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挤压盐构造是在区域挤压应力场作用下形成的一种重要的盐构造类型,对沉积盆地内油气的生成、运移和圈闭成藏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过去几十年内,挤压盐构造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有效指导了挤压型含盐沉积盆地油气藏勘探。在综合分析盐岩物理特性、挤压盐构造变形演化,以及盐构造形成对油气成藏分布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挤压盐构造变形演化特征,分析了国内外典型含盐褶皱冲断带及其油气成藏特征;通过对比国内外含盐褶皱冲断带盐构造及典型油气藏,总结出国内外典型的含盐褶皱冲断带盐岩层均参与了构造变形,使得由造山带向盆地腹地,构造变形由强烈基底卷入逆冲推覆变形逐步过渡到薄皮滑脱褶皱变形,并影响褶皱冲断带内油气成藏的分布。最后,分析了目前我国含盐褶皱冲断带盐构造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盐构造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马海盆地更新统一全新统含盐岩系分层沉积特征。下更新统:化学沉积中心与沉降中心一致,以石膏、石盐为主的盐层赋存于该统顶部。中更新统:盐层层数多,分布面积较下统增大。上更新统:含盐岩系范围小,盐类沉积丰富,盐矿物种类多,形成杂卤石、钾石盐为主的钾矿层。全新统:含盐率较高,有石盐相、钾石盐-光卤石相,缺失硫酸盐相。马海盐湖的演化历经湖盆形成期、湖盆封闭过渡期、湖盆封闭期、湖盆干化期四个时期。相应盐类沉积阶段为盐类聚集阶段、石盐沉积阶段、钠镁硫酸盐沉积阶段、钾镁盐沉积阶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舞阳凹陷的地层沉积特征为基础,探讨了凹陷的构造形态和湖盆的发生、发展与消亡及盐矿的形成。进一步论述了含盐层的矿化特征,并提出今后勘探开发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含盐系由五个含盐组构成,赋有相应盐层(S_1—S_5)和多层钾盐(K_1—K_8),盐层空间分布受基底构造、古地形、淡水补给状况(乌图美仁河、托拉海河、格尔木河、清水河)控制。固体钾矿层限于达布逊湖,察尔汗区段,低品级。液体钾矿层分层性明显,各品级矿呈多层或单层结构,全境以 a 级矿矿层为主体。  相似文献   

5.
格尔木冲洪积扇右翼浅埋潜水层上、下段出现的水质变异,是在地层含盐背景下,地下水开采扰动和水位上升综合作用引起的。地层含盐量因溶出减少和区域水位下降,水质进一步恶化的可能性较小。格尔木未来水源地应尽可能选择在戈壁带左翼或右翼傍河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南大西洋两岸南、北部含盐盆地裂谷层序构造演化、沉积充填、盆地结构、油气地质特征和油气分布、富集特征的对比研究,总结了两岸南、北部盆地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盆地结构、石油地质条件和油气分布的差异性。分析表明,两岸南、北部盆地裂谷期构造演化存在北早南晚、北长南短的时序特点;盐下盆地结构呈现东西分带、南北分块、隆坳相间的构造格局;北部盆地裂谷期发育2套湖相烃源岩,南部盆地仅发育了1套优质湖相烃源岩;储层平面分布具有 “北砂南灰”的分区分布特征;西非一侧油气呈现“内油外气”的分布特征,而巴西桑托斯盆地则具有“内气外油”的分布特征,油气垂向富集受盐岩盖层控制,油气平面富集受烃源岩、储层和构造等多重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7.
对漳县含盐红层盆地的构造节理、褶皱等构造形迹进行野外观察、测量、分期配套,应用吴氏网赤平投影法来反演古构造应力场。分析表明,漳县红层盆地白垩系沉积地层形成后至少经历了4期构造活动:第一期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W-SE向,第二期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E-SW向,第三期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近E-W向,第四期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近S-N向,4期构造应力场中间主压力轴(δ2)多近于直立。反演结果显示,该区域自白垩系沉积后区域构造特征以走滑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8.
吐鲁番盆地是我国西部极端干旱地区的一个山间盆地,气候干旱、降雨稀少,荒漠生态典型,生态环境脆弱。文章从植被生长与土壤含水率、含盐量、地下水矿化度、埋深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吐鲁番盆地艾丁湖周缘低湿地植被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合理生态水位为埋深2.5~3.5 m。总结了吐鲁番盆地天然绿洲区的植被随地下水变化的关系及其演替模式。  相似文献   

9.
研究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北部边缘,属柴达木盆地中—新生代盐类成矿区。该次研究了浅部、中深部及深层储层特征、卤水钾盐的赋存规律及构造控矿理论。浅部卤水钾盐依据KCl含量,分为工业品位区、边界品位区、有浅层卤水区及无浅层卤水区。中深部卤水钾盐分布于山间古冲洪积平原(Ⅰ■)和马海湖次级洼陷(Ⅰ■)中,矿层厚度较大的区域在马海湖次级洼陷(Ⅰ■)北部,主要分布于全新统—更新统含盐系中,计算深度297.22m。深部卤水钾盐,厚度较薄者分布于冷湖六号、冷湖七号构造以北地区的一层至数层的砂岩及砂砾岩层中,自南东向北西由深变浅,分布于上新统,含卤水层段厚约50~250m。厚度较大者分布在赛什腾山山前冲洪积带,北至驼南断裂,南大致至ZK4012孔一线,孔隙卤水层累计深度达1265.14m,分布于全新统—上新统,是今后寻找深层卤水钾盐矿最重要的找矿区域。  相似文献   

10.
西宁地区次生盐渍土主要分布于山麓斜坡带高阶地和河谷高漫滩,前者属中~弱硫酸、亚硫酸盐渍土,且多具中等~强烈湿陷性,盐份主要来自斜坡后缘含盐碎屑岩风化物及易溶盐;后者为中等亚氯、亚硫酸盐渍土,溶于土中的盐份系浅层咸地下水常年毛细上升蒸发所致。其次生盐渍土的松胀性、溶陷性、腐蚀性较强,工程建设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渐新统下干柴沟组(E3g)是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主力烃源岩.以其为中心,陆续发现了以尕斯、昆北、英东等大型油气田为代表的一系列新生新储油气聚集单元.利用最新处理解释的二、三维地震资料,钻、测井数据以及地球化学分析和高温高压生烃模拟实验,对该套烃源岩中高丰度层段在三维间上的分布进行了重新落实,并探索了咸化背景下烃源岩的特点和生烃机制.结果表明该套烃源岩具有高含盐量、高有机质丰度和低成熟度的特点,咸化背景下盐类矿物和放射性矿物的参与,促使烃源岩具有低熟、高效的生烃模式,而这些正是柴西南富油气坳陷油气高丰度富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博兴凹陷位于东营潜断陷西南边缘,是一个形成于中—新生代的断陷盆地,沉积了巨厚的新生代地层。根据收集的历年博兴凹陷内的重力、地震及石油录井资料证实,区内大面积发育泥岩-灰岩-白云岩相地层,其东北部分布小范围的含膏泥岩石膏相和岩盐相地层。岩盐矿赋存于区内沙河街组四段下部。通过初步分析认为博兴凹陷不是一个独立的含盐盆地,它属于东营潜断陷盆地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常规宝石学鉴定方法、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测试方法,对市场上统称为桃花玉的石英质玉、菱锰矿和蔷薇辉石进行了常规的宝石学、光谱学特征鉴定。结果表明,三者的常规宝石学特征及红外光谱特征等都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4.
L波段对不同盐类土壤的微波介电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盐碱化是世界面临的一大难题。微波遥感探测土壤具有优势,L波段对土壤含水量和含盐量较为敏感。为了分析不同盐类对土壤介电特性的影响,本文利用L波段(1.43 GHz)微波谐振腔测量了我国盐碱土中普遍存在的3种盐类(NaCl,Na2SO4,NaHCO3)土壤样品的介电常数,研究了土壤介电常数与含水量、含盐量和盐种类的关系。得出结论:实部主要由土壤的含水量决定,含盐量对实部的影响无明显规律;虚部值随含水量和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大;3种盐类土壤介电常数虚部随含盐量变化呈现不同的递增趋势,在含盐浓度一定的条件下,虚部值是ε″ NaCI>ε″ NaHCO3>ε″ Na2SO4;在某一含盐量点3种盐类土壤虚部随含水量变化的斜率不同,以此能将3种盐类区分。该研究为建立含不同盐类土壤介电常数模型和微波遥感监测土壤盐碱化提供了实验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矿床规模、矿体特征、矿石物质组分、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类型、矿化期、矿化阶段、氧化带特征、矿体围岩及夹石情况、矿床成因类型等方面,阐明了河南雷门沟钼矿床的地质特征,并预测雷门沟钼矿区及区域上具有较好的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6.
对南海产的鲻和尖头骼系统作了比较观察,结果表明:两种鱼脑颅都较宽且扁;其鼻骨、围眶骨、翼耳骨、上耳骨,咽颅中的前上颌骨、上颌骨、腭骨、中翼骨、后翼骨、尾舌骨、下咽骨,肩带骨中的主后颞骨、后颞骨、上颞骨、上匙骨、匙骨,以及腰带骨等特征区别明显,其中某些特征可作为属间或种间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7.
根据广州市的地质构造、基岩特征、第四纪地质和地震活动资料,论述了广州地区主要地质环境特征。认为城市的基础是第四纪沉积物,而第四纪沉积物的基础是基岩,岩土体的地质条件与其上的建筑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阐明广州市的工程建筑的安全不应仅局限于城市所在地及周边第四纪沉积物上,还必须对本地区的地质条件特征有深刻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对南海产的鲻和尖头的骨骼系统作了比较观察 ,结果表明 :两种鱼脑颅都较宽且扁 ;其鼻骨、围眶骨、翼耳骨、上耳骨 ,咽颅中的前上颌骨、上颌骨、腭骨、中翼骨、后翼骨、尾舌骨、下咽骨 ,肩带骨中的主后颞骨、后颞骨、上匙骨、匙骨 ,以及腰带骨等特征区别明显 ,其中某些特征可作为属间或种间的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我国养殖的 9种对虾主要形态特征作了简要的描述 ,并根据它们的不同特征把这 9种对虾分成 4个组 :即中国对虾组、斑节对虾组、日本对虾组和凡纳对虾组。对各组间和组内不同种类对虾的形态特征作了比较 ,并根据它们不同的形态特征编出检索表 ,以便于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次发现并系统研究了河南镇平白湾组上段的孢粉组合及其特征,将其划分为上、下两个孢粉组合。下组合以Classopollis-Schizaeoisporites为特征;上组合以Classopollis-Schizaeoisporites-Jugella-Cicatricosisporites为特征。根据孢粉组合特征,把白湾组上段的时代确定为早白垩世,并以下组合代表别里亚斯期-凡兰吟期,上组合代表欧特里期-巴列姆期。白湾组上段孢汤组合的发现与研究,不仅为河南南部早白垩世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提供了微古植物学证据,更重要的是对建立周口盆地晚用中生代地层层序及油气勘探的综合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