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对虾触角腺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中国对虾 (Penaeus chinensis)触角腺的组织结构和细胞超微结构 ,并对其生理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光镜观察显示 :触角腺由体腔囊、迷路和原肾管 3部分组成。开放的血窦和动脉小血管分布在体腔囊和迷路小管之间。电镜观察研究表明 :1体腔囊壁由足细胞和基膜组成 ,足细胞以足状突起连接于基膜上 ,血窦和动脉小血管中的血淋巴液滤入体腔囊形成原尿。足细胞吸收原尿中的大分子物质 ,并行细胞内消化与解毒作用。 2迷路小管上皮细胞游离面具发达的微绒毛 ,细胞基部质膜形成大量内褶。迷路具有对原尿中的大分子物质、水及无机离子进行重吸收的功能 ,并能排泄机体代谢废物 ,参与渗透压调节。 3原肾管上皮细胞基部质膜和侧膜向细胞内形成更深更多的质膜内褶 ,细胞进一步重吸收管腔中的水及无机离子 ,并通过活跃的无机离子代谢作用 ,在形成中国对虾高渗、浓缩尿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刺参的体腔细胞大量存在于体腔液与水管系统内,广泛参与机体的营养输送、代谢以及免疫等多种功能.刺参吐脏时,体腔中体腔细胞近乎排尽,而后迅速恢复.波里氏囊是刺参吐脏后仅存的内脏器官,囊腔内体腔细胞在吐脏后也快速增加,表现出积极的响应.为研究探讨刺参吐脏后再生早期体腔细胞快速增加的作用与意义,本文分别对刺参吐脏后6 h与吐脏...  相似文献   

3.
栉孔扇贝消化管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石蜡切片法和组织化学方法,对栉孔扇贝的消化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整个消化管从腔内到腔外,都由黏膜上皮、黏膜肌层、结缔组织和外膜组成。黏膜上皮层由纤毛柱状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基膜很薄,皮下有一层有肌纤维,结缔组织中有丰富的血腔隙,除直肠的外膜为浆膜外,其余皆为纤维膜。纤毛和黏液在食物的运输中起重要作用。胃和晶杆囊上皮能分泌消化酶。胃上上有较弱的碱性磷酸酶和脂酶活性。胃和晶杆囊上皮及纤毛有酸性磷酸酶活性,晶杆囊上皮的核前细胞质中含铁,各部位不含钙。  相似文献   

4.
岩虫消化管组织学、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和组织化学方法初步研究了岩虫(Marphysa sanguinea)消化管的组织结构和消化酶的分布。结果显示:岩虫消化管呈长直管状,可分为口咽腔、食道、肠和后肠。组织化学研究表明食道粘膜层固有层有分泌酸性粘多糖、中性粘多糖和混合粘多糖3种粘液细胞;肠及消化盲囊的上皮细胞游离端及顶部胞质均检测到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酯酶的活性。透射电镜显示食道粘膜固有层的粘液细胞可分为含低电子密度颗粒、高电子密度颗粒和电子透明颗粒3种。肠和消化盲囊绒毛发达,上皮细胞表面具丰富微绒毛,游离端细胞质中可见酶原颗粒、吞饮小泡、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及溶酶体。肠纤毛沟由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组成,带环状横纹的纤毛小根插入细胞内部,纤毛小根之间散布着丰富的线粒体、溶酶体等结构。  相似文献   

5.
中国鲎卵子发生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水根  汪德耀 《海洋学报》1988,10(5):596-601
本文利用光学显微镜术和电子显微镜术研究中国鲎的卵子发生,中国鲎的卵子发生分为卵原细胞、早期卵母细胞、卵黄发生前的和卵黄发生的卵母细胞四个阶段,卵原细胞由生殖上皮发育而来,通过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目;细胞质呈嗜酸性,细胞器不发达;核仁呈均匀致密的结构,早期卵母细胞在生殖上皮发育,细胞质呈弱嗜碱性,细胞器也不甚发达;在早期卵母细胞的开始阶段,核发生减数分裂前的变化。卵黄发生前的卵母细胞依靠柄细胞悬浮于卵巢小管;卵母细胞为基膜所覆盖,细胞器很发达;核仁出现空泡,形成状核仁,染色质呈分枝网妆,卵黄膜的出现是卵母细胞进入卵黄发生的卵母细胞的显著标志;质膜出现微吞饮活动;细胞质形成和积累大量的卵黄粒.在卵黄支生中,四种细胞组分:高尔基液泡、线粒体、平滑内质网膜囊和微吞饮泡可能参与卵黄粒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东平原狭蚌虫外壳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研究。外壳由内外角质层、内外上皮层和皮下结缔组织共同组成。外角质层厚,较规则。上皮细胞有柱状细胞和具有胞突的锥形细胞两种形态。同侧及相对两侧的上皮胞突相连接,构成了许多具有血细胞的血腔隙。  相似文献   

7.
采用组织学方法,初步研究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生殖腺的发生及早期分化的过程。结果表明,仿刺参的生殖腺位于背肠系膜处,在体长为0.1 cm的稚参中出现含有约10个原生殖细胞的原始生殖腺;体长0.5cm的稚参,原始生殖腺的中央腔明显,生殖腺初具雏形;体长3 cm的幼参中,生殖腺出现二分枝并且生殖腺上皮出现分层结构,内层为排列较松散的生殖细胞,外层为排列紧密的个体较小的上皮样细胞,此时仿刺参生殖腺的基本结构已经具备;幼参体长4 cm时,生殖腺的部分管壁内层细胞向内发生褶皱,形成以生殖细胞为主的嵴状突起,随着发育的进行,生殖腺管腔内侧的嵴状突起更加密集。  相似文献   

8.
以初始质量(5.28±0.03)g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 Selenka)为实验对象,进行为期56d的摄食生长实验。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25%、0.50%、1.00%和2.00%的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COS),配制成5种实验饲料,研究壳寡糖对仿刺参生长、免疫反应和抗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了壳寡糖后,刺参的特定生长率呈上升趋势,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中添加壳寡糖对刺参体腔细胞吞噬活性的影响不显著(P0.05),而显著提高了刺参体腔细胞的呼吸爆发活力(P0.05)。饲料中添加0.50%的壳寡糖可显著提高刺参体腔细胞的一氧化氮合酶活性(P0.05)。刺参体腔细胞内酸性磷酸酶活性呈下降趋势,其中0.50%壳寡糖添加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攻毒实验表明,饲料中添加壳寡糖对提高抵抗灿烂弧菌的能力无明显作用(P0.05)。综合比较表明,饲料中添加壳寡糖,对刺参的生长和抵抗灿烂弧菌的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刺参染色体制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索取材容易、结果稳定可靠的刺参染色体制备方法,分别以刺参(Apostichopus japortfcus)胚胎和成体为材料对刺参染色体制片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原肠后期胚胎为材料采用常规的热滴片法,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最高,获得分裂相效果最好;以成体呼吸树、成体肠组织为材料时,也能获得中期分裂相染色体,但存在着细...  相似文献   

10.
东方扁虾卵巢和滤泡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卵巢包括4种形态的组分:(1)卵巢壁,(2)生殖上皮,(3)卵母细胞(早期卵巢还包括卵原细胞)一滤泡细胞层,(4)卵巢壁内突.卵巢壁及壁内突均含有血管、血窦、肌细胞等成分,卵巢壁内突延伸至每个滤泡的外层基膜处.滤泡由内至外由卵母细胞、卵周隙、滤泡细胞及基膜等4部分组成.卵母细胞膜表面向卵周隙内伸出许多微绒毛,并具有许多微吞饮凹.随着滤泡的发育,卵周隙内含物电子密度越来越大,成熟滤泡的卵周隙内含物演变为卵壳.卵壳由两部分构成:外层较薄,而内层较厚且含电子致密的颗粒物质.滤泡细胞一般为单层,具较强的合成活性,其合成产物系卵周隙内含物的一部分.东方扁虾卵巢和滤泡的结构特征表明外源性(卵母细胞外及卵巢外)的卵黄合成在卵黄发生上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星虫动物利用体腔液中的多种细胞完成呼吸、免疫、生殖等功能,部分种类体腔中有一类能依靠纤毛摆动、在体腔液中自由"游动"的"壶状细胞复合体"(urn cell complex,UCC)。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裸体方格星虫体液内UCC的形态、结构和细胞组分,结果显示:UCC占体腔液细胞总数的0.1%~0.4%,由位于前端的泡状细胞(vesicular cell)和位于基部能分泌粘液的纤毛细胞(ciliated cell)构成。泡状细胞呈帽状,长径为10~33μm,短径为8~25μm,内有一泡状体占据了细胞绝大部分体积,泡状体内含物均匀,电子密度低;位于细胞膜下有一或两个核,核内具团块状异染色质;细胞器极少。纤毛细胞呈扁平状,核大且位于正中,核仁明显,异染色质少;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发达,有大量分泌泡;线粒体丰富;细胞边缘有大量纤毛,具有典型的微管结构。泡状细胞质中仅有少量非网状细胞骨架,细胞形状多变;纤毛细胞骨架结构发达,尤其在纤毛着生区域。在UCC内部发现了多糖成分,泡状细胞主要含有酸性多糖,纤毛细胞则含有中性和酸性混合多糖。经对照实验发现,壶状细胞复合体内不存在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实验结果说明,UCC可通过分泌粘液收集体液中的细胞碎片、异体杂质等,但是不具有细胞内消化的能力,其运动的动力由纤毛细胞提供。  相似文献   

12.
光裸星虫体腔液中卵子发生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光裸星虫卵子发生的细胞学特点,利用电镜技术观察了光裸星虫体腔液中卵子发生过程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光裸星虫体腔液中存在游离的卵原细胞和卵母细胞,卵母细胞的发育分为卵黄形成前期、卵黄形成初期、卵黄旺盛合成期和成熟期4个阶段。(2)卵原细胞的细胞器少,核质比大。卵黄形成前期,卵母细胞的细胞器有所增加,大量核仁外排物进入胞质中;出现卵黄膜和胶质膜,卵黄膜遍布微孔。卵黄形成初期卵母细胞核有较多突起,细胞器大量增加,出现分散分布的卵黄粒。卵黄旺盛合成期卵母细胞迅速增大,卵黄大量积累。成熟期卵母细胞核膜突起回缩,胶质膜易于脱落。(3)卵黄分为2种。Ⅰ型卵黄电子密度高,不发生融合,为内源性卵黄;II型卵黄中等电子密度,可融合为无定形卵黄块,为外源性卵黄。(4)成熟卵母细胞卵黄膜为三层,外层为颗粒层,表面具有粒状突;中层初始为均质结构,不断增厚并纤维化;内层致密,厚度不均。胶质膜电子密度极低。(5)卵子外有滤泡细胞,其核质比很大,细胞器少,在卵母细胞成熟期发生凋亡。文章还探讨了胶质膜、卵黄膜、滤泡细胞的功能,以及细胞器在卵黄形成中的作用。研究结果积累了光裸星虫卵子发生细胞学资料,为光裸星虫生殖调控与人工繁育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秀秀  章军 《海洋科学》2012,36(9):39-44
Gloeobacter violaceus PCC 7421是一种在进化上很古老的无类囊体蓝藻,由于光合作用电子传递链与呼吸系统在其细胞质膜上共存,这两个系统可能会共享一些元件,为研究其光合作用系统结构的独特之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LC-MS/MS)技术对其细胞膜蛋白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经鉴定发现, G. violaceus的细胞质膜上具有PSⅠ、PSⅡ和细胞色素b6等光合作用关键蛋白,同时具有呼吸作用过程中的关键酶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F0F1- ATP酶α和β亚基、细胞分裂蛋白、硝酸盐/亚硝酸盐转运蛋白、青霉素结合蛋白以及多种药物受体ABC转运蛋白.由此可知, G. violaceus的细胞质膜不仅能够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营养盐运输等转运功能也同时存在.G. violaceus的全基因数据分析显示其基因序列具有独特性,其蛋白注释相对比较少,因此其蛋白功能的研究需要更多数据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The anatomy, fine structure, diffusion distances and respiratory surface areas of the gills of two species of the polychaete family Alvinellida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Each gill consists of a stem on which are inserted two opposite rows of respiratory elements: flat sickle-shaped lamellae in Alvinella pompejana and cylindrical filaments in Paralvinella grasslei. Both lamellae and filaments have a ciliated mucous epidermis, a central layer of supporting and muscle cells and are devoid of coelomic cavity. Each respiratory element possesses one afferent and one efferent marginal vessel, united to each other distally, and connected proximally to separate longitudinal vessels running in the stem. Superficial parallel blood spaces connect the marginal vessels across the lamella or filament. Deeper, between the basal laminae of the epidermis and that of the central cell layer, a blood sinus is also present. The marginal vessels and the superficial blood spaces actually are intraepidermal extensions of this deep blood sinus. The diffusion distances are very small owing to the intraepidermal position of the respiratory blood spaces. The specific gill surface areas in A. pompejana and P. grasslei are the largest known today in polychaetes, respectively 12 and 47 cm2 per g wet weight.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of the gills are possibly related to a low oxygen content of the ambient seawater. Numerous crystalline granules scattered in the gill epidermis suggest that this epithelium has a detoxifying function.  相似文献   

15.
以牙鲆血细胞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选用聚乙二醇(PEG)作为细胞融合剂,将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与P3 X63 Ag8U1骨髓瘤细胞融合,筛选、克隆出3株生产抗牙鲆红细胞单克隆抗体(Mabs)的杂交瘤细胞(1C7、286、3A1)。应用免疫荧光抗体法(IFAT)研究3株单抗与5种常见养殖鱼类(大菱鲆、花鲈、真鲷、许氏平鲉、鲫鱼)红细胞的交叉反应,结果显示,3株单抗与5种鱼类红细胞有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应用Western blotting法分析单抗识别的蛋白分子量,结果显示,单抗1C7与大菱鲆血细胞结合的蛋白分子量为52kD、47kD、45kD、32kD、29kD、27kD,与花鲈、许氏平 结合的蛋白分子量是52kD、29kD,与真鲷结合的为29kD,与鲫鱼结合的为44kD、29kD、28kD;单抗286与大菱鲆、花鲈血细胞结合的蛋白带分子量是30kD、28kD,与真鲷结合的为30kD,与许氏平 结合的为29kD、28kD;单抗3A1没有Western blotting反应。结果表明,这6种鱼红细胞存在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蛋白成分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6.
绿色杜氏藻被膜泡囊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90年5月-1991年5月,运用透射电镜观察绿色杜氏藻,对该氏藻被膜泡囊的形态结构及其在细胞内的分布和形成过程进行研究。观察表明,绿色杜氏藻细胞的高尔基体和细胞膜有许多大小不等的被膜泡囊;这些被膜泡囊由泡囊及其表面的网状结构构成,其直径在45-120nm之间;在细胞膜附近的被膜泡囊直径较大;在高尔基体和细胞膜上还观察到被膜泡囊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7.
应用双箱动力学模型模拟了刺参在Pb、Zn、Cu、Cd、Cr、Hg和As 7种重金属混合暴露条件下,呼吸树、消化道和体壁组织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与释放实验。结果表明:(1)重金属在刺参组织器官中的富集具有选择性,理论平衡状态下,As、Cd、Cr在各组织的含量分布(CAmax):呼吸树消化道体壁,Cu、Zn分布规律(CAmax):消化道呼吸树体壁,Hg、Pb分布规律(CAmax):体壁呼吸树消化道。(2)刺参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呼吸树组织对Cr离子富集系数最高2298.2,其次是Cu、Cd离子,其BCF均在1500以上,Hg、Pb、Zn和As离子在呼吸树中的富集系数较低。体壁对Cu离子的富集系数最高为1560.7,对As离子富集系数最低52.7。消化道对Cu离子富集系数最高6037,对As离子富集系数最低为87.9。  相似文献   

18.
吴信忠  潘金培 《海洋学报》1999,21(3):113-118
对海水养殖大珠母贝和合浦珠母贝类立克次体(Rickettsia-like organism,RLO)病(简称RLO病)的超微病理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细胞及亚细胞结构经历由变性发展到坏死的病变过程,如胞核由核浓缩、核碎裂发展为核溶解;线粒体出现肿胀,嵴和基质改变及内质网脱颗粒、扩张和囊泡变等一系列混浊肿胀和水泡变性的基本特征;最终,细胞器完全溶解消失使胞质疏松,呈崩解或溶解状.结合先前组织细胞病理学和本文超微病理学研究的结果认为,RLO导致宿主细胞变性坏死的机制有:(1)直接损伤细胞的质膜;(2)直接干扰或破坏细胞的正常代谢;(3)对肝胰腺的广泛破坏可能通过破坏血管内皮系统间接造成肝胰腺上皮细胞的血供障碍,进而引起营养和呼吸代谢障碍或(和)与菌体释放的内毒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