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震速报台网走时残差分析与走时修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了30个速报台站的观测数据,计算了100多个中国境内外的地震事件初至波走时残差。在此基础上分析各台所记录的所有地震事件的残差随方位角和震中距的分布,及产生这些残差的地球深部非流体静力平衡状态和地球表面构造等方面的原因,并给出了不同区域地震走时的平均校正值,从而提高了地震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地震监测台网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彦明  张文韬  张帆  查斯 《高原地震》2013,25(2):22-25,12
回顾了内蒙古地震台网建设的发展历史,阐述了各阶段地震台站的建设情况,通过“九五”和“十五”的建设,内蒙古的地震监测能力有了极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双差定位法(Double-difference Earthquake Location,简称DD)和多事件联合定位法(Joint Hypocenter Determination,简称JHD)是精确多事件定位中常用的两种方法.对震源机制相近的相邻事件,DD方法利用事件之间的相对到时精准地反演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到时差数据能够利用波形互相关等方法直接测量,但是却无法准确地确定绝对位置;相比之下,JHD方法能够同时反演事件的绝对位置和台站走时校正值.结合两种方法的优点,本文提出一种混合定位方法,同时利用绝对到时数据和到时差数据准确地反演事件绝对位置和台站走时校正.本文利用模拟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并将其应用于朝鲜核试验定位,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减小走时计算误差所导致的定位误差.对于朝鲜核试验,相比单次事件+DD定位方法和JHD方法,相对Myers的定位结果定位偏差分别减小45.67%和40.00%.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各种地震定位方法,概述各种地震定位方法的基本原理,重点介绍Geiger的经典方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各种线性方法:单一地震事件定位法与多个地震事件定位法以及对每一种地震定位方法的应用情况,尤其是国内的应用情况做了总结;同时指出各种方法的特点,并进行相应的比较.  相似文献   

5.
由"重复地震"给出的中国地震台网的定位精度估计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蒋长胜  吴忠良 《中国地震》2005,21(2):147-154
用Sehaff和Richards(2004)给出的中国及邻区“重复地震对”的结果,即假定“重复地震对”之间的距离小于1km,而地震台网测得的两个地震之间的距离X是地震台网定位误差的结果,评估了中国地震台网的定位精度及其区域分布。结果显示中国台网的定位误差平均为10km的数量级。X值的空间分布显示青藏高原、新疆西部和北部、内蒙东部等地区是定位精度需要改善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河南豫北地区地震的定位问题 ,对豫北台网内的 10个典型地震 ,使用了 7个地震台站的资料 ,用波速比求出横波速度 ;用和达定位法 (有的同时使用高桥法 )进行了精确定位 ,求出震源深度 ;测量了震中至各台的震中距 ,以此反算出了纵波速度。通过计算 ,确定出了较为适合河南豫北地震台网地区的波速。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和新疆地震台网的地震定位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新疆地震台网和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在乌鲁木齐地区100km范围内1993年6月至1993年12月10日各自定位的地震资料,以新疆地震台网为参考基准,将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网的资料与其进行了对比。对比发现遥测地震台网比新疆地震台网在地震数量上多32.9%,在定位精度上也相对要高一些。另外,根据地震定位的三种交切结果,分析了遥测台网地震定位现状。  相似文献   

8.
1 问题的提出辽宁省地震台网由辽宁遥测数字地震台网 (以下简称遥测台网 )和有人值守测震台 (下称台站 )组成。遥测台网由分布在全省各地的 1 5个遥测地震台站组成 ,但这些台站分布不够均匀 ,使得一些地区监测能力较弱。台站有的和遥测台在一起 ,有的则正好分布在没有遥测台的地区。为能在使用交互分析处理系统进行地震定位时 ,充分利用这些有人值守台的数据 ,使台网分布不够均匀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弥补 ,使地震定位精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本项目编制了面向台站速报的 LN-LHDW-1检测管理软件 ,以实现遥测台网与台站地震数据的联合定位…  相似文献   

9.
选取库尔勒地震台2008—2015年记录的数字地震资料,与中国地震台网测定的体波震级进行对比,从震级大小、震中距、震源深度以及震中方位,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可知,库尔勒地震台计算震级相对偏大,其中mb平均偏差为0.1455,mB平均偏差为0.1941;震源深度在0—96km时,mb和mB震级偏差接近平均值;当震源深度h>96km时,测定震级和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震级基本一致;地震发生在第三象限时,台站测定震级与中国地震台网测定震级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利用记录较好的地脉动数据,提取能够反映地下介质的特征量,存储在数据库中.利用编写的绘图程序,可以把数据库中地脉动参数值以变化曲线的方式进行显示,也可以按固定格式进行导出,尝试寻找地脉动参数值变化与地震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数字化地震台网筹建过程的概述,回顾台网建设的困难.台网建设的完成,不但大幅度提高了广东省的地震监测能力,而且带动和引领了全国数字地震台网建设,同时也获得了溢出效应.更重要的是广东省地震局的一批年轻技术人员通过台网建设,业务上得到了提升,成为了重要的技术骨干.寄希望于年轻的一代,经过承担大项目,快速...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震观测台网地震速报定位偏差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孟玉梅  赵永  王斌 《地震》2001,21(3):65-69
介绍并分析了中国地震速报台网目前地震速报定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利用1990~1997年的速报定位资料,统计分析了中国地震速报台网测定地震震中位置的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3.
选取2009年1月至2016年5月内蒙古中西部及邻区55次M ≥ 3.0地震,通过调整台站空隙角、近台距离、远台距离、定位台站数,改变并对比定位子台网布局对地震定位精度的影响,进而研究定位子台网的选取规则。分区域探讨2种台站分布模式下地震的定位偏差、水平误差、拟合残差随空隙角、近台距离、远台距离、台站分布均匀度的变化及水平误差和定位偏差与拟合残差的关系。分析发现,地震速报选取9-12个台站,且台站分布相对合理的定位子台网参与定位,结果较好,使用水平误差评估定位效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14.
15.
多事件定位法联合解决了震群中地震事件震源参数(震源和发震时刻)和台站记录到的地震事件的走时校正。本文阐述了基于网格搜寻技术的新的多事件定位方法。这个算法(称为GMEL)是比较早的单事件定位算法(GSEL)的拓展并且是基于定位问题中的最大似然公式表示。通过对使用线性反演(Geiger)方法的地方使用网格搜寻和根部查找技术,使GMEL适应拾取误差的非高斯模型和高斯模型,而且可以处理像预先理想定位事件的地面真实位置水平这样的先验约束。我们描述了这个算法,并报告了我们取得的成果,即在对多事件定位时,拓展了蒙特卡罗技术来计算事件定位的置信区间,通常它被用在GSEL方法中。这个扩展将会产生置信区间,它们量化了对震相拾取和估计台站校正的不确定性两方面在定位误差上的影响,也就是校准(或模拟)误差。我们比较了GMEL法和4个其他多事件定位法:震源分解法(HDC)、双差法(DD)、累进(progressive)多事件定位法(PMEL)和联合震源确定法(JHD),给出了检验的初步结果。这个检验应用到了1999年伊兹米特/迪斯杰地震序列的两个毗邻震群上,Engdahl和Bergman(2001)已经用震源分解法进行过分析。我们正在独立地将其他方法应用到他们使用的数据上,力图提高我们对于这些方法间存在的相似和不同以及通常多事件定位方法效果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乳山地震序列区域台网及台阵定位结果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确定位的活动图像为了解断层产状和深部构造提供了重要基础信息。本文采用2014年5月7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山东地震台网及乳山台阵记录的乳山地震序列ML ≥ 1.5级地震进行双差定位对比研究。定位结果显示:山东地震台网记录的地震经精定位后,震源位置呈现北西向(约315°)展布,剖面上地震分布较为均匀,震源深度3-11km。乳山台阵记录的地震经精定位后,震源位置呈现北西西向(约290°)展布,在空间上多处相对集中,体现了序列空间分布的丛集特征;剖面中心位置地震明显较少,此处似乎存在一凹凸体,序列地震基本发生在凹凸体的周围,震源深度集中分布在4-8km。从已有震源机制解、台站布局、精定位残差、现场调查等多方面综合分析认为,乳山台阵精定位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17.
应用广东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数据,通过对广东省周边50 km以外的62次地震重新定位,对比研究广东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数据处理软件提供的几种地震定位程序,初步认为:中国东南部、西北部地区及国外距广东地区较近的位于中国东南方向的印尼、日本等地区的地震,3种定位方法均可对其进行定位;而分布在国外较远地区的地震,用Hyposat及locSAT定位程序尚可,且locSAT优于Hyposat定位程序,而单纯型定位程序几乎不能用。  相似文献   

18.
地震目录是研究地震活动性的基本资料。然而地震目录的内容不仅反映了地震活动性的真实变化,也混杂了人为因素引起的变化。这些人为因素包括,台网监测能力的增强或减弱,台网测定震级的系统偏差等。本文首先讨论了对地震频度和平均震级进行z检验以研究地震活动性和识别人为变化的方法,继而对京津唐张地区的资料进行z检验。计算结果表明,北京台网的监测能力在1966年和1984年后曾经有过两次提高,这与北京遥测台网网志的报告大体一致。计算结果也反映出当前台网在震级确定上还存在一些系统偏差,文中讨论了这些偏差对客观地研究地震活动性和地震预报的影响,指出了排除人为因素对地震活动性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昆明地震台网下方的三维速度结构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椿镛  颜其中 《地震学报》1994,16(2):167-175
根据昆明地震台网1982-1989年记录的275个区域地震初至P波走时资料, 用震源参数与介质结构参数分离方法和三维近似射线追踪确定了台网下方的三维速度结构。昆明地震台同台站间距相对较大, 区域初至震相和Pn可能同时存在, 在网格介质模型中, Pn用近似射线追踪方法模拟为Moho界面下方的潜波。最终的三维速度结构与深地震测深和布格重力异常反演结果基本一致。滇中地区(渡口楚雄一带)在45km深度上为明显高速区, 解释为Moho界面隆起。这一地区上地壳呈低速区, 因此, Moho面的隆起被认为是均衡作用的结果。速度等值线分布表明, 上部地壳和下地壳结构复杂, 而中地壳则相对简单, 这一特征说明云南地区属于现代活动构造区域。红河断裂作为这一地区大地构造的主要分界线, 虽然在速度结构上未显示较明显的低速异常带, 但在中至下地壳的速度等值线上显示出构造分界的特征, 这表明红河断裂已穿透Moho界面。   相似文献   

20.
选取山西及邻区不同区域的33个地震事件,通过分析"定位子台网"分布对地震定位精度的影响,研究"定位子台网"的选取。分区域分别探讨两种台站分布情况下的定位偏差、水平误差、拟合残差随空隙角、近台距离、远台距离的变化,以及定位偏差与拟合残差的关系。结果显示,速报时选取9~12个台站,且台站分布相对合理的"定位子台网"参加定位结果比较好,使用水平误差估计定位结果的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