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南极冰盖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对全球海平面有重要的影响。有必要测定冰盖在气候变化期中的波动以检测其行为模式。南极冰期的精确起始年代尚待测定 ,且对冰期前的生物数据所知甚少。有关目前南极冰盖随全球气候变暖是生长还是消亡资料并不多 ,特别是上新世和更新世期间的东南极冰盖的稳定性还存在争议 ,对南极冰盖更新世期间变化的了解仅限于罗斯海和横贯南极山脉区。本航次将依据南极大陆边缘钻孔的沉积记录建立冰盖生长和消减的详尽历史 ,并了解冰盖自身对毗邻大洋气候变化是如何响应的。正确地评估南极大陆不同历史时期被…  相似文献   

2.
南极冰层的冰量为24.5×106km3,占地球总冰量的90%以上,南极冰川进退控制着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气候波动。酉部南极乔治王岛第四纪冰碛与湖积剖面记录了近12000a来南极曾于距今11000a,9000a和6100a出现过3次快速的冰消过程,近6000a来是一小幅度冷暖交替的气候波动过程。深圳湾北岸潮间带堆积是在近6000a以来发育的,堆积物的环境记录表明,海平面呈周期性升降变化,波动周期平均为670a,低海面时期发生于距今5500—4900a,3900—3600a,2400—2200a和1300—1200a。相邻低海面间则是海面上升时期,每一升降周期的海平面变化幅度为80cm左右,近100a的现代增温,海平面处于上升阶段,上升速率为2—3mm·a(-1)。  相似文献   

3.
自末次冰期最盛时(LGM)以来 ,大约距今20ka时南极西部冰盖(WAIS)的基线已后退了近1300km ,那时罗斯海海湾的搁浅冰几乎延伸到了库尔曼岛。南极西部冰盖的完全崩塌可能会导致海平面上升5~6m。总质量平衡的不确定性和有关冰盖对海平面或气候变化的动力响应的不确定性阻碍了对冰盖现今稳定性进行评价。据判断 ,南极西部冰盖经过扰动之后可能需要10ka达到平衡状态 ,但由于现今冰盖的动力学是以冰川为主 ,因而难以对此做出精确估算。急流冰川快速排空了内陆冰 ,但是野外证据表明过去发生过冰川由急流到慢流的急剧变…  相似文献   

4.
南极冰退与深圳湾北岸海平面变化的地质记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南极冰层的冰量为24.5×10^6km^3,占地球总冰量的90%以上,南极冰川进退控制着全球海现面变化和气候波动。西部南极乔治王岛第四纪冰碛与湖积剖面记录了近12000a来南极曾于距今11000a,9000a和6100a出现过3次快速的冰消过程,近6000a来是一幅度冷暖交替的气候波动过程。深圳湾北岸潮间带堆积是在近6000a以来发育的,堆积物的环境记录表明,海平面呈周期性升降变化,波动周期平均这  相似文献   

5.
从格陵兰东南部雷克雅内斯海岭的沉积物推测10~70ka前北大西洋冰盖波动KlasS.Lackschewitz等雷克雅内斯海岭的海洋记录表明了冰盖的变化及气候突变。记录之一的冰携碎屑物(IRD)作为冰山流量的代替物也许可表示冰盖波动。IRD记录表明68...  相似文献   

6.
对南极西部古冰盖(WAIS)形状和动态的了解是建立冰川学模式所必需的,该模式能预测冰盖的未来影响和定量分析末次冰消期间南极冰盖对海平面升降的影响。横贯南极山脉的冰川流曾经受到罗斯海湾中厚的搁浅冰的拦阻,那里现在只有浮冰架出现。在麦克默多海峡区域,由罗斯?..  相似文献   

7.
南极浮冰     
最近的卫星图象分析显示 ,宁尼斯(Rninnis)冰舌是从塔斯马尼亚以南的南极冰盖东岸乔治五世地海岸分离出来的。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南极协作研究中心的极地科学家RobMassom发现 ,崩离出现在2000年2月。他提出 ,在观察浮冰分布时发现卫星图象异常 ,海岸线与过去的图象明显不同。正如3月份由罗斯冰架崩离的B -15巨大浮冰一样 ,宁尼斯冰裂不可能与全球气温升高有关。Massom认为 ,冰体分离可能是过去南极冰盖边缘漂浮冰舌事件自然作用的结果。B -15浮冰是沿着南极大陆罗斯冰架冰隙分裂的冰体。科学家们正…  相似文献   

8.
宇宙成因同位素分析改变了我们对南极冰消的滨岸记录的认识。最近的研究表明南极冰盖的不同部分其冰消历史存在鲜明的对照。目前,似乎存在两种独特的模式。第一种模式,紧随冰后期升温初期,冰盖迅速发生撤退的地方,就已经达到了全新世早期冰盖边缘。第二种模式,冰后期升温后初始发生冰川消融的地方,经历几个百万年的逐渐减薄,并且从那时起一直持续到现在。而理解哪种模式应用于哪个地区最好,就显得非常重要。因为这能为我们提供很多关于冰盖撤退驱动机制的信息,同时有助于对冰盖变化进行预测的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9.
末次冰盛期是末次冰期以来地球表面最寒冷的时期。通过对山东半岛地下画廊溶洞石笋DXHL3进行高精度230Th定年和高分辨率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重建了该地区23.2~18.8 ka时期高分辨率夏季风气候环境变化历史。结果发现,山东半岛末次冰盛期夏季风气候存在显著的千年尺度波动;REDFIT分析表明,氧、碳同位素值均存在显著的2.2 ka周期。末次冰盛期山东半岛总体处于冷干状态,具体又可细分为4个阶段,即冷干(23.2~22 ka)-相对暖湿(22~21 ka)-冷干(21~19 ka)-相对暖湿(19~18.8 ka)。石笋DXHL3的δ18O变化趋势总体上与亚洲季风区内其他石笋记录相似,也与西太平洋暖池婆罗洲的石笋记录类似。这反映了末次冰盛期西太平洋暖池气候环境变化可能对山东半岛的夏季风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推测西太平洋暖池表层海水温度变化引起的大气环流和黑潮的变化,是将气候环境变化信号从低纬地区传递到中高纬地区的纽带。  相似文献   

10.
周立君 《海洋地质前沿》2001,17(9):F003-F003
从加利福尼亚边缘的圣巴巴拉盆地(ODP893站位)和其他地方的ODP站位获取的详细的晚第四纪沉积记录为东北太平洋边缘引人注目的海洋学、环境和生态变化提供了证据 ,东北太平洋在过去60~80ka与全球气候变化一致。在893站位 ,高沉积速率(MIS6以来>120cm/ka ;全新世为150cm/ka)为理解气候机制和近十年尺度的连续波动提供了可能。微体生物组合和18O表明海面温度在近70a中变暖达4~8°C。温盐循环的相应变化改变了沉积环境的中层水特征。在温暖时期 ,不考虑底栖动物扰动的影响 ,圣巴巴拉盆地…  相似文献   

11.
南极冰盖消融对全球大地水准面变化与海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预测,到2030年左右,大气中CO_2的浓度将是上世纪工业发达前的2倍,全球气温将因此上升1.5~4.5℃。这可能对南极冰融产生一些影响,但目前还没有确实资料予以证实。本文基于这样的假定,即在今后50年左右的时间内,若南极冰盖将平均融化10m,冰融成水将使全球相对海平面普遍上升,平均约为30cm。由于地表负荷重新分布,地球的形状将会调整,因此研究该事件对全球大地水准面变化、特别是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关于地表  相似文献   

12.
Gerald  H  Haug  周立君 《海洋地质前沿》2001,17(8):19-22
关于中美洲的上新世历史 ,最有趣的问题是中美洲航道最终关闭所起的作用以及其改变大洋循环和影响全球气候的可能性。航道关闭是引起地球气候史上北半球从显著温暖期变为冰盖生长期的主要因素。然而 ,关于上新世气候历史的几个基本问题仍然存在争议。中美洲地区的构造历史极其复杂 ,有人曾运用各种方法来重建陆桥的隆起历史。Duque_Caro(1990)鉴定的底栖有孔虫显示出各种动物群存在了约12.9~11.8Ma ,即那时存在一个深海循环障碍。6.8Ma和4.6Ma连续的隆起引起了浮游有孔虫组合发生变化。加勒比海沉积物…  相似文献   

13.
西南极冰盖下伏晚新生代侵位火山岩体的冰川迁移JohnC.Behrendt晚新生代复式、玄武质、碱性火山岩体(LeMasurier和TI6mson,1990)的广泛出露表现出被冰覆盖的西南极洲裂谷的特征.少数火山岩年龄为30Ma,多数在15Ma至今;其...  相似文献   

14.
晚古新世冰后高温期的高分辨率记录和环加勒比海火山作用之间的关系TJBralower等晚古新世(55Ma)发生的突然变暖是地质记录中最突出的瞬变气候事件(<105a)(Zachos等,1993)。作为晚古新世冰后高温期(LPTM),这个事件与地球上...  相似文献   

15.
过去的一年 ,是大洋钻探计划面临挑战和取得有益成果的一年。这一年的主要目标是气候/古海洋学、区域地质构造和深部洋壳的研究。大洋钻探计划178航次在南极半岛外陆隆钻取的漂积物岩心所保留的连续的高分辨率沉积记录(回溯到大约10Ma前) ,反映了陆架边缘周期性搁浅的前进冰盖引起了冰川沉积物周期性地向上部陆坡输送。181航次对新西兰南部和东部进行调查 ,研究人员对晚第三纪沉积物高分辨率记录进行了有关南极环极海流/深层西部边界洋流演化的研究。与早期钻探成果(深海钻探计划277、278钻位)相结合 ,获得了该地区晚…  相似文献   

16.
从罗斯海两个海洋地质航次中得到了沉积学、岩土学、地球化学和加速器质谱(AMS)放射性碳资料,这使我们确定了南极西部冰盖的相关系和短暂变化。由于多波束海底成像和高质量的(CHIRP)海底反射系统的应用,冰心位置的选择变得更加方便。一个复杂的但有连续性的相...  相似文献   

17.
地面冰盖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可能会对未 来的海平面变化产生重大的影响.近年来格 陵兰南部的卫星调查显示,较大高度的冰盖 总体高度变化甚小,但空间变化很大.当然 仅仅依靠卫星数据难以测定是什么地球物理 过程引起了这种高度变化以及近年的变化速 率是否超过了正常变化速率.我们利用雪粒 密度增大的物理模型和根据高海拔12个冰 心再造的年雪堆积记录,获取了1978~1988 年格陵兰南部冰盖高度的变化. 地中海的干涸及其产生的后果 К.Н. Несис 很久以来就知道,地史最后阶段最具戏 剧性的事件之一就是大约在6Ma前的中新 世末期地中海的被隔离和完全干涸.据西西 里岛墨西拿城附近该时期著名的沉积剖面, 这个事件被称之为墨西拿盐量转变. 马建华摘译自 , 2000, Vol.406,No.24 周立君校  相似文献   

18.
东海陆架盆地早期沉积体系及其资源远景评价意义…………………………………许红(1.1)海洋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组合特征的古环境意义………………………………………蓝先洪(1.5)未来关于天然气水合物循环的研究……………………………………………………姚伯初(1.7)从有孔虫的Mg/Ca比推测表层大洋水的过去温度和δ18O…………周立君译蓝先洪校(1.9)对一个死亡扩张中心的调查 :南极德雷克海峡菲尼克斯海岭………………………………………………………………高莉玲王力波译蓝先洪校(1.11)积雪变化导致格陵兰冰…  相似文献   

19.
据估计 ,深海有孔虫种的交替速率为2 %/Ma ,比新生代浅水底栖(5 %/Ma)或者浮游有孔虫(11 %/Ma)明显偏低。白垩纪—第三纪边界(65Ma)或附近的事件引发了陆地和浅水以及部分半远洋生物的灾难性绝灭 ,但是对深海底栖有孔虫的影响很小。大部分深海有孔虫绝灭(30 %~50 %的种消失了)出现于晚古新世冰后高温期(LPTM ,55Ma) ,它起因于贫氧、温暖的侵蚀性底层水以及同时发生的表层生产力的变化。晚始新世至早渐新世(36~30Ma)和中中新世也发现了深海底栖有孔虫的种类交替增强有全球蔓延的趋势。对中…  相似文献   

20.
现代全球碳旋回模式不能用自然机制解释碳储层中稳定碳同位素比值(δ13C)记录大的瞬间变化。大约1200~2000Gt碳输入大气层(如沉积的甲烷水合物分解形成的甲烷)能够解释大约55Ma前的δ13C异常 ,以及高纬度地区温度上升和古新世—始新世界面附近海洋和陆地生物群的变化。对北大西洋西部沉积岩心进行物理、化学和光谱分析显示 ,三分之二的碳同位素异常出现在不足几千年范围内 ,表明是灾害事件将碳释放到大洋和大气中。5493~5498万a前 ,大洋和大陆同期开始δ13C异常和生物变化。δ13C异常持续时间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