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首先详细地介绍了延边地区砂金分布与地貌、水系关系。在地貌上,砂金矿的分布受区域地貌影响,但主要是受微地貌,尤其河谷地貌的控制,砂金一般多富集在冲积层的下部或底部;一般分布在河床、边滩和阶地中,碎屑物分选性相对较好,成层性也较明显地段。在水系上,大部分砂金矿均分布在Ⅰ—Ⅱ级水系的中上游,水系的汇水面积大,流程长者含金性好。最后阐述了砂金的物质来源、成矿条件及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2.
藏南帕里地区发育有2级湖积阶地,前人对其Ⅱ级湖积阶地的形成时代存在争议.热释光测年结果表明,湖积Ⅱ级阶地形成于89~58 kaBP,Ⅰ级阶地形成于约4kaBP.根据湖相地层的分布、沉积物特征和测年结果,将帕里地区湖泊发育划分为帕里湖期(89~58kaBP)、外流湖期(23~10kaBP)和多庆错湖期(10~2.5kaBP)3个演化阶段.Ⅱ级湖积阶地对应于帕里湖期发育阶段;外流湖期发育于末次冰期晚冰阶,以冰碛为主要特征,此时喜马拉雅山主脊带分水岭北移至现今荡拉山的位置;多庆错湖期形成了大型冲积扇(5.7~5.15kaBP)和湖积Ⅰ级阶地,湖面面积大幅度萎缩.2.5kaBP后藏南局部地区开始沙化,帕里地区湖体减少,呈现今天的面貌.  相似文献   

3.
盛刚 《地质与资源》1993,2(1):35-40
区内砂金矿大都分布在嘉陵江、涪江、白龙江和汉水的河床、河漫滩及Ⅰ级阶地内。在河道由开阔趋向狭窄或由狭窄突变为开阔地段、河流转弯的凸岸(堆积岸)弧形拐弯偏向上游地段、支沟与主河道文汇处靠下游等地段砂金相对富集。砂金主要富集在松散沉积层近底部的含泥砂砾层中。区内砂金矿的成因类型分为冲积型河床砂金矿、冲积型河漫滩砂金矿和冲积型阶地砂金矿三种。成矿时代为全新世早期。形成砂金矿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有砂金矿质来源,即必须有含金地质体的存在;二是有适宜的外营力作用、良好的地貌条件和有利的新构造运动,两者缺一不可。据此划出琵琶寺一河口和刘家坪-椒园里两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4.
川西高原砂金矿床形成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克倍 《地质科学》1989,(4):308-313
砂金富集规律可归纳为五条:(1)砂金比重大,体积小,一般下沉于砂砾层底部基岩之上,形成富矿带。(2)河流流速减缓处是砂金富集之场所,如河流内湾处;两河会流处;河谷由宽突变窄处;河谷由窄突变宽处。(3)河床起伏不平是砂金富集之主要条件。最理想的河床是软硬相间之岩层,如砂页岩互层,且走向横穿河谷,倾斜较陡,这样,便形成具有无数隔梁与隔槽的起伏不平的河床,砂金受阻,易于停积。(4)位于谷旁之古老河床沉积阶地是无水患的易采砂金矿床,不容忽视。(5)红黄杂色铁砂及石英碎屑常为砂金富集标志。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东北缘黄河黑山峡出口段阶地特征与断层活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青藏高原东北缘黄河黑山峡出口地段夜明山 -长流水沟一带 ,黄河的河流阶地发育和保存的较好。阶地的形成不仅记录了青藏高原北部第四纪以来地壳的 7次隆升过程的特点 ,而且阶地的空间展布及其特征反映了断层F8(7) 和F2 0 1活动的特点。详细的观测研究表明F8(7) 以南发育并保存有 7级阶地 ,而F8(7) 和F2 0 1之间及F2 0 1以北仅保存有 5级阶地。所有的阶地都为基座阶地。其中Ⅰ和Ⅱ级阶地前缘在区内连续展布 ,横跨断层F8(7) 两侧的Ⅲ级阶地前缘仍保持连续 ,但阶地宽度陡然变宽 ,Ⅳ级阶地前缘即Ⅲ级阶地后缘左旋位移 15 0m左右。横跨断层F2 0 1两侧 ,Ⅱ级阶地宽度由 2 0 0m急剧变宽为 710m ,Ⅱ级以上阶地前缘左旋位移均在 4 0 0m左右。断层F8(7) 和F2 0 1两侧阶地宽度的变化和阶地前缘的左旋位移记录了断层F8(7) 和F2 0 1第四纪晚期活动的时空规律 ,为断层的活动性评价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百色盆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右江穿过盆地中间流向南东。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得出了百色盆地西部地区普遍发育Ⅰ-Ⅲ级阶地,其中Ⅲ级阶地遭受断裂活动改造破坏,呈阶梯状台地,在百色市东富联村可见Ⅳ级阶地发育。总结了百色盆地右江阶地各级阶地特征,并通过TL热释光测年,得出了Ⅱ级阶地河流阶地底部堆积物的年龄为距今(16.736±1.422)×104~(17.712±1.506)×104a,Ⅲ级阶地河流阶地堆积物的年龄为距今(21.097±1.793)×104~(29.365±2.496)×104a。  相似文献   

7.
卵石层中的复合载体夯扩桩静载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静载试验结果的分析,对Ⅰ级阶地卵石层上的夯扩桩的承载特点、破坏模式、夯扩体的结构及力学特点提出一些观点,认为一定条件(实际工程中常见)下夯扩桩的竖向承载力由桩身材料控制,并对承载力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渭河宝鸡段阶地共分为5级,第四纪地层自下更新统至全新统均有出露。五级阶地形成于早更新世中晚期,距今约130万年;四级阶地形成于早更新世晚期,距今约85万年;三级阶地形成于早更新世中期,距今约55万年;二级阶地形成于中更新世晚期—晚更新世早期,距今约15~11万年;一级阶地形成于全新世早期,距今约0.8万年。  相似文献   

9.
宝鸡长寿沟渭河五级阶地磁性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宝鸡长寿沟剖面系渭河北岸五级阶地第四纪堆积物。阶地基座为上第三系上中新统蓝田组红层。在该剖面采集了62组古地磁样品,经古地磁测定B/M界限位于L_8底部,贾拉米洛正极性亚带位于S_(10)至S_(11)地层段;长寿沟渭河五级阶地形成于1.3Ma左右。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上游贵德盆地滑坡泥石流灾害制约着该地区河谷城镇化建设。文章在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首次划分了尕让河阶地序列,分析了阿什贡滑坡群的发育期次及与河道演变的宏观地质作用过程和机制,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尕让河至少发育了7级阶地,根据阶地与滑坡堆积体的披覆关系,厘定了滑坡发育的时间先后顺序;(2)阿什贡滑坡演化过程分为二期,Ⅰ期滑坡为巨型滑坡并触发了前缘革匝滑坡,发生时间为16 ka BP以来,阿什贡Ⅱ期滑坡为Ⅰ期的解体滑坡;(3)阿什贡滑坡群发育时间先后顺序为:尕让滑坡→尕让河Ⅲ级阶地形成→阿什贡滑坡Ⅰ期→革匝滑坡→堰塞湖及湖相层发育→尕让河Ⅱ级阶地形成→阿什贡滑坡Ⅱ期→现代河道;(4)阿什贡滑坡群目前总体处于稳定状态,但Ⅱ期滑体发生局部解体的可能性较大,须加强滑坡灾害防治。  相似文献   

11.
东汶河流域河成第四系主要有:下更新统洪冲积粘土砂砾层,其中含金刚石,组成Ⅱ阶地;中更新统被剥蚀作用改造的冲积层,它的主要成分是下更新统沉积层被剥蚀改造后的残留物,该层金刚石含量相对较富;上更新统冲积层组成Ⅰ阶地,上叠在Ⅱ阶地之上,故东汶河流域的阶地是上叠型。  相似文献   

12.
华南红土阶地与中更新世地貌事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查明连续记录中的环境事件,深入探讨大气环流与地球内部动力的相互作用问题。当引入全球变化的现代思路之后,传统的河流阶地研究展现出一片新的面貌。华南珠江流域普遍发育了2级(沿海)~7级(山区)河流阶地,由于多数阶地沉积物呈红色而被称之为红土阶地,而狭义的红土阶地主要是指含有砖红壤和网纹红土的阶地,这一阶地在沿海为第2~3级阶地(北海组阶地),在丘陵低山区一般为第4级阶地。在海南、广东和广西,这一阶地沉积物中由于含有玻璃陨石和约0.8MaB.P.的手斧(旧石器)而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我们的研究表明,沿海(如广东吴  相似文献   

13.
冕宁冶勒地区新生代孢粉组合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冕宁冶勒地区,分布着较大面积的新生代地层,通过野外填图、实测剖面,以及采获的孢粉化石,划分出了昔格达组及Ⅰ~Ⅴ级阶地,并建立了冶勒地区四个孢粉组合带。结合同位素地质年龄,区域对比分析,确认昔格达组属上新世至早更新世沉积。区内Ⅱ~Ⅴ级阶地为更新世堆积,Ⅰ级阶地为全新世堆积,并对古气候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大兴安岭北段东坡扎兰屯东南前新生代基岩上高位砂砾石沉积的展布、沉积特征、砾组特征及孢粉分析等研究,分析本套砂砾石层的成因及其气候环境记录,并结合区域资料,探讨其形成时代和新构造意义.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高位砂砾石层可划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高位砂砾石层,沉积时代初步厘定为早全新世、晚更新世和中更新世.3级高位砂砾石层均为河流作用的冲积成因,水动力条件较强,略具冲积扇特征,分别为雅鲁河Ⅰ级、Ⅱ级阶地沉积记录和嫩江Ⅲ级阶地沉积记录.孢粉分析显示,Ⅱ级和Ⅲ级高位砂砾石层沉积时为针叶森林草原环境,气候温凉干旱;Ⅰ级高位砂砾石层沉积时为落叶阔叶森林草原环境,气候温暖偏干,其后变为草原荒漠环境,气候寒冷干旱.雅鲁河主河道晚更新世以来由东向西略有迁移,嫩江主河道中更新世以来由西向东不断迁移,雅鲁河断裂和嫩江断裂所夹的断块中更新世以来存在3期抬升.  相似文献   

15.
刘应平  喻成燕 《中国地质》2012,39(3):804-810
通过样品采集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成都平原区土壤中Cd高含量区的区域分布特征和第四纪分布的空间响应关联。在绵远河、石亭江流域冲积物中存在Cd含量高值区。在同一流域Ⅰ、Ⅱ级阶地→Ⅲ级阶地→Ⅳ级或Ⅴ级阶地冲积物中Cd含量逐渐降低。发育于龙门山的河流(绵远河、石亭江)沉积物Cd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系沉积物。Cd高含量分布区与不同级次的阶地相吻合的特征表明其控制因素显著,属于地质作用的产物。这一结论与多数研究者认为的人为因素引起的具有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6.
冀西北坝上高原是河北省的三大地貌单元之一,新构造活动强烈,间歇性断块升降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多级层状地貌、强烈的火山活动、盆地迁移、断裂活动及地震等。区内发育北台期及唐县期两期夷平面,其海拔高度分别为1 700 m、1 500 m左右,其形成时代分别为晚白垩纪—始新世初和中新世未—上新世初。区内发育Ⅰ~Ⅲ级阶地,Ⅰ级阶地河拔高度为1~2 m,形成于晚全新世早期;Ⅱ级阶地河拔高度为6~12 m,形成于早全新世初期;Ⅲ级阶地河拔高度为25~30 m,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甘肃省礼县田家河一带砂金矿床的地质特征、第四系地质、地貌条件与成矿特征,分析了各类型松散堆积物的成因、分布特征,对砂金的富集规律和成矿特征进行了总结,通过对混合砂含砾率、砾石度、含泥量等进行了测定,对矿体厚度、品位在纵向上、垂向上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成矿物质来源、砂金富集部位和补给方向及搬运距离。田家河砂金矿床产于第四系全新统河床相及河漫滩相中,成因类型属河流冲积型,形态类型属河床、河漫滩型,成矿时代为第四纪全新统;全新世开始,地壳上升幅度极小,河流侧蚀作用增强,使含金地质体和各级阶地的剥蚀物被搬运、分选,并在谷底堆积形成田家河砂金矿。该砂金矿的发现和评价为该区寻找相似类型的砂金矿床提供了找矿标志和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18.
孙德君 《地质与资源》1992,1(4):228-234
梧桐河-都鲁河流域是我国主要砂金富集区之一.区内以流水成因河漫滩砂金矿和阶地砂金矿为主.砂金矿的分布,明显地受矿质来源、新构造运动、水动力条件和沉积环境的控制.砂金矿体多呈带状、条带状赋存于河谷堆积物的底部,在矿体中经常出现一至几个富矿地段.砂金粒度为0.03-3.5mm.区内砂金矿的找矿前景好,主要找矿标志是旧采金迹、金矿化异常区和老变质岩分布区.根据砂金矿的分布和富集规律,可在五号山、小梧桐河北支沟、西梧桐河二支沟一带寻找岩金矿.  相似文献   

19.
王文 《地质与勘探》2013,49(2):352-358
通过样品采集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成都平原区土壤中Cd高含量区的区域分布特征和形成原因。在绵远河、石亭江流域冲积物中存在Cd含量高值区。Cd高含量区域分布Ⅰ、Ⅱ级阶地-Ⅲ级-Ⅳ级或Ⅴ级阶地冲击物中Cd含量逐渐降低。发育与龙门山的河流(绵远河、石亭江)沉积物Cd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水系沉积物。Cd高含量分布区与不同级次的阶地相吻合的特征表明其控制因素显著,属于地质作用的产物。这一结论与多数研究者认为的人为因素引起的具有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20.
1999年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马攸木地区首先探查到砂金异常,进而通过预查、普查和详查,发现了砂金储量居目前西藏之首的马攸木砂金矿床.该矿床Ⅰ号矿体长为14196.3 m,平均宽度为126.61 m,平均厚度为11.25 m,加权平均品位为0.5116g/m3,砂金资源总量属大型.介绍了Ⅰ号矿体砂金的形态与粒度、成分和成色.马攸木砂金矿床的发现,对西藏地区及古地中海-喜马拉雅成矿域的找矿与成矿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