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报道一种在区域选择性催化剂存在下,以2氯苯酚直接氯化合成2,6二氯苯酚的方法。该法具有合成工艺简单和产率较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相转移催化法或koenigsknorr’s 反应合成了11 种未见文献报道的2取代5氟尿嘧啶的βD木糖苷,结构经IR、HNMR、MS或元素分析证实,初步生物实验表明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癌性。  相似文献   

3.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水痕量硒及其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HGAFS) 测定海水痕量硒,并利用KBH4 对Se( Ⅳ) 和Se( Ⅵ) 的还原能力不同,以6mol/dm3HCl 将海水中Se( Ⅵ) 还原为Se( Ⅳ) 再经氢化反应而测定其形态浓度。以正交设计法对HGAFS法测定硒的实验条件进行优化选择。在佳化条件下本方法测定溶解态硒的检出限为0 .072μg/dm3 ,对1 .00μg/dm3Se 浓度的样品变异系数为±2.3 % 。标准曲线表明,在0~25μg/dm3Se 浓度范围内有理想的线性关系。该方法可直接测定海水中的溶解态总硒、Se( Ⅳ) 及Se( Ⅵ) ,回收率为99 ±2 % 。  相似文献   

4.
海水基体对Cr有增感作用。本文研究了抗坏血酸、柠檬酸三铵、酒石酸、乙酸铵等有机基体改进剂对消除基体干扰效果。前二者均有效地消除基体干扰,但1%抗坏血酸 1%柠檬酸三铵混合试剂的效果更好,它不仅可以消除基体干扰,还可降低背景及噪声,Cr的吸收峰也较平滑。本法准确,相对偏差在0.7—4.4%范围内。回收率在92—109%范围内。若海水Cr含量低于定量下限时,可采用多次进样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高酞酸酐与2-氯-5-甲基-1,4-苯醌反应,经过最长线性步骤6步和3步反应,分别以16%和47%的总产率合成了2个1,4-蒽醌衍生物12和14。其中,化合物14的合成为首次报道。所有合成的化合物均采用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和确证,并对高酞酸酐与苯醌反应生成1,4-蒽醌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中国鲎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EC3.2.1.52,NAGase)活性的必需基团,采用了化学修饰法进行研究,分别以甲醛、乙酸酐、三硝基苯磺酸、对氯汞苯甲酸、苯甲基磺酰氟、二巯基苏糖醇、乙酰丙酮、溴代乙酸、碘代乙酸、N-溴代琥珀酰亚胺等10种修饰剂,在特定环境中对中国鲎NAGase进行化学修饰。结果表明:中国鲎NAGase中赖氨酸的ε-氨基、组氨酸的咪唑基、色氨酸的吲哚基和丝氨酸的羟基经修饰后,酶活力几近丧失,这些氨基酸基团为酶活性的必需基团,且可能处于酶的活性部位;半胱氨酸的巯基经修饰后不完全失活,说明半胱氨酸的巯基是NAGase催化活性所必需的,但可能不处于酶的活性部位;酶的二硫键被修饰后,酶活力明显下降,说明二硫键在维系NAGase的三维空间构象中起重要作用;而精氨酸的胍基经修饰后酶的活性基本不变,因此,精氨酸不是NAGase的必需基团。  相似文献   

7.
海洋人物     
拉格朗日,JL(JosephLouiscomtedeLagrange,17360125~18130410) 法国意大利数学家、天文学家。1736年1月25日生于意大利都灵市。1813年4月10日逝世于巴黎。19岁时在都灵炮校讲授数学。历任都灵学士院数学部主任(1766~1787)、柏林科学院院长(1766)、法国新度量衡法制定主席(1792)、巴黎综合工科学校教授(1795)、副院长(1797)等职。在海洋学上,对液体波动理论进行研究,根据力学理论,提出了在水深为h,断面为长方形…  相似文献   

8.
鳀鱼水解蛋白脱苦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蛋白质水解产物常带有苦味,鱼蛋白经过酶水解后也产生强烈的苦味[4,6]。苦味来自水解过程中产生的含疏水基团的短肽和疏水性氨基酸[5],其中,带有疏水基团的短肽比疏水性游离氨基酸的苦味大[2]。短肽的苦味与其疏水基团的多少、种类及其排列顺序有直接关系。大多数苦味肽的链端都有亮氨酸(Leu)[3]。水解蛋白的脱苦方法大致有5种[1~3];水解法、类蛋白合成法、有机溶剂法、吸附法、掩盖法。鱼(Engranlisjaponicus)属于中上层低值鱼类,在我国沿海蕴藏量很大。随着大多数经济鱼类资源的日益匮…  相似文献   

9.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运用Gaussian03量子化学程序包,在B3LYP/6-31G*基组水平上对合成的化合物2-[[(2-氨基苯基)亚胺]苯甲基]-4-氯苯酚的晶体结构进行优化,计算了分子稳定构型的总能量、前线分子轨道能量、原子自然电荷布局、自然键轨道(NBO)及稳定化能等.计算结果与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得的晶体结构的实验结果吻合.此项研究可为异双希夫碱配体及其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及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环氧氯丙烷、亚硫酸氢钠为原料合成了中间体2-羟基-3-氯丙磺酸钠,在碱性条件下经环氧化反应后与壳聚糖合成了1种易溶于水的壳聚糖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分别采用电导率法、吊环法、最大气泡法测试了该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结果表明:3种方法测得产物的CMC值分别为:2.3×10-4,5.6×10-4和2.5×10-4mol.L-1,吊环法和最大气泡法测得的临界胶束浓度时的表面张力分别为46和48 mN.m-1。  相似文献   

11.
于1996年4-5月,在山东即墨市田横镇对虾育苗场,以包膜维生素C和维生素C磷酸酯镁两种类型的维生素C添加饵料饲喂中国对虾蚤状幼体和糠虾幼体,以便研究在饵料中添加不同类型的维生素C对中国对虾早期幼体生长与存活的影响以及适宜的添加量。结果表明,添加包膜维生素C饲喂蚤状幼体的效果优于维生素C磷酸酯镁,其最适添加量为2mg/g饵料;添加维生素C磷酸酯镁饲喂糠虾幼体的效果优于包膜维生素C,添加量为1-5m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方法 ,进行了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对点带石斑鱼生长和组织中维生素C积累量影响的研究 ,设计了 6个不同维生素C水平 ( 0、35、70、1 40、2 80、70 0mg/kg)的等氮等能饲料 ,对石斑鱼幼鱼进行为期 8周的生长实验 ,每个水平三个重复 ,每个养殖单元放养初始体重为 1 0g左右的点带石斑鱼幼鱼 2 0尾。饲养实验在海水网箱 ( 1 .5m× 1m× 2 .0m)中进行。结果表明 ,饲料中未添加维生素C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以及存活率显著低于维生素C添加组 ,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的浓度为 70mg/kg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对鱼体生物学指标的分析表明 ,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并不影响鱼体的肥满度和内脏比指数 ,却显著影响肝体比指数。鱼体水分、蛋白质和灰分含量不受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水平的影响 ,然而对鱼体脂肪含量的影响显著。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水平的提高 ,石斑鱼肌肉和肝脏中维生素C的积累量显著升高。以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为指标 ,点带石斑鱼维生素C的适宜需要量为70mg/kg。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和日本海域花鲈属的3个种:花鲈(Lateolabrax maculatus)、鲈鱼(L. japoni-cus)和高体鲈(L. latus)的S7核糖体蛋白基因片段序列进行了扩增和序列测定,分析比较了3个种23个个体间的序列差异。在456bp的S7核糖体蛋白基因片段中,3个高体鲈个体中出现了3种单倍型,种内个体间有2个碱基差异;7个花鲈个体中出现了7种单倍型,种内个体间有21个碱基差异;13个鲈鱼个体中出现了12种单倍型,种内个体间有22个碱基差异。结果表明,花鲈属S7核糖体蛋白基因片段序列具有丰富的遗传信息,在亲缘关系较近的物种间也存在显著的序列差异,基于S7核糖体蛋白基因片段序列的NJ和ME系统树经1000次重复抽样检验后得到相似结果,表明S7基因内含子2是适合于研究分子系统发育的分子标记。利用Modeltest选取最佳核苷酸替代模型构建的NJ树表明:花鲈属鱼类由高体鲈分化,花鲈与鲈鱼的亲缘关系很近,而与高体鲈的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14.
以镍铝水滑石为前体(主体),以蒸馏水为分散介质,用离子交换法组装丁二酸根(客体)插层水滑石,同时用一步合成法合成丁二酸根插层水滑石,并用XRD,IR,TG-DTA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离子交换法制得的产品中丁二酸根阴离子取代了镍铝水滑石前体层间的碳酸根离子,组装得到晶体结构良好的丁二酸根插层水滑石,层间距为1.23nm。  相似文献   

15.
氨基酸的衍生化过程是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法(GC/C/IRMS)测定单体氨基酸碳稳定同位素组成方法中的关键步骤之一。采用了2种氨基酸衍生化方法分别对17种标准氨基酸进行衍生化处理:一种是氨基酸N-乙酰基正丙酯(NAP)法,另一种是氨基酸N-三氟乙酰基异丙酯(TFAIP)法。通过测量17种氨基酸衍生化前后的稳定碳同位素组成,比较了每种方法的重复性及衍生化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作用的大小。结果说明氨基酸N-三氟乙酰基异丙酯(TFAIP)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氨基酸衍生化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植物单细胞和原生质体游离的方法,研究了5株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海带细胞壁的组成成分——褐藻酸的变化。结果表明,海带在5株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初期(前3 d),褐藻酸酶对其单细胞和原生质体的游离率均显著降低,而且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游离率的下降越加明显。3 d过后,随着感染的继续进行,单细胞和原生质体的游离率变化不再明显。表明海带细胞壁组成对褐藻酸降解菌感染发生了响应性变化,而这种变化仅仅发生在褐藻酸降解菌感染的早期阶段。研究结果进一步显示,褐藻酸降解菌感染过程中海带细胞壁组成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褐藻酸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17.
微波辐射计遥感海水盐度的水池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池实验研究了L波段微波辐射和盐度的关系,并进行了盐度的反演计算。实验中,先向水池内加入天然海水,然后通过向水池中添加自来水的方式调节降低池内水体的盐度,使盐度从31.67逐步降低到27.48。在此期间,利用微波辐射计观测池内水体的L波段H极化和V极化辐射值以及S波段V极化辐射值,利用CTD观测池内水体的温度和盐度。L波段微波辐射值和根据辐射理论计算出的亮温值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利用最大和最小的2个盐度下的微波辐射值和由辐射理论计算的亮温得到定标公式,将观测的辐射值换算为亮温。最后利用半解析的反演算法反演盐度。本次实验的反演最大误差为2.1,均方差为0.3。  相似文献   

18.
膨化饲料中粗脂肪总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建云  宋春生 《台湾海峡》2001,20(Z1):159-163
由于乙醚直接提取法不能完全提取膨化饲料中的脂肪,使粗脂肪的测定结果产生较大的偏低,故本文对酸水解-乙醚提取法进行方法探讨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酸水解-乙醚提取法测定膨化饲料中脂肪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精密度(S/X<3%).本文方法适宜于膨化饲料中脂肪的测定,并建议用酸水解-乙醚提取法作为挤压膨化饲料中脂类测定的行业标准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虾对必需脂肪酸的营养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正交设计法设计亚油酸等必需脂肪酸三因素三水平饲料试验,结果表明中国对虾增重率、增长率、存活率受必需脂肪酸含量及其比例的影响。在本试验条件下,中国对虾对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最适需要量分别为(%)1.95、1.09、0.20和0.37。亚油酸与亚麻酸及亚油酸与二十二碳六烯酸的最佳比例分别为1.79和5.3。对中国对虾来说,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的作用大于亚油酸和亚麻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