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冬春温度和降水对龙眼丰欠年型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贵港市冬春季温度和降水对龙眼产量丰欠年的影响结果分析表明,丰产年型具有1月各旬平均气温偏低,1月下旬至2月上旬降水偏少以及3月中旬至4月上旬平均气温偏高、雨日偏少,4月上中旬雨量偏少等主要特点。对影响丰欠年的冬春季综合气候指标分析预测,可为及时采取相应的果园生产管理技术措施趋利避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山东省惠民县气象局1988~2007年(抗虫棉1998~2007年,常规棉1988~1997年)观测资料,对温度和降水影响棉花早衰问题进行了分析,得出5~7月平均气温和秋桃数呈明显负相关关系,5~7月平均气温越高,秋桃数越少,棉花早衰越严重;6月中旬至7月中旬降水偏少,干旱易形成老小苗,棉花发生早衰;8月中旬至9月上旬降水偏少、秋桃偏少,造成棉花早衰。从气象方面提出了抗虫棉早衰的防御对策。  相似文献   

3.
使用国家气候中心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嵌套区域气候模式 (RegCM_NCC) 对1983— 2002年冬季以及1984—2003年春季我国平均气温和降水进行了数值回报试验, 并对2003— 2007年进行实时预报。结果表明:区域气候模式20年冬、春季平均气温的回报与实况在分布形态上较为相似, 我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预报与实况接近; 模式回报的冬、春季降水量的分布形态与实况有较大差异, 全国大部地区模式回报降水量比实况偏多, 西南地区降水量误差最大。使用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的业务预报评分 (P) 和距平相关系数 (ACC) 等5个评估参数对模式的回报和预报进行了评估分析, 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我国冬、春季平均气温和降水具有一定的跨季度预报能力。大多数年份冬、春季平均气温的P评分在60以上, 冬、春季平均气温多年平均分别为66.4和67.8;大多数年份的冬、春季降水评分为60~75, 冬、春季降水多年平均分别为69.9和65.6。  相似文献   

4.
区域气候模式对我国冬春季气温和降水预报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使用国家气候中心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嵌套区域气候模式(RegCM_NCC)对1983 2002年冬季以及1984-2003年春季我国平均气温和降水进行了数值回报试验,并对2003-2007年进行实时预报.结果表明:区域气候模式20年冬、春季平均气温的回报与实况在分布形态上较为相似,我国大部地区平均气温预报与实况接近;模式回报的冬、春季降水量的分布形态与实况有较大差异,全国大部地区模式回报降水量比实况偏多,西南地区降水量误差最大.使用国家气候中心气候预测室的业务预报评分(P)和距平相关系数(ACC)等5个评估参数对模式的回报和预报进行了评估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我国冬、春季平均气温和降水具有一定的跨季度预报能力.大多数年份冬,春季平均气温的P评分在60以上,冬、春季平均气温多年平均分别为66.4和67.8;大多数年份的冬、春季降水评分为60~75,冬、春季降水多年平均分别为69.9和65.6.  相似文献   

5.
根据1961—2010年华北地区53个气象站降水资料、NOAA海温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了华北地区春季降水与ENSO的关系。结果表明,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偏少年份出现的频次高于偏多年份,强度强于偏多年份的,并且呈现出阶段性偏多和偏少特征,尤其是在20世纪70年代呈现出比较突出的偏少特征,一直延续到80年代中期。华北春季降水和前冬Nino3区海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42):当前冬Nino3区海温负异常时,华北春季降水偏少;而正异常时,华北春季降水偏多。因此,前冬海温异常对华北春季降水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大气对前冬海温的异常有明显的响应:Nino3区海温正异常可导致次年春季热带和西北太平洋副热带地区的500 h Pa高度场升高(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偏北),东亚大槽偏弱、偏东,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的高度场降低(即该地区经常有低槽维持),亚洲至西太平洋地区盛行纬向环流;而前冬Nino3区海温负异常则相反。  相似文献   

6.
OLR与长江中游夏季降水的关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SVD方法分析了1、4、7月全球OLR与夏季(6—8月)中国华中区域降水场的关系,结果表明:若1月南非东部沿岸至西印度洋、北美北部OLR(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偏低(偏高),或北非、美国西南沿岸及近海OLR偏高(偏低),则夏季长江中游降水将偏多(偏少)。若4月澳大利亚至东印度洋、日界线以东热带太平洋OLR偏低(偏高),或西北太平洋偏高(偏低),则夏季长江中游降水将偏多(偏少)。若7月东印度洋—澳大利亚大陆、东亚OLR偏低(偏高),则夏季华中区域长江及其以北降水将偏多(偏少),湖南和江西南部降水将偏少(偏多)。夏季长江中游旱、涝年前期OLR明显的区别在于热带太平洋:涝年1月东、西太平洋为明显负、正异常,4月这种异常进一步加剧;旱年1月正好相反,东、西太平洋为微弱的正、负异常,4月转为东、西太平洋为微弱的负、正异常。太平洋暖池OLR低值区(强对流区)4、7月持续偏南,是夏季长江中游降水偏多的另一重要信号。冬、春季OLR与夏季长江中游降水大尺度关联的可能机制为:若1月热带东、西太平洋OLR为明显负、正异常,4月这种异常进一步加剧,也即冬、春季热带太平洋Walker环流持续减弱,从而使夏季暖池对流活动减弱,热带辐合带偏南,Hadley环流偏弱,使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主体位置偏南,导致中国夏季主雨带不能北推至黄河流域,而长期滞留长江中下游,最后造成长江中游降水异常。  相似文献   

7.
樊高峰  毛裕定 《浙江气象》2005,26(3):F0003-F0003,48
浙江省2005年春季平均气温偏高,其中4月份气温明显偏高;降水偏少.3月中旬因寒潮影响,全省出现大到暴雪,这是自1970年以来,浙江3月出现的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一次降雪.春季强对流天气逐渐增多且活动频繁,给各行业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8.
综述:气温偏高,降水偏多2020年,我国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全国平均气温10.25℃,较常年偏高0.7℃(图1)o全国六大区域气温均较常年偏高,其中华南偏高0.7℃,为1961年以来历史第三高;四季气温均偏高,冬、春明显偏暖。全国平均降水量694.8毫米,较常年偏多10.3%,为1951年以来第四多(图2)。中东部大部降水偏多、西北地区℃中西部偏少(图3)。冬、夏、秋季降水偏多,春季偏少。  相似文献   

9.
1 气候概况今年春季天气回暖早 ,季平均气温普遍偏高。降水前春偏少 ,后春中部地区降水偏多。风沙天气比近几年明显增多。终霜结束日期偏早 ,光照充足。1 .1 气温春季全区平均气温较历年偏高 1~ 2℃。其中3月份平均气温比常年偏高 1~ 3℃ ,4月份平均气温大部地区比常年偏高 1~ 2℃ ,阿盟西北部偏高 3℃ ,5月份平均气温呼盟满洲里、额尔古纳右旗比历年偏高 4℃ ,其余地区偏高 1~ 3℃。1 .2 降水春季降水呼盟中东部 ,赤峰市西部 ,锡盟大部 ,乌盟北部 ,呼包二市北部比历年偏多 1 1 %~1 57% ,其余地区偏少 7%~ 1 0 0 %。季内降水分布不…  相似文献   

10.
1 气候概况1 999年我州气候总的特点是 :气温正常略偏高 ,冬春秋偏高 ,夏季偏低。降水分布特征为 :冬春降水严重偏少 ,出现冬春连旱 ,在都柳江流域和清水江流域春旱尤为严重 ,5月下旬至 9月上旬降水正常略偏多。秋绵雨、冰雹、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基本上未出现 ,属于风调雨顺之年。2 主要气象要素变化2 1 气温全州年平均气温为 1 6 6℃ ,较常年偏高0 6℃ ;各地年平均气温为 1 5 1~ 1 9 0℃ ,较常年偏高 0 5~ 0 8℃。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6 9℃ ,8月 8、9日分别出现在锦屏、镇远 ;年极端最低气温为 3 3℃ ,分别于 1月 1 2日和 1 3日出…  相似文献   

11.
利用1982—2020年三江平原1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土壤湿度及同期降水、气温数据, 基于相关系数和自相关系数统计方法, 分析了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土壤湿度记忆性及与降水、气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春、夏季三江平原土壤湿度记忆时间均在10—40 d, 各层土壤湿度记忆性的空间分布以中间层(10—20 cm)土壤湿度平均记忆时间最长, 呈上下层递减的趋势; 春季三江平原10—20 cm土层土壤湿度的记忆时长平均20 d, 夏季平均17 d; 夏季土壤湿度记忆性强度大于春季, 空间分布以三江平原西部的记忆性较强, 随着土层的增加土壤湿度记忆性有增大的趋势。降水是三江平原土壤湿度主要来源, 受降水和气温协同作用的影响, 夏、秋季土壤湿度与同期降水量、温湿指数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春季土壤湿度与前期秋冬季降水亦呈显著正相关, 与前期温湿指数呈负相关, 前期秋冬季气温的升高会促进土壤的融冻, 从而使当年春季土壤水分增加。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010/2011年度玉林市龙眼秋梢抽生期一开花着果期的农业气象条件进行诊断分析,得出2011年挂果率高的主要原因是:2010年8-9月份的光温水条件配合较好对秋梢抽生相当有利,紧接着从10月份开始出现了秋、冬、春三季连旱,冬季和早春的气候也比较寒冷,在干旱和寒冷的双重作用下,非常有利于控制冬梢和促进花芽分化,也...  相似文献   

13.
安康水库蓄水前后上游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娜  孙娴  蔡新玲  王琦 《气象科技》2010,38(5):649-654
利用陕西省安康水库上游气象站点的月及日降水、气温、蒸发等气候资料,分析了安康水库蓄水前后上游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年降水量呈逐年代减少趋势,年平均温度呈增暖趋势,年蒸散量呈减少趋势;蓄水后年及主汛期降水量、雨日、暴雨日数、极端强降水概率、蒸散量均比蓄水前减少,平均气温比蓄水前升高,其中冬季升温幅度最大;主汛期和年降水量、平均气温蓄水前后差异显著,冬季蒸散量蓄水前后差异显著。近45年来汉江径流量呈下降趋势,降水对径流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大尺度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方面对2019年12月吉林省降水异常成因进行分析,并探究前期秋季日本附近关键区海温异常对吉林省12月降水异常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1981—2019年吉林省12月降水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在降水年代际偏多的气候背景下,2019年12月吉林全省降水量为常年同期的227.5%,居1981年以来同期多雨雪第4位。前期秋季日本附近关键区海温异常偏暖是12月吉林省降水异常偏多的驱动条件之一,在前期海温异常偏暖年:鄂霍茨克海至日本上空为异常反气旋,阻塞高压活跃,贝加尔湖附近地区为负高度距平,东亚冬季风系统减弱,局地海温的异常升高使其上空的水汽含量增加,配合东亚冬季风异常为吉林省上空带来了充足的水汽;另一方面,由于中纬度45°N附近为西风距平,为东北地区带来冷空气,在槽前正涡度平流作用下,有上升运动,为降水提供了动力条件。在前期海温异常偏冷年:中国东北地区盛行西风,东亚冬季风偏强,中国东部沿海有北风异常,西伯利亚高压偏强,吉林省降水的水汽和动力条件不足,降水异常偏少。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61—2020年中国区域2089个地面观测站资料,分析了1991—2020年和1981—2010年新、旧气候态下,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水量等变量的空间变化特征,探讨对气候距平值、极端事件等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气候态下,全国三类气温年和季节平均均一致升高,年降水增加,空间上气温偏高(低)、降水偏多(少)的特征将弱(强)化;华北东部、华东中部和北部以及青海西南部的年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距平增加;极端高温年减少,低温年增多,其中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受到的影响较最高气温更大;夏季南北方两条雨带极端强降水年的发生概率降低,冬季东北中部和南部、华北、华东北部、西北东部极端弱降水年概率显著增加;全国超过一半的站点极端日高温、低温和强降水事件的历史频次发生改变;新气候态还减弱了极端日高温事件的增速,加快了极端日低温事件的降速。  相似文献   

16.
利用阿尔泰山中部地区3个采样点的树轮宽度资料,建立年表,对比3个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STD)相关特征参数及年表与气候的响应,结果表明:大东沟(DDG)年表和二道房子(EDF)年表的平均敏感度和信噪比等参数均较大,表明2个年表含有较丰富的气候信息。2个年表的显著性水平达到0.01的自相关大多在4阶以内,表明气候对阿尔泰山中部树轮宽度生长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当年及其后的3 a,其"滞后效应"较明显。位于阿尔泰山中部森林中下部林缘的大东沟树轮宽度年表(DDG)与上年11月-当年4月的降水量有显著的正相关(r=0.503,p〈0.001);而位于阿尔泰山中部森林上树线附近的哈依萨萨依树轮宽度年表(HYS)对当年6-7月的月平均最低气温有明显的正相关(r=0.462,p〈0.001),但同时与当年1月的降水有很好的响应。  相似文献   

17.
利用1961—2022年江西74个气象站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资料,对比分析了1991—2020年和1981—2010年新、旧气候态下气象要素差异,探讨气候平均值改变对气候影响评价和预测业务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气候态下,江西省三类气温的年和季节平均值均上升,年降水量总体增加将弱化气温偏高、降水偏多的变化特征。年和季节平均风速距平山区减小而平原地区增大;年日照时数距平总体增加。极端高温年份减少,极端低温年份增多,其中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极端高(低)温年发生概率的降幅(增幅)比最高气温更大。极端强降水年发生概率在赣西北、赣中大部、赣南西北部等地区夏季减少,赣南中南部地区冬季增大。全省历年极端日高温、低温和强降水事件发生站次总体减少。新、旧气候态的更替会对气候业务产生影响,如冬季气温偏冷的年份增加,偏暖的年份减少,需对冷、暖冬事件进行重新评估,夏季降水增多的变化特征减弱,将导致夏季降水预测量级和趋势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巴彦淖尔市近60 a的气候变化特征,基于巴彦淖尔市9个气象观测站1961—2020年的逐月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瞬时风速资料,采用线性倾向趋势分析、滑动平均法、M-K检验法、累计距平法、滑动t检验法、Morlet小波分析法对气候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近60 a巴彦淖尔市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年日照时数、年平均风速减少趋势显著,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不显著;(2)空间分布上,年平均气温为北低南高,年降水量为东多西少,年日照时数为西北、东南部相对多,其余地区相对少,年平均风速为南小北大;(3)年平均气温在1996年发生突变,年日照时数在1999、2014年发生突变,年平均风速在1982年发生突变,年降水量未发生突变;(4)主要的周期振荡,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在30、13 a左右,年日照时数在13 a左右,年平均风速在20 a左右和10 a左右;(5)北极涛动指数对春冬季气温、春季降水、秋冬季风速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北大西洋涛动指数对春冬季气温、夏冬季风速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南方涛动指数对冬季降水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太平洋北美指数对冬季气温、春季降水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新疆石河子近40a气候变化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新疆石河子气象局1967~2006年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无霜期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运用线性拟合、3a滑动平均和Mann--Kendall方法进行趋势和突变分析。结果表明:近40a石河子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增温率达到0.51℃/10a,秋季增暖率较大,夏季和冬季增暖率较小;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春季趋向于暖干,冬季趋向于暖湿;石河子气温突变时间是1988年,降水突变时间是1969年和1993年;受平均气温升高的影响,无霜期天数增加率为4.74d/10a,近40a共增加19d。  相似文献   

20.
气候适宜度在华北冬小麦发育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昊宇  王建林  郑昌玲  宋迎波 《气象》2012,38(12):1554-1559
利用华北地区39个代表站,1971-2011年逐日最高温度、最低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土壤水分、冬小麦发育期和农业气象指标等资料,在考虑_十壤水分和降水对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不同影响基础上,建立了冬小麦水分适宜度计算方法,结合温度适宜度和日照适宜度,构建了冀、鲁、豫冬小麦气候适宜度评价模型。以冬小麦气候适宜度为预报因子,建立了冀、鲁、豫3省9个区域冬小麦发育期预报模型。模型回代检验结果表明,不同区域模型的模拟天数与实际天数的平均误差均在1-2天之间,不同发育阶段模型的模拟天数与实际天数的平均误差均在4天以内;模型预报检验表明,各区域不同发育阶段的预报天数与实际天数的误差大多数在3天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