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通过对微机审核月报表时提出的82类和158类疑误信息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其原因,防止预审时判断失误,以确保气象记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东部夏季雨带的气候分类及其环流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汉光  张先恭 《气象》1993,19(9):3-8
利用主分量分析和K-均值聚类分析的方法,对我国东部夏季雨带进行客观的气候分类。分析表明:当聚类因子(N=4),聚类数(K=2)时,第2主分量成分是在所有聚类因子中起决定性的因素,它不仅反映出两类不同雨带类型及其强弱的变化,而且在环流特征上具有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根据实测的大气湍流变,分析出同是中性D类天气下,大风与小风的湍流度存在判别。从黑龙江省已有的工作来看,因大风而划入D类的天气占相当大的比例,在引用时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4.
将台风移动路径分为三大类.并重点探讨了西北类台风登陆时.在台风倒槽影响下,本区出现大~暴雨的短期预报方法。  相似文献   

5.
使用1981~1996年6~8月长江上游19站日降水资料以及同期500hPa、700hPa、850hPa天气图资料,分析了其间长江上游113个暴雨日的主要影响系统。结果表明,按500hPa环流形势划分,可将长江上游大范围致洪暴雨分为北槽南涡类、低涡切变类、河西小槽类等三种类型,其中北槽南涡类和低涡切变类对长江致洪影响极大。同时,以1981~1996年6~8月08时500hPa、700hPa、850hPa资料为初始场,结合日本数值预报产品,归纳出了长江上游未来24小时内大范围暴雨的预报判据。  相似文献   

6.
南宁市热带气旋暴雨的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1965-2003年39a《台风年鉴》等资料,选取直接造成南宁市日降水量达50mm以上的热带气旋,对其时空分布、移动路径、登陆地点、暴雨前24h关键影响区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9a中由热带气旋引起的暴雨以上降水有50次,主要出现在7、8月份,Ⅰ类路径最多达22次,Ⅱ类路径次之19次,Ⅲ类路径最少。日降水量达100mm以上的路径,以Ⅰ类路径居多,台风暴雨的Ⅱ、Ⅲ类路径08时主要关键影响区,其东部界限比原影响广西区域界限偏东。对于已进入广西台风警戒线内,时速达20km以上的台风,更要有高度警觉性。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不同类型云的时空分布及其与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3年7月~2001年9月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 D2的月平均资料,对西北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云的云量和云水路径的时空分布及其与降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原气候区是各种云出现最多的地区,特别是积状云的云量明显高于其他两区,但这些云的云水路径值低;西北地区大多数云云量的高值区出现在天山山区、北疆地区、陕西东南部和青藏高原的部分地区。高云和部分中云云量空间分布特征与降水有着较好的一致性:沿着天山—昆仑山—祁连山一带以及陕南和/或陇南地区是高值区,低值区在塔里木盆地—内蒙古西部戈壁沙漠—黄土高原西北部一带;绝大多数云类春夏季节云量维持较高,秋冬季节云量较少。云水路径值较大的层状云类的云量多寡与降水多寡相一致;积状云类和层积云类云量多少与降水没有一定的关系,在降水偏少时,这类云的云量大多与降水正常时相近,有些云的云量甚至比降水偏多时还要多。  相似文献   

8.
曾西平  任阵海 《大气科学》1995,19(6):722-732
通过分析发现地形坐标系中系气压梯度力差分格式的计算误差应分为二类,其中,第二类误差在水平坐标面倾斜时出现。这种误差可理解为将水平坐标面上的气压插回到等高面上的插值误差。构造气压梯度力差分格式的目的正是为了减小这种第二类误差,而不是其他误差。误差分析表明静力扣除法和Corby格式的第二类误差都很小,比一般方法的误差小约一个量级。  相似文献   

9.
利用1980-2016年站点观测数据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广西秋冬季暴雨进行了天气学分型,并用合成分析的方法给出了各类暴雨的天气形势特征。结果表明:广西秋冬季暴雨可分为台风类、切变类和副高边缘类三类。其中,前两类暴雨发生次数最多,主要发生在9-10月份。高低空系统配置显示,秋冬季暴雨发生时对流层上层都伴有较强的高空急流,而对流层中低层的影响系统不尽相同;在暴雨期间,前两类暴雨副高减弱东退,第三类暴雨副高则加强西伸;广西秋冬季三种类型暴雨在水汽、热力、动力及形成机制方面也各有异同,但与汛期暴雨相比,各类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位置稍有差异,无论是水汽条件,还是动力条件,秋冬季暴雨比汛期暴雨要求都高,其中副高边缘类暴雨在不同季节差异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从天气形势、多普勒雷达回波、大气层结、地面温湿气象要素变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发生在三峡工地若干次风暴过程局地降水强度的差异,结果表明:低糟类风暴降水较强,高空冷平流偏东类风暴降水较弱;风暴对流体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时降水强,而由偏北向偏南方向移动时,风暴降水一般较弱;层结不稳定、低层空气潮湿、自由对流高度低,风暴降水强;无论干湿风暴,过程前1-2小时,气温升至最高,而露点温度在风暴临近前1小时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1.
影响北京大气污染物变化的地面天气形势分析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9  
孟燕军  程丛兰 《气象》2002,28(4):42-47
首先对影响北京地区大气污染扩散的地面天气形势进行了分类,然后结合1998-2000年北京南郊观象台的地面、高空资料,重点分析了在各类地面天气形势控制下北京地区局地低空、地面的气象条件特征。发现当低压类地面天气形势控制时,容易引起污染物在北京地区的汇聚和累积。比较各类地面天气形势对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可吸入颗粒物(PM10)、一氧化碳(CO)浓度的影响,说明同一种天气形势对不同污染的影响程度不同,进一步证实了在低压类地面天气形势控制时,容易出现重污染。  相似文献   

12.
冰的用途ABC     
水因气温的变化而呈现3种状态,当它冻结成为固态时就成相当坚硬的冰,冰是特殊的岩石。地面上的冰大体可分为3类,即水成冰、沉积冰、冰川冰。  相似文献   

13.
该业务自动化系统是预测未来24小时能否实施人工增雨作业的微机自动运行系统。当08时天气图出现焊接类气旋、波动类气旋或西路低槽初始场特征时,应用天气学经验预报知识、物理量场诊断知识和数值预报输出产品释用知识,经推理决策给出预报结论。知识库中均为指标型知识。知识规则采用一阶逻辑表示法。知识结构横向为独立、并列结构,纵向为树型结构。预报结论给出不同降水量级出现的机率和适于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可能性的评语。  相似文献   

14.
曾西平  任阵海 《大气科学》1995,19(6):722-732
通过分析发现地形坐标系中气压梯度力差分格式的计算误差应分为二类,其中,第二类误差在水平坐标面倾斜时出现。这种误差可理解为将水平坐标面上的气压(或位势高度)插回到等高面(或等压面)上的插值误差。 构造气压梯度力差分格式的目的正是为了减小这种第二类误差,而不是其他误差。 误差分析表明静力扣除法和Corby 格式的第二类误差都很小,比一般方法的误差小约一个量级。分析还表明第二类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气压随高度非线性变化。依据这一分析思路,本文改进了#As(z)#a坐标系中的静力扣除法。 改进后的方法比改进前的误差小约一个量级。  相似文献   

15.
在进行神经网络方法的数字图像识别研究时,针对数字图像的复杂性、神经网络输入数据量巨大和学习收敛速度慢的情况,提出了基于特征的神经网络数字识别方法。设计提取了13个结构特征以组成一个13维的超空间,对13维的超平面空间的整个识别过程采用了神经网络聚类方法(其中聚类数为10),并利用数学软件MATLAB强大的矩阵运算能力和C语言高效的代码实现了数字识别系统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特征差异不十分明显的情况下,识别时间和识别率仍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近千年中国东部夏季雨带位置的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一个把中国东部夏季雨带位置划分为8类的方案:内蒙古、华北、黄河下游、淮河、长江、江南北部、江南南部、华南。建立了1470-2005年8类雨带的档案。8类雨带又可归并为4类:华北、黄淮、长江、江南。建立了1000 -1999年4类雨带的档案。这两份档案显示气候温暖时雨带在长江的频次高,而气候寒冷时雨带在黄淮的频次高。  相似文献   

17.
用风向频率与联合频率两类不同气象参数预测长期平均浓度,静风频率愈高,两种方法的预测结果愈吻合。实例计算结果是:静风频率为27%时,用风向频率预测的值略偏小,二者的比值约为0.994,相关系数为0.9795;静风频率为6%时,用风向频率预测的值也偏小,二者的比值的为0.943,相关系数为0.9789。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16-2021年重要天气报、雷暴观测资料等,统计分析出贵州铜仁雷暴大风的时空分布的特征分析,并对其环流形势及离铜仁较近的怀化站探空特征进行分类分型,结果表明:贵州铜仁雷暴大风主要出现在3月至9月,5月发生次数最多,年均12.5站次,高频时段出现在14时—23时,峰值在22时(北京时,下同);总体呈现“北多南少、东多西少”的分布特征,且主要以单站雷暴大风天气为主。根据天气形势配置将其分为以下4类:斜压锋生类、低层暖平流强迫类、准正压类和高层冷平流强迫类。其中低层暖平流强迫类根据中低层切变线北侧冷平流的强弱又可以分为:强冷暖平流强迫类、强暖平流强迫类和中间类。总结归纳各类雷暴大风过程的天气环流形势配置及垂直分布特征,可为短期天气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预报内容需求,首先将T639506文件中每日预报时效为0~48小时的各类要素场提取出来,按不同要素逐一建立数据库文件。由降水产生的直接条件选取的物理量要素场有:(1)500hPa涡度、高度(2)700hPa垂直速度(3)850hPa涡度、散度、南北民分量(4)地面气压场预报资料为玉林地区1995年6月逐日20时一20时的降水资料。将降水资料按量级分类:降雨量R≤1mm为第1类;降雨量1mm<R≤10mm为第2类;降雨量10mm<R<50mm为第3类;降雨量R≥50mm为第4类。将提取出来的几资料中各要素场按51×21个格点逐一与分类后的降水资料作相关分析。为了…  相似文献   

20.
两类E1 Nino事件太平洋海温异常时空结构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聚类法对1951─1986年发生的10次厄尔尼诺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出两类厄尔尼诺事件。第Ⅰ类在赤道中太平洋偏西先开始增温,第Ⅱ类在赤道东太平洋先开始增温;用距平合成和复自然正交经验展开研究了两类事件从产生到消亡各阶段所对应的太平洋海温异常的时空结构和特征。爆发和发展阶段,第Ⅰ类海温场扰动由西向东传,第Ⅱ类相反。距平分布也呈明显相反的特征。成熟阶段,赤道地区第Ⅰ类逆转为由东向西传播;第Ⅱ类则出现经向北传、纬向准静止;中高纬地区两类仍相反,而距平分布的相反特征则已经消失。消亡阶段,海温场的扰动传播第Ⅱ类与成熟阶段变化不大,而第Ⅰ类就变成与第Ⅱ类一致;距平分布也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