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夺取壮苗是小麦丰产丰收的基础。而掌握最佳播期又是获得壮苗的关键。确定播种期,首先要考虑气象因素。因为作物的生长,完全是暴露在大自然之中的,它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都与天气变化戚息相关。若不对当地当年的气候特点进行分析,盲目播种,则势必会出现播种过早或过晚的现象。因此,小麦的适宜播种期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冬小麦播种期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张佩  高苹  刘彦丽 《气象科学》2011,31(6):763-769
利用江苏省35个气象台站1961- 2009年冬小麦播种期内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近49 a来冬小麦播种期内各气候要素的变化.结果表明:江苏省冬小麦主要播种期内的日平均气温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且相关显著,其中淮河以南地区升高速度更快;秋季稳定通过15℃的终日总体呈逐年推迟趋势,尽管部分年际间波动较大;按传统播期播种到越冬的≥0℃有效积温与年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分析沭阳、淮安、盱眙、滨海、赣榆和徐州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冬小麦发育期资料,及当地冬小麦播种至越冬前积温资料.结果表明:各地冬小麦播种至越冬≥0℃有效积温总体上逐年增加.此外,冬小麦播种期内降水量的波动较大,尤其自1990s中期以来,各地降水量呈逐年递减趋势.得出结论:江苏省冬小麦应适时晚播,并应趁墒及时播种.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1~1990年气象资料和小麦生产资料,分析了巩义市小麦生育期的光能资源、热量资源、水分资源及产量波动的气象原因,并确定了不同年型的适宜播种期.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1~1990年气象资料和小麦生产资料,分析了巩义市小麦生育期的光能资源、热量资源、水分资源及产量波动的气象原因,并确定了不同年型的适宜播种期。  相似文献   

5.
以上麦分带轮作制和油菜育苗移载农业适用载培技术为研究对象,分析各载培技术条件下播种适宜的农业气象指标,用非邻均值生成法对正常年理上积温建立修正列模型,以安顺地区为例进行的技术条件下小麦,油菜播种期农气指标分析及播期预报方法研究。  相似文献   

6.
培育壮秧,需要综合的技术措施,但从最近几年育秧的情况看,以气象的角度来说,应着重注意处理好如下几个问题。 一、适时播种 最佳的早稻播种期,不仅要考虑避免烂秧和培育壮秧,而且要使早稻全生育期处于良好的气候条件下而有利于增产。早稻适宜播种期一般应具体考虑如下几方面:(1)播种期间天气适宜;(2)移栽期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以上;(3)分蘖期温度在18℃以上,幼穗分化期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1℃以上,能避过“五月寒”;(4)不影响晚稻季节。  相似文献   

7.
中牟县2005年度冬小麦发生了冬前冻害。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播种期出现了连阴雨,造成小麦迟播且播种质量差;播种后,气温异常偏高后又骤降,变化幅度大;一直无有效降水,土壤墒情差是造成小麦冬前冻害的主要原因。针对小麦出现的冻害提出了防止和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前鹤壁市采用的麦收前在麦垄中人工套种玉米的种植方式,影响了小麦机械化收割和玉米机械化播种。根据鹤壁市的气候条件,夏玉米的播种期若定麦收后的6月10~15日,玉米优良品种生育期为90天左右,9月中旬就进入成熟收割期。因此,调整夏玉米播种期后,不仅夏玉米能适时腾茬,使冬小麦适时播种,而且当地温度条件也能满足夏玉米整个生育期的需求,同时也不影响小麦机械化收割和玉米机械化播种。  相似文献   

9.
中牟县2005年度冬小麦发生了冬前冻害.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播种期出现了连阴雨,造成小麦迟播且播种质量差;播种后,气温异常偏高后又骤降,变化幅度大;一直无有效降水,土壤墒情差是造成小麦冬前冻害的主要原因.针对小麦出现的冻害提出了防止和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前鹤壁市采用的麦收前在麦垄中人工套种玉米的种植方式,影响了小麦机械化收割和玉米机械化播种.根据鹤壁市的气候条件,夏玉米的播种期若定麦收后的6月10~15日,玉米优良品种生育期为90天左右,9月中旬就进入成熟收割期.因此,调整夏玉米播种期后,不仅夏玉米能适时腾茬,使冬小麦适时播种,而且当地温度条件也能满足夏玉米整个生育期的需求,同时也不影响小麦机械化收割和玉米机械化播种.  相似文献   

11.
赵白果 《山西气象》1999,(4):33-33,48
小麦收割工作结束后,经调查1999年小麦产量普遍下降。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气候条件影响所致。1999年小麦生育期遭受四种不利气象因素影响,一是播种期降水稀少,气温偏高,小麦出土不利,分蘖偏少。二是冬季高温干旱麦苗盘根不足,死苗严重。三是早春返青受阻。四是后期?..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对河南南部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英慧 《气象》2005,31(10):83-85
以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区的驻马店市为研究区域,利用1961~2003年驻马店市冬小麦播种期内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气候变化对冬小麦播种期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河南南部地区,传统播种期内气温逐渐升高;气候适宜冬小麦播种期逐渐推迟;传统播种期内降水量有所减少。并利用1981~2003年驻马店市冬小麦作物观测资料进一步分析了按照传统观念播种小麦存在的弊端。从而得出结论:在河南南部地区,冬小麦的播种必须打破传统的种植观念,适当晚播,才有利于冬小麦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小麦播种斯的干旱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旭晖  黄毓华 《气象科学》1999,19(3):282-286
本文确定了以降水量和蒸散量为参数的干昌指数计算方法,以小麦适宜播种期及前后各一旬的时间范围内综合考虑各旬干旱指数,确定干旱指标,并了江苏省小麦播种斯干旱的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14.
陈克勋 《气象》1977,3(1):4-4
每年清明前后,是我地早稻播种的关键时期。由于每年的天气特点不同,有冷有暖,早稻播种的适宜期就有早有晚。为了作好春播气象服务,近几年来,我们以“三九不冷倒春寒”这条农谚为线索,制作早稻适宜播种期早还是晚的长期预报,收到较好的效果。 根据早稻播种期对气温的要求,一段认为,湖北黄陂地区适宜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大通县气象局1990—2009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和小麦生育期观测资料,研究气候变化的特征及其对大通县小麦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通县小麦播种—成熟期间,降水增多,日平均气温≥0℃的积温值增加,日照减少;小麦播种期和成熟期提前,生育期有缩短趋势。  相似文献   

16.
“白露”已过,“秋分”即临,我县小麦的播种期快到了。为了不失时机地种好今年的小麦,给一九八四年度丰产打下基础,现从气象条件方面对播期作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一、春播气候特点及其安全播、插期的气象指标。 宜山春播期,大致为惊蛰至春分。这一段时间与播种最密切的气候特点有三个方面:春季的低温阴雨,春分后的倒春寒天气,插秧期的天气特点。 从宜山县的气象资料统计得,宜山烂秧天气机率,三月上旬最大,以后逐旬减少,安全播种期基本上在三月中旬中后期。因此,此期间回暖迟早是决定播种期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丁德峰  姜德忠 《气象科学》1991,11(3):338-344
春旱初夏旱常影响淮北小麦抽穗灌浆和玉米播种立苗,本文根据麦田灌水套种玉米试验结果,提出适宜灌水期、灌水量和玉米播种期的“一水两用”节水增产套种方案。  相似文献   

19.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大队全面开展了科学实验活动。我们气象哨为落实毛主席的农业“八字宪法”提供气象依据,促使我大队小麦产量不断提高。1974年亩产达到了802斤,一季过了长江。1975年亩产871斤,创造了历史上最高水平。广大干部和社员都满意地说:“气象哨不简单,能为革命管老天。科学种田来指导,生产一步一层天。” 适时播种 适时播种是夺取小麦高产的有效措施之一。以前,俺大队都是根  相似文献   

20.
遵照毛主席关于“人民公社一定要把小麦种好”的教导,我们开展了冬小麦分期播种试验,寻找适宜播期,掌握小麦高产的气象条件,为“农业学大寨”做出贡献。我站冬小麦分期播种试验.选用的品种为“红农1号”,从9月10日开始,每隔5天播一期,到10月5日止,共六期。每期播量为25斤/亩。试验结果见下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