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93年8月1日至11月间,广东省连山县发生小展群活动,最大震级为ML3.6级,极震区烈度为Ⅳ度。各次地震震中位置基本上无变化,皆为24.7°N,112.2°E,震源体位于太保花岗岩侵入体中,体积小,约为20~30km3,震源深度较浅,约为5~10km。文章认为,连山小震群活动与华南沿海地区,特别是沿海西部地区的强震活动有一定的联系,但不具备前兆震群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数字地震台网在2013年5月19日至7月15日记录到河北赞皇县发生震群活动,ML-0.9级以上地震229次。震群附近30km之内之前没有发生过5级以上地震,1966年邢台7.2级地震区呈北北东向分布,在其南部存在北西向分支,抵达赞皇附近,发生过少量ML1~2级小震。与较为平静的地震活动背景相比,赞皇震群尤为突出。通过分析震级—频度关系,震群呈现低b值特征;利用振幅比法反演震群ML2级以上11个基本一致的震源机制解,并进一步反演震源区应力场,结果与华北构造应力场完全吻合。结果显示,震群呈北北东方向分布,震源机制也有相应的节面对应,大多数倾向北西西,表明震群为右旋走向滑动。同时,低b值和震源机制一致属于震兆现象,应注意加强赞皇附近区域的震情跟踪研究。 相似文献
3.
四川沐川5.7级震群子序列的震源参数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1993-1995年发生在四川沐川县的5.7级震群,由3次5.0级以上地震序列构成。1993年首发5.0级地震序列频率衰减慢,1994年5.7级主震序列衰减快,1995年5.0级强余震序列双衰减缓慢。首发5.0级地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增强显著。但在5.7级主震和强余震前的震区地震活动不突出。震源机制解给出的主压应力方向为北西向,呈近走滑兼倾滑型,利用小震波形记录资料,研究了Pn,Pg,Sg波段拐角频率和应力降值随时间的变化。各波段计算值变化幅度大体一致,形态略有差异,首发5.0级地震前起伏较大,在5.7级主震前后变化不显著。这与此期间地震活动图像的变化过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
5.
6.
1987年寻乌震群和震前区域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供了寻乌震群三次大于5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同时指出震群发生前区域地震活动呈现出某些特征并对地震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8.
1997年伽师强震群及预报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7年1月21日以来,新疆伽师地区发生了强震群活动,至4月16日共发生7次6级地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追踪分析了强震群序列和前兆资料,对其中3次6级,3次5级地震公开向社会作出临震预报,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减灾实效。 相似文献
9.
1976年龙陵震群序列的破裂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龙陵地震是由8个6级以上地震组成的强震震群序列,采用地震活动图象和震源机制资料的构造分析方法,得到带有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的震源破裂组合在地面的投影图象,配合其它资料,提出龙陵地震序列强震的破裂特征是:由3条北东东向左旋走滑断层和2条北北西向右旋走滑断层组成的共轭破裂组合,进一步讨论了某些有关的地震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0.
闽,赣地区小震群性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地震频度衰减系数h值,震群能量释放均匀度u值、震群归一化熵值K等地震活动参数的统计分析,研究了长汀震群以及闽赣地区其它小震群的殊征,认为长汀震群是一次无前兆性质的正常地震活动,而龙南震群是一次前兆性震群。 相似文献
11.
台湾海峡7.3级地震序列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粤闽台网和汕头地震遥测台网资料,讨论了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南部7.3级地震的序列特征及震源机制等问题,分析认为,此次地震为大陆地壳下部破裂的产物,与北东向断裂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利用国内外短周期P波初动符号及全球数字地震台网 (GDSN)的宽频带数字记录资料 ,研究了 1997年 1月 2 3日至 1997年 11月 4日伽师强震群的震源机制解和伽师强震群中的 5个强震、后续地震及其周边地震的震源破裂过程。从震源机制解来看 ,伽师强震群主要有走滑和正倾两种破裂类型 ,主压应力轴方向主要为NNE向和近垂直 ,而主张应力轴为NW向并近水平 ,与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存在差异 ,具有明显的局部特征。从破裂过程看 ,伽师强震群的破裂过程相对简单 ,破裂面积不大 ,上升时间较短 ,是由一点向四周快速扩散的脆性破裂 ,无明显的伸展方向 ,与阿图什地震完全不同。研究结果表明 ,伽师强震群与震源附近的地壳结构在垂向和横向上的非均匀变化有着密切关系 ,而阿图什地震与塔里木盆地的现今构造运动关系密切。伽师强震群是在震源区附近地壳上部垂向和水平向力共同作用下发生的多次沿NNE向的快速脆性破裂 ,从而形成了以张性破裂和左旋走滑为主的震源特征 相似文献
13.
采用点源位错模型,由区域地震台网的P,S振幅资料,反演得到1989年10月大同震群135次小震的可信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机制解的空间取向分布比较离散,但其优势及平均方向与震群中3次最大地震的断层面解一致,和华北构造应力场的应力作用方式相符.讨论了小地震对序列地震过程的贡献,表明大量小震的群体行为对震源体起着重要的作用.由震源的时空分布图像,展现出震源体动态扩展、“处处”破裂的特征.由此得出,大同震群并非沿着已有的断层面滑动所致,而可能是该区域新生的破裂;震源体内的多次破裂没有沿一个断层面扩展,而表现为一种体破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1989年大同震群的体破裂特征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采用点源位错模型,由区域地震台网的P,S振幅资料,反演得到1989年10月大同震群135次小震的可信震源机制解.结果显示机制解的空间取向分布比较离散,但其优势及平均方向与震群中3次最大地震的断层面解一致,和华北构造应力场的应力作用方式相符.讨论了小地震对序列地震过程的贡献,表明大量小震的群体行为对震源体起着重要的作用.由震源的时空分布图像,展现出震源体动态扩展、“处处”破裂的特征.由此得出,大同震群并非沿着已有的断层面滑动所致,而可能是该区域新生的破裂;震源体内的多次破裂没有沿一个断层面扩展,而表现为一种体破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16.
成组中强震前后动态小震的时空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进入活跃时段以来,新疆及邻近地区自1995年3月19日和硕Ms5.0地震后,相继发生的12次Ms≥4.7地震前后调制小震和动态小震的时空活动特征,据此提出了孕系统失稳模式; 相似文献
17.
18.
叙述了1995年1月17日发生在日本兵库县南部7.2级地震的主震和余震分布、发震断层、震前的空区现象、震源机制解及区域应力场等特征,并对该次地震的发生与周围地体应力环境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