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在我国城乡二元发展的背景下,处于城乡不同区域环境下的学生对区域认知、区域联系等方面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偏激的。农业是反映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山地特色农业与城乡协调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大坝蓄水淹没后,重构与资源环境特质和生态环境目标相适应,与区域经济社会相协调的库区特色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价值。三峡库区以山丘地为主,农业资源丰富多样,具有发展山地特色农业的有利条件。大力推进库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依托特色农业发展培育乡村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有助于库区生态环境建设和人地关系优化,也将有利于库区脱贫致富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基于库区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的分析,进行山地土地功能分区研究,提出发挥库区农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地高效特色农业的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5.
从城乡一体化到城乡融合:新型城乡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推动城乡关系进入了一个融合发展的新阶段。采用Citespace1.0软件分析及文献归纳方法,识别了城乡关系研究热点,梳理了城乡关系研究在理论探索、影响因素、测度与评价、空间组织及推进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重点对面向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研究进行了总结,从理论基础与总体思路、多源数据与方法集成等方面提出了基于要素流动的城乡融合分析框架,指出了城乡融合研究的重点是基于多源数据的城乡关系测度与评价,城乡要素流动的特征、格局与效应,城乡要素融合发展的流动机制,城乡融合发展调控策略等。 相似文献
6.
基于广州都市农业的4个实践案例(花城农园、一方乐田、都市锦田和艾米稻香小镇)探索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阶段都市农业的新内涵和基本模式。研究发现:1)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背景下都市农业具有新技术、新机制、新功能和新形态“四新”内涵。2)广州4个都市农业案例由城市中心到外围的区位布局依次归纳为立体农业(新形态)、休闲农业(新功能)、田园综合体(新技术)以及共享农业(新机制) 4种基本模式,不同模式的创新做法、空间形态和实施效果各有差异。3)广州都市农业发展的创新经验主要有:强化农业资源转化和多重功能价值;发展多元途径、创新融合多种发展形态并以模式创新为抓手;科技与人工智能共同赋能于都市农业发展;多方主体参与,形成“政-企-校”智库联合机制;制度保障助力都市农业项目落地。 相似文献
7.
8.
前不久,在新西兰奥克兰举办的“通向中国的门户”——大型研讨会和展览会上,一位义务为浙江长兴设置展览摊位的年近60岁的当地老人布鲁斯格外显眼。他自己掏钱,租了展览摊位、电视机,并聘请了帮手丽亚,不时地向参加大会的政府、商界、教育界人士介绍长兴的投资环境、对外招商政策,当起了长兴的义务招商宣传员。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推动城乡各种“能量”的相互交换和双向流动,是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城乡融合和城乡“对流”的内涵,探讨了城乡“对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机理和基本路径。城乡融合是城与乡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可以从总体思路、基本路径、主要维度、重点内容、实现过程等方面阐述城乡融合的内涵。城乡对流是城乡互动的形象表达,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举措和方法,主要包括要素“流”、产业“流”、产品“流”、公共服务“流”和文化观念“流”。城乡“对流”通过溢出效应和协同效应,实现资源要素良性循环、结构功能优化协调、发展空间格局重塑,推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基于城乡“对流”视角的城乡融合发展需要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城乡产业格局重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重建、公共服务互联互通、城乡文化交流互补。 相似文献
13.
城乡交错带名辩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陈佑启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1995,(1)
城市与乡村过渡地带是一个独立的地域单元。目前,国内学术界对其理解不一,概念使用比较混乱。从这一地域的形成、演变、功能及其结构特征看,当今使用得较多的城市边缘区、城乡结合部等名称并不能真正概括这一区域的全部。城乡交错带则较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鲁奇研究员任中方总协调人的中国与欧盟合作科研项目———“可持续性农业生态系统管理与城乡互动发展研究 (SustainableAgroecosystemManagementandtheDevelopmentofRural -UrbanInteractioninRegionsandCitiesinChina)”项目启动会于2 0 0 2年 10月 14日至 16日在河北省保定市召开。来自欧盟、MTTAgrifoodFinland (芬兰 )、TheImperialCollegeofScience ,TechnologyandMedicine (英国 )、中科院地理科 相似文献
15.
城乡要素流动贯穿城乡发展全过程,是构建城乡能否实现融合发展的核心,探究城乡实体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作用机制,能够为城乡融合发展破局提供科学指导。论文基于TOPSIS模型对全国292个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探究城乡实体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城市层面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存在较大空间分异特征,达到深度融合水平的多为经济发达城市。相较而言,东部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最为平衡。(2)全局上看,土地要素与人才要素的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最为显著,且两者驱动作用为负;局部上看,各城乡实体要素流动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3)土地要素流失使乡村失去了生产要素和发展空间,而人才要素无有效路径回流至乡村,使其限制了城乡融合;政府投资促进实体要素集聚并降低要素流动成本,城乡产业实现分工协作、功能互补,信息要素有效流动降低其他实体要素配置成本并提高配置效率,这益于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16.
国内城乡结合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的战略意义凸显.本文针对国内近期城乡结合部的研究呈现出相似概念多、研究视角多和研究方法多的特点,逐一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综述.城乡结合部地区具有3个特点:①复杂性;②动态性;③流动性.研究视角分为地理学、规划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公共管理5个主要研究视角.研究方法有田野调研、统计分析、模型分析、文献综述.城乡结合部的自然特性研究的比较充分,如范围界定、演化动力等,而社会特性部分则比较欠缺,关于城乡结合部的利益格局的解析和化解一直没有系统的研究.笔者认为应把研究传统上关注"地"逐渐转变到关注"人"上来,城乡结合部的发展更应该是人的发展.建议今后的研究重点应放在如下3个方面:①利益格局;②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服务;③公共管理. 相似文献
17.
迈向城乡共治: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关系演变解读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城乡关系历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关系及党和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为探究城乡关系及其治理逻辑,论文借助CiteSpace软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关系的研究热点,结合时代背景解读城乡关系的演变历程,进而揭示城乡关系的脉络特征与治理变革的内在逻辑。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关系的演变经历了4个阶段,形成了“城乡关系向好发展—城乡关系再度失衡—城乡关系调整完善—城乡关系一体化发展”的演变脉络;折射出“打破城乡分割”“偏向城市领域”“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治理逻辑;十九大以来,城乡关系向着城乡融合的方向发展,迈向城乡共治是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与治理趋势。最后,文章从废除城乡二元体制、建立新的配套体制机制,打破学科界限、融合跨学科知识和实践交叉应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有机结合等方面对城乡融合发展与城乡共治进行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8.
19.
20.
秦岭与黄淮平原交界带的暖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秦岭与黄淮平原交界带的山地气候考察资料、长年气候观测资料和大量农业气候资源调查资料,揭露了该区暖带存在的基本事实.在此基基础上,分析了暖带的时空变化特征,模拟了山地气温随海拔高度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