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2017,(10)
<正>当下中国城市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大量的农业用地变成非农用地,一大批农民变成失地农民。自古以来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大量土地被征用后必须做好补偿工作,更要考虑到失地农民今后的经济来源和生活保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城乡统筹"就是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开拓新的  相似文献   

2.
王国起 《地球》2013,(1):25-27
正古典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有言: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但在我国,虽然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与人民公社化的劳动就业制度一度焕发活力,但农民与土地集体所有制之间的依附关系,因为有效利益分配机制的缺失,严重束缚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土地集体所有情况下,农民取得了土地的集体使用权。在改革开放后,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取得了土地的使用权与土地产出的分配权。但农民的土地是不能进入市场交易的,连一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3,(12)
正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千古以来,农民为了争取在脚下的这块土地上取得生存的权利,进行了不懈的斗争,艰苦卓绝、惊心动魄、气壮山河。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根本!只有改革,改善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才能让广大农民有生存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郑仙蓉 《地球》2013,(12):44-47
土地有保障功能、发展功能,尤其对于我国广大的农民来说,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土地制度改革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有大的突破,那么,这次土地改革到底有多重要呢?  相似文献   

5.
姚鹏飞 《地球》2013,(12):1-1
<正>民以食为天,民以地为本。自古以来,土地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要素之一。可以说,一部土地变迁史就足以浓缩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轨迹,延绵千年的古老农耕文明给中国人的心里深深烙上了对于土地的眷恋和希望,也书写了无数或喜或悲的动人故事。土地问题,向来是影响极为深远的核心问题。不久前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6.
岳尚华 《地球》2013,(1):30-31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的出台和酝酿,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不只专家、学者各抒己见,探讨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方向,普通民众也借助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草案在农村征地问题上会不会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就此,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毁了农民的致富梦农民最大的财富就是土地,但这个征地制度土地一增值就被收走,这在哪  相似文献   

7.
岳尚华 《地球》2013,(12):23-25
正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公布,明确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决定》的说明中指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主要是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由此可见,农民的财产权利是促进农村土地流转、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农民的财产权利有哪些?怎么让农民获得这些权利?为此,本刊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  相似文献   

8.
蓝颖春 《地球》2014,(6):100-103
均田制是封建王朝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耕作一定年限后使用权归其所有。土地为国有制,地主阶级的土地并不属于均田范围。均田制的目的是建立一套限额授受的土地制度,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缓和被统治者的反抗,使劳动力与土地结合,以利于政府对农民的控制,以及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保证政府赋役来源。同时通过奴婢、耕牛受田(隋以前)或依照官品授永业田(隋以后)等方式,保障贵族官僚地主利益。我国从北魏到唐代中期实行的计口授田的制度。  相似文献   

9.
正6月7日,陈锡文在中国农业大学发表了《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几点思考》为主题的演讲。陈锡文认为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粮食安全、耕地红线和农民利益三个方面面临很大挑战。现有土地制度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形势,应该加快土地制度改革,否则平衡不了诸多矛盾。改革不是进行土地兼并,而是在规模经营的基础上,使农民转化为市民。"按照国务院设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本文定量地研究了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和农民迁徙之间的长期动态关系,在研究自然灾害的影响同时,因为农民迁移也是应对人口压力一种现象,所以也将人口压力纳入对农民迁徙的分析之中.本文基于历史大数据,采用了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和多元泊松回归分析,以及格兰杰因果分析去验证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和农民迁徙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自然灾害导致农民迁徙的影响是短期的,虽然农耕社会的缓冲能力比较低,但是在较短时期内,它有一定能力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并且从统计结果上也能够反映农民对移民的被动和不情愿.而与之相反,尽管人口压力在短期内的影响有限,但是在长期尺度上通过影响土地承载力进而能够最终导致农民迁徙.  相似文献   

11.
岳尚华 《地球》2013,(12):22-25
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公布,明确提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习近平总书记存关于《决定》的说明中指出,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主要是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  相似文献   

12.
刘锴 《地球》2010,(6):10-10
30年期限将满,农民承包的土地该何去何从? 关于土地承包制改革的种种问题,近年来一直深受各方关注。随着近期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的公布,再度引起热议。  相似文献   

13.
《地球》2015,(1)
<正>我国农村的土地被划成"三块地"——第一块是承包地,第二块是宅基地,第三块是集体经营型建设用地。土地对农民来说是安身立命之本,但在城市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土地作为稀缺资源其价格不断上涨,故此农村土地在不少地方成为一些人眼中的"唐僧肉",从而想方设法从中攫取私利。土地是最稀缺的农业资源之一,因为一旦占用以后很难再增加了。如何把农村的土地管好,在改革中求发展,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中央全面  相似文献   

14.
及俊虎 《地球》2013,(12):34-37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集体土地入市交易”被列为三大改革突破口之一。该新政赢得了不少赞同的声音,认为此举可以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有利于解决小产权房这一历史遗留问题,且有利于平抑房价;但也有不少人对此持保留态度,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省群测群防地震工作的深入开展,不少单位对土地电希望能够早日自动记录,以为预测预报地震提供比较连续可靠的数据。为了供同志们在实验土地电自动记录时参考,我们选载了国家地震局武汉地震大队研制土地电记录仪的部分资料。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7,(6)
<正>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时期下,土地整治更多的承担了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责任。以土地整治为平台推进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成为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有力举措,通过挖掘土地潜力、强化土地质量和提升土地利用水平,为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经营提供了有力保障。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国土资源局在第二轮土地整治中,为增强农业生产后劲和引领农民脱贫致富,通过多年整治实践、实干摸索,在旗委、政府  相似文献   

17.
《地球》2019,(10)
正中国96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三山五岳",江河万里,或雄伟壮丽,或秀美神奇,到处都有令人神往的风景。如果说土地是华夏厚重的肌体,江河如神州奔涌的血脉,山脉则构成了中华大地的脊梁。错落的山地、延绵的丘陵和営峙的高原占到了中国国土总面积的近七成,造成了中国奇峰竞秀,名山林立的盛景。  相似文献   

18.
严金明 《地球》2015,(3):45-47
<正>不久前,中央印发了有关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工作意见,此举意味着,农村土地改革进入新阶段。本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提出,将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一大背景是现在土地增值收益中,农民得到的补偿总体来说偏低,好多地方农民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因此,这三项制度对农民来说,是利好政策,这意味着,农民的权益能得到更好保障。此外,农民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之中、在农业现代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张一 《地球》2013,(1):20-21
正2012年11月28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通过了《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下称草案),对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等进行了修改。2012年12月24日,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集中修改现行征地补偿制度,删除征地补偿"30倍上限"等内容。对于删除原因,国务院法制办主任宋大涵介绍说:从补偿原则看,在原用途基础上按年产值倍数补偿,没有综合考虑土地年产值以外的其他因素,包括土地区位、供求关系以及土地对农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等。从补偿标准看,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总和不超过年产值30倍的上限规  相似文献   

20.
冯志辉  张学强 《地球》2011,(12):92-92
近年来,随着土地资源需求量的增大,特别是在部分地区可用土地越来越紧缺,导致一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不法商人相互勾结,大搞权钱交易,严重损害土地资源;有的不认真履行土地执法监管职责,不依法查处土地违法案件,执法犯法,徇私舞弊不移交破坏土地资源的刑事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