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现澜沧江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澜沧江流域是国家综合开发的重点地区。文章从水能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旅游业、社会发展、小区域合作等方面探讨了流域的开发与合作,以实现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建立澜沧江流域外向型经济带。  相似文献   

2.
澜沧江流域上、中、下游典型案例区景观格局对比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甘淑  何大明  党承林 《山地学报》2002,20(5):564-569
景观空间格局是进行流域环境资源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在澜沧江流域云南段上中下游地区分别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案例区,运用空间分析手段获取各案例区的景观类型分布及数量,基此就各案例区的景观多样性、多项景观格局数量指标、分维数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澜沧江流域云南段,总体上,上游和下游地区景观格局较中游区域状况好,特别是下游地区景观多样性极为丰富;另外,随着流域典型的南北方向流动,在不同区位的案例区,景观格局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造成该差异的原因,除特定的自然条件外,还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及人口的压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该研究成果为进行流域整体生态功能规划、流域生态环境管理建设以及流域整体开发与协调管理提供了基础研究信息。  相似文献   

3.
澜沧江—湄公河多目标协同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从流域的整体性论述了世界第六大河、亚洲跨国最多的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的基本特性,对澜沧江中下游段多目标梯级水利枢纽进行了评估,提出了中近期多国协同开发的优选项目.论证了中老缅泰“黄金四角”次区域合作,必须以开发澜沧江—湄公河航运工程为前提,同时加快中老泰、中缅泰陆上通过、航空港建设,兼论了旅游网络工程、防洪灌溉工程、经济走廊工程等多目标巨系统的国际协同开发问题,提出了“平等协商,友好合作,统一规划,综合利用,协同开发,资源共享,经济互补,利益兼顾,共同繁荣”的开发原则,充分调动流域国及国际组织力量,把澜沧江—湄公河作为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的典范,进行跨世纪开发。  相似文献   

4.
“云南澜沧江流域经济综合开发战略报告会”,7月26日在北京举行。和志强省长等领导同志同于光远、林华、罗西北等各方面著名的学者、专家出席研讨富民兴滇的战略与措施。根据云南省情和在澜沧江流域的科学考察,大家就优先开发澜沧江水能资源,加快建设澜沧  相似文献   

5.
由澜沧江流域水电经济开发综合考察团团长林华为顾问,田方、林发棠、毕道霖主编的《澜沧江——小太阳》一书,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全书收集了80多篇文章共42万字,并附有资料、图表和附录。内容分五个部份:(一)记者话说澜沧江:(二)综合考察、宏观论述;(三)电力先行、矿电结合,刘外开放、综合开发;(四)舫运、铁路建设与澜沧江的综合开发;(五)展望未来、前景喜人。全书以民间传说,新闻报道和专家论证相结合的形式,详细论述了横贯滇西的澜沧江流域丰富的水能、矿产、生物和旅游等资源;从宏观、微观、多方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澜沧江—湄公河为例,介绍了流域自然条件区域特征、重要的开发行动,分析了各流域国的关注点,及其流域开发中存在的国家间利益冲突,部门间利益冲突,国家、地方与个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提出冲突存在的危害和冲突解决的可行性,并就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中需要协调的利益关系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TVA与澜沧江流域的综合开发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首先概述了田纳西流域基本情况及其开发与管理机构(TVA)的成立背景、发展历史和成就;分析了澜沧江流域与TVA对比研究的基础,借鉴TVA的经验,提出澜沧江流域综合开发与管理的思路、重要领域、矛盾协调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澜沧江-湄公河干流底沙重金属含量空间变化及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资源开发引起的水文情势、泥沙和水环境变化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本研究选取了该河干流境内外8个关键河段的底沙进行采样,并进行5种重金属元素(锌Zn、铅Pb、铜Cu、铬Cr、砷As)含量实验测试,分析了该河干流底沙重金属含量空间变化.运用沉积学原理,应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干流底沙重金属污染的情况.结果显示:1.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干流底沙重金属元素中Zn、Pb、As在上游中国境内澜沧江底沙中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91.43 mg/kg、41.85 mg/kg、21.84 mg/kg,均大于其在下游境外湄公河底沙中平均含量,其平均含量分别为68.17 mg/kg、28.22 mg/kg、14.97mg/kg;Cr在境外湄公河底沙中含量的平均值为418.86mg/kg,大于境内上游澜沧江底沙中的平均含量42.19 mg/kg,且主要集中在琅勃拉邦和巴色采样点,其含量分别为762.93 mg/kg、422.9 mg/kg;Cu除在戛旧和界碑含量较小分别为11.7 mg/kg、7 mg/kg外,在上下游其他采样点的含量分布变化不明显.2.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干流底沙重金属在上游中国境内Zn、Pb、As有污染,其中Pb、As的污染较Zn严重.在下游中国境外Cr污染较严重,其污染主要集中在琅勃拉邦和巴色两个采样点,As在巴色采样点也出现了轻微污染.3.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结果表明干流底沙重金属元素单一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和多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均较小,各采样点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均属于轻微污染.由此可见澜沧江-湄公河境内局部河段因地球化学背景或矿产开采致使的水体和底沙重金属污染,沿程经水体稀释和水库淤积后,尚未出现污染的跨境迁移现象.本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在干流上对重金属污染研究的空缺,为澜沧江流域资源开发的评价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韦智超  牛亚菲  陈田 《地理科学进展》2011,30(10):1321-1328
流域不仅是有序的自然地理空间也是内部密切关联的社会经济空间,二者叠合构成区域开发的重要地域单元。在流域开发中,旅游业的地位不断提升,成为流域开发的升级产业。本文集合国内外流域开发的学术研究与流域开发在发展阶段及空间布局上的基本实践规律,概括出基于流域空间的旅游发展的基本规律,集中探讨了流域发展中必经的时间断面特征,即经济发展的梯度差与生态环境的梯度差的表现及对旅游供需空间格局的影响,以此作为前提,给出理想情况下的线性旅游供需格局的空间模型,并进一步给出城市影响下流域旅游空间的重构模型。由模型分析了西江经济带现状的旅游供需格局,发现西江经济带中旅游供给基本上遵循流域特征的前提性假设,而旅游需求则呈现倒U字型格局,区内大城市在上游和中游地区的出现客观上加速了上游地区旅游业的发展进程,未来一段时期内西江经济带最主要的内生性增长力量为区域内的中游至下游的部分区段。  相似文献   

10.
何林福  李翠娥 《热带地理》1994,14(4):372-377
本文对长江大流域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开发条件进行了评价,同时论述了浦东开发对其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策应措施选择,包括研究旅游新政策、以点带面综合开发、调整旅游结构、抢先开发三峡工程淹灭区的旅游资源、以及领导协调等。  相似文献   

11.
澜沧江流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功能一直以来都是生态学和水文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基于新开发的InVEST模型对澜沧江流域的水源涵养功能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澜沧江流域年均供水7.24E+10 m3 y-1,其中干流贡献率为23.87%,而支流贡献率为76.13%,从上游至下游呈明显递增趋势。(2)草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量贡献率共计达71.66%;对不同组成结构生态系统类型的水源涵养能力进行比较,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针叶林〉灌木林〉草地。(3)澜沧江流域三分之二的水由占总面积40%的热点区域提供。研究为澜沧江流域水资源的有效管理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整体开发的前景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丽晖  何大明 《地理学报》1999,54(B06):55-64
回顾了流域开发模式的演进过程,归纳了整体开发模式特征。结合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整体开发的必要性和前景,以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中泰《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和珠江三角洲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整治》学术讨论会在昆明举行5月8日至10日,中科院广州分院暨广东省科学院、中科院昆明分院与泰国马喜多大学联合在昆明举行《澜沧江—湄公河上游和珠江三角洲自然资源开发与环境整治》专题学术讨论会。穗粤两...  相似文献   

14.
澜沧江下游地区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从中、老、缅、泰四国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角度,分析了澜沧江下游国际旅游的发展前景,多层次客源市场,总体战略;设计出其小区域国际旅游及相应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国际旅游开发的软件建设和环保措施。  相似文献   

15.
促进澜沧江—湄公河边境区域的国际合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澜沧江-湄公河是东亚最重要的一条国际河流,它对中南半岛各国的农林牧渔生产、区域生态平衡、饮水、灌溉、电力、航运以及数千万流域居民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对这一流域的综合开发和进行区域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文章阐述了澜沧江-湄公河边境区域国际合作开发的有利条件、主要领域及流域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合作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江河流域开发模式与澜沧江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勇 《地理学报》1999,54(B06):119-126
通过分析国内外大河流域开发的多种模式,研究可遵循的客观规律和存在问题,借鉴其经验和教训,同时分析了澜沧江流域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限制因素,提出澜沧江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多目标协同开发一生态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云南澜沧江流域热区资源开发及热作基地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凤钊  彭永岸 《热带地理》1994,14(3):210-217
本文通过对澜沧江流域热区资源的分析,认为该区种植热带橡胶、香料、咖啡、南药、热果、发展甘蔗、茶叶、建立各种热作基地是开发利用热区资源的主要途径;热作布局应在立体布局和地域布局基础上形成大分散、小集中的专业化布局;热区开发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和特殊政策。  相似文献   

18.
西藏那曲地区旅游资源及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的旅游业发展,那曲地区的旅游资源还是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在详细论述那曲旅游资源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藏北野生动物保护及旅游开发区的构想,并进而确定了其性质,景区划分和重点景区的建设,对那曲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桂林漓江环境保护综合治理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深江 《热带地理》1994,14(4):345-350
本文分析桂林漓江综合治理的现状和存在问题,阐明漓江干流枯水成因,指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已制约漓江流域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影响桂林漓江的世界声誉。在坚持“保护、治理、开发”三结合的原则下,应大力发展和保护造林绿化工程,兴建漓江补水工程,整治重点污染源工程,开发旅游资源工程和旅游交通设施工程等建设项目,通过采取生态、工程和管理的综合措施,促进该流域的经济社会、生态、环保、旅游等事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陈鸣 《地理译报》1996,15(4):59-62
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是我国的第二大平原-华北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它广阔的冲积扇上星罗棋布着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本文就是根据黄河下游的水文地质特征,从转变人的观念和开发黄河旅游资源入手,提出了要点线结合地开辟我国新的旅游线-黄河水上游,举办各种具有黄河特色的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