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玉宝  颜新荣 《地质与勘探》2003,39(Z2):355-359
文章根据水库诱发地震机制,从库区附近活动断裂的应力状态,应力积累程度、岩体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等综合因素分析研究,从而论证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可能诱发地震的地段与最大震级,以及水库地震对工程建筑物及库坝区地质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自2002年7月温州珊溪水库首次发生地震后,其地震活动持续至今,但目前人们对水库地震成因了解较少.基于对库区所处的区域地震地质背景、库区地形地貌、岩性及新构造运动特征的分析,采用野外地质调查的方法,获得了库区主要断层的地质特征,并评价了其渗透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地震活动特征及震源机制解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水库地震时间序列及发震机理.结果表明珊溪水库地震活动与库区岩性、断层(尤其是库区内的双溪-焦溪垟断层)及库水特征关系密切.水库地震主要发生在侏罗系凝灰岩夹砂岩、泥岩等隔水性好的层状岩层中,而渗透性较好的双溪-焦溪垟断层结构面则更利于库水下渗,这种岩体结构面组合方式一方面使库水容易沿断层结构面向深部渗透,另一方面断层结构面上的孔隙压力容易升高,因此降低了断层结构面上的正应力,应力平衡被打破,进而诱发地震.在水的渗透和地震活动的相互作用下,水库地震沿双溪-焦溪垟断层(尤其是第三分支断层)从SE向NW持续发生.   相似文献   

3.
水库诱发地震及其水文地质条件和诱震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对比水库诱发地震的水文地质条件,库区水文地质条件是控制地震序列的主导因素,两类水库诱发地震发震机制不同,“快速响应型”诱震机制为水库荷载作用,“带后发生型”为孔隙压扩散作用。水库诱发地震预报的关键是查明库区水文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4.
沉积物的地震及古地震效应*   总被引:27,自引:1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地震是依据地层中保留的沉积物变形记录而确定的。系统归纳总结地震诱发沉积物变形将为古地震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也有助于野外调查辨认这些记录。作者提出了一个初步的、供讨论与补充修正的地震触发沉积物变形分类的方案。变形的成因机制是分类的基础。这些特殊沉积物变形主要与地震有关,但其中一些变形往往也受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要确定地震成因变形必须详尽研究相关的区域地质背景构造。  相似文献   

5.
覃子建  吴淑才 《贵州地质》1993,10(4):335-344
水库地震是人类开发水力资源的工程活动中,有些水库蓄水后会出现诱发的地震现象。乌江渡水电站,是我国在岩溶地区建成的一座高原峡谷型的高坝大型水库,库区蓄水后5个月就有频繁的地震活动,主要有三个震区,至今延续时间已达13年,目前的这种地震活动势态仍在继续。本文就水电站工程及地质背景、震情与震害、地震活动的主要特征及成因机制等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水库地震是当今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具有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综合分析了煤矿诱发地震的特征、震害、震区地震地质条件、诱震环境条件、成因类型以及成因机制。煤矿矿震是在地壳深部原始高值应力的作用下,由于煤系地层对外力的脆弱性,活动构造牵动的活化及煤矿采掘附加应力等内外因子的协调作用,引起地质构造薄弱面的瞬间激烈运动,或构造塌陷释放应力、应变能的地震效应。  相似文献   

7.
在某工程的区域稳定性研究和水库区工程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水库的区域地震地质条件。依据实际存在的诱发地震条件组合,对该水库诱发地震的环境进行了分区评价。重点研究了水库区地质背景、水库诱发地震的关键因素及水库诱发地震的潜在危险性预测等方面。研究表明水库在运行过程中有发生裂隙断块岩体型或裂隙喀斯特岩体型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但诱发地震强度仅为微震或弱震,其基本烈度不会超过历史构造地震对区内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将诱发水库地震的主要因素(岩性、岩体完整性、断层性质、库区区域应力状态、库区地震活动背景)划分为11个因子,并进行定量化;再根据每个样本到所属类内超平面的距离计算每个样本点的模糊因子,确定其对分类超平面影响大小;然后建立水库地震的支持向量机(SVM)和模糊支持向量机(FSVM)模型,并应用于水库诱发地震等级预测。实例分析表明,两种模型均可用于水库诱发地震等级预测,具有预测精度较高、考虑因素全面的特点,相比之下SVM模型预测结果略优于FSVM模型。另外,在应用SVM和FSVM进行分类时,如果样本离散性较高,则SVM模型优于FSVM模型;相反,如果样本离散性较低,则FSVM模型优于SVM模型。  相似文献   

9.
论外成成因的水库诱发地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中国和世界的资料,对外成成因的水库诱发地震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将它们初步划分为五种类型,即:碳酸盐岩类岩溶塌陷气爆型、易溶岩溶解塌陷型、滑坡崩塌型、冻裂型和地壳表层卸荷型。并简述了典型的震例及可能的成因机制。作者指出,研究和辨别外成成因的水库诱发地震具有相当大的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意义,它有助于正确评价不同建设场地可能遭受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
黄河小浪底水库诱发地震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小浪底水库库区地质构造复杂 ,库区及周边存在着十几条活动断层 ,它们是可能诱震断层。本文首先对库区断裂分布规律、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并探讨其断裂活动性 ,然后在综合地质条件分析、地震地质与工程地质类比的基础上 ,应用概率预测法分析得知小浪底水库有诱发地震的可能 ,并采用水库综合影响参数法、断层破裂长度法、聚类分析法估算了水库诱发地震震级 ,结果表明其震级以 5级为上限 ,随后简单估计了其震中位置与时间。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蓄水以来,长江周边出现了大量的水库地震,主要集中于巴东—泄滩—仙女山区域,目前已达上万次,最大震级为5.1级。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及对已有水库地震数据进行研究,采用构造地质分析方法,对三峡库区仙女山和九畹溪断裂带水库地震空间上的迁移规律、时间上的周期规律以及微地震群的成因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水库地震具有周期性,表现为长周期(与库水位相关)和短周期(与库水位快速波动相关);从空间上看,水库地震具有迁移规律,受九畹溪断裂控制的触发型水库地震存在着逐渐向南迁移的特征,受仙女山断裂控制的触发型水库地震局限分布于仙女山断裂北延端点处,分布于仙女山断裂西侧(周坪乡附近)带状分布的水库诱发地震逐渐呈点状向南迁移。  相似文献   

12.
水文地质结构与水库诱发地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文基于断层渗透结构和岩体渗透稳定性两个概念,提出了水文地质结构及其分类方案。通过理论分析和水库地震案例解析,阐述了水文地质结构对诱发地震的制约作用。提出了基于水文地质结构进行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评价的思路。对水库诱发地震危险性评价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水库地震是人类工程话动诱发的一种灾害,目前人们对这一现象的认识还处在资料积累,成因机制及预测评价方法的探索阶殷。永库地震的研究在30~60年代就受到了学术界和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开始对其加以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实际资料,提出了库水荷载效应说、孔除水压效应说及地质构造成困说等成因观点,并把概率分析,模糊数学等数学方法应用到水库遗震预测研究中,在水库地震危险性评价预测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累。通过分析大量的实际资料,并根据目前的研究动态认为,水库地震研究应该进一步总结其一般规律,加强库区调查。对水库地震的成因机制探讨要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现场或室内模拟实试研究。同对,应广泛地应用数学、力学模型对水库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发生地段及强度进行半定量或定量预测。  相似文献   

14.
潘别桐  唐辉明 《地球科学》1989,14(2):145-154
文章简介了下汤地区区域地质及地震地质条件,分析了下汤地区岩体渗透性、现代地应力场特征及车村—鲁山断裂现代活动性。从地质条件分析、工程地质地震地质类比、危险度估算及统计检验等诸方面,论证了下汤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结合岩石断裂力学研究成果预测了下汤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震级和震中位置。  相似文献   

15.
戚筱俊  薛福 《城市地质》1997,9(1):18-26
北京密云水库水 库区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包括,库区区域新构造及地质问题,水库诱发地震问题,水库渗 漏,水库边岸再造,对公路及其它建筑的影响问题,地下水水浸没问题水库固体迳流物质来源及水土保持问题,水库环境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几个典型水库地震事件,总结了目前对水库诱发地震的分析方法及其依据,重点从地震发生的时间、空间、强度、活动特征、震源深度5个方面介绍了水库诱发地震的特征,最后简要分析了水库诱发地震的动力学机制,认为通过人为调整库水载荷大小等因素来研究水库地震活动性,对于研究地震触发及地震预报等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水库诱发地震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在总结了水库地震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征后,以工程地质学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地震地质学,对水库地震进行了评价。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大坝施工期与建成后的安全运行,并根据库坝区的诱震地质条件,正确评价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为工程建设采取合理的对策提供依据。其步骤分为三步:水库地震可能性评价、水库地震危险性评价与水库地震监测和预测研究。其内容为区域工程地质、构造地质、水文地质、地震与水库地震监测,并依据世界水库地震资料的对比分析,总结出:构造断裂型、地表卸荷型与岩溶塌陷型3种主要水库地震类型的判据。其评价方法,主要是对水库地震综合性分区评价及水库地震强度的评价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水库诱发地震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在总结了水库地震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征后,以工程地质学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地震地质学,对水库地震进行了评价.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大坝施工期与建成后的安全运行,并根据库坝区的诱震地质条件,正确评价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为工程建设采取合理的对策提供依据.其步骤分为3步:水库地震可能性评价、水库地震危险性评价与水库地震监测和预测研究.其内容为区域工程地质、构造地质、水文地质、地震与水库地震监测,并依据世界水库地震资料的对比分析,总结出:构造断裂型、地表卸荷型与岩溶塌陷型3种主要水库地震类型的判据.其评价方法,主要是对水库地震综合性分区评价及水库地震强度的评价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罗军昌 《地下水》2023,(6):187-189
为研究宕昌县城区饮用水源地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及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文章主要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物理地质现象、区域地质构造与不良地质现象、水文地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论述,并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对库区渗漏、水库浸没与库岸稳定、水库诱发地震等地质问题进行评价。研究认为,水库不存在向邻谷的渗漏问题;库区岩性完整,无区域性的活动断层通过,水库蓄水后,发生诱发地震的可能性小。研究可为下一步水库坝址、坝型及枢纽建筑物的选型、布置等提供技术指导及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介绍5.12地震后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崩塌地质灾害特征,分析它们发生和发展的地质环境背景,重点分析了崩塌类型与岩体结构的关系及崩塌发生的一些基本规律,结合具体实例,提出了汶川地震触发崩塌成因机制的分类体系,概括和总结了五种主要崩塌类型的基本特征及地质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