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我国工程地质学术界和工程地质工作者所瞩目的第五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将于1986年10月20—25日在南美洲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此次大会由阿根廷工程地质协会和国际工程地质协会阿根廷国家小组负责筹办.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作出了对此次大会的积极响应,详细研究了我国工程地质工作者参加大会的各项准备工作,成立了国际工程地质学会中国国家小组,进行我国参加大会的论文征集工作.我地矿部联系人为地矿部水文工程地质司总工程师戴广秀.第五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分为六个专题组及两个讨论会,按排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应国际工程地质协会邀请,参加国际工程地质协会理事会和理事大会,同时出席了第二十六届国际地质大会。现仅就会议期所了解的情况,谈谈当前国际工程地质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26届国际大会的第16组和第17组的论文交流是由国际工程地质协会和法国工程地质委员会组成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的。第16组为工程地质与建筑材料专题,其内容包括:建筑材料和工业材料;工程地质与公共事业的环境危害;岩土特性及其与物理力学性质的关系;工程地质与城市规划:  相似文献   

3.
国际工程地质协会第三届国际大会于一九七八年九月四日至八日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共有五十五个国家,约八百余名代表参加。大会由西班牙工程地质协会具体筹备。 由国家地质总局、国家建委、中国科学院、水电部、交通部、铁道部等部门的十六名代表组成的中国工程地质学家代表团应邀参加了这次大会。刘国昌教授和谷德振研究员分别担任正、付团长。 我国代表二人应邀以观察员身份列席了九月二日  相似文献   

4.
第十二届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大会(IAEG XII)于当地时间2014年9月15~19日在意大利都灵召开,此次大会也是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成立50周年的纪念大会。本次大会传递的一个重要信息是工程地质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人类活动对全球环境动态变化响应方面。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研究的动态和前沿,本文对本次大会的8个主题进行了综合介绍,主要包括:(1)气候变化与工程地质; (2)滑坡过程; (3)流域、水库淤积与水资源; (4)海洋与海岸带过程; (5)城市地质、可持续规划与景观开发; (6)大型工程项目应用地质; (7)工程地质教育、社会责任与公众认识和(8)文化遗产保护。  相似文献   

5.
第五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于1986年10月20日至24日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这次大会共有36个国家的450名代表参加。会议论文集共编入265篇论文,列入大会宣读的论文计148篇。我国由11个部委系统的23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我国共有70篇论文编入文集(占25%强),有22篇论文在大会宣读。 这次会议共分成六个专题组,即为土木工程和采矿工程的岩体工程地质研究;与软岩地基和开挖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土体地基的工程地质研究;与水利水电建设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公路、铁路和海岸工程的工程地质;环境规划和城市区的工程地质。另外,还举办了地热工程方面的工程地质和与核废料处理有关的工程地质两次专题讨论会。 会议决定,第六届工程地质大会将于1990年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举行。 由于一些原因,我们只发表孔德坊和陈德基、许兵撰写的两篇综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2016年10月13~21日,第10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在四川省成都市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是全国工程地质大会有史以来的首次千人大会。会议围绕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交通、能源、海洋、城市等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工程地质新理论、新技术以及工程地质教育及学科发展等议题设立6个分会场、1个专题讲座和1个青年专场,举办了21个特邀报告、58个主题报告、220个分组报告、19个青年专场报告,为工程地质及相关领域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了广泛沟通、深入探讨及洽谈合作的平台。本次会议展示了我国工程地质基础研究的丰硕成果,体现了工程地质技术创新应用实用的鲜明特点,凸显了工程实践服务国家战略、冲刺难点热点的发展趋势。我国的工程地质事业蓬勃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攀升。  相似文献   

7.
国际工程地质会议是工程地质界的国际性学术组织,自1970年成立以来已拥有45个国际会员团体,会员已达4600余入,其会议主要有二种类型: 一、国际工程地质大会,每四年召开一次,由国际工程地质联合委员会(IAEG)组织。到目前为止已开过六次大会:第一届:1970年,法国巴黎。第二届:1974年,巴西圣  相似文献   

8.
国际工程地质协会(IAEG)第三届国际大会于1978年9月4日至8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55个国家的工程地质学家约近千人。由国家地质总局、铁道部、交通部、水电部、建委和中国科学院等单位代表组成的,以刘国昌教授为团长,谷德振研究员为副团长的中国工程地质学家代表  相似文献   

9.
国际工程地质协会(IAEG)于1998年9月20~25日在加拿大的温哥华市召开了第八届工程地质与环境国际会议。这是每4年一届的定期国际年会。 来自全世界55个国家近500名专家教授出席了20世纪这最后一次规模空前的国际工程地质盛会。会议围绕了以下7个主题深入开展学术讨论。(1)区域调查新进展;(2)工程地质与自然灾害;(3)工程地质与环境;(4)建筑材料;(5)地面工程的历史进程与最新发展;(6)地下开挖工程的历史进程与最新发展;(7)海岸与近海工程。大会由世界著名的荷兰鹿特丹的巴尔克玛出版社正…  相似文献   

10.
国际岩土勘察原位测试讨论会于1983年5月18日至20日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大厦召开。会议由国际工程地质学会、国际基础工程和土力学学会发起。法国工程地质学会和土力学学会、岩石力学学会共同主办。我国煤炭部、城乡建设环保部和铁道部共派七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11.
1979年9月在英格兰由国际工程地质协会和伦敦地质协会工程组联合召开了工程地质制图讨论会。会议主要是为讨论城市工程规划、设计和施工服务的工程地质制图的方法、应用及效益的目的而召开的。 讨论会包括六方面内容。(一)研究和讨论为规划服务的区域工程地质制图;(二)研究和对论工程建筑物危险性评价  相似文献   

12.
由地科联国际工程地质协会组织的国际水工建设工程地质问题学术讨论会于1979年9月13日至19日在苏联梯比利斯召开,有24个国家的278名代表参加。我国派出由电力部、水利部和地质部共同组成的工程地质学家代表团参加了会议。会上讨论了“水工建设中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预测”、“褶皱地区坝基勘探经验”、“地震构造与水坝工程建设”、“关于坝与水库建设和运营中总体运动问题”、“岩溶和强渗透性碳酸盐岩区坝与水库的工程地质问题”、“水坝破坏和失事的地质  相似文献   

13.
第五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于1986年10月20日至24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出席大会的共36个国家,450名专家。我国派出以张倬元教授(成都地质学院院长)为团长,张成恭教授(兰州大学和王思敬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副所长)为副团长的23人代表团(名单附后)。列入大会宣读  相似文献   

14.
1986年8月1日至7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市举行了第九届国际洞穴学大会,同时还召开了国际洞穴学会成员国代表会议。共有35个国家的代表450余人参加了大会,中国有3名代表出席。 会议论文集共2卷,纳入论文256篇,近30个国家提交了论文。中国共提交论文16篇,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地理所,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岩溶地质研究所及四川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  相似文献   

15.
由国际工程地质协会发起,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主办的“山区环境工程地质国际讨论会”于5.4.—5.8.在北京召开。这是我国首次举办的工程地质学科的国际会议。这次会议得到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学会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支持和赞助。 国际工程地质协会名誉主席M.Arnould(法)、现任主席D.L.White(加)、秘书长L.Primel(法)、  相似文献   

16.
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 (简称IAEG)隶属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该协会的宗旨是促进工程地质与环境研究和技术的发展 ,改进工程地质教学和培训方法 ,以及迅速收集、评价和传播世界各地工程地质活动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IAEG有三类会员 :1 代表国家的工程地质学会、联合会和学会的国家小组 (NationalGroups) ;2 对工程地质感兴趣并愿致力于促进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宗旨的个人会员 (IndividualMembers) ;3 对工程地质科研、教育或应用感兴趣并支持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活动的科研机构、组织和合同…  相似文献   

17.
编辑同志:你们好! 最近读到第五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1986年10月20—25日在阿根廷召开)的论文集,其中有六十九篇是中国工程地质工作者和科研人员提供的。这些论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我国工程地质工作在社会主义现  相似文献   

18.
第四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把“海洋及大陆架地区工程地质问题”列为大会学术交流的七个课题之一。从学术交流中反映出来的研究目的有三个:1.为石油勘探和开发服务;2.为矿产资源和建筑材料探查和开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国际发展地质科学家协会和国际工程地质学会等联合发起的“地质工程问题学术讨论会”,定于1990年8月28日~31日在北京召开。主要内容有: 1、工程场址选择的工程地质系统评价; 2、地质信息处理与地质力学模型的建立; 3、地质力学参数的评定; 4、岩体工程可靠度分析和优化设计; 5、地质工程检测系统和反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一九八七年五月四日—八日在北京召开的山区工程地质环境国际讨论会是在我国举行的第一次国际性工程地质专业学术讨论会。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组织。会议荣誉委员会由国内外知名的教授专家三十人组成,其中有中国地质学会理事长程裕淇教授,法国的Arnould,M.教授、本届国际工程地质学会主席加拿大的White O.L.博士、捷克斯洛伐克的Matula,M.教授,以及中国的王思敬教授、孙玉科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