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了三北地区荒漠化的基本状况与特点.探讨和分析了荒漠化的发生、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危害以及荒漠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认为三北地区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有着重要的作用,荒漠化的发展将限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必须积极开展三北地区荒漠化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城镇体系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体系的形成和发育对区域城镇化进程及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对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青藏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与相对落后的社会经济基础,导致城镇体系不甚健全。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薄弱,不利于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及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为此,本文以建制镇以上的镇区和城市市区为研究对象,结合统计数据与遥感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青藏高原1990-2015年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和规模结构进行时空演变格局分析,并采用重心移动模型揭示了青藏高原城镇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重心的迁移规律。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城镇空间分布总体呈现出“东南密集、西北稀疏”、“大分散、小集聚”的格局;城镇分布在时间上具有阶段性增长特征且总体趋于集聚,在空间上不均衡程度呈上升趋势但2005年后明显减缓;虽然建制镇数量大幅增长,但96.88%的城镇规模在5万人以下,大中小城市发育不足;城镇人口规模重心呈现“先向西南,再向东北,又向西南”的移动轨迹;城镇用地规模重心呈现“先向东南,再向西北,再向东北”的迁移趋势。本文研究了青藏高原城镇体系的规模结构及其时空演变特征,为青藏高原新型城镇化及城镇空间格局优化提供基础依据;提出了资料缺乏和统计口径不一致的条件下城镇规模的合理估算方法,对我国城镇化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2011-2019年国家1∶50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的公路网数据,以及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9年全国县级行政区人口数据,按照我国四大自然地理分区,采用路网里程、路网面积密度、路网人口密度等指标,分析我国公路网2011-2019年自然地理布局特点和变化情况,希望能够从自然地理分区的视角,为国土空间规划、公路...  相似文献   

4.
区域消费水平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本文以1978-2011年间我国各省区的人均消费品零售额表征区域消费水平,在我国区域消费水平差异测度的基础上,对区域消费水平差异的时间序列值进行突变点检测,进而将我国区域消费水平变化划分为1978-1986年和1986-2011年2个阶段。通过利用传统马尔科夫链及空间马尔科夫链方法,分别构建人均消费水平的非空间和空间马尔科夫转移概率矩阵,对1978-1986年与1986-2011年2个阶段的区域消费水平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消费水平在2个研究时段内的变化均存在着“俱乐部趋同”现象,无论是低消费水平与高消费水平区域均沿着最初类型稳步演进。(2)区域消费水平变化受到来自邻域消费水平背景的影响,使得其趋同的过程在空间上不独立。(3)区域间消费水平相互作用呈现出显著的东西分异特征,东部地区多为区域自身消费水平与邻域消费水平同时向上转移的状态,西部地区多为向下转移的状态,而中部地区多为平稳分布,邻域消费水平的状态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5.
重要经济发展区域间海运网络时空演变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MSR)、金砖国家(BRICS)、美日韩(AJK)是重要经济发展区域。研究其海运网络的时空演变规律有助于国家层面的贸易竞争均衡分析,对海运战略科学部署和智慧应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AIS(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数据具有实时性,且已基本覆盖全球港口的近海区域,能为海运网络提供及时分析的数据支撑。本文利用AIS数据挖掘MSR、BRICS、AJK的运输网络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MSR散货、集装箱、油轮的内部网络结构的变化明显大于AJK和BRICS,说明“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MSR的内部海运贸易;MSR、AJK和BRICS的外部网络结构变化2013-2016年都较大,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期间,MSR、AJK和BRICS 3个区域之间的海运贸易变化较大;3个区域的集装箱、油轮吞吐量加权的内外部海运网络结构2015-2016年较2013-2014年更为稳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这3个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的吞吐量加权海运网络结构变化幅度逐步减小。“一带一路”倡议对不同的经济发展区域的影响不同,对MSR的内外部海运网络结构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对BRICS散货、集装箱、油轮型海运网络的影响呈现差异化特征,对AJK内部海运网络没有影响,对AJK的外部网络产生了部分影响。提高MSR的海运贸易吞吐量,提升MSR在海运网络中的贸易地位,仍是当前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6.
广州-佛山都市区城乡聚落时空演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了广州 -佛山都市区城乡聚落时空演变的区域历史背景。利用地形图与卫星遥感影像数据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数据挖掘方法 ,在空间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探讨了广州 -佛山都市区城乡聚落近一个世纪的时空演变规律 ;初步总结出聚落演变时空信息图谱的双核心、生命节律、跳跃 -填充 (Jum p- Fill)、TOD模式等特征 ,并进一步研究了其方向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闽南金三角地区已成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经济增长高地。然而,在同城化背景下,该地区的城市空间重组、区域协调等问题凸显,严重制约了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运用重心模型揭示了2000-2012年闽南金三角经济增长以及三次产业重心迁移的时空演变特征与规律,并用Nich指数进一步分析三次产业差异。结果表明:(1)闽南金三角地区极化发展现象突出,2000年以来地区经济增长重心与二、三产业重心高度集聚于厦门市东北部,且东西向极化现象较明显;(2)厦、泉两地经济增长博弈激烈,2008年后第三产业开始回迁,且其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牵引效应,地区间第二产业非均衡性发展有所收敛;(3)第一产业重心往西南地区迁移的直线型态势显著,漳州市二、三产业发展均滞后于厦、泉地区。  相似文献   

8.
遥感技术为监测煤矿粗放式开发利用导致的资源环境破坏提供了便利,而绿色发展理念视角下对煤矿资源及周边生态环境的监测对遥感技术进一步提出了识别内部精细类型、开展长时序格局演变的新要求。为此,本研究基于高分六号(GF-6)影像、Landsat系列影像和谷歌地球历史高分影像,在内蒙古典型煤矿区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提取了2007—2019年包含露天采矿场、覆煤区、排土场和复垦区4种类型的煤矿区空间范围数据,从煤矿开采与治理趋势和煤矿开采与治理对周边土地利用的影响2个方面对该煤矿区的时空格局演变展开分析。结果显示煤矿区在2010年以前处于集中开采阶段,对周围土地利用侵占的主要用地类型为草地,在2010年后逐渐开始开展治理工作,且2015年后治理趋势超过开采趋势,实现了从“先开采后治理”到“边开采边治理”的转变。研究表明结合多源遥感影像可以实现绿色发展理念视角下煤矿区含内部精细类型的长时序动态监测,开采与治理相关结论可以为政策实施的有效性评估和政策演进的优化调整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闽江口湿地遥感时空演变应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闽江口湿地动态变化度、湿地变化转移矩阵和景观生态学的空间格局模型相结合,横、纵向分析了1986- 1994年、1994-2000年两个时期闽江口湿地的动态演变模式。研究表明,在两个时期不同的社会政策和经济发展阶段,人类活动对闽江口湿地的干扰强度与对象不同,造成两个时期不同的湿地演变模式。在1986-1994年间景观类型动态变化,以水田面积的扩张为主导,在1994-2000年间景观类型动态变化突出表现为城乡建筑用地对水田、非湿地农业的占用。在1986-2000年间,湿地景观中,人工水域破碎度增加,破碎化速度提高,形状更加复杂化;水田破碎度和形状复杂度都由增加向减弱转变;天然水域破碎度减小,形状复杂程度由减少变为增加;滩地破碎度由减少变为增加,形状复杂化由增加转向减少。在中、小时间尺度范围内,人类活动是影响闽江口湿地演变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近10多年来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人类活动成为影响闽江口湿地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来厦门市滩涂养殖时空演变与政策驱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沿海滩涂是一种重要的湿地资源,也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的后备土地资源。在滨海城市,滩涂养殖的时空演变过程能敏感反映产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变化及政策导向三个因素之间的博弈关系。对此,利用1986、1989、1993、1997年TM遥感影像和2001、2003年ETM+遥感影像以及2004年SPOT遥感影像,用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景观破碎度和重心迁移模型,对近20年来厦门市滩涂养殖的时空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滩涂养殖面积从1986年的2661.85hm2持续增长到2003年的9776.45hm2,增长了2.67倍,2004年则开始下降到9510.98hm2,在此期间面积的年均变化率从1986~1989年的19.80%逐渐下降到2003~2004年的-2.72%;1986~2004年养殖区的景观破碎度均小于0.00080;空间分布重心总体上向东北方向迁移。对政策驱动机制的初步研究表明,养殖区的这种变化过程与当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存在着宏观响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2000年的TM数据,经过图像增强、合成、几何精纠正、镶嵌和分割,以1∶10万地形图分幅标准,在微机Windows的ARC/INFO软件平台上,人机交互解译,最终获得2000年全国各省的沙漠、沙地和沙漠化土地面积。土地覆盖类型采用二级分类系统,第一级分为6大类: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TM解译结果表明,于200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和甘肃省的沙漠、沙地和沙漠化土地面积分别为:79361263hm2、58570586hm2、18917225hm2和12340694hm2。面对中国局部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但整体上土地荒漠化面积每年都在扩大的现实,利用遥感手段快速准确地监测国土荒漠化面积,对政府决策整治防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遥感石漠化信息的提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漠化信息提取是多种信息综合分析、反馈的过程。通过分析当前石漠化分级体系,对比喀斯特地区与石漠化范围、土地利用与石漠化关系,并结合当前石漠化信息提取关键技术研究认为:目前的石漠化分级体系在划分级别、分级指标、分级区域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将尺度划分引入石漠化等级体系是统一石漠化等级划分差异的有力途径;充分利用基于内容的特征识别算法进行喀斯区的圈定可以有效提高石漠化信息提取精度;利用已有的土地利用矢量数据,通过合理转换进行石漠化信息提取是重要研究思路;传统的建立石漠化解译标志、改进植被指数模型以及建立波谱关系模型等石漠化信息提取方法无法很好融合石漠化综合指征,提出基于遥感的石漠化综合指标度进行石漠化信息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夜光遥感大数据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化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直接驱动了中国过去几十年的持续快速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地理现象,伴随着高密度人口聚集、土地利用改变、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变化等系列人和自然交互过程的发生。深入理解城市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对研究、规划、管理和相关政策制定在内的诸多领域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些年来,由于快速发展的夜光遥感大数据具有空间清晰的与城市化有关的社会经济活动强度的感知信息,其为探索城市和城市化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虽然有许多成果对利用夜光遥感数据进行城市化的研究进行了探讨,但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化面积、人口规模和其他社会经济变量的定量相关和数值统计分析上,仍然缺乏对中国过去几十年来的城市化时空特征的综合多角度分析和理解。本研究利用1992-2013年的夜光遥感时间序列大数据,从夜光照亮面积、亮度变化时间转折点、不同亮度区的空间结构转换和亮度信号的空间扩散速度4个方面进行了定量化的信息提取与分析。研究结果从夜光辐射遥感大数据的视角综合揭示了中国在过去研究期间包括城市空间扩展、城市化发展的时间分布、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和城市化活动空间扩散速度在内的定量时空特征。本研究的结果可以为深入理解中国城市化的时空模式与演化特征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恐怖主义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与杀伤力,已成为世界和平与安全的最大威胁之一。本文以全球恐怖主义数据库(GTD)为基础,采用伤亡人数的热点分析以及各区域事件频次的层次聚类方法,对全球恐怖主义袭击事件的时空演变特征与态势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2013-2017年内全球高伤亡率热点区域的空间分布与变化,并对不同地区的袭击频次进行统计并划分了事发率严重等级。研究表明:① 5年内,伤亡人数在2014年为最高达103 134人,而后逐年递减的趋势;袭击频次呈现一种锯齿状为“猖狂-治理-收敛-不治理-再次猖狂”的模式;② 中东及北非地区是恐怖主义袭击的严重区与策源地,也是高伤亡率的热点区域,平均每年伤亡人数约占全球的49%,事件发生频次约占40%,而南亚伤亡人数约占22.8%,袭击频次约31.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次之,东南亚及西欧、东欧、南美地区也为恐怖主义的暴动区域;③ 全球恐怖主义的时空演变趋势已形成以中东及北非地区以及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交界区域为爆发中心,逐渐向南亚、东南亚、西欧地区扩散的趋势,为新的恐怖主义活跃区。通过对5年内全球恐怖主义的时空演变和态势,以及造成恐怖主义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可为反恐组织以及避免袭击事件的发生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决策辅助。  相似文献   

15.
云的存在使得遥感对地观测地表信息受损或缺失,特定区域的云状态时空分布特征有助于提升遥感数据云噪声去除的针对性和准确性。本文采用2001-2017年湖南省MOD09A1地表反射率产品像素级产品质量数据集,逐像素解析并提取云状态信息,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等,从云状态空间分布概率、云状态季节分布概率、云状态持续时长和云干扰率 4个方面分析了湖南省晴朗无云、云污染和云混合3种云状态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 湖南省整体受云影响较为严重,不同云状态空间分布呈现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云污染状态主要分布在湘西、湘南山区,云混合状态主要分布在湘北、湘中、湘南连接的地势相对平缓的平原、丘陵地区;② 云污染状态在云影响中起主导作用,其主要分布在1-2月、11-12月以及5月下旬-7月上旬之间,云混合状态平均出现概率全年维持在10%左右,在6-10月增加至18%左右;③ 云状态持续时长为8、16 d是受云影响的主要情形;④ 随着合成窗口的增加,云干扰率迅速下降,采用月合成(4期)后,可以忽略云的影响;⑤ 云状态数据经主成分变换后,前2个主分量可表征不同云状态空间分布模式,全省可划分为4个具有显著云状态特征的区域;⑥ 不同云状态与高程变化具有显著的关系模型,除云污染状态外,均与高程呈负相关关系。本研究可为湖南省遥感数据选择、云去除方法选择、植被指数时间序列重构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海岸线对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港湾淤积、湿地生态资源、近海海域环境等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利用遥感和GIS技术获取了珠江河口区1973-2015年8期海岸线数据,分析了海岸线长度、类型、空间位置的时空演化特征,提出岸线利用程度指数并定量分析人类活动对岸线的影响,最后对海岸线变化驱动力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 珠江河口区海岸线长度总体持续增加,岸线变化强度具有阶段性,1990年以前变化缓慢,1990-2000年为变化高峰期,2000年后变化强度减弱;② 1973-1990年珠江河口区以自然岸线为主,之后人工岸线成为主导岸线类型,建设围堤岸线1973年占总长度的7.09%,2015年所占比例增加到46.49%,在所有岸线类型中变化最大、比例最高;③ 研究期内,珠江河口区海岸线以向海域推进为主,年均速率达到39.10 m/a,鸡啼门-虎跳门段、磨刀门-鸡啼门段和蕉门-洪奇门段为向海延伸的热点区域;④ 40年来岸线利用程度指数稳定上升,1995年前增速较快,之后相对平缓。伶仃洋东岸岸线利用程度增幅最大;⑤ 口门整治、开发建设和围海养殖等人为活动是珠江口海岸线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自然环境条件、人口和经济的增长以及政策因素是岸线演变的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企业间的联系是城市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基于企业间联系的城市功能网络分析对丰富城市网络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采用2010—2020年上市公司与其前五大客户间的贸易关系数据构建了中国城市网络,基于企业间的贸易联系视角分析城市网络时空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 2010—2020年间城市网络规模呈现先升后降的特征,整体网络密度较低,位于0.014~0.018之间;网络重心呈现“S”形空间轨迹变化和整体向南移动的趋势,网络总体空间结构由沿海向“T”形结构转变;(2)网络流量集中于少数节点城市,资金进出量前20城市总额占资金总流量的71.9%,北京、上海是网络的绝对核心,杭州、武汉、深圳、广州等省会或副省级城市承担着区域中心的功能,佛山、齐齐哈尔、南通等制造业发达城市是重要节点;(3)五大城市群中珠江三角洲网络密度最高,位于0.324~0.334之间,长江三角洲贸易总流量最高,为783.5亿元,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网络发育相对滞后;(4)新冠疫情对整体网络的贸易流量和网络结构产生了明显影响,网络社团进一步分化重组,广州—深圳社团明显增强,上海社团明显减弱。研究结果对推动国内大循环和统...  相似文献   

18.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urban land uses in modern urbanization of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aking social statistic data as basic data,this paper extended the meaning of urban land uses,highlighted the meaning of urban land uses in modern urbanization,which includes direct,indirect and induced land uses,quantitatively simulated the indirect and induced land uses by the substitution method of agricultural consumption and urban carbon emission and then,analyzed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of urban land uses in China during 1952–2005 by spatial analysis tool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rea of urban land use in China had been increasing since 1952,showing an inversed pyramid structure,i.e.,the directthe indirectthe induced. Specifically,Chinese urban land use has changed from concentrated distribution in Northwest China to balanced spatial distribution,and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 is under great pressure. Moreover,the northeastern region has moved into the induced dominant stage,while the western region remains at the indirect dominant stage. Finally,it is proposed that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e future demand of urban land use in China,ensuring the induced land use in the eastern region should be taken as a priority goal of Chinese developing policy.  相似文献   

19.
Hurqin Sand Land is regarded as the typical region for studying the problem of desertification.The integra-tion of 3S(GIS,GPS and RS)techniques offer a most helpful method to study and monitor the dynamics of desertification.Based on the data derived from 3 periodsˊmultitemporal Landsat TM imagery of the 1990s,the regional land use and dynamo-ics of desertification in Horqin Sand Land were studied.The main results revealed that :1)as long as the general change tendency was concerned,the desertification of Horqin Sand Land would continue to spread;2)there was a gradual de-crease in the area of both moving sand dunes and semi-stabilized ones,which meant that fruitful progress had been made to control the desertification during the 1990s;3)as a result of unreasonable cultivation,the total area of stabilized sand dunes and grassland in the middle and western region decreased obviously.It suggested that the increasing damage caused by human was leading to the hazard of further desertification.So in the future,it is necessary to take more effect-tive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spread of desertification and restore the degraded ecosystems for the purpose of optimizing the global eco-environment in Horqin Sand La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