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河套东南角理想剖面”的新近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以在萨拉乌苏河流域近年命名的“米浪沟湾地层剖面”作为河套东南的理想剖面,描述了其地层特征,讨论了地层磁化率值和粒度分布与气候变迁的关系,研究提出,该剖面记录了150ka BP以来毛乌素沙漠27个旋回的砂丘与河湖相和古土壤互为交替的演化历史;剖面风成砂丘的堆积时期和河湖相或古土壤发育时期分别主要与过去冬季风和夏季风作为加强有关。根据中国沙漠及黄土区现代沙尘暴发生的区域特征认为,米浪沟湾剖面记录的150ka来的27次砂丘期代表了中国沙区存在27个沙漠堆积时期。  相似文献   

2.
深圳华侨城湿地物种多样性及其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深圳华侨城湿地位于珠江口深圳湾北岸,通过箱涵与深圳湾海水相通,总面积69万m2,水域面积约50万m2,是深圳湾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华侨城湿地植被、鸟类、底栖生物、浮游生物的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华侨城湿地共有植物60科162种,其中真红树植物5科6属7种,半红树植物3科4属5种,外来入侵植物27种;鸟类共有12目36科101种,约占深圳湾鸟类总种数的50%,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6种;共鉴定出藻类5门11属14种;浮游动物25种。华侨城湿地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主要包括入侵植物大面积分布、物种单一,鸟类、底栖生物类等生物多样性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及凤塘河口相比较低,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3.
萨拉乌苏河流域150 ka BP以来的粒度旋回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地层剖面150kaBP以来古流动砂丘砂与河湖相和古土壤在粒度上具有多次显著的粗细韵律交替变化,粒度参数-Mz、σ、Sk、Kg和SC/D亦随之响应为多波动峰谷交替的态势,同时,粒度特征值-φ5、φ16φ、φ25、φ50、φ84、φ9相应地表现为非常有节奏地跳动,据此,将米浪沟湾剖面划分为27个粒度粗细沉积旋回,并认为其是150kaBP以来在东亚冬夏古代季风交替影响下沙漠演变的一个颇为完整的气候-地质过程记录。  相似文献   

4.
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末次冰期早冰阶时期记录了5.5个由古沙丘砂与河流相、湖沼相构成的沉积旋回。对各沉积旋回的粒度及微量元素分析表明,河流相和湖沼相的平均粒径Mz、分选系数σ和SC/D的值明显高于古沙丘砂,河湖相中的微量元素Mn、P、Rb、Zr、V、Ni含量普遍较古沙丘砂含量高,而Ba、Co等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这些气候代用指标的波动构成了与沉积旋回相对应的5.5个粒度及微量元素变化旋回,指示了该地末次冰期早冰阶至少经历了6次冷干和5次暖湿的气候波动,其中若干次气候回暖事件和冷干事件可与格陵兰冰芯和葫芦洞石笋等记录的D/O事件和Heinrich事件相对应。米浪沟湾剖面地层记录的千年尺度气候波动既是对东亚季风环流演变历史的体现,同时也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5.
海(咸)水入侵与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变化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赵建 《地理科学》1999,19(6):525-531
利用山东莱州湾沿岸海水入侵监测剖面的水化学监测数据,从水化学指标与Cl^-含量的关系入手,采用不同侵染程度组段钭所选定的水化学指标对Cl^-含量作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海水入侵过程中浅层一上水水化学特征变化作了研究。研究表明,多数水化学指标及几项灌溉水质指标与侵染程度有较明显的宏观相关性,但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两个剖面分析数据的对比揭示出莱州湾东部与南部沿岸海水入侵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6.
全新世温度变化是理解现代变暖和预测未来温度变化的重要依据,但目前根据地质记录重建的温度变化趋势与气候模拟重建的温度变化趋势存在显著矛盾。依据已经建立了可靠年代的新疆天山北麓鹿角湾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LJW10剖面),选取4个重要时段的黄土-古土壤样品,开展支链GDGTs(br-GDGTs)测量,采用国际上新提出的GDGTs分析方法和MBT'5ME指标,重建了该剖面全新世以来年均温度变化的初步框架。结果发现,采用新的MBT'5ME指标重建的表层样品的温度更接近现代气象记录的实际温度,利用国际新的GDGTs分析及计算方法重建的全新世温度自早全新世以来逐步升高,与已有气候模拟重建的全新世温度变化趋势一致。应当指出的是,本文只是使用新GDGTs分析方法和MBT'5ME指标重建全新世温度变化的初步探讨,今后不但需要开展研究方法的进一步探讨,而且需要开展更高时间分辨率和不同区域黄土-古土壤记录的GDGTs温度重建研究。  相似文献   

7.
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末次间冰期层系记录了8.5个风成的古砂丘砂与河湖相或/和古土壤构成的沉积旋回。通过对该层系主元素含量分布规律的分析,认为所述沉积旋回主要是由干湿寒暖气候旋回波动所致。研究亦表明,末次间冰期层系60LS~82S可进一步划分为5个层段,它们在时间和气候的主要阶段上与氧同位素5阶段中之5a、5b、5c、5d、5e诸亚段相近。不仅如此,若干反映冷干气候的风成砂丘砂堆积层位与末次间冰期GRIP冰芯δ^18O及西太平洋暖池planktonic δ^18O记录的冷凉事件,特别是与黄土高原记录的9次粉尘事件在时间上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8.
深圳湾红树林湿地面临的威胁与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圳湾红树林湿地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湿地之一,多年来,一直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干扰和威胁。深入分析了红树林湿地面临的威胁,以及各种环境问题对红树林湿地造成的影响及后果,提出了具体的红树林湿地保护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150ka B.P.以来萨拉乌苏河流域的CaCO3旋回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米浪沟湾地层剖面作为萨拉乌苏河流域的典型剖面,探讨了150kaB.P.以来的CaCO3含量分布与气候变化的关系。1)该剖面CaCO3含量及其低-高变化同古风成沙与上覆河湖相或古土壤构成的没积旋回呈现出明显的对应关系。与米浪沟湾剖面的沉积旋回一样,CaCO3在分布上相应地构成了27个含量高低变化旋回。2)CaCO3在风成沙中含量的分布比较稀散,0.8%-7.18%,平均值2.50%;在河湖相和古土壤中土壤中相对富集,2.20%-14.90%,平均值5.74%。从而揭示出其时两者的气候背景是不同的,前者是干旱寒冷气候作用下的风力的侵蚀、搬运与堆积的产物;而后者则与暖湿气候环境下萨拉乌苏河流域地处鄂尔多斯高原和黄土高原这间特殊的低洼地貌位置有关。气候暖湿,河湖沼泽发育、成土成壤作用增强,低洼的集水条件有利于CaCO3的聚集。3)导致米浪沟湾剖面CaCO3的多旋回相对稀钐与聚集的根本原因可能是150kaB.P.以来北半球冰期-间冰期气候波动影响下乌素沙漠冬夏季风的多次更迭所致。  相似文献   

10.
甘肃武都地区及陕西某些地区典型泥石流沉积剖面,可分为A,B,C,D,A′5种相。不同的相组合,剖面沉积特征及纵、横剖面等,都从不同的角度较好地记录了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1.
长江沿岸港口体系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曹有挥 《地理学报》1999,54(3):233-240
运用吉尼系数分析技术研究建国以来长江沿岸港口体系空间结构的动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该港口体系空间结构变动的总趋势是趋向集中,但集中化进程是在空间集聚程度很低的基础上运行的,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2)规模经济,沿江地区经济的不均衡发展,技术创新,交通网络变动和国家政策变化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是导致上述动态特征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陆架沙漠化理论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志忠  朱大奎  王颖 《地理学报》1999,54(3):269-276
陆架沙漠化理论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第一,该理论所例举的沙漠化证据大多属于不能确认沙漠环境的多解标志;第二,该理论没有阐明冰后期海进过程对陆架上可能存在的风成沙所产生的影响。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中国大陆架上的残留沉积不宜定为古沙漠堆积。  相似文献   

13.
李震  孙文新  曾群柱 《地理学报》1999,54(3):263-268
冰川变化的常规观测方法在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无法实施。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冲川变化提供了有效的手段,本文以位于昆仑山脉中段的布喀塔格山峰冰川为例,利用1973年至1994年的RBV,MSS和TM遥感资料为信息源,综合目视判读与统计分析方法提取冰川界限,形成冰川边界图,并规一化坐标系统,以GIS为工具分析该冲川群的变化情况,计算冲川进退变化速率。  相似文献   

14.
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的分形维数及其测算方法*   总被引:85,自引:10,他引:85  
文章探讨了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的分形研究方法。首先,讨论了区域城镇规模分布的Zipf模型,并通过分形退化分析将其应用范围加以拓广,从而与非分形研究接口;第二,引进了分形结构因子,以此开创了城镇体系等级结构的FSF分析;第三,提出了表征城镇体系等级差异的差异度概念和度量方法。文章给出实例说明了各种方法的应用,并比较了三种方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15.
选择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羊圈沟流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野外采样技术,从小流域,坡面和单一土地利用类型三个尺度层次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土壤侵蚀,土壤养分和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发现:1996年比1984年该流域坡耕地减少43%,林地增加了42%,草地增加了5%,土壤侵蚀量减少了24%。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企业跟踪调查法,结合中国一拖的案例研究,对改革开放以来大型国有企业的网络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探讨了企业网络变化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珠江三角洲东部常平地区景观异质性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曾辉  邵楠  郭庆华 《地理学报》1999,54(3):253-262
本文以1988年-1996年6个时段景观遥感类型图为主要信息源,利用信息熵法和空隙度指数法对珠江三角洲东部常平地区的景观异质性进行了研究。重点探讨了景观组分的空间分布差异和异质性动态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开发区主要呈宏观异质性分布,果园,农田和林地呈微观异质性分布,城镇和水体的异质性分布特征均出现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8.
中国红土与自然地带变迁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我国第四纪冷期气候及自然地带变迁的研究较多,本文则专论暖期,根据棕红色土,红土,强风化红土网纹红土的时空分布,结合其它环境标志,论述亚热带北部,亚热带南部,热带这3个自然地带在上新世以来的4个暖期的配置,推断华北,长江中下游,华中,华南这4个区域的暖期气候变迁及其变幅。  相似文献   

19.
华北植物区系的演变和来源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王荷生 《地理学报》1999,54(3):213-223
本文根据古植物学资料及与现代植物区系的对比分析来研究植物区系的演变和来源。文中论述了自白垩纪以来各时期华北植物区系的演变发展过程,认为华北现代种子植物区系有4个来源。即主要是本地起源和演化发展的,其他来自中国西南和南方亚热带-热带地区,中亚一地中海区和欧亚草原,东北亚和西伯利亚温-寒地区。  相似文献   

20.
The notion of ‘eco‐civic regionalisation’ has been applied recently to New South Wales by Brunckhorst, Coop and Reeve (2004 Brunckhorst D Coop P Reeve I 2004 An eco‐civic regionalisation for rural New South Wales: final report to the NSW government Institute for Rural Futures and Centre for Bioregional Resource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New England, Armidale  [Google Scholar])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appropriate administrative boundaries for ‘socio‐civic’ regions and ‘biophysical’ regions. On the basis of this analysis, they recommended inter alia that 49 future non‐metropolitan ‘local government areas’ be established. This proposal was adopted with alacrity by advocates of the NSW government's program of compulsory council amalgamation, including official ‘Facilitators’ appointed by the State government to draft formal consolidation proposals. This paper disputes the applicability of ‘eco‐civic regionalisation’ as the foundation for local government boundaries in Austral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