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柳夼红层”是分布于山东荣成市成山头半岛北岸海拔50m以下坡麓地带的一套棕红色砂层。自1962年首次引起海岸地貌工作者的注意以来,对其成因和形成时代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关于“柳夼红层”的成因问题,多年来有“海积”、“风积”、“河流沉积”与“河湖相沉积”4种观点莫衷一是[1,2]。近来,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张明书等对“柳夼红层”作了深入细致的比较岩石学研究,取得了新的可喜进展,终于肯定了“柳夼红层”的主体部分属于风成沉积,并客观地指出其中还夹有冲洪积砂砾层[4]。因此可以说,对“柳夼红层”成因的…  相似文献   

2.
3.
“柳夼红层”可分两段。上段为一套风成砂层与土壤粘土层相互叠置的旋回性沉积,偏下部夹有冲洪积砂砾层。共发现8个一级界面,可分出9个冷、暖气候旋回,是我国北方沿岸末次冰期的良佳记录。下段为土壤化砂质粘土层,属于末次间冰期的地质记录。“柳夼红层”风成沉积的环境标志明显,三级序次界面清晰,冷、暖环境交替频繁,对末次冰期气候期的划分对比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5.
四、“柳夼红层”的物质组成 本文(Ⅰ)所列“柳夼红层”剖面地层层序进行了物相、粒度、X衍射和ESR年代测定,其结果与宏观观察结果相吻合。 “柳夼红层”,剖面序列,层位和时代有所不同,成因有别,而在物质组成上却大同小异,表现出从晚更新世早期至全新世地层,其物源供应基本相同,都来源于燕山期斑状花岗岩的风化破碎产物,属就地近源搬运。  相似文献   

6.
关于胶东半岛“柳夼红层”沉积特征及其成因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早在1962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岸地貌组在山东半岛北岸东段海岸地貌调查报告中,首先将分布于柳夼、礼村一带山前的红棕色砂层命名为“柳夼红层”。后来,又依据其分布特征和沉积物粒度分析资料等,论述了“柳夼红层”的成因,认为属于海相沉积。1978年,金波、郭旭东又将此红棕色砂质沉积物确定为中—晚更新世的海相沉积。并由此  相似文献   

7.
福建“佛昙群”的地质时代和地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郑晓云  郑承忠 《台湾海峡》1996,15(3):215-222
关于“佛昙群”的地质时代,在过去的64a中,人们有着5种不同的见解;第三纪、上新世或第四纪、上新世、晚第三纪上新世至早更新世。本文对5个原“佛昙群”露头剖面进行年代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佛昙群”中包含有中更新世、早更新世、上新世、中新世和渐新世的地层。  相似文献   

8.
“八五”期间,作者承担了国家重点科技项目——海水入侵防治试验研究,并对海水入侵成因、机理、发展趋势预测进行了系统研究,除完成项目的具体内容以外,还对地下卤水的形成原因进行了新的探索,并在最后的研究报告中,系统地提出“冰冻成卤”这一新的理论,本文将对这一新的研究成果,作进一步阐述。1 晚更新世末期陆架环境特征从距今24000a开始,全球气候逐渐进入最后冰期的最盛时期,大陆冰川十分发育,其范围达到4.4×107km2,占全球陆地面积的29%,而现代冰川仅占现代陆地面积的11%。在现代气候条件下,全球沙漠的面积为4.7×107km2,约占全球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