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楼利苗 《地理教学》2011,(10):33-35
一、问题提出目前,常见的地理复习行为可归纳为:课前,按教材文本素材预设课堂教学内容与授课顺序,与新课讲授比较,无非增加了相关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与选取若干个具较大难度的例题解析。课中,展示课件并按课件的先后顺序一直讲下去,中间有学科知识的讲解,穿插例题和一定的练习。课后,大多选取一部甚至多部主流教辅用书的习题作为学生巩固练习。  相似文献   

2.
国内现行的旅游地理学教材没有明确展示学科视角,拥有旅游者、旅游资源等与旅游学几乎完全相同的内容。该文以时空坐标系下研究旅游现象为总出发点,通过对既有若干教材的研究,提出了一个以区分为目的、以区位、时间轴、距离等为基本概念的旅游地理学研讨思路,认为旅游现象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发现更多的关于旅游现象的时空表达才是旅游地理学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3.
赵艳玲 《中国地名》2013,(11):60-63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地图制图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航空摄影、卫星遥感、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和新理论的相继引进,使地图学的内容和地图的图型,不论其理论基础和工艺手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国际1:100万地图、专题地图、遥感制图、机助制图等相继产生,并在理论研究方面开拓了许多科学分支的新领域。展示了地图学理论体系的新变革,展示了它的生产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前景,展示了地图新品种和新内容的迅速增多。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行高中地理下册——主要是人文地理具有名目多、范围广、内容杂等特点,我总结出了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单元目标表解导学。具体作用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中地理含有丰富的环境教育内容,从教材看,主要可分三单元加强环境教育,其教育目标如下:  相似文献   

6.
苏军超  陆骏 《地理教学》2012,(12):40-42
一、学习目标设定 1.基础分析 (1)课标分析本节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是: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本条课程标准内容表达了两个要点:一是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这是"标准"要求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7.
在大遗址展示概念、范畴界定的基础上,探讨大遗址展示的理念及具体设计方法,以期为实现大遗址保护、利用和传承有所助益.大遗址展示是实现大遗址保护和传承的有效途径,在保护利用、价值导向等理念指导下,根据大遗址展示内容遗址遗迹本体、自然环境(地脉)和除遗址遗迹外的文化景观(文脉)的形态、内涵、特性等,提出了保护陈列展示法、意象展示法、地脉强化法、文脉延伸法、文化展示法等展示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国家不断改革教材,从教材结构体系的编写上加入更多的参与性活动内容。新课标提出,课堂教学应该实现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地理学内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地理学历经数千年的持续发展.内容极为丰富。但是,由于缺乏系统性,因而在内容上也是很庞杂的。它究竟包括一些什么内容?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探讨,不妥之处恳盼指教。(一)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书籍专门研究讨论过中国传统地理学的内容,但是有一些类书、史书和目录书涉及到了这个问题。据笔者查阅,最早对传统地理学内容进行分类的是宋朝著名学者郑樵(1104~1162)的纪传体通史《通志》(200卷)。郑氏在《通志·艺文略》中,将史类地理划分为12个子目:地理、都城、宫苑、郡邑、图经、方物、川读、名山洞府、塔寺、朝聘、行役、蛮夷  相似文献   

10.
朱浩 《地理教学》1998,(5):37-37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直接影响学习者知识迁移过程的认知结构主要有以下三个变量:1、可利用性:在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以利用;2、可辨别性:新的学习内容与同化它的原有观念的分化程度;3、稳定性;原有起固定作用观念的稳定和清晰程度。据此,组织学生促进地理知识的迁移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李依铭  姚培泰 《地理教学》2011,(20):18-20,58
经过四年的高考改革实践,新课标地理高考模式已然成型。以“文综型”地理高考为例,试题的考查内容和形式如表所示:  相似文献   

12.
从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自身特点出发,通过分析受众类型、设计原则、展示形式、内容等方面,对解说系统、展示系统和环境教育活动三方面进行设计,最终形成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李虹 《地理教学》2011,(4):44-46
高中地理新教材区别于老教材的一个重要特征之一是:课本正文内容很少,但有大量的阅读材料和活动内容。如何取舍大量的阅读材料和活动内容,这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但也给教师备课提供了更大的选择空间,既可以用课本中的,也可以用教材以外的,甚至可以用新的材料把教材内容重新组合。  相似文献   

14.
郭莉 《地理教学》2005,(4):22-24
最近在学校开展的“展示课”教研活动中,听了两位教师讲同一内容的课:高一“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人教版、试验本上册)。尽管是同一内容的课,却折射出两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一位是严谨的作风,传统的教法,很注重教学的实际效果;另一位是开放的作风,探究式的教法,很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单从学生掌握知识这个角度讲,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中国农业信息元数据内容体系,该文总结了在分布式环境下实现完备的农业信息共享(包括空间和非空间信息)的困难,提出了五层元数据内容体系:数据层元数据、数据库层元数据、模型层元数据、子系统层元数据、分布式系统层元数据,以扩展现有的地理信息系统元数据内容体系,从而促进完备的信息共享。最后,介绍了中国农业信息元数据库内容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16.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在课堂上我就多次遇到这样的情形:一些枯燥的、烦闷的内容只需那么随机一变,课堂气氛顿时就活跃起来、学生精神顿时也振奋起来;一些看上去复杂的、烦琐的内容只要采用适当的方法稍加处理,立时给人以简洁与明快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地理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一般为:1.创设情境:创设恰当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进入活动状态。这里所说的情境主要是指教学情景,它既包括每一个认识环境中的问题情境,又包括每一个活动环节中的活动情境,还包括教师为整个课堂教学所创设思维场、情感场等课堂氛围。2.出示材料:针对学习内容,出示相应的学习材料。在学生开始学习前,教师应该对材料进行必要的说明,对问题和任务交代清楚。  相似文献   

18.
高燕珊  曾玮 《地理教学》2013,(22):12-15,8
国际数学和科学趋势研究(TIMSS)是一套系统而科学的学业评价体系,其先进的评价理念、方法对我国中学学科课程的学业评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TIMSS 2011地球科学八年级评价内容具有主题选取凸显基础性、注重对学生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查以及与测评标准相统一等特征。这些特征对我国中学地理学业评价的启示是中学地理学业评价的内容应当基于地理学科的课程标准,评价内容的主题选取应凸显基础性并且要注重评价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法和历史法,对部编《初级中学地理》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初级中学地理》在内容编排上,本国地理部分采用"分—总"编排方式,外国地理部分采用"总—分—总"编排方式,都采用了地方志编写方法;在内容选取上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和关注民生;在课文系统、图像系统、作业系统和助读系统上亦各有特点,其中,助读系统表现在编辑要旨和注释上,为本套教科书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初中地理“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一节中,关于等高线地形图的内容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我在教学中通过精讲和训练,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这部分内容。我发觉学生由于尝到成功的喜悦,情绪兴奋,在转入下一个内容(分层设色地形图)前,我就因势利导,设计了这样一十问题同学生:“我们的同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