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省桦甸市黄泥河子瓷石矿位于吉林省桦甸市桦南乡。经过详查工作,在区内发现两条工业用瓷石矿体。文中简单描述了瓷石地质特征及工业要求。通过对本区地质特征的总结,初步确定了找矿标志,认为区域内中生界侏罗系苏密沟组地层英安岩分布区为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
简述渤海湾盆地锦州A-1井新近系明化镇组、馆陶组和古近系东营组地层特征的基础上,对基底地层归属进行了讨论。根据希指蕨孢属高含量的孢粉组合面貌,过井剖面地震反射特征,岩电性特征及周边JZB-1井,JZC-1井的地层对比,认为其应属中生界白垩系。本次基底重力异常、航磁异常地层的发现揭示了辽东湾地区与传统认识不同的潜山,证实辽东湾地区潜山也存在较好的盖层,丰富了辽东湾地区中生界储盖组合及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蛟河中生界盆地位于吉林省蛟河县境内,呈北东方向展布,面积约400 km~2。由于该盆地采煤历史悠久,侏罗系上统——白垩系下统发育较全,引起了较多地质工作者的注意。早在一九二九年,王竹泉就对蛟河盆地地层时代进行了研究和划分。以后,不少地质研究人员也相继提出了对盆地地层的划分意见。近年来,杨学林和张普林等人在该盆地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对该盆地的地层时代进行了深入一步的研究,各自提出了看法,但迄今认识尚未统一。“河西砾岩”的时代隶属即为其主要争议之一。  相似文献   

4.
雅克拉断凸东段位于库车坳陷前缘斜坡带,侏罗系—白垩系向南超覆于前中生界凸起基底之上,形成了一系列地层超覆圈闭.由于大部分侏罗系—白垩系上超尖灭体不同程度地与前中生界区域性不整合(T50)下伏的不同地层接触,地层超覆圈闭的有效性受控于下伏地层的致密程度.利用地震属性、钻井资料和三维地震剖面相结合的方法对T50区域不整合下伏地层的分布、岩性和封堵性进行了分析,按封堵性将它们分为3种类型: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震旦系泥岩、泥质白云岩为封堵性底板,元古宇变质岩、中上寒武统白云岩和石炭系砂泥岩为可能封堵性底板,具溶蚀特征的中上寒武统白云岩和元古宇变质岩为渗透性储层底板.通过二维正演地质模型分析佐证了这3类不同封堵性能地层的地震识别特征.综合分析认为Jse3旋回、Kse1旋回以及Jse1旋回在DG2井附近可形成可观的、有效的地层超覆圈闭.  相似文献   

5.
据吉林省中生代地层建造类型、生物群特征和岩浆活动以及构造变动的形式,燕山运动期次划分如表2所示。从吉林省不同地区地质资料分析来看,地壳运动不论在空间还是在时间上发展都是不平衡的,但仍存很大程度的可比性(表1)。现分区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胜利油田中生界以上地层主要钻井事故及处理难度:胜利油田中生界以上地层较为复杂,以泥岩、油泥岩、砂泥岩、砾状砂岩为主,其中最大粒径达20mm以上,软硬变化频繁,易发生钻头事故。根据钻井公司的统计,该公司所有钻进事故中,80%为牙轮落井,且绝大多数发生在中生界以上地层,每年为处理这类事故损失时间达6000h以上。严重影响着钻井时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吉林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在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于吉林省东部山区发现早三叠世地层(图1)。该地层以往曾作过多次地质调查研究,先后称之为“吉林层”(C—P,河田学夫,1932),“波泥河组”(P_2,九台地质队,1959),“一拉溪组”、“杨家沟组”(P_2,长春地质学院,  相似文献   

8.
杨曙光 《新疆地质》2003,21(2):250-250
准北煤田西部(和什托洛盖盆地西部),西起色尔登,东至莫湖台,东西长约45 km,南北宽约22 km,面积约1 000 km2.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西山窑组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西山窑组含煤20多层,八道湾组含煤2~3层,煤质较差,该区东北部也有八道湾组地层出露,但不含可采煤层u 1 构造活动对地层的影响 该区中生界底部缺失中下三叠统,发育有西山窑组、三工河组沉积.中生界顶部在全区缺失白垩系、上侏罗统和中侏罗统头屯河组v.构造运动造成中生界上部和下部地层在该区南北缘分布的差异性.古生代晚期—中生代早期,构造运动造成该区抬升,使之处于剥蚀状况,到晚三…  相似文献   

9.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贺斯格乌拉凹陷位于二连盆地东部,大兴安岭西缘,是中国地质调查局新发现的中生界凹陷之一。该凹陷属于油气勘探矿权空白区,2015—2016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通过开展重磁电勘探、二维地震勘探及油气钻井工程等工作,证实该凹陷具有含油气远景。勘探表明,贺斯格乌拉凹陷沉积了大套中生界沉积地层,凹陷沉积中心暗色泥岩厚度可达620 m,优质烃源岩厚约180 m,  相似文献   

10.
一、区域及矿区地质概况矿床位于天山——阴山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东段和新华夏系第二巨型隆起带交会处。在轴向北东的老岭背斜的东南翼。区域出露地层自老而新有:太古界鞍山群、中元古界老岭群、震旦系以及不整合在上述地层之上的中生界(图1)。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地区突泉盆地高精度重磁电特征及其构造格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辽盆地西部及外围中生界是新近确定的东北油气资源新区的主力层系,其盆地内部地层展布、构造样式、油气成藏组合条件等均不明确,油气资源潜力研究程度较低。笔者以内蒙古东北部突泉盆地为主要研究区,通过高精度重力、磁力和大地电磁等地球物理方法,揭示了突泉盆地深部地层结构形态并评价油气资源潜力。综合勘探成果显示:盆地内沉积地层由盆地边缘向盆地内部逐渐倾斜,即沉积地层向盆地中心延伸,其埋深逐渐加大,马吉拉胡一带可能为盆地中心;突泉盆地内部存在区域性断裂13条,断裂走向以NE、NW向为主,这些断裂构成了研究区的基本构造格架,控制着研究区内中生界和上古生界的隆凹格局及沉积地层发育;并圈定了北部次凸、德泉次凹、白子庙次凹、东南次凸4个中生代构造单元。这些认识和成果为下一步油气资源勘探工作部署提供了盆地深部结构方面的重要证据,也对在东北油气资源新区(松辽盆地西部及外围)进行上古生界中生界油气资源潜力评价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概况分布于松辽盆地中部东缘的早白垩世地层,在公主岭、刘房子、卡伦水库一带(图1)出露较全,前人对这套地层做的工作不多,除局部地段有钻孔控制外,尚无人做过系统的地表工作,研究程度较低。1983年至1984年吉林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六分队在进行1:20万怀德县幅地质调查工作中,对该区早白垩世地层测制了连续的剖面,采集了较丰富的化石,其中有叶肢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 M_4低缓异常(图1),是吉林冶金地质公司608队在1981年做地面磁法普查时发现的。该异常位于吉林省南部×××铁矿西南四公里处,处于老岭背斜南东翼隆起部位。异常区内地层主要是震旦系大罗圈河组,不整合覆盖于老岭群大栗子组之上,厚度约300—500米。×××组地层呈一些小天窗零星出露于沟谷之中。测区的西南角和东北角有少量的中生界侏罗系一白垩系地层分布,不整合(构造不整合)于大罗圈河组地层之上。×××铁矿位于该区的东北部。××××铁矿赋存于大栗子组含铁层中,矿体上盘为千  相似文献   

14.
新疆天山地区中生界主要为内陆盆地陆相沉积,局部地区如喀什以北山麓上白垩统为海相沉积.天山南、北麓陆相中生代地层可以对比,但在岩相及古生物化石组合上具有差异.其地层划分与对比如表1.  相似文献   

15.
应用钻井、测井及古生物资料,对下扬子苏北盐阜地区中、古生界地层进行研究,同时综合了重、磁、电、二维地震、MT二维剖面等资料,探讨盐阜地区中生界残留地层展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中生界白垩系浦口组在研究区广泛分布,厚度较大,且分布稳定,而赤山组、葛村组及侏罗系、三叠系局部零星分布;上古生界地层残存在滨海隆起—建湖隆起引水沟凸起一带,下古生界地层残存在淮阴凹陷—盐城凹陷地区。  相似文献   

16.
根据近年来新取得的资料,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南黄海海域的生储盖层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古生界、中生界海相地层为南黄海海域的主力烃源岩,从构造运动和沉积发育情况分析,将南黄海海域的古生界、中生界海相地层生成油气的成藏过程划分为三叠纪印支运动前、侏罗纪—白垩纪、古近纪和新近纪4个阶段。通过对生储盖层的特征分析,说明南黄海古生界、中生界海相地层油气资源具有开发前景。在对南黄海盆地海相中生界、古生界烃源条件和后期保存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预测了盆地内海相油气资源的有利运聚区,为南黄海海域的油气勘探及研究工作提供了依据,对我国新的海上油气开发及部署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北黄海盆地东部前中生界基底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北黄海盆地是中国近海唯一未获得油气突破及勘探程度最低的含油气盆地(朝鲜已在该盆地东部实现了工业性油气突破),朝鲜在东部凹陷的3口钻井证实北黄海盆地东部凹陷主体前中生界基底是下古生界(Pz1)地层,与上覆以砂泥岩为主的中-新生界地层在地球物理特征上有很大差异,该特征提供了以地球物理资料推断和确定中-新生界盆地基底特征的可靠性。通过重力、磁力及大量多道地震资料解释认为,北黄海盆地前中生界基底最大埋深约5.5 km,凹陷主体部位前中生界基底以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为主,其东北角可能存在上古生界碎屑岩基底,而凹陷南部可能是元古界浅变质岩基底。  相似文献   

18.
南海北部陆缘中生代沉积层序、对比和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南海北部陆缘陆上粤中-粤东地区出露一系列的中生界,可以划分为15个Ⅲ级沉积层序。在毗邻海区的潮汕坳陷的地震剖面和LF35-1-1井也可以识别出12个Ⅲ级沉积层序。这些Ⅲ级层序组成了6个Ⅱ级层序和2个Ⅰ级层序,反映出由海向陆的环境变化过程。陆区和海区中生界在岩性、岩相以及层序地层等方面存在可对比性。陆区上地层-沉积特征以及模式可以作为模型应用于海区中生界相关研究,对南海北部中生界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合肥盆地安参1超深井钻遇的基底时代问题讨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参1井是南华北地区唯一的一口超深井,正确认识其钻遇的前中生界地层,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找矿意义。由于钻井岩芯目前尚未发现可靠的古生物等可供定年的标志,本文只能依据钻遇岩层的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证明安参1井钻遇的在印支期剥蚀面以下暗色泥质岩类地层与邻近出露的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具有相似性;而与石炭系—二叠系不同。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7,(2)
乌什凹陷沉积盖层、地震反射层及构造层的研究对乌什凹陷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采用井旁速度谱拟合曲线、声波合成地震记录、VSP测井资料、结合具体井位钻井资料,以及乌什凹陷和温宿凸起的地层分布、地震反射波组特征,对该区地震反射层特征、层位关系以及构造层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该地区从三叠纪以来,地层整体上呈连续沉积,但部分地层缺失;(2)该地区地震反射层有T3、T5、T6、T8、Tg反射层及T6-T8-2反射层系;(3)将该区划分为前中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三大构造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