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气象要素高空探测、地面观测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针对2003年8月下旬(0312)和2004年8月下旬(0418)山东省两场发生在不同环流形势下的远距离暴雨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台风在两次暴雨过程中均起了重要作用,但机理不同。除台风东侧低空急流为大暴雨的发生提供充沛的水汽,有利于构建不稳定的大气层结以及加强暴雨区的辐合上升运动等共同点之外,还存在着显著的不同:(1)0312台风远距离暴雨是台风与切变线相互作用的产物,0418台风远距离暴雨则是由台风与冷锋相互作用造成的;(2)在这两次暴雨过程中,直接影响系统和台风所起的作用不同:0312台风远距离暴雨过程中,切变线为暴雨的发生发展提供了原始的正涡度场,而台风东侧的低空急流加强北推进一步加强了切变线附近正涡度和辐合强度,加强了上升运动;0418台风远距离暴雨过程中,台风倒槽顶端生成并分裂发展的气旋式涡旋为暴雨系统的原始涡源,台风东侧低空急流北上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暴雨区的辐合和上升运动;(3)两次台风远距离暴雨中,与台风相连的偏南风急流对暴雨区的水汽净流入贡献最大,但最大水汽输送层不同,0312台风远距离暴雨的最大水汽输送层在925hPa附近,而0418台风远距离暴雨的最大水汽输送出现在800hPa上下。  相似文献   

2.
台风“达维”影响山东的暴雨落区及路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空观测资料、地面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NCEP/NCAR全球再分析资料、FY-2E卫星云图等资料对2012年第10号台风"达维"影响山东的暴雨落区分布及路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落区主要出现在台风移动路径的右侧及台风中心附近,而且台风中心的右侧降水明显大于左侧。冷空气对台风引起的降水落区影响较大。水汽通量大值区和辐合区分布、中层的强上升运动对暴雨落区有一定作用。温度梯度大值区和假相当位温的分布与暴雨落区较一致。台风"达维"是在300 h Pa引导气流的作用下移动的,其移动路径与500 h Pa总温度线的走向及高空500 h Pa正涡度带的走向一致。此外,台风的移动路径与副热带高压、双台风效应、低层弱冷空气和下垫面等关系较大。  相似文献   

3.
应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选取登陆北上山东地点相近但暴雨落区分别位于台风中心西北侧和东北侧的两个台风,分析暴雨落区相对台风中心非对称分布的成因。结果表明:台风进入中纬度以后,0421号台风"海马"位于高空深槽前,与西风槽相互作用,西风槽携带的冷空气从西北侧侵入台风环流,产生湿斜压锋区强迫抬升、冷暖空气交绥、水汽辐合等因素造成暴雨,暴雨趋于出现在台风中心的西北侧,为高比湿舌前方、较强水汽辐合区与相当位温密集区叠加的区域;而0509号台风"麦莎"与副热带高压相互作用,引起涡度及涡度平流的非对称改变,暴雨区与500 hPa正涡度区或正涡度平流相对应,暴雨趋于出现在台风中心的东北侧,为强正涡度平流区与水汽辐合叠加的区域。  相似文献   

4.
张学敏 《海洋预报》1991,8(1):76-83
本文是应用天气动力学方法,对13个台风环流降水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后,归纳出影响台风环流降水的天气系统和产生降水的物理因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关于台风环流降水和暴雨预报的参考依据,在实际业务工作中,对提高台风环流降水预报水平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韩芙蓉  鹿翔  梁亮 《海洋预报》2020,37(1):67-74
利用NCEP FNL再分析资料和中国自动站与CMORPH融合降水资料对1614号台风"莫兰蒂"进行了非地转湿Q矢量和垂直螺旋度诊断分析。对比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和垂直螺旋度的三维结构可见,低层正垂直螺旋度与台风移动和强度变化相对应,可作为台风演变的动力因子。而综合考虑了动力和热力作用的非地转湿Q矢量在台风暴雨预报中作用更突出,其中低层700 hPa上的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辐合值大于20×10^-16/(hPa·s^3)可作为台风暴雨落区和强度预报的重要参考量,其所对应的辐合区变化与台风暴雨落区变化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此外,湿Q矢量散度的三维结构反映了台风内部存在明显的中尺度对流系统,中尺度对流云团不断生消使得台风暴雨维持。  相似文献   

6.
用天气动力学和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以地面影响系统为主要依据。对1983-2000年6-8月青岛地区的40次暴雨进行分型,分为气旋,台风和冷锋三种类型,根据预报经验,选取相应的预报因子,建立0-1权重回归方程,预报青岛地区未来24h的暴雨,对于冷锋类暴雨,本文认为来自低纬度西南低空急流是水汽,涡度的输送通道,它向暴雨区提供了暴雨所需的水汽和能量,因此把它列为起始场条件,因子选取了代表水汽,位势不稳定,能量的物理因子。统计得出;冷锋类暴雨方程的准确率为13/14(92.9%)。用此方法对1980年6-8月进行试报。没有出现空漏报现象,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三个登陆浙江热带气旋数值试验及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首先利用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对2004年3个登陆浙江热带气旋的登陆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通过对路径、降水的对比验证表明,MM5模式对热带气旋的模拟是比较成功的。然后在模拟效果较好的基础上,利用高分辨的模拟结果,对台风暴雨过程的湿位涡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3场台风暴雨的形成机制有显著差异,Rananim强降水是由其本身环流造成的,至于Mindulle和Haima的降水冷空气的侵入起到了重要作用。暴雨都发生在陡立密集区附近,对流层低层湿位涡负值中心与暴雨落区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而其中心数值绝对值随时间的变化量与1h降水存在正相关关系,说明湿位涡负值中心可以作为降水时空分布的重要指标,为台风暴雨预报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8.
以地面影响系统为主要依据 ,使用天气动力学和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 ,将1 983~ 2 0 0 0年 6~ 8月青岛地区的 4 0次暴雨分为气旋、台风和冷锋 3种类型。根据预报经验 ,选取相应的预报因子 ,建立 0 -1权重回归方程 ,用于预报青岛地区未来 2 4 h的暴雨。对于台风暴雨 ,认为来自低纬度洋面的东南 (或西南 )低空急流是水汽、涡度的输送通道 ,它向台风提供了形成暴雨所需的水汽和能量 ,因此把它列为起始场条件。因子选取了代表水汽、位势不稳定、能量及冷空气活动的物理因子。统计得出 :台风类暴雨方程的预报准确率为 96%。用该方程对1 975年 6~ 8月进行试报 ,没有出现空漏报现象 ,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登陆的台风环流暴雨是沿海地区重要的暴雨类型之一,降雨量大,范围广,危害大。本文应用诊断分析的方法,以1999年8月11日发生在山东半岛中东部大范围暴雨过程为实例,就暴雨发生前一般性降水时的环境场与暴雨发生时的环境场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时均比暴雨发生前一般性降水时:低空辐合和高空辐散增强,低层水汽能量辐合及对流不稳定性增大,低空垂直环流发展。以上因子导致积云对流的发展。在弱垂直切变环境下,通过第二类条件不稳定(CISK)机制,使热带风暴减弱成的低气压环流维持,并促使中低压发生变化,使暴雨云团西行增强,暴雨增幅。  相似文献   

10.
低空急流对0212号台风"北冕"后部暴雨影响的分析和数值试验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本文首先用实测资料分析了0212号台风"北冕"造成福建大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特征,指出低空偏南风急流的北抬和加强为远离风暴中心的福建东南沿海大暴雨提供了有利的水汽和动力条件.然后用中尺度模式(MM5)模拟分析了低空偏南风急流强度变化对本次暴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空急流强度变化对福建东南部的暴雨落区及强度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利用气象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及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结合NCEP/NCAR逐日6 h再分析资料(0. 25°×0. 25°),对2018年18号台风"温比亚"及其残骸长时间影响山东引发特大暴雨的成因进行分析发现:1)此次极端降水可分为三个阶段,分别受台风外围螺旋云系、倒槽和变性后温带气旋冷锋影响,其中弱冷空气与台风倒槽相互作用对强降水的产生和维持起到了重要作用。2)"温比亚"缓慢北上过程中,强降水落区从台风东侧逆时针转至其北部倒槽附近,并逐渐远离台风中心,台风强度逐渐减弱。3)冷空气在对流层中层与台风倒槽相互作用,中层冷暖平流增强形成锋区,斜压不稳定能量增强,暖湿空气在锋区附近上升,并与低层倒槽辐合上升运动相配合,引发了倒槽附近特大暴雨的发生。4)此次过程中,低空急流稳定维持,源源不断地将水汽自东海输送至台风倒槽附近,水汽输送集中在800 hPa以下,850 hPa水汽通量辐合强度大于8×10-6g·cm~(-2)·hPa~(-1)·s~(-1)区域与暴雨落区的形态和位置对应良好。5)对流层中层的弱冷空气和低层的强暖湿气流促进了对流不稳定层结的发展和维持,低层强风速带在鲁中山区迎风坡强迫抬升不断触发中尺度对流系统,在中高层气流引导和地形作用下产生"列车效应",也是此次过程中局地特大暴雨产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0515号登陆台风"卡努"引发江苏暴雨过程的动力学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赵凯  孙燕  王山旗 《台湾海峡》2006,25(3):414-419
研究了0515号登陆台风“卡努(Khanun)”对江苏暴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暴雨过程属主要由台风本身的气旋性涡旋所造成的区域性暴雨,位于台风移向的右前方.通过对物理量场诊断分析发现,暴雨强度的趋势与落区基本上能从水汽通量相对散度上反映出来,水汽通量相对散度越大,暴雨越强;暴雨区位于垂直上升运动区.  相似文献   

13.
利用T213客观分析场和预报产品、GMS卫星水汽云图资料及常规预报资料,分析了0908号台风"莫拉克"的特征,进一步研究了其路径异常,移动缓慢、长时间维持以及对台湾中南部造成历史罕见"八八水灾"的原因。结果表明:(1)莫拉克移动速度缓慢主要因为副高引导气流弱以及洋面上存在三台风相互牵制效应;(2)长时间充足的水汽输送、高层强辐散低层强辐合的高低空环流配置形势是莫拉克长时间维持,并造成台南暴雨的主要原因;(3)云图上的热带水汽羽对暴雨的落区和强度有很好的指示作用,莫拉克中心东南部始终维持较强的热带水汽羽,给台南及闽北浙南带来大暴雨。  相似文献   

14.
赵凯 《海洋预报》2007,24(1):25-31
作者研究了0515号台风“卡努”在江苏暴雨过程的影响。分析认为,主要由台风本身的气旋性涡旋所造成的区域性暴雨,位于其移向的右前方。通过物理量场诊断分析发现,暴雨的落区,基本上位于底层的非绝热冷却区,非绝热冷却中心的走向,预示未来6h降水的落区。台风向前方的非绝热增温的方向移动,并有加速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根据南海台风登陆粤东至闽南漳州大暴雨个例,归纳总结出3种概念模型:东高北槽型、东西两高型和东高西低型;分析3种概念模型环流特征表明,共同点是在台湾海峡中南部均存在低空偏南风急流,漳州暴雨区上空850 hPa以下是一个水汽通量强辐合区;200 hPa为强辐散区.不同点是东高西低型南风急流的强度和厚度最弱;东高北槽型有冷空气的相互作用.最大日雨量,东高北槽型最大,东高西低型最小.同时,计算了此类台风漳州地区水汽、动力、热力和不稳定条件等22个物理量指标及台风季气候平均态指标,为此类台风漳州大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碧利斯"台风暴雨物理量场诊断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本文用MM5模式数值模拟了0010号“碧利斯”台风登陆福建的过程,表明MM5模式能很好地模拟出主要雨带及其分布特征。物理量场分析指出,本次福建沿海地区暴雨产生的物理机制主要有:台风登陆福建前后福建沿海地区上空层结相当不稳定;由于台风环流非对称性,台风中心北侧中低层有很强的风速、相对湿度、正涡度、辐合、垂直速度:暴雨区高低层存在正负螺旋柱;暴雨区高层存在正湿位涡、低层负湿位涡中心。  相似文献   

17.
受0601号台风“珍珠”和弱冷空气共同影响,2006年5月1 8日舟山普降暴雨,18日下午至19日早晨,舟山沿海海面风力达到11级,11级大风持续时间长达20个小时。本文利用常规资料对台风“珍珠”路径和舟山风雨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台风“珍珠”移动路径属抛物线状登陆转向路径,它主要是由副热带高压和西风槽影响形成的。对于早期登陆北卜的台风,预报上要着重考虑中纬度西风槽、冷空气与台风环流相互结合时降水、风力的不对称分布。台风与西风槽相互作用有利于台风暴雨的加强。台风环流与弱冷空气的相互作用促使台风倒槽发展,使结合区域强风出现时间提前,持续时间加长。  相似文献   

18.
WRF模式同化系统在“碧利斯”台风暴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美国高分辨率中尺度模式WRF(weacherResearch and Forccast)式和、WRF三维同化系统(WRF 3DVAR),以2006年"碧利斯"台风低压引发的暴雨天气过程为例,通过控制试验和同化试验的对比分析,探讨了高空和地面实况资料同化对台风低压"碧利斯"暴雨过程分析和预报的影响.初步的结果显示,同化高空和地面实况资料后对模式的初始场有明显的改进、对暴雨过程的降水落区和强度有不同程度的正反馈,更接近实况的降水.  相似文献   

19.
利用中尺度非静力MM5模式,在NCEP和JMA两种初始场方案下,对2005年严重影响我国的15号台风Khanun的登陆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及其与观测的比较表明:台风对初始场十分敏感,JMA初始场方案在台风路径、强度和暴雨预报上较NCEP初始场方案都有显著改善。利用JMA方案高分辨模拟结果,对台风暴雨过程的螺旋度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区上空螺旋度呈高层负值区,低层正中心分布,低层700hPa和850hPa螺旋度高值中心位置和强度演变对未来6h暴雨落区与强度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2018年8月13—16日台风"摩羯"(1814)及其残余低压环流影响山东,造成区域性暴雨或大暴雨。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区域自动气象站、天气雷达、气象卫星等资料及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对此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了"摩羯"的路径特点。此次台风"摩羯"路径特殊,并出现突变。通过对"摩羯"的路径预报仔细分析,得出台风路径预报着眼点和部分有指示意义的预报指标。环流形势分析是预报台风路径的一个重要前提,大陆高压显著增强是环流形势调整的一个信号,是预报"摩羯"路径的一个关键因素;台风前进方向的对流层温度脊线和500 h Pa正涡度轴线对台风未来路径有良好的指示作用。分析结果能够为提高山东台风路径预报的准确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