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贵池铜山岩体演化与成矿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铜山岩体是在同一岩浆源,同一时期内由岩浆演化形成的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组成的复式岩体。铜山铜矿床的成矿物质和热液主要来源于铜山岩体。随着岩浆长期的演化分异和侵入活动,成矿物质不断富集在岩浆热液中,在有利成矿空间形成了层状黄铁矿型、角砾岩型、矽卡岩型和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兴海县赛什塘铜矿的斑岩型矿化特征及其找矿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省兴海县赛什塘铜矿床中局部具斑岩型矿化的特征,该矿区中酸性侵入岩发育并具明显的多期次和多类型.该类铜矿化发生于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末期的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斜长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爆破角砾岩中,围岩蚀变强烈且具分带性.加强对蚀变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斜长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爆破角砾岩发育地段的找矿工作,有望实现本区找矿新突破.  相似文献   

3.
广东大宝山矿田船肚矽卡岩型钨钼铜矿床受船肚花岗闪长岩体接触带的控制,按空间展布分为北矿带和南矿带。浅部钻探和坑道揭露显示:北矿带裂隙密集,由石英网脉型、构造破碎带型及少量矽卡岩型铜钼矿组成;南矿带为矽卡岩型钨钼矿。蚀变特征和矿化类型及成岩成矿年龄表明,该钼钨矿床是与燕山期花岗闪长岩浆活动有关的中高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成矿物质来源于花岗闪长岩。通过对有利的赋矿围岩分析、控矿构造解析和与大宝山矿区的控矿要素对比分析,认为船肚岩体是沿着寒武系(顶板)与泥盆系(底板)之间的推覆构造侵入的,靠近花岗闪长岩的内接触带是石英网脉型辉钼矿的有利找矿部位,而云英岩化则是有效的找矿标志。在深部和外围矽卡岩带是船肚矿区南、北矿带探寻矽卡岩型钼钨矿体最具潜力的部位。船肚北矿带次英安斑岩体内部、与斑岩体相连通的成矿前断裂带中和构造虚脱部位、块状和似层状矿体外围的断层、裂隙、节理连通部位及层间滑动虚脱部位都是下一步铜多金属矿找矿的有利部位。文章认为船肚矿区深部存在隐伏铜钼多金属矿体的潜力较大,是大宝山多金属矿田找矿突破的重点地段和重要接替资源区域。  相似文献   

4.
柞水_山阳矿集区内矿产多种多样,构造_岩浆_成矿作用明显,斑岩_矽卡岩型铜矿床成矿条件良好,尤其是冷水沟地区岩浆活动频繁,燕山期花岗斑岩体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从冷水沟斑岩体到外围表现为斑岩型铜钼矿床(洞子沟和孔雀垭地段)、矽卡岩型铜矿床(双龙寨和银洞垭地段)、构造蚀变岩型金银矿床(南沟和徐家湾地段),构成了完整的斑岩成矿体系。岩体蚀变强烈,其中绢英岩化和矽卡岩化与成矿关系最密切。根据脉体穿插关系,可将成矿期分为4个成矿阶段,铜钼矿床主要形成于热液早_中期。斑岩体显示高钾钙碱性地球化学特征,属I型或I→A过渡型,形成环境属燕山期陆内碰撞后伸展环境。文章综合研究了矿化特征、流体包裹体、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岩体特征及成矿机制,建立了冷水沟铜钼矿床的成矿模型,并总结了找矿标志。下一步找矿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对构造_岩浆_热液成矿作用的研究,加强对岩体和矿体深部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知不拉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段驱龙斑岩铜矿南侧2~3 km处,铜资源量接近大型规模,矽卡岩矿体主要呈似层状、透镜状和大脉状产出,主要受角岩化凝灰岩–大理岩岩性界面和断层破碎带控制。本文以最新勘查工作中钻孔揭露的花岗闪长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观察、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Hf同位素分析,对知不拉矿床成矿母岩认识给出新指示。花岗闪长岩与角岩化凝灰岩、大理岩的接触带可见不同程度的矽卡岩化发育,由角岩化凝灰岩至花岗闪长岩有角岩化凝灰岩–矽卡岩化角岩–矽卡岩–矽卡岩化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的分带规律,岩体内可见长石被石榴子石、绿帘石等矿物交代,指示该岩体与矽卡岩矿体形成关系密切。测试结果显示,花岗闪长岩内锆石15个有效测点给出了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6.0±0.4 Ma,该年龄代表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与矽卡岩内成矿年龄16.9±0.6 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锆石的176Hf/177Hf(i)值为0.2829~0.2831,εHf(t)为3.2~12,单阶段模式年龄tDM在209~563Ma之间,具有与驱龙中新世侵入岩相似的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岩浆可能起源于软流圈物质上涌引起的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知不拉矽卡岩矿床的成矿母岩为中新世花岗闪长岩,与驱龙斑岩矿床属于同一岩浆房演化出溶岩浆,分别是侵位于向形和背形构造中的热液作用产物。  相似文献   

6.
安徽贵池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蚀变矿化分带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产于长江中下游铁铜成矿带中的安庆—贵池矿集区。研究区矽卡岩化与矿化发生于碳酸盐岩地层与花岗闪长斑岩间的接触带中,蚀变及矿化具有水平与垂向分带特征。水平方向上,靠近岩体的矽卡岩中石榴子石含量较高,远离岩体的矽卡岩中透辉石含量较高;靠近大理岩带发育钙铁辉石矽卡岩,远离大理岩带的灰岩硅化较强。垂向上,从上到下依次为角岩带、钙质矽卡岩带和镁质矽卡岩带。矿物成分研究表明,靠近岩体处氧化性较强,石榴子石的钙铁榴石端员含量高;铜多富集于含石英脉的岩体、距岩体略远的矽卡岩、角岩或大理岩中,而锌多富集于硅化灰岩及远离岩体的矽卡岩中。研究表明,该矿床中蚀变矿化经历了进变期和退变期,包括接触热变质阶段、进化交代阶段和早退化蚀变阶段、晚退化蚀变阶段。其中,大规模的黄铜矿化主要发生于早退化蚀变阶段,且在岩浆演化晚期进一步富集于斑岩石英脉中。  相似文献   

7.
西藏甲玛矿区位于冈底斯晚燕山-早喜马拉雅期陆缘岩浆弧中段南部。出露地层主要为下白垩统林布宗组(K1l)砂板岩、角岩(矿体顶板)以及上侏罗统多底沟组(J3d)灰岩、大理岩(矿体底板)。矿区岩浆岩主要呈岩脉产出,岩石类型包括花岗斑岩、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闪长玢岩、闪长岩、闪斜煌斑岩、角闪辉绿(玢)岩、石英辉长岩等。由于矿  相似文献   

8.
小赛什腾铜矿受控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斑岩及细粒闪长岩体,在岩体内部的构造裂隙系统中发育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围岩蚀变,矿体主要赋存在钾长石硅化带内;共有3个铜矿体,矿化以铜为主,伴有金钼矿化;矿石类型主要为细脉状、细脉浸染状及浸染状。矿床具有斑岩型矿床的特征,预测可达中型规模。  相似文献   

9.
安徽铜陵凤凰山铜矿是铜陵矿集区内最典型的矽卡岩型铜矿床之一,也是凤凰山矿田内规模最大的铜矿床。矿区内新屋里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主要岩性为石英二长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凤凰山中酸性侵入岩岩浆属于壳幔混合型,原始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碱性玄武岩区并有地壳物质混染,在岩浆不断演化过程中有外来物质的加入,成岩过程以混合作用为主。凤凰山铜矿体分布于岩体与大理岩的内矽卡岩带上,岩体中铜含量较高。铜矿体是岩浆期后热液交代碳酸盐地层形成的。矿体的空间分布受构造变形-岩浆侵入高温高压作用的双重控制。矿化经历了从高温矽卡岩阶段到中低温热液阶段的多期次复合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赛什腾铜矿赋存于华里西期闪长岩、闪长斑岩中,全岩矿化,岩体普遍含铜,岩体中w(Cu)平均值>500×10-6;铜矿体主要由含铜闪长斑岩、闪长岩等组成,矿石呈中细粒状、斑状结构,细脉浸染状、块状构造;矿体、矿化体与围岩逐渐过渡,界线不清,整个岩体中普遍可见弱孔雀石化.化探异常在平面上由岩体中心到围岩存在明显的元素分带现象,即,W,Mo,(Bi)→Cu,Au→As,(Hg),表现出与典型斑岩型铜矿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岩体蚀变有硅化、碳酸盐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少量钾化,在与大理岩的接触带附近发育夕卡岩化.  相似文献   

11.
近期钻孔资料揭示,西藏尼木县厅宫铜矿区主要为二长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钾长花岗(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构成的复式斑岩体,白容铜矿区的容矿岩石为花岗闪长斑岩、闪长玢岩,以及正长斑岩、安山玢岩脉;铜(钼)矿化呈面型分布,含矿斑岩体几乎全岩矿化,与围岩接触带附近矿化强度增强;矿化垂向厚度达数百米,强弱不均,自上而下可分为氧化带、过渡带、原生带;硅化、绢云母化、高岭土化、黄铁矿化等蚀变广泛而强烈.  相似文献   

12.
小赛什腾铜矿受控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斑岩及细粒闪长岩体,在岩体内部的构造裂隙系统中发育钾长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围岩蚀变,矿体主要赋存在钾长石硅化带内;共有3个铜矿体,矿化以铜为主,伴有金钼矿化;矿石类型主要为细脉状、细脉浸染状及浸染状.矿床具有斑岩型矿床的特征,预测可达中型规模.  相似文献   

13.
丁宁  陈芳  汤诚 《安徽地质》2023,(3):193-197
皖南地区北接长江中下游铜铁金成矿带,南临赣东北德兴铜、金矿集区,区内出露的燕山期岩浆岩与成矿较密切,岩性以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为主,矿床成因主要包括矽卡岩型、斑岩型、岩浆热液型、低温热液型、构造蚀变岩型5种类型,可划分为3个成矿系列。岩浆成矿具有专属性特征,铜、钼矿主要与同熔型花岗闪长岩有关;钨矿主要与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斑岩关系密切;金多金属矿与燕山期中酸性岩体有一定的联系,银多金属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具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经过对宝山铜多金属矿床的野外地质调查,认为该矿床主要由斑岩型铜钼(银)矿体、矽卡岩型铜、钼(银)矿体、角岩化变质粉砂岩内热液充填型铜金(钼、银)矿体组成。与成矿密切相关的构造为北东向F1断裂和北西向F2断裂。斑岩型铜多金属矿体呈细脉状、稀疏浸染状-稠密浸染状产出于花岗闪长斑岩中,矿体形态似层状、透镜状。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以浸染状和细脉-网脉状分布于花岗闪长斑岩与奥陶系碳酸盐岩接触带及其围岩裂隙中,呈似层状、透镜状产出。角岩化泥质粉砂岩中热液充填型铜多金属矿体,规模较小,均以细脉-网脉状黄铜矿、辉钼矿石英脉的形式分布于与花岗闪长斑岩接触带附近的志留系殿背组、清水组泥质粉砂岩中,呈透镜状产出。三类矿体在成因上存在联系,成矿作用主要受控于花岗闪长斑岩,只是成矿物质沉淀的空间位置存在区别。宝山矿床为与高钾钙碱性重熔型花岗闪长斑岩成因密切联系的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的成矿机制,即矿体赋存于斑岩、矽卡岩、角岩化泥质粉砂岩中所形成的"斑岩-矽卡岩-热液充填"复合型矿床。  相似文献   

15.
铜陵舒家店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发育,主要由舒家店岩体、林家冲岩体及其周围的小岩体构成。区内侵入岩可划分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和橄榄安粗岩系列。对两个主要岩体的钻孔岩心采样并对其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工作。研究结果表明,舒家店地区中酸性侵入岩活动存在多期性,花岗闪长斑岩侵入年龄在147.0~146.9Ma,辉石二长闪长岩为144.8 Ma,石英二长闪长岩为141.0 Ma,花岗闪长岩为138.0 Ma,花岗斑岩在130.5~124.0Ma,长英质细晶岩为129.4 Ma,并给出区内中酸性岩浆侵位先后次序为:花岗闪长斑岩→辉石二长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脉/长英质岩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发现的斑岩铜矿床分布在西南部、东部和北部.成矿时代和空间分布上,它们分别是全球性三大斑岩铜矿成矿域——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环太平洋成矿域和古亚洲成矿域的组成部份;成矿作用同喜山期、燕山期和海西期(可能还有加里东期)构造一岩浆活动有关.在中条山地区还发现有前寒武纪的斑岩铜矿床.我国斑岩铜矿床既有在大陆内部地台区和地槽褶皱系(带)构造—岩浆活化期形成,也有在优地槽演化过程中以及岛弧环境下产生;既有花岗闪长型斑岩铜矿床,也有闪长岩型斑岩铜矿床以及斑岩—矽卡岩共生的铜矿床;既有与岩筒状和岩株状斑岩体侵位有关的矿床,也有受断裂裂隙带和片理化带控制,与岩墙体或岩床休侵位有关的矿床;工业矿体既有主要赋存在成矿斑岩体内部的,也有主要赋存在成矿斑岩体接触围岩中的.  相似文献   

17.
嘎拉勒铜金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西段北缘,是近年来该区域发现的一个重要的典型镁质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本文在矿区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对该矿床地质特征和控矿条件进行了系统阐述和分析。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下白垩统捷嘎组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其下伏为下白垩统郎久组砂岩、粉砂岩和流纹质-英安质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矿区内至少发生了3期构造变形,第1期形成北西向褶皱和北东向张性横断层,第2期形成北东向褶皱、北东向压性纵断层和北西向小型张性横断层,第3期形成近南北向正断层。区内自早到晚侵入有燕山晚期斑状石英闪长岩、闪长玢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在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与捷嘎组白云岩和白云质灰岩接触带附近形成典型镁质矽卡岩,包括早、晚两个阶段,早阶段形成由橄榄石、粒硅镁石和少量尖晶石、石榴子石、透辉石组成的干矽卡岩,晚阶段形成由蛇纹石、金云母和少量绿帘石组成的湿矽卡岩,叠加在干矽卡岩之上或其外侧,构成自岩体向外的橄榄石+尖晶石+粒硅镁石±石榴石±金云母带、金云母+蛇纹石±橄榄石±石榴石±透辉石带、蛇纹石+金云母+绿帘石±透辉石带、蛇纹石±金云母化大理岩带。矿体呈层状、似层状、团块状及不规则状主要产于蛇纹石+金云母化带内,金属矿物主要有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自然金等,伴有硅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成矿作用与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的侵入活动密切相关,主要受北东和北西向褶皱及相关断裂控制,矽卡岩化受捷嘎组中部纹层状白云岩和砂质白云岩等有利岩性控制,矿体就位于矽卡岩带的高渗透率部位。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西秦岭龙得岗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和区域找矿标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升有 《地质与勘探》2012,48(6):1077-1086
本文系统分析和总结了甘肃西秦岭龙得岗斑岩铜矿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特征,研究了成矿条件、成矿规律、成矿模式:印支、燕山期沿岷县-合作断裂带以北的中秦岭前陆盆地构造区岩浆频繁活动,岩浆携带了较丰富的成矿物质,岩浆在上升、侵位和演化过程中,不断萃取围岩中的成矿物质,使其不断富集,在岩体冷凝成岩过程中,因固结收缩,边部产生裂隙,成矿物质不断富集的残余岩浆沿边部裂隙贯入,充填及富集沉淀,在成矿有利部位交代形成"斑岩型"铜矿(化)体,部分富Cu流体在有利部位富集沉淀,形成"热液型"铜矿脉。系统总结了找矿标志,燕山早期花岗闪长(斑)岩及接触带,有自然重砂及Cu、Pb、Ag、Zn地球化学异常地段为找矿有利地段,对西秦岭地区同类型矿产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粤北大宝山矿床矿区出露船肚和大宝山矿化岩体。本文分析了两个岩体矿物组成特征和锆石LA-ICP-MS U-Pb年龄。船肚岩体为似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似斑状花岗岩、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及似斑状花岗闪长岩等组成,和云英岩型及矽卡岩型Mo-W矿化紧密共生。大宝山岩体为斑状结构,块状构造,主要由碱长花岗斑岩、普通花岗斑岩、二长花岗斑岩及花岗闪长斑岩组成,矿物组成和船肚岩体的基本相同,和细脉浸染状Mo-W矿化紧密共生。船肚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和大宝山二长花岗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62.1±1.6 Ma,MSWD=2.72和165.8±2.0 Ma,MSWD=1.38。据船肚和大宝山岩体矿物组成基本相同、岩石结构不同及两者锆石Th/U比值不同和U-Pb年龄存在约4 Ma左右时差,提出大宝山矿区在燕山期发生了两阶段岩浆成矿事件,第一阶段岩浆成矿事件发生在166 Ma左右,形成大宝山斑岩型矿床,第二阶段岩浆成矿的形成时间约为162 Ma左右,形成船肚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及与岩体紧密共生的矽卡岩型和云英岩型矿化;大宝山斑岩体和船肚似斑状岩体是同一岩浆房两次脉动侵入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脉岩分布在某地槽区一背斜构造轴部的太古代变质岩和燕山期花岗岩、花岗斑岩中。该区脉岩有中-基性脉岩(闪长岩、黑云母角闪岩、煌斑岩),酸性脉岩(花岗斑岩、花岗伟晶岩、霓石正长岩、石英斑岩)和石英碳酸盐脉,构成了一个脉岩群。 太古代变质岩系。下部出露在背斜构造的轴部,为黑云外长片麻岩、混合岩化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有时彼此互层出现,某些地段见大理岩夹层;上部分布在背斜构造的两翼,为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花岗质混合片麻岩,局部夹大理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