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云南兰坪县双麦地铜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南北向断层构造破碎带中,断裂构造控矿明显,矿体围岩为上三叠统小定西组(T_3xd)浅灰绿色片理化安山岩。该矿床为中温热液脉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2.
铜陵狮子山矿田花树坡铜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帮国 《矿产与地质》2001,15(4):243-246
铜陵花树坡铜矿床生体赋存于二叠系下统栖霞组硅质层内,次要矿体赋存于孤峰组内,受层位控制,矿体围岩具有热接触变质、接触交换变质特点,受断裂构造,、岩浆岩控制明显。褶皱殂成的虚脱空间及褶皱的叠加、层间剥离等多种因纱的复合,导致了矿体的形成,成矿温度为中-高温,该矿床为层控式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3.
云南镇沅县登高铅铜矿位于哀牢山造山带之九甲大断裂带上,铅铜矿体呈似层状、大透镜状产于层间构造破碎带中,矿体近矿围岩为二叠系碳酸盐岩;铅铜矿体受构造控矿明显,属中—低温热液型矿床。沿断裂带分布的物化探异常、和二叠系碳酸盐岩之层间构造破碎带,以及围岩蚀变特征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河南信阳高梁店铁铜矿床位于桐柏山东北侧,为一火山-沉积变质改造型含铜磁铁矿矿床。矿体主要呈透镜状产出于矽卡岩化二郎坪岩群大栗树岩组斜长角闪(片)岩中,具明显的层控特征。矿石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和黄铜矿,矽卡岩化和硅化为近矿围岩的主要蚀变类型。结合地质、钻探和物探资料,笔者认为,大栗树岩组矽卡岩化的斜长角闪(片)岩为找矿有利层位,娄子湾已知矿体南东侧、何家湾矿化露头地段有较好的找矿前景,可在该地区开展进一步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5.
琅琊山铜矿床包括两种成因类型的矿体,即层控矽卡岩型和接触带型矿体,并以层控矽卡型铜矿体为主,各勘探线剖面上面金属量的变化趋势分析表明,在垂直层控矽卡岩型铜矿体走向的截面上,若矿石平均品位高,则总矿化面积小,反之亦然,即总体矿化强度大致相等,据此可指出成矿过程中流体输运方向。  相似文献   

6.
水银洞金矿作为黔西南层控卡林型金矿重要组成部分,矿体赋存于倾角较缓的不纯碳酸盐岩中,主要矿体以层状、似层状受控于主体褶皱灰家堡宽缓背斜两侧500 m附近。笔者在水银洞金矿343线已知矿体上开展了音频大地电磁法试验研究,重点对深部电性结构、背斜褶皱形态及不整合界面型金矿异常进行研究,结合物性特征,对实测的数据进行反演计算,得出由浅到深总体表现为"高阻-低阻-高阻"的分层电性特征,矿体、蚀变体的视电阻率值也集中表现为相对低值异常。在此基础上,对灰家堡背斜东部优选靶区(400勘探线)开展音频大地电磁法测深工作,获得了该区浅地表至二叠系中统茅口组电性结构特征,推测灰家堡背斜轴面向东倾没至"纳马寨"一带;最后,茅口组与龙潭组之间存在一稳定的横向中低阻条带状起伏界面异常,体现了背斜核部的强硅化砾状粘土岩型矿体和围岩之间的过渡特征。  相似文献   

7.
加仁铜矿位于羊拉-曲隆铜、铅、锌、银成矿带,该铜矿矿体严格受断裂构造破碎带控制,矿体的近矿围岩主要为印支期花岗闪长岩及燕山期二长花岗岩,属中低温热液交代-充填型脉状铜矿床。  相似文献   

8.
新疆滴水砂岩型铜矿床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边缘,库车前陆坳陷盆地。铜矿体赋存于一套河湖交替相的红色含膏盐碎屑砂岩建造中。矿床有三个主要含矿层,储量〉40×104t。该砂岩铜矿床为典型的层控型矿床,经历了"沉积-成岩-改造"成矿模式。在沉积期具有生物、化学双重成矿作用,经过后期成矿物质的活化迁移后生叠加改造再富集过程。铜矿体...  相似文献   

9.
云南贡山县雪林底铁铜矿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产于燕山晚期花岗岩外接触带的石炭系第三段(C)~C之层间构造破碎带中;矿体产状与围岩地层产状一致,矿体直接围岩为石炭系第三段粗晶大理岩、透辉角闪变粒岩。燕山期岩浆活动不仅为铁、铜成矿提供大量物质来源,而且还为铁、铜物质发生转移、富集提供了热源。该矿床成因类型属接触交代矽卡岩型铁铜矿床。  相似文献   

10.
研究区域位于世界最大的铜矿成矿带之一的赞比亚—刚果(金)铜矿带上。通过研究已知铜矿体的地质特征,论述了矿区地层、构造与矿体的关系,认为铜矿体是经多次构造作用、热液叠加改造及变质改造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层控型铜矿床。通过综合研究地质成果,总结了成矿规律,分析了找矿标志,同时评价了该区良好的找矿远景,对于区域上寻找同类型铜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疆东昆仑迪木那里克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迪木那里克铁矿床处于新疆东昆仑西段,位于阿尔金陆缘地块祁漫塔格古生代复合沟弧带中.矿体主要赋存于中-上奥陶统祁漫塔格群浅变质碎屑岩-火山碎屑岩中,矿体多呈似层状、条带状产出,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层控作用比较明显,矿体塑性变形较强;矿石主要为条带状石英-磁铁矿和块状磁铁矿矿石;矿石品位较低(TFe=20%~40%);围岩蚀变特征明显.文章从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出发,重点从矿床规模、矿体产状、赋矿层位、围岩性质、矿石特征等方面探讨了迪木那里克铁矿床的成因,并提出在该区寻找同类矿床的标志.该铁矿床属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型铁矿,可利用矿区地层、构造、围岩蚀变、航磁异常等作为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2.
辽宁省宽甸县甬子沟滑石矿床分布于古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组三段的白云质大理岩中,矿床明显受控于北西向断裂,围岩蚀变以滑石化、透闪石化最为发育.矿床成因属中低温热液交代型层控矿床.依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潜力,寻找隐伏矿体、已知矿体外围是主要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九子沟铜矿是凤县-太白铅锌多金属矿集区近年来发现的新矿床。矿化类型主要表现为硅质岩型、硅化灰岩型和石英-方解石脉型。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与围岩整合产出,且多被后期顺层或切层含矿石英-方解石脉交代,形成富矿体。综合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矿床成因类型为喷流沉积-改造型铜矿。九子沟等铜矿床(点)与区域上的铅锌矿床构成了热水喷流沉积矿床的元素分带模式。这一发现,指示今后该地区可在热水喷流沉积矿床元素分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区带内背斜控矿的地质特征开展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4.
云南维西县山加铜矿矿体呈脉状、层状、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断层构造破碎带中,矿体近矿围岩为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J_2h)和白垩系下统景星组第一段(K_1j~1),构造控矿明显,属构造破碎带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富集型铜矿床。矿区内物化探异常、构造破碎带的围岩蚀变、以及前人遗留下的采坑、废矿硐、炼铜炉渣等是本矿区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5.
陈锡昆 《矿床地质》1987,6(4):43-52
龙门山铜矿为一赋存于月山岩体内部的矽卡岩矿床,由一个中等规模的透镜状矿体和多个小矿体群组成。成矿母岩属燕山早期石英闪长岩-闪长岩体,成矿围岩以中三叠统白云岩、膏盐层和下三叠统薄层灰岩为主。主要控矿构造有三种类型:①“舌状体”构造(主矿体控矿构造);②向斜构造(浅部围岩中顺层产出的小矿体控矿构造);③压扭性构造裂隙(岩体中小矿脉控矿构造)。矿床的成矿作用分为三期六阶段和两个亚阶段,其中石英硫化物期的早硫化物阶段是主要成矿阶段。常见金属矿物共生组合有四组,代表了从氧化物阶段至表生期的成矿演化过程。成因类型为接触交代矽卡岩型富铜矿床。  相似文献   

16.
萨因达克斑岩型Cu-Au矿床位于巴基斯坦贾盖铜矿带西部,是巴基斯坦境内重要的世界级斑岩型铜矿床之一。为了更好地了解巴基斯坦斑岩铜矿地质特征及其控矿因素,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对萨因达克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从而探讨了其主要控矿因素。研究表明,NW向区域性断层(托兹吉科断层)和大型向斜构造,以及一系列的次级断层是该矿床的导矿通道和容矿场所,控制着矿体的分布和就位;早中新世岩浆活动产生了与之密切相关的石英闪长斑岩岩株,为该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围岩蚀变从岩体到围岩依次为钾化、绢云母化和青磐岩化,导致萨因达克斑岩成矿模式(中心为管状、透镜状矿体,边缘为脉状矿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陈刚  肖晓牛 《江苏地质》2014,38(1):117-121
以云南东川金江小石将军铜矿床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小石将军铜矿床区域地质、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控矿因素、矿体特征、围岩蚀变等地质特征认真、详细观察、分析,结合东川知名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对比研究,将矿床成因类型初步厘定为沉积变质叠加热液改造型矿床。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研究刚果马本德地区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在已知矿体上进行四种装置的激电法(中梯、偶极-偶极、联合剖面和对称四极测深装置)和高密度电阻率方法应用,通过已知矿体与物探异常的对照研究,总结了该区域含矿岩石和主要围岩的电性异常规律,集成了适用于已知矿床的物探技术方法组合。将该方法组合推广到周边矿区应用,且对物探异常进行钻孔验证,在高阻中高幅频率异常区分别见到了三处厚度不等的矿体,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辣椒铁铜矿主要赋存于中元古界昆阳群因民组第上段(Pt2y3)白云质板岩及白云岩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矿体产状与围岩产状近一致,层控特征明显。该铁铜矿可能为火山喷流-同生沉积-热液交代等多成因叠加形成的矿床。  相似文献   

20.
云南东川地区播卡铜矿成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播卡矿田南部铜矿分为两大类:层控型铜矿和热液型铜矿。层控型铜矿赋矿层位主要为落雪组底部米黄色中厚层铁质白云岩及因民组褪色过渡层位,位于因民组与落雪组界面处;热液型脉状铜矿赋矿层位主要为青龙山组及黑山组。研究总结了两类矿床类型的特征,分析了控矿因素,探讨了铜矿物质来源及铜矿形成机制,建立了找矿标志。最后指出,在播卡矿田人占石、小石将军地区也应该存在落雪组层控型铜矿床。因此,在勘查工作中应加大对隐伏落雪组的勘查力度,以期能找到层控型铜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