裂谷海相玄武岩  相似文献   

6.
通过总结攀西地区铜矿主要成因类型及典型矿床成矿特征及找矿标志分析,根据各类型矿床成矿时代与分布,结合2007年四川省主要矿产成矿区带划分资料,对攀西地区Ⅳ、Ⅴ级成矿靶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
峄山地质地貌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峄山有“岱南奇观”之美誉。其岩石形成于新太古代。历经古生代沉积覆盖、中生代抬升暴露、新生代风化雕凿,方成今日之奇、险、灵、秀风姿。峄山是不可多得的地质遗迹,应“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以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是亚洲大陆腹地独特的巨型地质地貌单元,是研究新生代地球系统的天然实验室。新生代以来,它经历 了古近纪海湾、新近纪湖泊—三角洲平原、河流—湖泊—沙漠、沙漠—河流的地质演化过程,古地理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是远程碰撞造山作用,造成盆地的封闭、气候干旱。古近纪以来,海湾盆地西低东高,构造挤压造成周缘山脉隆升和盆地 逐渐封闭,这是盆地演化最主要的动力因素。新近纪南高北低,随着青藏高原隆升,周围山脉持续隆升,早先形成的河湖 等地质地貌单元不断被周边山脉所封闭,形成塔里木盆地,发育大湖泊。第四纪以来,盆地西高东低,经历了最快速的地 球系统演化,形成中国较大的内流水系以及最大沙漠。内、外动力的耦合作用及其相互作用,控制了塔里木盆地新生代地 球系统演化,塔里木盆地周缘新构造活跃,在巨型盆地内发育了河流、湖泊、沙漠、戈壁、雅丹、干盐湖等多种第四纪的 地貌类型。不同地质因素时空上相互作用,塑造着巨型盆地地球系统演化,塔里木盆地展示了极干旱地区地球系统第四纪 快速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长江流域地貌特征及其环境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长江流域地貌的形成与发展史长江流域大体呈东西向展布.海西期结束海洋环境的东西向隆起——南岭、泰岭一大别山,分别横亘于它的南北边缘.印支运动使全流域都结束了海洋环境:总体呈东西向展布的米仓山、大巴山弧形构造和淮阳弧已形成皱形;巴颜喀拉山、川西、滇北等也相皱成山且遭受剥蚀.燕山运动则奠定了长江流域地貌的基本格局:自东而西形成了天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是亚洲大陆腹地独特的巨型地质地貌单元,是研究新生代地球系统的天然实验室。新生代以来,它经历 了古近纪海湾、新近纪湖泊-三角洲平原、河流-湖泊-沙漠、沙漠-河流的地质演化过程,古地理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是远程碰撞造山作用,造成盆地的封闭、气候干旱。古近纪以来,海湾盆地西低东高,构造挤压造成周缘山脉隆升和盆地 逐渐封闭,这是盆地演化最主要的动力因素。新近纪南高北低,随着青藏高原隆升,周围山脉持续隆升,早先形成的河湖 等地质地貌单元不断被周边山脉所封闭,形成塔里木盆地,发育大湖泊。第四纪以来,盆地西高东低,经历了最快速的地 球系统演化,形成中国较大的内流水系以及最大沙漠。内、外动力的耦合作用及其相互作用,控制了塔里木盆地新生代地 球系统演化,塔里木盆地周缘新构造活跃,在巨型盆地内发育了河流、湖泊、沙漠、戈壁、雅丹、干盐湖等多种第四纪的 地貌类型。不同地质因素时空上相互作用,塑造着巨型盆地地球系统演化,塔里木盆地展示了极干旱地区地球系统第四纪 快速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1.
试论地貌一地质环境与岩溶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六二 《云南地质》1989,8(2):164-170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称的地貌-地质环境,包括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碳酸盐岩在溶蚀及流水等因素的作用下塑造的地貌景观环境,以及形成可溶岩的古地理沉积相环境。前者主要指挽近地质时期以来,在新构造运动与流水、溶蚀等内外营力的综合作用下,对地壳表层改造所形成的地貌环境;后者则指形成可溶岩沉积物的古地理环境,因古地理沉积相的差异制约着物质  相似文献   

13.
地震是现代地壳运动的表现之一, 现代地壳运动还表现在许多地质和地貌特征上, 因此研究新构造运动的地质、地貌标志对了解该区的地震活动性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攀枝花-西昌地区是我国钒钛磁铁矿的主要成矿带,也是世界上同类矿床的重要产区之一;攀西白马钒钛磁铁矿夏家坪矿段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康滇地轴"中段,地跨康滇地轴深断裂系的安宁河深断裂带;沉积岩在矿段内不发育,而侵入岩分布广泛,白马钒钛磁铁矿岩体为基性岩体。钒钛磁铁矿不仅是铁的重要来源,而且伴生的钒、钛、铜、钴、镍、硫等多种组份,具有重要的综合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1成矿地质背景攀西地区是我国钒钛磁铁矿床集中分布区,其地处康滇地轴中段,从最古老的太古界至新生界地层均有出露[1]。伴随区域发育的一系列近南北向的深大断裂,从北到南分布有太和、白马、红格、攀枝花等钒钛磁铁矿田,显示了区域深大断裂对区内基性-超基性岩体及相关矿床的控制作用。本文基于红格矿田近几年深部找矿勘探成果,开展采矿平台野外调查、钻孔编录和室内样品分析研究,总结完善红格钒钛磁铁矿  相似文献   

16.
基岩古地貌特征与黄土地貌发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虎 《西北地质》1996,17(2):44-46
以黄土高原的延河流域为例,利用计算机模拟了黄土地层下伏基岩古地貌,揭示出黄土丘陵区被黄土层覆盖的基岩古地貌是波状高原或缓起伏丘陵,这种基岩古地貌从宏观上控制着黄土地貌给合类型的格架。  相似文献   

17.
青藏高原周边地区的地貌特征与形成演化机制一直是科学界研究的热点。选择青藏高原周边典型地区河流分形特征、地貌特征及构造活动性进行研究,发现喜马拉雅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和阿尔金断裂带控制的区域构造活动性强烈,历史地震记录频繁,大震较多,河流形态与地貌演化特征也非常相似,河流纵剖面变化很快,长波长下凹型,河流坡降比大,地形起伏度大,河流形态变化简单,河流分维值低;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活动性不强烈,历史地震记录偏低,大震极少,河流纵剖面变化缓慢,近似长波长微振幅上凸型,河流坡降比小,地形起伏度较小,河流形态错综复杂、分维值高;青藏高原东南缘,构造活动性较强烈,历史地震记录频繁,大震较多,但由于该区域平均多年侵蚀速率比较低,同时河流下切深度大,河流纵剖面变化缓慢,也是近似长波长微振幅上凸型,河流坡降比小,河网发育较成熟,河网分维值较高。通过对比发现,降水量的变化对该区域侵蚀速率的影响远小于构造活动性的作用,在分析河网形态特征时可以不考虑降水量空间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泥石流类型与地貌分形特征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是一种频繁发生且危害性很大的自然灾害。作为中国泥石流灾害重灾区之一的陇南地区,泥石流不仅严重阻碍G212线的正常运营,也严重影响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通过对G212线陇南段232条泥石流沟的调查资料分不同属性、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危害程度进行统计,结合分形理论,分析了泥石流沟道数与地貌要素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地貌形态要素对泥石流的属性、发展阶段和危害程度等不同类型泥石流的影响程度不同;综合分维值、形成区形态参数和地形坡度等参数都在一定程度上定量反映了不同类型泥石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柴天俊  杨继武 《云南地质》1992,11(3):260-267
本文从地质、地貌两个方面讨论了红河断裂带的新构造活动特征。无论从地层分布和变形、构造岩发育情况以及地貌显示,均反映出该断裂带当今近地表是一条略向南西凸出的弧形右旋剪切带,走向线局部呈舒缓波状。断裂的北西段与南东段,活动方式、活动强度有差别,具有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衡性。根据断错地貌,北西段以垂直活动为主,南东段以水平活动为主。根据地层分布和变形特征分析,南东段第三纪时活动强烈,北西段第四纪时活动强烈,全新世以来的活动已转到弥渡至洱源一带。红河断裂带上当今地震活动也表明这一趋向。  相似文献   

20.
林长进 《安徽地质》2013,(3):175-178
根据福建花岗岩地质地貌景观资源特征,分析地质地貌景观资源的类型,探讨花岗岩地质地貌景观资源与自然资源的价值及有效评价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质地貌景观的有效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